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2|回复: 6

梅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 2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强调的是城市空间的保护,即重要节点,标志性建、
构筑物;传统街道、河流以及历史街区等点、线、面所构成的空间体系,而线(轴线)
起着重要的结构组织作用,以形成连续序列的城市景观。
(一)轴线:是城市中人们组织生活的主要道路,亦是人们体验城市的主要通道。
1、历史风貌观光纵轴:
展示内容有,金山顶文化区,包括现博物馆、七贤亭、修复部分城墙、恢复梅州
学宫,并辟为梅州历代文人生平陈列馆,改造接官亭周围环境,增设客家民间工艺馆。
2、历史传统观光横轴:
展示内容有,凌风东西路骑楼商业街,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大觉寺,梅州学宫,
状元桥、干佛塔等。
3、现代城市观光轴,
展示内容有,城市中心广场、梅江桥、梅江大道,新建客家博物馆、剑英公园、
泮坑风景旅游区。
(二)区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城市地段或街区,人们在其中活动能得到
与其它城市地段或街区明显不同的感受。
梅州古城自宋筑城以来,厉经元、明、清至今,城址不变,形成了具有明显传统
地域特征的老城风貌区,并分布有较多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群。保护强调老城传统
空间和文物古迹之间的关系,同时积极调整老城的用地功能,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
善居住环境,在保护中求发展,给老城带来新的活力。
(三)边沿:是指区域之间的界限。由于边沿的存在构成了区域的完整性和条理
性。
梅江河中段沿岸是梅州老城与新区的重要强边沿,保护应强调两岸的空间轮廊线,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两岸建筑进行控制,使老城与新区自然过渡、和谐一致,特别应
强调江北梅江桥西侧的老城区边沿地段的保护,对影响凌风路天际线视景的建筑,应
拆除或进行改造、并开辟江边林荫步行道的绿化空间。江北梅江桥东侧边沿地段,应
控制再建高层建筑,以使千佛塔有良好的视廊、视域。总之,梅江两岸整个天际线的
控制原则应是有比较明显的强、弱节奏变化,并形成一种美的弦律感。
(四)节点与标志,节点是指人们可以进入的具有重要地位的焦点,是人们进行
某种活动或进行选择的中心。标志是区域中令人产生特定印象的突出形象。
梅州城区内重要节点、标志有;
1、节点一一金山前、学宫前市民文化广场、接官亭,梅江桥等,保护应强调节点
的空间关系和环境景观效果。
2、标志一一金山、接官亭、梅江桥、千佛塔等。
(五)结构
城市的生活是一个多层面多内容的复杂过程,又是一个有起源、有变迁、有序列
的过程,梅州城通过三条轴线将城市重要的区域、边沿、节点和标志有机的组织起来,
形成点、线、面的结构体系,三条轴线各有侧重,互为依托,共同反映梅州历史名城
的传统特色,是构成名城传统特色的脉络,亦是城市发展更新的萌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22: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框架
建立保护框架目的是为了保护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同时又有继承和发展,
保护主题着重体现了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而发展主题则反映了既突出名城特色,
又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
(一)保护主题
主题一:“客家中心”(文化民俗风情)
1、新建客家博物馆一一以实物陈列和文献资料,展示客家民系的形成,历次迁徒
和发展演化过程,历代名人生平介绍,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体现梅州的悠久历史,
人文荟萃和丰富的文物。
2、 新建客家人观园一一收集整理重现客家独特的文化习俗及发展过程,并让人
们亲身体验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展现客家民俗生活氛围,弘扬客家优秀文
化。
3、确定白宫客家民俗文化村一一展现客家自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特色民
居建筑,民间传统文化艺术、 田园风光以及“挽水西流”、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让
人们领略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主题二“人文秀区”(历史遗存风貌)
1、保护各级已公布和待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有特色的历史性地段或街区,划定各
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等级,控制周围建筑高度,确定保护措施.以延续历史遗
存风貌。
2、开发和利用历史遗存风貌资源。
①辟金山顶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②恢复梅州学宫,辟为历代文人生平陈列馆。
③恢复大觉寺,对外开放
④开发“人境庐”,将其一侧的黄屋民居原样修缮,辟为古籍书屋和古字画市场,
以保护“人境庐”的环境,改造对外联系道路。开发以干佛塔为中心的东山宗教文化
区,增加水面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
3、恢复和再现历史遗存风貌。恢复嘉应古城北门部分城墙。
主题三:“革命老区”(革命历史人文景观)
新建剑英公园一一规划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教育馆,纪念亭、碑林、
浮雕等,作为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场所。
主题四:“粤东胜境”(自然景观风貌)
泮坑自然风景旅游区=重点保护泮坑,小密水库周围山体和水体的自然形态,区
域环境,开发小密水库水上游乐,增设娱乐,渡假等旅游配项目。
(二)发展主题:
1、客家文化习俗的拓展;
“崇尚文化、勤奋俭朴、开拓进取、客家民间歌舞等”是客家非常有特色的文化
习俗,他反映着梅州客家人的文化意识和社会精神风貌,这种从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
包涵着极深的意识行为的传统文化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既发生着变化,同
时亦表现出极强的传承特性,本次规划试图把上述文化模式结构进行重新组构,并加
以拓展,将客家人刻苦耐劳、开拓进取、团结奋进、知书达理、热爱家乡的优秀文化
和品德;以及将保留着中原遗风的客家节日活动(如舞火龙、舞鲤灯、舞船灯、山歌
醮台、中秋山歌节等)赋予新的内容,以“灯” 为媒.以“歌”为媒,开展商品物
资交易,观光旅游等,以促进梅州的社会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着为发展主题的主
要内容。
2、历史性地段环境风貌的拓展。
嘉应古城以其独特的风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该地段的风貌是在不同历史
阶段人们特定活动环境中产生中,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特定环境亦在消失,产生这种
风貌的基础也逐渐丧失。本次规划力求去发掘嘉应古城历史上存在过的并有鲜明形象
的东西,如,金山顶、学宫、接官亭、古城墙、城门、珠条街等,并且在保护规划中
予以再现、强调。同时利用这种历史风貌特色与原有的空间关系进行重新组织,使嘉
应古城既能够体现历史风貌 和特色,也能满足现代生活要求。
3、老城区空间的拓展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如同生命一样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梅州老城区作为生活、
工作活动环境不同于一件文物或一栋古建筑,离开丁人的活动,老城环境就失去了生
机和活力,因此,老城区的保护应充分体现现代生活、工作的活动要求,改善居民的
生活、工作环境为主,与此同时,保护好分布在老城区内的各文物古迹和特色风貌街
区,并组织历史文化观光步行道,增加旅游功能,使老城区成为既有历史文化特色又
有鲜明时代感的多样化的城市环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23: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貌保护规划

梅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有着丰富的景观风貌资源,规划确定了四个体现保护主题,
并且有特色的风貌区,编制风貌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整体保护梅州的风貌特色,
系统地开发利用风貌资源。
一、老城风貌区
以保护各级文物史迹,开发利用历史遗存资源,恢复再现历史传统风貌为主。保
护重点是强调两条历史传统轴线和凌风东西路骑楼式商业街,内容包括;
1、将金山顶辟为公共绿地,恢复部分城墙,迁移梅县党校,将其辟为历代文人纪
念馆,增设客家民间工艺馆,改造接官亭周围环境,强调梅州学宫、工艺馆和接官亭
所围合的空间环境景观,形成有吸引力的市民文化广场,并成为两条轴线的重要节点。
2、调整老城区的用地功能,用地性质以居住和公建为主,对现有工厂和仓储用地
进行凋整,分期搬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改善居住生活与工作环境。
3、确定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性街区的具体分级保护范围,对老城区范围
内的空间轮廊提出高度控制。
4、保护凌风东西路骑楼商业街的传统风貌,保持道路原有的线型与空间尺度,对
建筑外观进行原样修缮,将凌风路辟为旅游步行街,增设与街景协调的小品绿化、雕
塑、休息坐椅、路灯和地区铺装等设施。赋予传统商业街以新的活力。
5、规划在嘉应古城门遗址. 或已不可能再恢复的文物古迹遗址处,设立标志加
以文字说明,以使旅游观光者间接获得不能再现的历史信息,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顾,
加深对梅州历史名城的了解。此外在旅游步行线的路口处,设立导游标志,标志的设
计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既有使用功能,同时亦可结合环境作为小品处理。
二、东山旅游风貌区
1、东山风貌区规划以体现宗教文化特色为主,保护规划重点是以千佛塔、大东岩、
油岩寺为主体,兴建包括大雄宝殿、白莲池、百步长廊、普同塔、钟鼓楼与宗教活动
2、保护东山现有植被,增加整个山体的绿化覆盖率。在规划白莲池的基础上,增
加扩大水面。
3、规划在东山风貌区南端, 兴建依山傍水的客家民居式渡假村,为宗教活动提
供配套服务。
三、泮坑风景旅游区
泮坑风景旅游区以体现梅州近郊自然景观风貌特色为主体,重点保护山青水秀的
自然形态与生态环境,同时在泮坑开发兴建集客家文化、娱乐、渡假于一体的综合性
旅游区,在小密水库开发水上旅游项目,与泮坑自然风景区结合构成有强大吸引力的
特色风貌区。
四、客家民俗文化风貌区
客家民俗文化村选址在距梅州 17 公里的白宫镇,该风貌区着重体现客家文化内涵
和民俗自然风情特色为主,规划重点是保护客家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民间传统文化
艺术、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民居建筑及环境保护区一一重点保护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包括“联芳楼”、
“棣华居”和“大夫第”等,体现傍山丘陵辟地建屋的客家生活习俗。
2、田园风光区一一展示丘陵田园风貌和耕读传家的客家生 活习俗。
3、古镇风情区一一以保护古镇风貌,挽水西流(白宫河)、古榕风姿为主体。
4、宗教文化区一一包括白宫公王庙、感应岩、佛光亭等。
5、自然景观风貌区一一以保护白宫镇山青水秀,小桥流水,客家炊烟为主的自然
景观环境。
6、客家民俗馆一一保留传统的制度习俗、人生礼仪习俗、节日习俗、生活习俗、
信仰习俗、语言习俗,保留客家传统文化艺术,每逢佳节举行民间艺术节汇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23: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域保护体系规划

一、市域现状分析
在梅州市域范围内保留着十分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遗存和客家人文景观,但是
由于分布较广,不利于保护和管理,同时这些资源也不能得到充分地开发的利用。概
括起来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各自然风景区分散,胜景少,缺乏吸引力,多数交通不便,有待开发。
2、多数文物古迹因未划定保护范围,建立保护法规,缺少资金等,没有得到应有
的保护,造成破坏严重。
3、客家独特的民俗风情应作为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加以保留,但各县各部门对此
重视不够,应加强名城保护意识,积极挖掘开发利用,展示客家风采。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以梅州市区为中心,各县为背景,充实和完善名城保护主题。
2、市区保护和各县保护相结合,分片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3、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4、结合现状,合理组织旅游线路。
5、以市区保护为核心,各县保护为骨架,形成多层次的完整的市域保护体系。
三、保护体系规划
根据各县区文物史迹和旅游资源现状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组织,
将市域保护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风光片区,重点突出东、南、中三个片区,
集中反映客家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并结合现有交通组织陆上和水上观光游览线,形
成网络体系。
(一)片区规划
1、东片(梅县、大埔);保护重点为白宫客家民俗文化村,叶剑英故居、灵光寺。
其它内容包括:粤东名山阴那山,三河坝烈士纪念碑,丝纶世美坊、奕世流坊,新建
“叶帅历史纪念景园”,客家园形围楼、大埔汉剧、石雕、木雕工艺等,该片区各文保
单位的保护范围划定与建设管理要求,参照表 1、表 2。
2、西片(兴宁、五华):保护重点为兴宁学宫、长乐学宫、狮雄山建筑遗址、狮
雄山塔,其它内容包括,兴宁山歌、神光山风景区、合水风景区等,该片区各文保单
位的保护范围划定与建设管理要求参照表 1、表 2。
3、南片(丰顺、五华),保护重点为建桥古围、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
蓝田书院,其它内容包括;汤坑温泉、埔寨、火龙舞、老区革命纪念地等,该片区各
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划定与建设管理要求参照表 1、表 2。
4、北片(平远、蕉岭):保护重点为丘蓬甲故居、五指石、平远船灯舞,客家方
形围楼.其它保护内容包括;长潭风景区、南台山、黄田水库等。该片区各文保单位
的保护范围划定与建设管理要求参照表 1、表 2。
5、中心片区(梅城),主要保护内容为“三山一水”的自然景观、“文物由来第一
流”、“客家中心”、“古城风貌”、客家民居。
(二)旅游规划
l、近期规划(1996 至 1997 年)
北线一一开发五指石和长潭旅游区,并串联周围各文物景点。
东线一一开发阴那山风景区,白宫客家民俗文化村,并串联叶剑英故居等文物景
点。
南线一一开发汤坑温泉,并串联周围各文物景点。
2、中期规划(1996 至 2000 年)
北线一一开发黄田水库,串联周围各文物景点。
东线一一开发双髻山风景区,串联周围各文物景点。
西线一一开发合水风景区,串联周围各文物景点。
南线一一保护利用建桥围,串联丰良镇各文物景点。
3、远期规划(1996 至 2015 年)
北线一一一开发南台山风景区,串联周围各文物景点。
东线一一开发丰溪自然保护区。
南线一一开发天柱山风景区,串联周围各文物景点。
(三)游览线路组织
1、旅游线组织分陆线和水线两种形式,陆线主要利用现有公路,县道和乡道及规
划铁路,将各风光片、风景名胜区、文物点串联起来,并形成环形系统。
2、水线由北线和东线组成
北线一一通过石窟河,北起平远差干,途经长潭风景区,蕉岭县城,南至丙村进
入梅江。
东线一一通过梅江河西起梅州市区,途经雁洋叶剑英故居,阴那山、松口古镇,
三河坝,东至大埔县城。
3、旅游日程组织
一日游:东线——由梅州市区出发经白宫客家民俗文化村、叶剑英故居、阴那山
返梅州市。
北线一一由梅城到蕉岭,长潭风景区。
西线一一由梅城到兴宁、合水风景区。
二至三日游:北线一一由梅城出发经黄田水库、五指山、长潭风景区、蕉岭返回
梅城。
南线一一由梅城出发到丰顺、汤坑温泉经丰良建桥围返回梅城。
东线一一由梅城出发经白宫民俗文化村、叶剑英故居、阴那山、大
埔返回梅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2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1,金山顶应规划建一梅园和诗碑林,拆去僭建物,恢复部分城墙,此处乃梅州龙脉所在,当权者万不可小视!!
最好在今元城路与文宝路口复建北楼(铁汉楼).以文化(诗\文\史料)包装作为旅游项目;
2.也可规划在城北建相公邮亭,以张九龄史料包装,作为旅游项目;
3.凌风楼\文澜门\培风书院\李象元(祖孙三翰院)纪念坊等都可考虑开发成旅游项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5: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 .....支持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3: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