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4|回复: 8

客 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 18: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http://www.cass.net.cn/file/2006030355960.html
客 家
.
2005-10-17  .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从宋朝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为 嘉应州(梅州)、赣州、汀州。客家祖地(客家在南迁途中正式形成民系的中心地域)在宁化县石壁村。
   
    客家起源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其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此,“客家”的说法是作为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
   
    客家人的迁徙
   
    五次中原迁徙说
   
    有关客家人的迁徙,1930年代的客学大师罗香林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客属民系自晋朝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并在这五次迁徙过程中繁衍发展而来。这
   
    五次大迁徙的大致过程是:
   
    第一次在两晋时期,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始于唐代,大批北方汉民为躲避安史之乱,迁往相对安宁的赣闽粤地区,成为
   
    第一批客家先民;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北方民族入侵,一批批汉民迁往赣闽粤地区,与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渐交融,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是清朝末年,赣南由于满族统治者的蹂躏以及瘟疫发生,人口锐减,加之闽西和粤东人口膨胀,清政府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一部分客家人又回迁赣南,另有一部分迁往四川;
   
    第五次在近代,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往沿海,有的则移居海外。
   
    六次中原迁徙说
   
    后来,海外(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客家人从各家各族的族谱统计,亦得出了以下六个主要的迁徙时期(参考:[1]):
   
    第一次在秦始皇统一全国时期 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取得的南方国土,派遣了大批军民到粤北。后代子孙被称为北江客家。这是客家称谓的首次出现。
   
    第二次在东晋永嘉年间 因为五胡乱华,使山西、河北及河南一带的汉人纷纷渡过黄河,由皖渡长江经赣北。
   
    第三次在唐朝僖宗干符二年 因为黄巢之乱,使江西北部的居民再迁往江西西部、福建西部及南部和广东东部及北部。
   
    第四次在南宋末年 这是客家民系南迁到广东的关键时期。随着蒙古军的南进,赣闽客家先民随败退的宋王室进入广东东部、北部。
   
    第五次是明末清初大量粤闽客家人由于湖广填四川的政策迁徙到川渝。
    第六次是清朝中期 广东客家地区人口逐渐增加,大量客家人移民至南洋、台湾等地。
   
    客家名称的由来
   
    客家这个名字出自于清朝中后期得土客械斗,后来的北方新移民被称作客家人,以区别于当地原居民。
    “客家”的本意应该是指外来的人,就是相对本地人而言,流落南方的汉人就是外来的人。但现在说的“客家”则是指客家民系、是客家人的简称。这里的“客”即上面所说“山为主,故我为客”。
    但是,有学者认为,“客”不是简单的相对“主”而言的外来者,和广府系、福佬系这些同为中原南迁的汉族民系不同,从历史的现象看,汉族南方各民系的形成时间都比客家民系早,基本都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之内(有的也只有部分外延),而客家民系形成时间较迟,而且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是在三省的连结地区。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这方连结地区,原本的土著或称主人,除了极少数的古越族之外,有“山客”、“木客”、“畲客”。他们大多也是“外来人”。这些“客”和后来的“汉客”混居一地,长期融合,孕育出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文化特征,(可以认为此时民系初步形成,但没有正式的名称)然而这些独具特征的人外迁他乡,如迁至福佬系、广府系的聚居区,被当地主人称为客人、客户、客家。而且这一称呼是在福建沿海和广东沿海不同民系中“叫”出来的,这在文化内含上,应该可以认为是对同一文化特征(即后来确定的客家)人群的一种“共鸣”。这是否同闽粤赣三省连结区原住民的“客”有关,或者说这些地方的居民已有“客”的说法(虽然未见文字记载),现尚难定论。 客家名称的来由,现在比较共识的观点是由“他称”到“自称”。“他称”的时间是在明末清初。自称的时间起始于清中叶。但这绝不等于客家民系这时候才形成。“他称”首先是在福建沿海福佬人和广东沿海广府人,“称”出的。“自称”便是自我认同。因客家在民系形成之前的历史一直是作客他乡的迁移史。人家对自己的称谓并无贬意,同时符合自己的历史;也就认同了。
   
    客家精神
   
    客家精神一词,有的学者认为不确切,提出用民性、品格、民风、特性、风尚、品德、品质,气质等词的见解。但客家精神是由客家历史打造出来的。客家历史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创业史。为了生存、发展,长期的迁徙、流浪,颠沛流离,逐步地摆脱了中原“安土重迁”和“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树立起“四海为家”的新思想。也就是长期的颠沛流离,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必须奋力与自然、与社会抗争,努力拼搏,胜利者,就是这些敢于拼搏、敢于冒险进取的强者,他们终于到了彼岸,获得新生和发达。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学的传统教育,宗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离开中原背井离乡,长期的流浪生活,更体会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更加巩固和加强了宗族家族观念,于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观念显得十分突出,扌背父骸,聚族而后,修族谱,修宗祠十分突出。 客家先民在饱尝长期离乡背井痛苦之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家不知娘辛苦,出外方知慈母情”,“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于是更加戚恋家乡,并深刻体会到家、乡、国命运一体,荣辱与共的关系,使爱国爱乡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在各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客家精神的表述有繁有简,有长有短,可以函益意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最为突出,最为本质的可以归纳为“四海为家,冒险进取,敬祖睦宗,爱国爱乡”十六个字。
   
    客家人的分布情况
   
    中国客家人分布
    客家地区分为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对于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的定义,至今尚无衡量标准,比如纯客家县,客家人口应占总人口的多少,非纯客家县,应有多少客家人口或占总人口比例多少方能认定为非纯客家县。所以只能根据过去和近年各地学者的调查资料排列出来。下列县市是中国客家人分布的县市,由于属于阶段性研究,所以只能作现时的参考。
   
    江西:
   
    纯客家县市有: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大余、崇义、安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和铜鼓等18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赣州、广昌、永丰、吉安、吉水、泰和、万安、遂川、井岗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修水、武宁、萍乡、横峰、鹜源等20个。
   
    福建:
   
    纯客家县市有:长汀、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建宁、将乐、泰宁等11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崇安、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三明、漳平、龙岩、南靖、平和、诏安等12个。
   
    广东:
   
    纯客家县市有:梅江、梅县、大埔、蕉岭、平远、兴宁、五华、紫金、龙川、和平、连平、陆河、新丰等13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深圳、乳源、乐昌、丰顺、博罗、连南、东昌、惠阳、惠东、揭西、惠来、普宁、陆丰、海丰、连山.
   
    广西:
   
    非纯客家县市:合浦、防城、钦州、博白、浦北、陆川、灵山、宁明、崇左、扶绥、邕宁、玉林、横县、北流、容县、武鸣、贵港、宾阳、藤县、桂平、平南、武宣、马山、苍梧、梧州、来宾、象州、全秀、柳州、柳江、绍平、蒙山、鹿寨、宜山、贺县、钟山、柳城、环江、河池、荔蒲、平乐、阳朔、罗城、融水、融安、三江、凤山等47个。
   
    四川(含重庆):
   
    非纯客家县市:通江、达县、巴中、仪陇、广安、巴县、陪陵、重庆、合江、合川、沪县、沪州、内江、富顺、隆昌、威远、资中、安岳、仁寿、简阳、成都、新津、双流、新都、温江、金堂、广汉、彭县、什加、西昌、会理等32个。
   
    贵州:
   
    非纯客家县市:遵义、榕江。
   
    湖南:
   
    非纯客家县市:临湘、平江、浏阳、醴陵、茶陵、炎陵、攸县、安仁、常宁、来阳、酃县、永兴、桂东、汝城、江永、江华、郴县、宜章等18个。
   
    海南:
   
    非纯客家县市:儋县、澄迈、定安、临高、琼海、文昌、万宁、三亚等8个。
   
    台湾:
   
    非纯客家县市: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东、嘉义、高雄、彰化、花莲、
    云林、台东、台北等13个。
   
    香港与澳门:
   
    香港与澳门的客家杂居各处,并且占了当地居民相当的比例。
   
    陕西:
   
    陕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区返迁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住区,人口20万,尚无法确定非纯客家县市。
   
    河南:
   
    豫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地区返迁的客家人,还未确定那些是非纯客家县。
   
    世界客家人分布
   
    亚洲:
   
    中国 7000万人 印度尼西亚 120万人 马来西亚 125万人 泰国 60万人 新加坡 60万人 菲律宾 0.68 万人 越南 15万人 缅甸 5.5万人 柬埔寨 1万人 印度 2.5万人 老挝 0.5万人 沙特阿拉伯 0.22万人 日本 1.2万人 文莱 0.9万人 巴基斯坦 0.2万人 尼泊尔 0.24万人 斯里兰卡 0.017万人 科威特 0.017万人 朝鲜 0.1万人 韩国 2万人 土耳其 0.05万人 孟加拉国 0.05万人
   
    美洲:
   
    美国 28.4万人 牙买加 10万人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6万人 巴拿马 0.5万人 哥伦比亚 0.01万人 危地马拉 0.01万人 多米尼加 0.12万人 加拿大 8.1万人 玻利维亚 0.01万人 秘鲁 20万人 巴西 0.24万人 智利 0.12万人 圭亚那 0.6万人 阿根廷 0.05万人 古巴 0.81万人 厄瓜多尔尔 0.02万人 苏里南 0.41万人 委内瑞拉 0.02万人 墨西哥 0.01万人
   
    欧洲:
   
    法国 3万人 荷兰 0.21万人 俄罗斯 0.12万人 丹麦 0.12万人 挪威 0.03万人 英国 15.2万人 德国 0.5万人 意大利 0.1万人 瑞士 0.1万人 比利时 0.043万人 葡萄牙 0.05万人 瑞典 0.24万人 前南斯拉夫地区 0.24万人 捷克 0.01万人 奥地利 0.05万人 冰岛 0.01万人 西班牙 0.02万人 卢森堡 0.02万人
   
    非洲:
   
    马达加斯加 0.02万人 莫桑比克 0.03万人 尼日利亚 0.02万人 塞拉利昂 0.006万人 赞比亚 0.006万人 加纳 0.02万人 留尼旺 1.8万人 毛里求斯 3.5万人 肯尼亚 0.01万人 南非 2.5万人 民主刚果 0.02万人 安哥拉 0.02万人 塞舌尔 0.05万人
   
    大洋洲:
   
    巴布亚新几内亚 0.12万人 瑙鲁 0.12万人 腊色尔 0.12万人 所罗门群岛 0.12万人 澳大利亚 4.3万人 新西兰 0.1万人 塔希提 1万人 斐济 0.5万人 马绍尔群岛 0.05万人 西萨摩亚 0.03 万人
   
    以上列的82个国家,若把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单列,则为85个国家和地区。这是普遍认同的数字。但近年也有说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一百有余。总人口有8千多万、一亿左右、1.2亿等不同数据。按上述数计算,应为8000万左右较为确切。但各有根据,具体数字尚难确定。
   
    历史名人
   
    宋湘 袁崇焕 黄遵宪 洪秀全 韦昌辉 丘逢甲 刘永福 宋应星 肖朝贵 冯云山 杨秀清 李秀成 石达开 丁日昌 宋嘉树 罗明 罗芳伯
   
    现代名人
   
    陈寅恪(史学大师) (台湾总统) 邓小平(中国改革设计师) 郭沫若(诗人,史学家) 韩素音(作家) 胡文虎(实业家) 胡文豹(实业家) 胡耀帮(原中国共产党总书记) 黄琪翔(抗日将领) 廖仲恺(国民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袖) 李登辉(原台湾总统) 李金发(现代派诗人) 李光耀(原新加坡总理) 李震欧(书法家) 李惠堂(足球明星) 李显龙(父亲李光耀) 刘亚楼(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 卢嘉锡(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罗香林(史学家,客家学先驱) 彭嘉衡(飞虎队成员) 丘成桐(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 宋美龄(蒋介石之妻) 宋庆龄(民国国母) 素帕差(原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孙中山(国父) 王力(语言学家) 吴浊流(台湾本土作家) 肖扬(中国最高法院院长) 薛岳(抗日将领) 叶剑英(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叶乔波(世界速滑冠军) 叶挺(名将) 曾宪梓 (实业家) 邹鲁(国民革命家,国民党右派领袖) 钟理和(台湾作家) 钟肇政(台湾作家) 朱德(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他信(泰国总理)
   
    客家民居
    围龙屋
    土楼
    走马楼
    五凤楼
    围楼
   
    客家美食
    酿豆腐
    客家盐焗鸡
    苦瓜炒咸蛋
    扣肉
    姜丝炒大肠
    咸猪肉
    擂茶
    盆菜
    算盘子
    客家炸肉
    客家面
    猪脚醋
    黄酒鸡
    白斩鸡
    (冯杰选辑)
   
   

   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
网站编辑:小茵

文章出处:四川社会科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18: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重复请删帖。如有重复请删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 2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简洁齐全的资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 21: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比较有见地的,综合得较好,
客家人物的列述则是会让人笑不出来的

[ 本帖最后由 adg 于 2007-6-2 21:11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 22: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3033e 的帖子

客家精神、客家分布方面肯定是重复的,而且客家分布也还没社区以前发过的具体和全面。但整个帖子还是综合性了一下,可以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 23: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于 2007-6-2 18:32 发表
中国 7000万人

在国内,广东江西聚集了全球一半的客家人口,广东2000万,江西1000万,加起来也才3000万。另外的国内其他省份客家人口4000万,不知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我看国内客家人数5000多万比较可信,加上海外客家华侨华人约600万,全球客家人数约6000万。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6-3 10:2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 2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于 2007-6-2 18:32 发表
客家地区分为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对于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的定义,至今尚无衡量标准,比如纯客家县,客家人口应占总人口的多少,非纯客家县,应有多少客家人口或占总人口比例多少方能认定为非纯客家县。

“纯客(家)县”,关于界定的标准,一般以该县客家人口占95%以上为“纯客(家)县”。当然,若有人提出90%以上作为标准,也没什么不可以。

除了江西赣南部分县不是很清楚客家比例,大部分县客家人口都占95%以上比例。其他有客家分布的省区,客家人占95%以上的,梅州市除了丰顺县外,全部超过95%。丰顺县客家人口仅84%。河源市各县全部超过95%,是纯客家地级市。韶关市的南雄、翁源、始兴、新丰都是客家方言人口超过95%的县(市)。汕尾的陆河县也是客家人口超过95%的。这些都是纯客家县。闽西的明溪县客家人应该不到90%,明溪县东部有不少闽方言分布。上杭县畲族占7.4%,也即汉族客家人不到95%。按95%作为标准,明溪和上杭都不是“纯客家县”。若以90%为标准,上杭也是“纯客家县”。

广西、台湾、四川等客家分布省份,没有客家人口超过80%的县,无论是以95%还是以90%为标准界定,都没有“纯客家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6 18: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

资料很好,值得一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7 10: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无刘光第?

刘光第与邹鲁同为四川富顺人,一样在近代有名气,好多人都晓得,为何里个资料太家都有,独独少哩刘光第?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9: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