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昂胡 提交日期:2007-9-15 17:07:00 (来源:天涯社区)
??广东,是汉族人占95%以上的省份,本地汉族主要有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
客家人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分支。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而广东客家民系是保持中原古风和古音的一个伟大民系,在近代,诞生了像孙中山、叶剑英、黄镇球、谢晋元、邓仲元、张民达、黄伯韬、刘志陆、黄琪翔等一系列党政军人氏。在出外闯荡的客家人中,李光耀、他信、伍冰枝、李显龙等也创造了华人执政的榜样。
古代,客家人与讲广府话的原住民明确区分开来的,原住民是土籍”,讲客家话的是客籍。客家人由于来广东的时间较迟,所以居住地区条件多为山区、丘陵。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刘永福的提师抗法,丘逢甲的抗日护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谢晋元的抗倭捐躯,黄镇球的金门防御见证了客家人不屈的精神。广东的政治舞台上一直都有客家人的身影。
由于在广东,客家人分布广泛、人口众多,在民国以前,客家话一直是广东话无可争议的象征。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在议定中国国语的时候,曾把广东话作为国语的方案之一(网络上不少广府人YY的说道此广东话就是广府话,其实此时的广东话依然是客家话)。
解放后,梅县客家人叶剑英担任了广东地区首任的地方官员,在其执政和影响的几十年内,广东话这个词并没有怎么提起,在书面上如果有提到广东地区方言的话,一般指广府话、客家话和潮汕话。
讲到这里,必须提一下香港的影响,1949年前的香港,由于广府、客家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广府客家混杂的口音(即客家人说的客家话受到广府话的音调和词汇的影响和反过来)。当中以锦田话为代表,但这种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纪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国”[gwok]误读成“角”[gok],“过”[gwoh]读成“个”[goh]。这现象似乎与大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n/l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差异。这亦所谓“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
不过,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被视作“潮流”、“入时”的口音。而此时的香港,方言开始与广州方言异常接近,香港由于殖民地关系,本地人为了提升自己,习惯把自己所讲的话,说成是广东话。
80年代末,由于香港文化的大举入侵,内地人普遍接受了香港人的广东话就是广府的认知,而广东体育等电视台也以广府话来播音,但目前上仍然有大量的争论!
本人没有写过类似的文字,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文字错漏之处,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