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62|回复: 3

(合浦)珠乡客家之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3 13: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珠乡客家之概况
作者:范翔宇

      明朝弘治年间的一个日落黄昏,珠乡大廉山脚下的坎坷小路上,又走来了几个衣衫蓝缕,疲惫不堪的赶路人,他们在一个杂草丛生,荆藤缠绕,溪水潺潺的小山岗前停住了脚步,从腰间拨出砍刀,斩断枯树,劈开簕竹,搭起草棚安下家来。

      在这个简陋的“家”中,一位年长者从包袱里取出祖宗牌位和宗族谱谍,菾菾敬敬地摆放在刚用树干和藤条架起来的神台上,然后深深地躬身礼拜,接着,其他家人也依次行礼,他们都在默默中祈祷着,告诉远在闽赣的祖宗先人:又一个客家人的支系在千里之外的南珠古郡中,扎下根来了。

      一百五十年后的明朝崇祯十年,也就是公元1637年,当年刊行的《廉州府志》记述:廉州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廓,业商贾;一曰东人,解国语居乡村,业耕种;一曰俚人,深山独处,不解汉语;一曰蜓户,舟居穴处,采海为生。由此可知,四民之中,以耕种为业的东人就是客家人。因为四民之中,懂得“国语”也即是中原语音的只有东人,其他“三民”中,做生意的外来人口是客户,不解汉语的俚人,是少数民族壮族。蛋家也即是舟居穴处没有陆地居住权的蜓户。东人是指居住在廉州的东部而言,这里正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四民”之中,只有客家人以耕种为业,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骨干力量。

      据史书记述: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合浦古时农耕不兴,粮食靠珠市商贸调剂。这种状况至元朝的史籍中也有记述,元朝在廉州设立了采珠提举司和盐政机构,也只是注重了合浦地区的采珠业和盐政税收。元未明初之后,客家人从中原转辗闽赣迁徙而来,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丰富的物种,改变了珠乡人口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南珠古郡千百年间单一的物产结构。

      从此,珠乡的大地上,增加了客家人这个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群体。珠乡的客家人在创造珠乡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在浓墨重彩地书写着珠乡客家的辉煌历史。

      清光绪十八年,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大廉垌中的田埂上疾行,他就是陈铭枢。此时他正怀着迫切的心情去求学,去参加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招生考试。在数千名报考者当中,陈铭枢脱颖而出,成了“新政”陆军小学第二期学员,一年后,年仅十七岁的他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亲历了东征北伐,成为与叶挺齐名的铁军将领之一。其后,他历任师长,广东省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长,副院长兼交通部长等职。

      1931年,日寇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衅入侵中国,正当国家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放弃了这一切,支持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接着又和蔡廷锴,蒋光鼐、李济琛等发动“福建事变”,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最先举起了反蒋抗日的旗帜。新中国成立后,陈铭枢先生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长、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被誉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军事家、政治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是珠乡民主革命的先驱人物,更是客家人的骄傲。

      珠乡客家人在战争年代里忠勇报国,为国前驱者何止千万!抗日战争时期,客家地区是中共南路地下党合浦党组织的根据地。中共合浦县委机关,粤桂边纵队指挥部都曾经在这里建立,发展、壮大。客家人的家庭就是地下党活动的堡垒户。自抗日以来,客家儿女为国牺牲者超过二百人,其中县、团级领导职务以上的烈士就有二三十人。珠乡客家人的历史,是精忠报国的光荣史。

      秉承客家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珠乡第一所由民间捐资筹建的中学——合浦五中(即今公馆中学)就是由陈铭枢等客家人捐资创建的。合浦图书馆(今北海一中校园内),太邱书院等教育设施也是珠乡客家人祖祖辈辈尊师重教的见证。今日,客家人捐资办校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方兴未艾,客家人居住的地区中,一幢幢耸立乡村之间的教学楼,成了珠乡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近年来,客家实业家陈振林先生一个人就捐资兴建了蛇地小学教学楼,公馆中学科技楼,再创客家人尊师兴教的新局面。为珠乡之最。

      在珠乡,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辉煌的业绩产生。

珠乡最早、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璋嘉隧道,是客家人一锄一铲开挖而成的。这条三十公里长的排灌渠道,在客家人世世代代耕垦的田园山林中穿过,为此,客家人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为了修建六湖水库,一万多客家人离乡背井又作新客家,在客家人贡献的田园中,一条六十公里长的湖海运河从六湖水库引出,至今运河沿线已成为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观光景区。

      珠乡大地上最大的烟花出口基地,最大的建筑企业,最大的乡镇企业群体,最大的商贸旅业,最大的私营企业,都是客家人辛苦创造和积极奉献的见证。

      珠乡的客家人英雄辈出,俊杰比肩。

      珠乡的客家风情多姿多彩,五彩纷呈。

      珠乡的客家物产独具特色,丰饶扬名。

      珠乡客家人的农耕自成一体,体现着浓郁的中原特色。

    春夏两季的耕作,客家人称之为“钉田”。这是非常形象的称呼。客家人依山而居,人多地少田稀,四季耕作必须十分讲究农时节气。春夏两季插秧,客家人清晨即起,备足午餐。一气干到日落西山才歇息。斯时从早到晚,人都是“钉”在田间,劳作异常坚毅艰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地人都是空垌晒田过冬。客家人却另有一番作为:“做冬”。“做冬”就是抓好冬天一造,如种上小麦、茹类等,勤耕细作,刚好接上第二年春耕,客家无闲田。

      客家人的农耕,讲究的是精耕细作和立体复种。在同一块田,起垄种上红茹,再种上木茹或甜茹,垄边是各类蔬菜,如“香麦菜”等。垄沟还养一些鲤鱼、草鱼之类。天道酬勤,一年四季,客家田垌都是收获的季节。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都是贫脊山区,水利也就成了农耕的关键。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客家人就依山傍水修筑起山塘,山塘大小,根据人口和耕地而定,一个山塘就是一个群体的象征。大者,是一个家族,小者是一个家庭,客家山塘的功能还是多方面的。农闲祭祀,秋凉鱼肥,杀猪做社,客家人聚会于斯、纳凉聊天,商谈族中事务,世世代代客家山塘自成一景。

      山区的贫脊,地少人多的限制,使得客家人的农耕艰苦更甚,自耕自足是客家农耕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客家一年四季几乎无闲月。从早春秧苗下田到大冬的麦苗播种,从三鸟、猪牛的饲养到桑麻蒲草的种植,一切都是按照自耕自足的需求去进行。为了配合自耕自足的需求,每一个客家村场都有相应的各类作坊,如织布(以麻布为主,制作衣服和蚊帐),织蒲(蒲草凉席)、染坊、油坊、酒坊、磨坊(以水磨为主,是珠乡客家特有的景观),米粉作坊等。由于客家特有的农耕方式,也给珠乡增添了新的知名特产,如客家的麻织蚊帐,蒲草凉席、水磨细米等,都成为享誉珠乡的特产。可惜,随着时代进步,机械化生产的普及,这些特产均无复存在了。

      客家人迁徒珠乡,开发珠乡,给珠乡带来了新的物产。著名的公馆香山鸡嘴荔,曾经作为珠乡客家人的心意,寄给周恩来总理。总理办公室为此专门复信。

      其它如黑叶荔、大糯米、大冬豆、青皮芒果、大肉芋、甜茹、猫爪豆、三角麦、禾麦、竹节果蔗、香麦菜等,都是珠乡客家特有的物产。这些物产的引进种植,对改善当地的农作物结构,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客家的大冬豆,是豆类中的上品,为民间所贵、青皮芒果肉色金黄,味极鲜甜,大肉芋产量极高,芋芒稍为腌制即可食用,不痒嘴,香麦菜原是苦旱作物,仅客家栽种度荒,现已成为时菜新宠。近年来,竹节果蔗虽已扩大到其它地区,但仍以客家原产果蔗为上品,遗憾的是,三角麦已绝迹多年,猫爪豆也少见,青皮芒果也所乘无几。客家物产种的保存保护,是一个得注意的问题。

      珠乡的客家民居,自成一体,保持着浓郁的客家民居特色,其主要的特征是以土城为中心布局,形成居住群落。

      土城的围墙高大宽厚,以石灰、狗皮砂混合夯压而成,有的围墙还加进桐油和糯米粉,贝壳粉,围墙四角有炮楼、了望台、围墙四同周均设有枪孔,以作防御抵敌之用。

      土城内有水井、磨坊、仓库。如遭围困,固守几个月没问题。一些大的土城,里面还有池塘,现有的客家土城已不多见,公馆一带尚有少数保存较为完整者。这是珠乡客家文化的一种见证。与福建客家土楼遥相响应。散落的珠乡客家民居大都依山而筑。为泥砖、片石土木结构,左右厢分别作厨房或作柴房、杂物房,正厅作供奉祖先用。住宅的后侧一般设有猪栏、灰房(用作小便处兼堆灶灰,掺入猪粪中作肥料,非常实用)。

      客家人敬祖崇宗,宗庙祠堂的建筑也是一种明显文化特征。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每个村场都有自己的宗庙祖祠,宗族之间还有各房的祠堂和祖祠。这些祠、庙的建筑格局和规格非常分明,不能越轨。宗祠下面是祖庙,祖庙下面是各房的祠堂。里面分别供奉始祖、世祖、房祖的牌位,不得掺杂,这是为了认祖归宗。祠堂里飞簷画梁,诗词楹联,各彰其事。祠堂结构为三进,前面均挖有池塘,大门均雕刻或撰写固定的对联,使人一看便知姓氏、辈份。因此,客家祠堂可以说是一个姓氏宗族的兴衰缩影。

      客家民居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水磨房,每一个自然村落,不论大小,都有一个水磨房。水磨房依溪流而筑,或建于山塘、陂坝之侧,利用水流的落差、冲击力去带动水车牵动石轮在磨盘中转动,转动速度以水力大小控制。磨盘约有二丈直径,一次可碾谷二三百斤。拉开水闸,石磨便在磨盘中飞转动,不用一个时辰,雪白雪白的细米便“脱壳而出”。水磨房的结构极为精妙,堪称工物一绝。可惜,如今已趋绝迹。

http://www.kjwhsky.net/bbs/viewt ... 0979&highl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5 2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德辛苦了,能不能附上该地的地图?我们就能够看得更加详细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00: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博白新民人 的帖子

广西客家分布图系列(含合浦)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C%D2%2B%B7%D6%B2%BC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9 13: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合浦,客家还是表现不错,特别是合浦公馆镇的,好的事和坏的事都很厉害,很出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3: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