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7 13: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力打造像崇文重教一样崇商重企的时代理念
2007-03-20 11:48:47 梅州日报 (191次阅读)
历经风雨抒壮志,严冬过后绽春蕾。梅州在战胜了去年的重重困难后取得了经济的节节攀升、社会和谐稳定的喜人业绩。正当全市人民对新一年充满憧憬和祈盼的时候,在最近召开的梅州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刘日知振臂疾呼,要树立像崇文重教一样崇商重企的时代理念,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发展。这一理念,深化了“工业梅州”发展战略的内涵,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拂梅州大地,使全市上下迅速掀起爱商、敬商、亲商、富商的热潮,为梅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N”形曲线凸显梅州经济发展轨迹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像梅州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一定要始终不移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只有发展才有和谐,只有发展才有民生,才能在更高层次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梅州山区发展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因此,树立崇商重企的时代理念,是市委、市政府几年来对发展山区工业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山区经济发展的科学判断。事实上,2002年底以来,市委主要领导接过建设山区的接力棒,积极践行重视企业、爱护企业、尊重企业家的理念,特别是2003年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其中,“工业梅州”就是以发展工业经济作为推动梅州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以工业的大发展支撑山区经济的大发展,从而更加明确了以工业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几年来,通过狠抓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为山区经济打下了扎实基础,在连续几年遭遇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全市经济仍然迅速反弹、快速崛起,呈现节节攀升的态势。刘日知书记对梅州这几年的发展形象地比喻成一个英文字母的“N”字形。确实,翻开这几年梅州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通过2003年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使2004年经济发展出现一个高峰,当时财政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二,工业的增速居全省第四,特别是税收的总量历史性超过了总支出,意味着梅州第一次对国家有了6个亿的税收贡献,令人振奋。正当梅州破浪前行之际,2005年突然遭遇8•7矿难重创,经济一下子跌到了低谷,导致2006年第一季度GDP才增长2.8%,成为历史性的最低点,但是从第二季度起GDP又开始逐季回升,到年底盘点达到了9.7%,成为历史上的第三高位,财政收入由第一季度的全省倒数第一回升到全省的第14名。2006年GDP总量达346.18亿元,比2002年增长47.6%,年均增长10.2%;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18.25亿元,4年年均增长25.1%,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2006年全省财政收入超亿元县(市、区)新增6个,梅州占了2个。全市有6个县(市、区)实现财政收入超亿元,比2002年增加4个。数据虽然枯燥,却最有说服力,市委、市政府一直以崇商重企的理念抓发展,为经济快速反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打好经济攻坚战”的背水一战中,打了个漂亮仗。
东升工业园区远眺。
(来源:梅州日报 古礼贤 摄)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融入时代潮流
回顾几年来梅州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始终如一的红线,那就是,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狠抓经济发展不动摇,坚决支持企业发展不动摇,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性发展。2002年11月,刚刚到任的市委书记刘日知在梅县调研时,就提出“谁与企业过不去,就是与市委、市政府过不去”的响亮口号,拉开了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建设帷幕。
2003年以来,连续五年开春的第一次全市干部大会,市委、市政府都强调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调,推动社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重视企业,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发展,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几年来,全市以机关作风评议为龙头,树立“服务就是第一投资环境”的思想,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招商主体、事事关系梅州发展的观念,在全市形成支持企业的良好氛围,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争当岗位、部门、行业的“三个方面的排头兵”等活动,一扫“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风气,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好评。
为开拓视野,推动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当代世界发展的认知度,更好地融入时代潮流,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梅作“开放梅州论坛”专题辅导报告,并借助外脑,聘请了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27位知名人士为梅州发展战略顾问,加强与中大、华工、华农、暨大、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等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对梅州发展模式、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进行充分论证,为精心谋划梅州发展蓝图,作出更加科学、更加务实的决策,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洗礼,为崇商重企理念的确立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全市上下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的基础上,梅州全力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谋求区位的开放,进一步优化区位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实现经济领域的全面开放。紧紧抓住省支持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掀起了以交通、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梅揭、梅河、天汕梅州段高速相继通车,兴畲高速公路动工建设,梅龙高速已经奠基,市到县实现“1小时交通圈”,县到镇通三级以上水泥路,9成以上行政村公路实现水泥硬底化。目前,境内公路通车里程、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均居省山区市前列。城乡电网改造成效显著,电力供应充足。2005年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品位的提升,区位条件的改善,使梅州从次沿海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沟通闽粤赣的重要节点,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扮演重要角色。
五年辛勤耕耘,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梅州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全面大转变,在继承发扬崇文重教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崇商重企氛围逐渐形成,为今后发展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以崇商重企的理念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的主题,离开经济发展,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离开经济发展,富民惠民、关注民生就无力而为。经济发展靠什么?靠企业,靠千百万辛勤创造财富的企业家。只有企业发展了,才能解决山区群众的就业问题,地方财政才能有效地增长,才有能力帮助山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崇商重企加快发展完全符合梅州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崇商重企理念的推动下,梅州各级各部门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兴,则梅州旺;企业富,则梅州强。按照市委、市政府“思想更加放胆,发展更加放手,市场更加放开,政策更加放活”的要求,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碰到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在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发展模式做强做大。
与此同时,梅州紧紧抓住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扶持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的重大发展机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带动经济的全面提升。目前,全市按照一区(工业园区)三优(优惠政策、优良环境、优质服务)的招商引资新思路,突出重点,注重特色,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抓好东升、畲江、蕉华、扶大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8个县域工业园区(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声、机电为主的一批产业群。东莞石碣(兴宁)和深圳盐田(梅州)两个产业转移工业园获省认定。通过招商引资,全市新引进企业2597家,实际投资270多亿元,新增就业岗位近6.5万个。
全市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使工业经济搭上“末班车”,进入了“快车道”,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四年年均增长1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5%。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效率,集中精力,全情服务,及时协助解决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的用地、用工、资金等实际问题,保证项目的尽快开工,早日投产。梅县荷树园电厂首期、兴宁兴达电厂首期机组和蕉岭皇马水泥等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荷树园电厂二期、兴宁云山汽车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五华抽水蓄能电站已列入省“十一五”规划,总投资200亿元的内陆核电项目预可研已通过专家评审。
2007年开春第一次全市干部大会上,刘日知书记提出“经济发展要提质增速、民生问题要标本兼治”的工作目标。这一工作目标的确立,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推动社会发展,坚持在发展中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信心,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民生建设的辨证关系。进一步明确以崇商重企理念支持企业发展;以志在必得的坚强决心抓“双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提升环境水平,以治庸强能的效能监督促作风建设,以形象的提升、环境的优化、效率的提高,强化支持企业、服务企业的意识,为实现山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该市决定把今年作为“崇商重企宣传年”,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使“既要崇文重教,又要崇商重企”成为全市500万人民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
崇商重企时代理念的提出,如春风化雨,在梅州大地涌现滚滚春潮。市政府制定出台了48条含金量较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安排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充分调动县、镇两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提出了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兴宁市提出在去年走出经济低谷基础上发力提速,以工业化为龙头壮大县域经济。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成功引进总投资10亿元、首期投资3亿元的广东云山汽车厂落户该园,目前,该项目已投入逾千万元进行厂区建设,力争今年投产。梅江区 找准结合点,扬长避短,重点抓住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建设,全力推动该项目的顺利建设。丰顺县在巩固电声企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又成功引进了新南方青蒿药业,力促今年投产。梅县按照做大总量、做特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总体思路,重点抓住电力、电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编织工艺和建材6大产业,着力抓好BPW车轴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全力服务美国卡莱集团的轮胎生产项目,力争早投产、快见效。
崇商重企的时代理念,在更高层次上打破了思想束缚,为促进经济腾飞积蓄了强大后劲,全市上下意气风发,更加增强了发展工业的信心,掀起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热潮。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构建和谐梅州
像崇文重教一样崇商重企是市委、市政府几年来一直倡导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乡贤的赞同及企业家的拥护。刘日知书记根据梅州实际,提出一个口号:既靠人民币更靠人民公仆去解决梅州的发展问题。这几年梅州的公仆们发扬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梅花精神”,为山区发展做了大量好事实事,通过崇商重企致力发展经济,为山区建设积累了财力,由此推动了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梅州建设亮点纷呈。
围绕打造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世界客都和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大力推进以振兴教育和弘扬客家文化为重点的山区文化强市建设,加大对文化、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资,全力打造“两园一基地”客家文教建设载体。其中,叶剑英纪念园以展示伟人风采为主线,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把文化建设、发挥名人效应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今年5月份叶帅诞辰110周年之际可全面建成开放;客家公园以客家文化为体系,以客家博物馆和黄遵宪纪念馆为主体,建成世界客家文化研究、传播和展示中心;东山教育基地院士广场、亲水公园等重点项目已经竣工,东山中学剑英校区、市职校实现秋季招生,新增优质学位1万多个,昔日的工业污染“重灾区”变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教育新城,成为梅州城区新的一道亮丽风景。
全力推进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全市5年间为7.4万名农家子弟提供了升学成才机会,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9.7万人,相当于前25年的总和。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丘逢甲故居新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梅州”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海内外乡贤的一片赞誉之声。
全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启动8个市级示范点和100个示范村庄的规划建设。着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梅城10万亩群山“森林围城”工程全面启动。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鼓励、限制、淘汰”三个目录,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拒绝污染。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关注民情,关心民生,关爱百姓,努力让山区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立完善对山区百姓利益不损害、能保障、有提高的机制,投入35亿多元,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解决山区群众“一保六难”问题,增加发展的协调性和普惠性,从源头上有效地减少矛盾的发生。
漫山红梅迎人笑,放眼梅州遍地春。像崇文重教一样崇商重企的时代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梅州的一个伟大实践,是“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实施中结出的优秀成果,是梅州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又一次大解放,是传承客家文化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是指引山区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崇商重企真正把企业和企业家当作宝贵财富,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梅花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县镇三级班子必将更加坚强,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充足,一定能把梅州建设得更加富裕和谐秀美。(记者 凌峰 肖伟光)
[ 本帖最后由 天地人999 于 2007-6-7 13:3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