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自豪的理由
2002年12月,广东省第11届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全省22个运动队的健儿同场竞技,为奖牌发起冲击。
我是一个狂热的地方主义体育迷,每有体育赛事,国际比赛看国家队,国内比赛看广东人……尽管省运会项目的水平和观赏性都不甚精彩,但每天工作中余,我还是忙里偷闲到赛场为家乡的健儿呐喊助威。记忆中,我们客家人吃苦耐劳。当时,我更多想法是去看家乡健儿奋勇拼搏的。
然而几天里,赛场发生的一幕幕却令人酸楚,一些原本是梅州人,梅州籍的运动员代表其他运动队出战并屡屡击败自己的母队,替别人羸得奖牌。如果说竞技体育,经济实力也是一个残酷的因素的话,这点也就罢了。
但是,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赛场上,我们实力输给了人家。在许多项目,我们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也输给了人家。都说客家人吃苦耐劳,富于拼搏精神,但是我看到的却是梅州运动员屡屡在赛场落后其他运动员时放弃比赛,放弃最后一个冲过终点。有好几次,我都看到是我们运动员主动放弃。固然,竞技体育的衡量标准就是成绩,但是,“胜不骄,败不馁”是最基本的体育精神,我们的运动员都不能很好秩守。
如果说运动成绩与经济实力成正比的话,赛场上,我们的运动成绩可以客气地输给人家,但是,主动放弃比赛,个中反映的是一个运动队的精神面貌和人的内在争强欲望。没有进取心,没有拼搏欲望难道仅仅是为了“重在参与”而到赛场完成任务吗?事实上,比赛结束,梅州代表团的成绩位列倒数“三甲”,就连一直以来的追兵河源团也体面的排在自己前面。
没有到过梅州的人可能会羡慕梅州“文化之乡”的美誉,也可能会憧憬“金柚之乡”的甘甜,或者想象“足球之乡”的精彩。但是,当在梅州生活几年,真正认识梅州时。梅州现有的人才储备,现有的人才利用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愧疚、汗颜。文化之乡,绝大部分梅州人连基本的普通话都说不准确,省委书记今年国庆来了回梅州,党报头条新闻的撰写记者只能特约;http://www.mzrb.com.cn/news/0310/06/031006001.htm足球之乡,放眼国内,几年来,不要说在国家队能看到自己子弟的身影,就连甲A赛场也只能无奈地看到梅州籍的温光辉和李建华(深圳健力宝队)为同一个位置的主力而苦苦挣扎;还有华侨之乡,我依稀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思想品德课上乡土教材篇时,老师教导我们曾宪梓是伟大的华侨,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爱乡的乡梓情怀,十多年过去了,中秋回家时,看了一场文艺晚会,结束时,依稀看到的还是老曾伯伯拖着老态的躯体上台与演出人员合影留念。
如果说,进入21世纪,广东其他一些欠发达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走在梅州前列的话,就人才而言,梅州在吸引面临的也是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局面。就省内而言,遑论深圳广州,惠州,顺德、中山也已经先行一步了。
今天的梅州,人才兴梅。各界对人才兴呼唤从没有如此迫切。其意之诚,其心之切,都不容置疑,但愿在行动上不会是去年春天枝头的那朵桃花……(墨梅一剪于2003/10/11)
[ 本帖由 momeiyijian 于 2003-10-13 17:00 最后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