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5|回复: 2

东坡寓惠千日影响千年(惠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8 02: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7-10/06/content_60658.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07-10-0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秦仲阳

东坡纪念馆

东坡井

王朝云墓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官落职来到惠州,那时他已59岁。到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再次被贬离开惠州赴儋州,东坡共谪居惠州两年七个月。

  苏东坡谪惠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他力倡疏浚西湖,将浚出的湖底筑堤与西新桥连成一个整体,后人称之为苏堤。至今,苏堤与东新桥、西新桥仍被视为苏东坡留传下来的“民心工程”。

  而在这一时期,也是苏东坡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高峰期之一,其不少诗句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传诵至今。

  时隔千年,如今游人来到惠州,仍然能看到苏东坡留下的足迹,感受到他给这里带来的影响。而苏东坡对惠州的影响也有诗为证:“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东坡功绩:谪惠期间力倡修桥筑堤

  曾参与主编《惠州志·艺文卷》的惠城区方志办主任邹永祥介绍,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四月初苏轼接到贬官落职的第一道诰命启程“南迁”,朝廷5改诏令4降官职,走到惠州时苏学士最后的官职变成了宁远军(治所在今湖南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当年十月二日,苏东坡来到惠州,时年59岁,只有幼子苏过和侍妾王朝云随行。到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再次被贬离开惠州赴儋州,东坡共谪居惠州两年七个月。

  苏东坡谪惠期间,虽无实权,但仍上下奔走,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他看到惠州府县两城老百姓因江湖所隔,渡船往来,十分不便,便建议地方官筹措资金建桥,并亲自参与拟订建桥方案。后采纳罗浮山道士邓守安建议,以40小舟连接成20舫,用铁锁石碇固之,使其随水涨落,是谓东新桥。随即又大力襄助与鼓励栖禅院和尚化缘筹款,用石盐木建成西新桥。

  他同时还力倡疏浚西湖,将浚出的湖底筑堤与西新桥连成一个整体,后人称之为苏堤。此外他还引博罗山泉输入广州,种草药布施贫民,建议有关职司禁止士兵扰民,减轻农民负担等种种善举。苏堤与东新桥、西新桥成为至今仍可看得到的“民心工程”。

  他遍游惠州,屐痕所至,光彩顿生。凡有诗句出处,皆成一景。不少诗句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传唱至今。东坡寓惠的两年七个月中,共创作诗187首,词18首,散文363篇,书画20幅。

  不少苏学专家认为,东坡寓惠创作仅次于他寓居黄州时期,但在惠州创作的《荔枝叹》,其批判皇权的思想高度,可谓东坡全部创作中绝无仅有。东坡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时,仍然处世超然淡泊,达到了触处生春、“无往而不乐”的旷达、通脱人生境地,这种世界观变化在《荔枝叹》中发挥到了极致。

  “流寓文化”系列

  之②

  ■ 文/图 记者秦仲阳

  惠州西湖因苏东坡而闻名

  惠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袁治平介绍,目前在众多苏迹中,保存最好的是西湖孤山上的朝云墓和桥东的东坡井,最有影响的是东新、西新两桥和苏堤。时隔千年,如今在惠州城内寻找东坡遗迹,处处景观依然历历在目。

  苏东坡对当地的影响有诗为证:“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甚至如苏东坡到惠州后利用当地特产梅菜制作的东坡扣肉等自成一家的饮食文化,也对惠州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惠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惠州西湖原来只是一个与江相连的天然湖泊,名叫丰湖。东坡寓惠后,不仅白天游览,甚至与客人游湖至通宵达旦,为西湖写就不少著名诗作,其中绍圣三年四月他写的一首诗中第一次称其为“西湖”。

  明朝大学者张萱说:“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由于苏东坡是北宋文坛领袖,所以惠州西湖也因他的影响而成为与杭州西湖齐名的风景名胜。

  弘扬文化:惠州着力修复东坡寓惠古迹

  昨天,陪同记者采访的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袁治平说,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东坡遗址、遗迹、纪念馆的保护、利用。目前,西湖孤山上的东坡纪念馆正动工重修,新的东坡园共分为5个功能区,总占地3.2万平方米。明年5月,以孤山苏迹为中心的一个景点丰富、建筑美观的古典园林将成为西湖点睛之笔和承载东坡文化的重要景点。

  苏东坡刚到惠州时所住的合江楼曾是清代广东六大名楼之一,但之后随着战火和风雨的侵蚀已荡然无存,去年,当地斥资3000多万元在东新桥旁边重建合江楼,现已初具规模,到时市民和游客可登楼览胜,追思苏东坡当年的文采风流。

  袁治平认为,弘扬东坡文化,目前首先要做的是修复苏东坡寓惠古迹,然后才能搞好苏迹策划开发。例如苏东坡曾居住的嘉佑寺、白鹤峰,留下东坡井、德有邻堂、思无邪斋、林婆卖酒处、翟夫子舍等许多古迹,由于岁月的原因,大部分古迹已消失,还有两处文物都在学校之中,难以保护和利用。另外,近年惠州正在挖掘整理的“四东文化”,其中就以东坡寓惠文化居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09: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不喜欢惠州的政府!苏东坡不是惠州人,在惠州也仅仅呆了2年多的时间,却天天拿来吹,吹什么所谓的 “四东文化” ,其中就有“东坡文化”  ,还什么 “东江文化” 。还用“东江文化” 来取代客家文化!

无耻啊!嘴里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还把 “四东文化”吹的天花乱坠!
真是无耻到了极点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5: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猪辛苦了~~` 汪亮路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8 22: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