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倪鹏飞博士主持发布了2003年度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这一报告通过深入调查和精细研究,运用最新的数据和先进的计量方法,对中国200个主要城市涉及竞争力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评估。在今年6月2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布了部分分项指标。其中在城市文化竞争力方面,深圳名列诸第一,排名前10位的其他9个城市依次是上海、无锡、中山、苏州、广州、温州、绍兴、宁波和济南。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结果。因为在有些人印象中,深圳的文化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差距巨大。就在几年前,还流行着“深圳是文化沙漠”的说法,怎么一转眼,深圳又第一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里对文化的定义可能不全面,但它至少关注到了文化一个通常被人忽略的经济实力。
如果按报告中的方法来排广东省各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梅州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能排第几?不难想象,以2001年梅州人均GDP3902元,21个地级以上市中倒数第二的身份想必不会排得太前。这一结果想必是大多数梅州人不能接受的。
梅州还是“文化之乡”呢!
据说,评价文化竞争力有四项因素,其中就包括价值取向,而现实中价值取向又包括重商意识和赚钱欲望。“知识就是财富”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提法了。读大学的时候,一位西部来的老教授对我们说,几年有,很多在我国西部的教授是吃着方便面搞学术研究。书虽然出了一部一部,可还是收入微薄。因为他们想的是将就过日子,执著做学问,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出去下海或是搞些“营生”,他们都是无奈的笑笑……这里有文化。但是几年后,随着商品经济时代,不少人的价值取向也在执著守望中动摇,很多曾经陶醉于单纯的知识和文字、思想打交道的的人也通过他们的双手给家庭和孩子创造些丰裕的物质生活,他们走了出来。他们下深圳闯上海,就是冲着钱去的,因为深圳、上海的物质的丰富和活力。
众所诸知,在生产力的诸多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今天知识时代,信息和知识型的劳动者已经成为基本的生产力要素。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人才的进入,他们从母体文化中吸取来的营养就会源源不断滋养出去。引来一只,就可能带动一片;引来一群,就可能富起一方。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要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就要提升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发展一个城市的经济。没有经济实力作为靠山,“文化之乡”也就可能不为“文化之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