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pc66

各地客家主要姓氏有哪些?请网友补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5 13: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家族性格、人品、家风

第十一章
蓝氏家族性格、人品、家风

蓝氏家族,历代后裔,秉承先辈遗传和家风教化,秉性刚直,不争强好斗,忍辱负重,息事让人。

孝道、忠君,尊敬官府,遵纪守法,与邻为友,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尊老奉养,长幼有礼。

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勤劳。勤俭节约,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不图虚名。
踏踏实实做人,不贪钱财,无取非义之财,宁肯“冷死不烤灯盏火,饿死不食猫粮饭”,有开创精神。有股骨气,绝不偷盗,不生淫心,戒忌娼嫖赌,不嗜好烟酒。

重视对晚辈的人品培养和家风教育,鼓励下代人读书,引导晚辈从事实业,兢兢业业创业,发家致富。

蓝氏家族是帝王皇室之后裔,先辈多有大富大贵者,先辈们多是知书达理,书香门第,官宦之裔,曾是社会上流名辈。

考证从入川第一代维栋公以来,近三百年本门没有一个被官府羁押过,没有一个被判刑,更无被毙的。都是遵纪守法的良民,无大起大落,无大喜大悲,平凡、平安过日。

自清朝中后期以来至现在,蓝氏支系本门生存处于社会下阶层,生活水平处于中下等水平,个别户较好些。

谋略不足,几乎无防人之心,有点不敢冒险,有些瞻前顾后。现代人中少有大富大贵的,从政当大官的、高官的不多,社会关系网较单纯、单一,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不足。

望后人们,继承家族家风、家教和优良传统,强化遗传教化,发扬光大优点,弥补不足,勇于汲取百家之长,积极进取,向名贵富裕上流社会奋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5 13: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三台、绵阳人的来历

第十二章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三台、绵阳人的来历

据族谱记载说,四川三台(潼川府)西路胄土(今三台县乐安镇)一带蓝氏家族来至祖籍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桠子,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来到四川的。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八大王剿四川”后,清朝前期“湖广填四川”期间来到四川的。

明朝末年,1627年陕西北水县王二带领百姓抗苛捐杂税,后起义,推荐李自成为“闯王”,提出“均田免粮”队伍迅速壮大,转战陕西、四川、甘肃。1643年攻占西安,1644年3月19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纲纪不严,农民军将领腐化、荒淫。1644年明朝叛将吴三桂先是投降李自成,由于李自成手下霸占吴三桂的妻妾,吴三桂转而投靠清兵,引清兵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在此之前,女真族所建的“后金”已改为“清”),李自成与清军激战失败,清军乘胜占领北京,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顺治,清朝纪年开启,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被封为皇帝,13岁时参理朝事,24岁时病死。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另一个分支,张宪忠1627年在陕西米脂县举义旗,发动农民起义,自称“八大王”,1640年挥师攻打四川、湖南,一路所向披糜,势不可挡,他把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三年免征”,农民纷纷响应加入,攻占武昌后,1644年转战四川,10万大军占领成都,建立“大蜀国”,张献忠称帝。清军入关后,清朝害怕张献忠占据四川,派人劝降,张不从,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凤凰山。

民间传说“八大王剿四川”的版本较多,但主要说法有两种,我小时候,也听蓝茂万阿公多次讲过:一是说张献忠从陕西一路打到湖南、湖北,部队驻在湖北与四川交界的碚石境内,一次张献忠在野外屙屎,随手扯一把野草擦屁股,殊不知他不识荨麻,扯了把荨麻去擦,一擦又痒又痛,还长泡,痛得哇哇大叫直打滚,他说没想到四川的草都这么凶、这么坏,所以张献忠恨四川,想杀绝四川人。二是流传最广的是说张献忠是“天煞星”下凡,天生一个杀人恶魔,到四川后挨村挨户杀,杀得鸡犬不留,这样杀又累又慢,久杀不完,就在村沟口扎一个草人,念一段咒语,把草人杀了,整条沟、整个山湾的人都一个不剩全死光了。当时流传“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个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要想不死者,大门上插把柳枝或苍蒲、陈艾免灾”。

“八大王剿四川”确有此事,并非民间传说这样的,也不是统治者掌控的纪事编撰说的四川人锐减是张献忠杀得鸡犬不留造成的。因为张献忠打地主分田地,打富人筹措军饷,声威远扬,往往是还没到,地主、富人和听信传言的早已逃跑了,没跑的青壮年穷人又加入到起义军,要说张献忠杀得鸡犬不留是与实际状况不符,张献忠一路上和进成都确实杀了很多人,损毁很大。

“八大王剿四川”也只有短短3年,明末清初四川经历34年战乱,明朝旧将率部下抗清,很多明将战死不降,加之又经匪患,又出现瘟疫,特别是清顺治4--6年(1647--1649年)全川3年大旱,饥民大逃亡,百里无人烟,四川人口减少,粮田无人耕种。

康熙(1662年7时岁登基继位一 1722年)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从湖广、广东、贵州、陕西等大半个中国抽派人员来填补四川。
康熙7年(即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上奏折,请移民填川垦荒种地。
康熙24年康全川人口仅为18000余丁,约折合9万人。
康熙33年(1694年)颁《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书,从“湖广省”(现湖南、湖北)、广东省移民填四川。
当时湖广(现湖南、湖北)、广东人口稠密且最多,所以主要从这两省移民填川,这两省来川的人为最多。广东省的客家人多,地方官府就从客家人中抽招人员填四川,客家人不愿离乡背井,于是官府差人将抽选出的客家人,用绳反捆,男女串成长串,以免逃跑,押解到四川。
雍正(1723一 1735年)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继续移民。
乾隆(1736一 1795年)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前期接着移民填川。“湖广填四川” 前后经历百年,移民近两百万人。

民间为什么传说“湖广填四川”移民是被强迫来的,是用绳子一个一个反绑成一串押来四川的?
民间传说,我小时也听阿公讲过,凡填川的人以及后人,只要一看手臂便知,你把双手向背后反,手臂上显出一道斜印痕,尤如绳捆印痕。

史料说:清顺治14年朝廷向全国颁布《劝垦则例》,一年内垦2000顷以上记奖,垦6000顷以上升官一级。根据这个原则,四川巡抚规定四川文武官员招民复垦,每招一百家记录一次,招四百家加官一级,招五百户加官两级,六百户加三级,招七百户移民不管任期满否都可升官。由此可想,当时谁不想当官,谁不想升官,当官的谁不想升,这样必定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四川官员与外省人员勾结捞取好处,这就不难理解“湖广填四川”外省人是反绑押来的。
官府称这是“奉旨填川”,谁敢违抗,谁敢不从,押解移民入川是有上方宝剑的,是皇帝谕诏,违者可想而知。

据传说“解手”这一词就是因“湖广填四川”而产生的:因外省人是被反绑成一长串的,一路行走不时总有人要拉屎撒尿,就向押运官差请求说要屙屎屙尿,官差就把被绑人手上绳索解开,完后再捆上。后来被捆者要想拉屎拉尿就向官差说请把手解开,差人自然明白是干什么,所以把拉屎撒尿俗成“解手”,且源用于今。从这个传说中也不难看出,“湖广填四川”确确实实发生强制移民,官差兵士捆绑移民押解来川的。
康熙10年(1671年)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让州同、州判、县丞及举贡、监生、生员参与移民,谁招民300户,谁就是那里的县令。清初四川地方官员因招徕移民有功,有不少人被朝廷重用和提拔。总督蔡毓荣在任才五年被提任兵部尚书(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职务)。
从以上这些方面看,就更不难理解“湖广填四川”确实是发生过强制移民,也必然出现强制移民,“湖广填四川”移民是被押解来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在“湖广填四川”移民的中、后期,也有部分人是自愿来川的,这当然不用捆绑,也用不作押送。经历几十、上百年“湖广填四川”移民,虽是被官府强制移民,但也形成必然和习惯,所以一般也就不捆绑成串押送,官府派人接送罢了。
史料说,最初移民来川的以一夫一妇为一户,赏水田30亩,或者地50亩。据我阿公、父辈讲,传说移民填川初期,在四川的穷乡僻壤之地,移民“插芭茅杆”圈占地盘,谁插的芭茅杆就是谁的田地、山林。后来入川的人无法圈占好田好地,只好在山区划给田地。再后来,晚期移民只能佃租先来者的田地耕种。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老祖宗蓝维栋、蓝维梁兄弟俩与同其他家族,在“湖广填四川”移民的晚期,大约在乾隆12年(1747年)左右来到四川潼川府三台县西路胄土乡斑竹园(今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又称撮箕沟,居住多年。
据资料说,广东省的客家人是清政府有意识地移往四川,是出于怕客家人与当地土籍居民发生冲突而移往四川的,当时“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接近尾声,所以入川广东人找不到平原,也找不到好地方,是移迁到四川最西部的一批移民。

1926年誊写的家谱上未记载蓝氏本门第一代入川为何年何月,经对传说蓝维栋大约快70岁左右移民来四川之说,再经对家谱考证,家谱上载明入川第三代蓝凤礼生于大清乾隆9年(1744年),甲子年三月二十五,地址广东嘉应州平远县小柘刁凹生长人氏。依据这两点推证,蓝氏入川第一代蓝维栋应该是在1744年4月以后至1747年10月以前期间移民来川的,很有可能是1747年春后动身,因当时没有交通工具。传说湖广填川移民是被捆绑成长串押解来川的,当然是步行,当时路很差,加之大队人员,行走慢,从广东到四川大至少要七、八月时间,到三台潼川府时应是冬月或腊月了。
史料记载,这期间从广东来川的移民,大多从嘉应州、惠州、韶关等几个县来的,应是大队人,同期出发,有可能也是捆起押解而来的。
由于蓝维栋移来四川已处于“湖广填四川”晚期,所以蓝氏家族支糸本门来川的第一辈人没有得到沃土良田的平原、平坝,也没有得到好田、好地,也没有找到好地方,只好在三台丘陵区落脚,这是不得己而为之。
维栋公来川后,先是在潼川府三台县西路胄土乡斑竹园佃种赖姓田地耕种,因急于求发展之需要,加之赖氏田租太贵,在此地居住不久,不得不另求出路,选择往地理条件更差的40里外的丘陵地区搬迁,蓝维梁回湖广定居。

蓝维栋举家全部搬迁到四川三台县南路女土乡(今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在九个山湾选点落脚,九个湾因此得地名九曲湾(也称狗脚湾)。当时官府有鼓励垦荒政策,谁开荒归谁所有,三年不计征田赋(税)。由于勤劳,家底好起来了,购置了一些田地,各自安家乐业,创业发家于此地,名气、声威大振,此处就称“蓝家湾”,现在此地仍叫“蓝家湾”,现属于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
蓝氏本门在蓝家湾(九曲湾)居住近百年,这时由于清朝政日趋腐败,对外软弱屈服帝国主义列强,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烟战争,清朝以赔款割地屈服,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烟战争,接着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大举侵略中国,瓜分中国,清朝政府更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更加欺压百姓,税赋沉重,民不聊生,此时蓝氏家日子越来艰难。又因蓝、杨两族为争夺水源等事,时有矛盾发生,杨家在沟口河沟杨家垫建水冲大筒车自动车水,在古家垫建有一个筒车。传言说这是挡蓝家龙脉,蓝氏族告官府,蓝氏族未赢。后因蓝家人丁多有病、灾,加之兵慌马乱。再则,不知是谁家的童养媳吊死在山林,说不清原故,官府要当地农户负责。于是,蓝氏家族卖掉田地,搬迁各地,有的迁到四川成都西坝,有的到四川中江县,有的到陕西省,有的到二十多里外的侯家沟、左家沟。
这样的生存环境,蓝氏本门家族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比别人更加勤劳,付出更多。由于起步低,地理环境差,蓝氏家族本门从广东入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大富人、大富商少,均以务农,做小生意养家糊口。
据父蓝宇云多次讲,他小时常到周边场镇卖豆腐、豆腐干,赚点油盐钱。那时国民党的钱一天几个价,早上还能买一斗米,晚上这些钱连买一碗米都不够。

据蓝宇云讲,解放前三台古井一带山是光秃秃的,没有树,也不长草,红光光的,又很缺水。2005年4月3日我们一行15人到此寻根、祭祖时,见山上郁郁葱葱,树木茂盛,粮作物长势旺盛,山青水秀,田园美景很是诱人。赖氏祖婆坟、蓝秀荣坟、蓝秀贵坟、维栋公坟(墓己被开荒种地)后山包都是大碗粗的柏树、杂树等树木,景色秀丽,早已不见当年秃废荒凉景况。
现在,四川三台县潼川镇、玉林乡、古井镇(蓝家湾)、白庙、心妙乡蓝氏后裔已传代至“宇、福、田、永”字辈,蓝秀贵门下后裔一直居三台古井一带,至今后人蓝以万、蓝以生、蓝福祥等仍居三台县心妙乡凯沿村,此地也叫“蓝家湾”。
据蓝宇云回忆,民国时代蓝氏家族在蓝维栋坟前(斑竹园,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做春分会,当时附近的蓝姓家人来了五十多桌人,由于没有组织好,大家意见多,又没有立好族规,也没有德高望重的人来领头,春分会就散了。由于民国时期日本侵略,再加之内战不断,民不聊生,蓝氏家族也就没有再集合大家做春分会。后来本门蓝氏家族没有集合本支系的家族在三台维栋公墓地做会。也由于,蓝氏后人为了生计,各迁他乡,这样一来,蓝氏后人互相失去联系。
1935年蓝春宽、蓝春海来到绵阳永兴镇(辛店子,后人现在仍居于此),现为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华裕路居委会,其后人仍居于此。
1941年冬月,蓝春发携子孙逃迁来到绵阳县永兴镇高筒车(七村)。当时国家是内忧外患,抗日战争正在进行,抗日战争正处艰难时期,大半个中国被日本鬼子占领,国民党蒋界石与共产党打内战,加上军阀派系内部斗争,兵荒马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民党抓壮丁,更是让贫民百姓无法生存。
蓝春发家人为躲抓壮丁,又迫于生计,只好向其它地方搬迁,蓝春发几乎是赤手空拳星夜“搬月亮家” (俗称“搬月亮家”,也就是趁晚上无人知晓,举家连夜逃跑迁居他乡)。
据蓝宇云回忆,来绵阳时他父亲蓝茂万只挑着一担旧箩筐,一头装着香炉碗,一头挑着刚3岁多点的小孩蓝宇贵,这便是全部家当,当时蓝宇云才15岁,蓝春发家三代人就这样迁到绵阳永兴的。不久后又搬到永兴十四保(八村)李家山边,后来蓝春发长子蓝茂万家人搬迁到三官庙村,佃地主谢正贵家田地耕种。
蓝春发之子蓝茂仕、蓝茂顺、蓝茂遂三兄弟家人到磨家茅针寺(今绵阳市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两边人家一个小山脊东,一个西面,地界相连,居住相距一里路。解放后,后人仍居绵阳市涪城区(原绵阳县)磨家乡茅针寺村至今。
蓝宇云家人居绵阳市高新区(原绵阳县)永兴镇三官庙村至1993年前后,现都移居绵阳城城郊乡高水村三居委会和永兴镇十二村1户、永兴镇七村1户,老屋基处空留楼房和老瓦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5 13: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广填四川”

第十二章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三台、绵阳人的来历

据族谱记载说,四川三台(潼川府)西路胄土(今三台县乐安镇)一带蓝氏家族来至祖籍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桠子,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来到四川的。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八大王剿四川”后,清朝前期“湖广填四川”期间来到四川的。

明朝末年,1627年陕西北水县王二带领百姓抗苛捐杂税,后起义,推荐李自成为“闯王”,提出“均田免粮”队伍迅速壮大,转战陕西、四川、甘肃。1643年攻占西安,1644年3月19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纲纪不严,农民军将领腐化、荒淫。1644年明朝叛将吴三桂先是投降李自成,由于李自成手下霸占吴三桂的妻妾,吴三桂转而投靠清兵,引清兵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在此之前,女真族所建的“后金”已改为“清”),李自成与清军激战失败,清军乘胜占领北京,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顺治,清朝纪年开启,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被封为皇帝,13岁时参理朝事,24岁时病死。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另一个分支,张宪忠1627年在陕西米脂县举义旗,发动农民起义,自称“八大王”,1640年挥师攻打四川、湖南,一路所向披糜,势不可挡,他把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三年免征”,农民纷纷响应加入,攻占武昌后,1644年转战四川,10万大军占领成都,建立“大蜀国”,张献忠称帝。清军入关后,清朝害怕张献忠占据四川,派人劝降,张不从,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凤凰山。

民间传说“八大王剿四川”的版本较多,但主要说法有两种,我小时候,也听蓝茂万阿公多次讲过:一是说张献忠从陕西一路打到湖南、湖北,部队驻在湖北与四川交界的碚石境内,一次张献忠在野外屙屎,随手扯一把野草擦屁股,殊不知他不识荨麻,扯了把荨麻去擦,一擦又痒又痛,还长泡,痛得哇哇大叫直打滚,他说没想到四川的草都这么凶、这么坏,所以张献忠恨四川,想杀绝四川人。二是流传最广的是说张献忠是“天煞星”下凡,天生一个杀人恶魔,到四川后挨村挨户杀,杀得鸡犬不留,这样杀又累又慢,久杀不完,就在村沟口扎一个草人,念一段咒语,把草人杀了,整条沟、整个山湾的人都一个不剩全死光了。当时流传“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个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要想不死者,大门上插把柳枝或苍蒲、陈艾免灾”。

“八大王剿四川”确有此事,并非民间传说这样的,也不是统治者掌控的纪事编撰说的四川人锐减是张献忠杀得鸡犬不留造成的。因为张献忠打地主分田地,打富人筹措军饷,声威远扬,往往是还没到,地主、富人和听信传言的早已逃跑了,没跑的青壮年穷人又加入到起义军,要说张献忠杀得鸡犬不留是与实际状况不符,张献忠一路上和进成都确实杀了很多人,损毁很大。

“八大王剿四川”也只有短短3年,明末清初四川经历34年战乱,明朝旧将率部下抗清,很多明将战死不降,加之又经匪患,又出现瘟疫,特别是清顺治4--6年(1647--1649年)全川3年大旱,饥民大逃亡,百里无人烟,四川人口减少,粮田无人耕种。

康熙(1662年7时岁登基继位一 1722年)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从湖广、广东、贵州、陕西等大半个中国抽派人员来填补四川。
康熙7年(即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上奏折,请移民填川垦荒种地。
康熙24年康全川人口仅为18000余丁,约折合9万人。
康熙33年(1694年)颁《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书,从“湖广省”(现湖南、湖北)、广东省移民填四川。
当时湖广(现湖南、湖北)、广东人口稠密且最多,所以主要从这两省移民填川,这两省来川的人为最多。广东省的客家人多,地方官府就从客家人中抽招人员填四川,客家人不愿离乡背井,于是官府差人将抽选出的客家人,用绳反捆,男女串成长串,以免逃跑,押解到四川。
雍正(1723一 1735年)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继续移民。
乾隆(1736一 1795年)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前期接着移民填川。“湖广填四川” 前后经历百年,移民近两百万人。

民间为什么传说“湖广填四川”移民是被强迫来的,是用绳子一个一个反绑成一串押来四川的?
民间传说,我小时也听阿公讲过,凡填川的人以及后人,只要一看手臂便知,你把双手向背后反,手臂上显出一道斜印痕,尤如绳捆印痕。

史料说:清顺治14年朝廷向全国颁布《劝垦则例》,一年内垦2000顷以上记奖,垦6000顷以上升官一级。根据这个原则,四川巡抚规定四川文武官员招民复垦,每招一百家记录一次,招四百家加官一级,招五百户加官两级,六百户加三级,招七百户移民不管任期满否都可升官。由此可想,当时谁不想当官,谁不想升官,当官的谁不想升,这样必定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四川官员与外省人员勾结捞取好处,这就不难理解“湖广填四川”外省人是反绑押来的。
官府称这是“奉旨填川”,谁敢违抗,谁敢不从,押解移民入川是有上方宝剑的,是皇帝谕诏,违者可想而知。

据传说“解手”这一词就是因“湖广填四川”而产生的:因外省人是被反绑成一长串的,一路行走不时总有人要拉屎撒尿,就向押运官差请求说要屙屎屙尿,官差就把被绑人手上绳索解开,完后再捆上。后来被捆者要想拉屎拉尿就向官差说请把手解开,差人自然明白是干什么,所以把拉屎撒尿俗成“解手”,且源用于今。从这个传说中也不难看出,“湖广填四川”确确实实发生强制移民,官差兵士捆绑移民押解来川的。
康熙10年(1671年)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让州同、州判、县丞及举贡、监生、生员参与移民,谁招民300户,谁就是那里的县令。清初四川地方官员因招徕移民有功,有不少人被朝廷重用和提拔。总督蔡毓荣在任才五年被提任兵部尚书(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职务)。
从以上这些方面看,就更不难理解“湖广填四川”确实是发生过强制移民,也必然出现强制移民,“湖广填四川”移民是被押解来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在“湖广填四川”移民的中、后期,也有部分人是自愿来川的,这当然不用捆绑,也用不作押送。经历几十、上百年“湖广填四川”移民,虽是被官府强制移民,但也形成必然和习惯,所以一般也就不捆绑成串押送,官府派人接送罢了。
史料说,最初移民来川的以一夫一妇为一户,赏水田30亩,或者地50亩。据我阿公、父辈讲,传说移民填川初期,在四川的穷乡僻壤之地,移民“插芭茅杆”圈占地盘,谁插的芭茅杆就是谁的田地、山林。后来入川的人无法圈占好田好地,只好在山区划给田地。再后来,晚期移民只能佃租先来者的田地耕种。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老祖宗蓝维栋、蓝维梁兄弟俩与同其他家族,在“湖广填四川”移民的晚期,大约在乾隆12年(1747年)左右来到四川潼川府三台县西路胄土乡斑竹园(今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又称撮箕沟,居住多年。
据资料说,广东省的客家人是清政府有意识地移往四川,是出于怕客家人与当地土籍居民发生冲突而移往四川的,当时“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接近尾声,所以入川广东人找不到平原,也找不到好地方,是移迁到四川最西部的一批移民。

1926年誊写的家谱上未记载蓝氏本门第一代入川为何年何月,经对传说蓝维栋大约快70岁左右移民来四川之说,再经对家谱考证,家谱上载明入川第三代蓝凤礼生于大清乾隆9年(1744年),甲子年三月二十五,地址广东嘉应州平远县小柘刁凹生长人氏。依据这两点推证,蓝氏入川第一代蓝维栋应该是在1744年4月以后至1747年10月以前期间移民来川的,很有可能是1747年春后动身,因当时没有交通工具。传说湖广填川移民是被捆绑成长串押解来川的,当然是步行,当时路很差,加之大队人员,行走慢,从广东到四川大至少要七、八月时间,到三台潼川府时应是冬月或腊月了。
史料记载,这期间从广东来川的移民,大多从嘉应州、惠州、韶关等几个县来的,应是大队人,同期出发,有可能也是捆起押解而来的。
由于蓝维栋移来四川已处于“湖广填四川”晚期,所以蓝氏家族支糸本门来川的第一辈人没有得到沃土良田的平原、平坝,也没有得到好田、好地,也没有找到好地方,只好在三台丘陵区落脚,这是不得己而为之。
维栋公来川后,先是在潼川府三台县西路胄土乡斑竹园佃种赖姓田地耕种,因急于求发展之需要,加之赖氏田租太贵,在此地居住不久,不得不另求出路,选择往地理条件更差的40里外的丘陵地区搬迁,蓝维梁回湖广定居。

蓝维栋举家全部搬迁到四川三台县南路女土乡(今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在九个山湾选点落脚,九个湾因此得地名九曲湾(也称狗脚湾)。当时官府有鼓励垦荒政策,谁开荒归谁所有,三年不计征田赋(税)。由于勤劳,家底好起来了,购置了一些田地,各自安家乐业,创业发家于此地,名气、声威大振,此处就称“蓝家湾”,现在此地仍叫“蓝家湾”,现属于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
蓝氏本门在蓝家湾(九曲湾)居住近百年,这时由于清朝政日趋腐败,对外软弱屈服帝国主义列强,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烟战争,清朝以赔款割地屈服,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烟战争,接着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大举侵略中国,瓜分中国,清朝政府更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更加欺压百姓,税赋沉重,民不聊生,此时蓝氏家日子越来艰难。又因蓝、杨两族为争夺水源等事,时有矛盾发生,杨家在沟口河沟杨家垫建水冲大筒车自动车水,在古家垫建有一个筒车。传言说这是挡蓝家龙脉,蓝氏族告官府,蓝氏族未赢。后因蓝家人丁多有病、灾,加之兵慌马乱。再则,不知是谁家的童养媳吊死在山林,说不清原故,官府要当地农户负责。于是,蓝氏家族卖掉田地,搬迁各地,有的迁到四川成都西坝,有的到四川中江县,有的到陕西省,有的到二十多里外的侯家沟、左家沟。
这样的生存环境,蓝氏本门家族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比别人更加勤劳,付出更多。由于起步低,地理环境差,蓝氏家族本门从广东入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大富人、大富商少,均以务农,做小生意养家糊口。
据父蓝宇云多次讲,他小时常到周边场镇卖豆腐、豆腐干,赚点油盐钱。那时国民党的钱一天几个价,早上还能买一斗米,晚上这些钱连买一碗米都不够。

据蓝宇云讲,解放前三台古井一带山是光秃秃的,没有树,也不长草,红光光的,又很缺水。2005年4月3日我们一行15人到此寻根、祭祖时,见山上郁郁葱葱,树木茂盛,粮作物长势旺盛,山青水秀,田园美景很是诱人。赖氏祖婆坟、蓝秀荣坟、蓝秀贵坟、维栋公坟(墓己被开荒种地)后山包都是大碗粗的柏树、杂树等树木,景色秀丽,早已不见当年秃废荒凉景况。
现在,四川三台县潼川镇、玉林乡、古井镇(蓝家湾)、白庙、心妙乡蓝氏后裔已传代至“宇、福、田、永”字辈,蓝秀贵门下后裔一直居三台古井一带,至今后人蓝以万、蓝以生、蓝福祥等仍居三台县心妙乡凯沿村,此地也叫“蓝家湾”。
据蓝宇云回忆,民国时代蓝氏家族在蓝维栋坟前(斑竹园,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做春分会,当时附近的蓝姓家人来了五十多桌人,由于没有组织好,大家意见多,又没有立好族规,也没有德高望重的人来领头,春分会就散了。由于民国时期日本侵略,再加之内战不断,民不聊生,蓝氏家族也就没有再集合大家做春分会。后来本门蓝氏家族没有集合本支系的家族在三台维栋公墓地做会。也由于,蓝氏后人为了生计,各迁他乡,这样一来,蓝氏后人互相失去联系。
1935年蓝春宽、蓝春海来到绵阳永兴镇(辛店子,后人现在仍居于此),现为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华裕路居委会,其后人仍居于此。
1941年冬月,蓝春发携子孙逃迁来到绵阳县永兴镇高筒车(七村)。当时国家是内忧外患,抗日战争正在进行,抗日战争正处艰难时期,大半个中国被日本鬼子占领,国民党蒋界石与共产党打内战,加上军阀派系内部斗争,兵荒马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民党抓壮丁,更是让贫民百姓无法生存。
蓝春发家人为躲抓壮丁,又迫于生计,只好向其它地方搬迁,蓝春发几乎是赤手空拳星夜“搬月亮家” (俗称“搬月亮家”,也就是趁晚上无人知晓,举家连夜逃跑迁居他乡)。
据蓝宇云回忆,来绵阳时他父亲蓝茂万只挑着一担旧箩筐,一头装着香炉碗,一头挑着刚3岁多点的小孩蓝宇贵,这便是全部家当,当时蓝宇云才15岁,蓝春发家三代人就这样迁到绵阳永兴的。不久后又搬到永兴十四保(八村)李家山边,后来蓝春发长子蓝茂万家人搬迁到三官庙村,佃地主谢正贵家田地耕种。
蓝春发之子蓝茂仕、蓝茂顺、蓝茂遂三兄弟家人到磨家茅针寺(今绵阳市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两边人家一个小山脊东,一个西面,地界相连,居住相距一里路。解放后,后人仍居绵阳市涪城区(原绵阳县)磨家乡茅针寺村至今。
蓝宇云家人居绵阳市高新区(原绵阳县)永兴镇三官庙村至1993年前后,现都移居绵阳城城郊乡高水村三居委会和永兴镇十二村1户、永兴镇七村1户,老屋基处空留楼房和老瓦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5 13: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家族本门入川以来国事家运

第十三章
蓝氏家族本门入川以来国事家运

蓝维栋入川已是清朝乾隆12年(1747年),距清朝政府从爱新觉罗福临王1644年入北京,正式启用清朝纪年,已经有100余年了。经清朝政府对忠诚明朝遗将的清洗剿灭。再对明朝叛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一举打垮李自成有功的吴三桂消灭。清朝怕明朝叛将吴三桂起事反叛,派往云南镇守边关,后来吴在云南造反,脱离清朝,清朝对平西王吴三桂进行剿灭,对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剿灭,称“平三藩”。加之康熙平定台湾,清朝逐步强盛起来。
通过顺治(1644—1661年)当朝18年,康熙(1662—1722年)当朝61年,雍正(1723—1735年)当朝13年,三朝对国家治理,国家已初步繁荣起来,特别是康熙时代被称为清朝盛世。到了乾隆12年(1747年)蓝氏家族本门蓝维栋移民来川,从国家来说,乾隆承续前面繁荣势头,历史上把康熙、乾隆皇帝尊为最有为的皇帝,称为“康乾盛世”。
蓝维栋及入川第二代蓝秀荣,第三代蓝凤礼赶上了这一好年代,在入川后的百余年中,蓝氏家族有较大发展,特别是蓝氏家族在四川三台古井(南路女士乡)蓝家湾(九曲湾)发展迅速,人丁兴旺,名气远扬,所以“九曲湾”才易名为“蓝家湾”。
清嘉庆末,道光初年起,清朝政府开始走下坡路。
1840年(清道光20年),中英(英国)发生了第一次鸦片烟战争,国力消耗巨大,由于朝庭软弱,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卖国辱权的中英《南京条约》,赔偿英国2100万元(银元),割让香港给英国,中国从此走上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1851年洪秀全组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反对清王朝,后转入反帝国主义侵略,直至1865年被清朝和外国侵略者打垮。
1856年(清咸丰6年)英、法等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二次鸦片烟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野蛮地洗劫北京城,烧毁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相继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75年(光绪1年)慈禧太后逐步专权,“垂帘听政”,中国更加走向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日子更加难过,这期间蓝氏本门在三台古井的日子也逐步艰难起来,所以出现各迁他乡情况,日子过得很艰难。

1894年中日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社会进一步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国弱民穷。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英、法等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中国陷于水深火热中,百姓更是无法生存。民间自发组织抗击外敌,义和团抗击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1928年,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了中国东三省,建立伪满州政府,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人民经过长久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加之军阀混战,国民党蒋界石打共产党,内战不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1935年蓝春海、蓝春宽迁出三台,来到绵阳永兴帮人、佃租田地耕种,定居下来。
这时蓝氏家族几乎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基本生计都无作落,几乎到了赤手空拳,一无所有。
1941年蓝春发一家离开三台县。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四川、重庆常有日本飞机来轰炸,为了军事需要,国民党政府决定在绵阳塘汛修建机场,强制征招民工服劳役修机场,当时无机械,全凭人海战术,肩挑背扛,民工拉大石滚来压机场基础。还在三台刘营山边开凿山洞作为停飞机用,但始终没有开凿成功。
国民党与共产党打内战不惜代价,蒋界石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内”,要打日本,必先消灭共产党,这样一来,老百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抓壮丁十分猖獗。在这种情况下,兰春发一家为躲抓壮丁,星夜出发,偷偷搬到绵阳永兴李家山边(八村),后搬到永兴三官庙村,租种地主谢正贵田地耕种。
当时,社会治安一塌糊涂,袍哥、舵爷、地痞遍地都是,更凶恶的是强盗,俗称“棒老二”,一到晚上脸涂锅烟墨,手持火药枪、刀斧,几十人一队,围攻、抢窃富人,农户,抢猪、抢牛,鸡、鸭、财物一切抢光,谁敢反抗就杀死谁,老百姓真是无法活。当时大地主、大富人家都招有家丁、保镖,白天、夜里守护,再加之富人家都修院墙,修炮楼(土碉堡),“棒老二”要抢也是不容易的,且有钱有势的人与政府有关系,也与地方黑势力有暗中交往,这样一来,遭殃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农民。
物价飞涨,国民党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就多印票子,多发钞票,使得钱一天一个价,甚至几个价,货币越来越贬值,不值钱,早上能买一斤米,晚上连买一两都不行了。不但多发行钞票,且不断变化新币,一会儿什么金元券,一会儿什么关金券,一会儿什么银元券,五花八门,纸币面钞数额不断扩大,10元不行改100元版,100不行变1000元版,1000元不行变10000元版,万元不行改十万、百万、千万、万万元版,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天方夜谭。吃碗面条就要几十万元,可想而知,当时的老百姓是生活在人间地狱的。所以蓝氏家族到解放时一般都是农民(贫困人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蒋界石政府逃到台湾岛。
绵阳城、绵阳一带是1949年12月23日才解放的。解放后,开展分田、分地、分房、分财产,把地主、富农的田产、家产按人平分给农民。蓝氏各家各户均分得田地、房屋,定居下来。紧接着国家又开展了“清匪反霸”运动,将土匪、“棒老二”、地痞、乡霸一一扫尽,该杀的杀,该抓的抓,社会治安好转,人民开始安居乐业。当时国家人口约5亿。
1950年掀起了抗美援朝(朝鲜)。
1952年前后开始全国性清匪反霸运动。
1956年逐步建立互助组、合作社,农民土地收归集体所有。
1957年开展“反右”运动。
1958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即“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掀起“大跃进”运动,超英(国)赶美(国)。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开展了大炼钢铁运动,砍树木、搭高炉,到处掀起大炼钢铁,结果是一个得不偿失,劳民伤财,后来证明是失败的。
从解放到1958年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社会进步很大,与解放前(1949年)相比真是两重天。
1959年全国逐步建立人民公社。乡称公社,村称大队、组称小队。开始办大伙食团,初期为大伙食团,后改为小伙食团,发号令农民统一吃饭,一齐出工、一齐收工。开始大规模改田开荒、修水利。试验高产田,放卫星,个别地方出现人有多大胆,田有多高产,一些地方胡吹亩产万斤粮。种田种地也开始大兵团作战,开办集体大伙食团,几百人一个社,或一个村都集中到大伙食团吃饭,一切采用军事化。
1959年春夏开始出现全国性干旱,1960年接着干旱,1961年更是大旱,粮食大减产,加之苏联终止援助转而逼债。国家处于自然灾害和外债压力下,百姓生活非常艰难。伙食团越吃越差,吃苕腾、大苕子、喝稀粥,人们体质越来越差,不少人得水肿病,那时死人不少。
1961年伙食团逐步停办,跨了,农户又各家自己开伙。田地以队为集体,社员集体耕种。
1962年生活开始好转,至1965年恢复很快,百姓生活又好起来了。
1963年,国家开展了“小四清”,1964年开展“大四清”运动,派出工作队深入到村、社、乡、县,对所有当干部的人进行“四清理”,白天叫你说问题,叫“上楼”,然后晚上再叫你自己说怎幺办,叫“下楼”。老百姓说这是国家管理、监督、教育干部的好办法。此时国家人口达6.5亿,国家开始宣传人口计划生育,提倡少生。
1964年美国侵略越南,中国对越支持,进行抗美援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发动学生造反,成立红卫兵造反组织,动员学生全国大串连,坐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学生不读书,工人不上班,到北京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成立红卫兵造反派组织,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都有造反派组织,农村也成立造反派组织,但农民还是在种粮。造反派到处贴大字报,张贴造反标语,很快掀起了全国性夺权运动,把所有党政、公、检、法、省、地区、县、乡、村主要领导干部的职务(权)夺了,造反派掌权。干部被打成“走资派”,无休止接受批斗,游街、示众、戴高帽子、交代。我们全家也过陪站、接受批斗,强制呼口号,“炮轰、火烧”当权派。
造反派组织派系矛盾引起武斗,开始抢国家武器库枪支弹药,抢手枪、步枪、手榴弹、机关枪,有的地方武斗很凶,有些地方出现打、砸、抢、抄,社会治安较乱。
1967年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1968年逐步制止武斗,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中央召开“九大”,全国形势基本平静下来,这时毛主席说,知识青年上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全国成千上万学生,初中毕业都一律下农村锻炼,称为“知青”上山下乡,1975年后没有再让知青下乡,稍后将已下乡知青全部招工进城。
1970年前后全国逐步掀起“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热潮。农村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农民一齐出工,一齐收工,统一评工记分,分口粮,交公粮,劳动日按男女、老幼评定工分,年终核算发给报酬,有的还要向集体缴超分粮食的钱。工人工资较低,物价很低,火柴2分钱一盒,盐一角五分钱一斤,米一角一分钱一斤,肉六角五分钱一斤,棉布两三角钱一尺,馆子里吃碗面条一角钱。
人民币与美元比值为1.68比1,当时国家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美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长时期封锁、制裁,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排挤,毛泽东主张自力更生。
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卫星发射试验成功。
1971年9月13日,林彪父子叛国,驾机逃到蒙古国摔死。
1975年冬天特别冷,天寒地冻,把很多竹子、树木冻死了,绵阳这地很少有冰冻不化,当时三天三夜不化冰,热水毛巾一拿出水马上就结冰。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紧接着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死亡近30万人。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976年10月,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帮”跨台。
1976年10月华国锋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胡耀邦、也担任过国家最高领导人。
1978年邓小平复出,担任重要工作,提出了改革开放。全国人口达9亿,国家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夫妇只生一个(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个别有超生,要交罚款。三代单传可生二胎。因为这是基本国策,所以蓝氏此年代与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只生一个,多为独生子女。
1982年逐步开展包产到户,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全国逐步推开,田地按人分到户耕种,粮食很快大增产,老百姓逐步吃粮不愁,吃上饱饭。将人民公社地名恢复成老地名,某某镇,某某乡,大队、生产队也改为老地名村、社。
1985年起,逐步取消粮票、布票、工业票、副食票。从1949年以后,为保证人人有衣穿、每年每人发给布票7尺,为保证城镇人口吃饭,按人供货商品粮,每人每月30斤,流动人员吃饭,凭粮票,农民用粮食去换粮票,城镇人员按每月27斤标准发给粮票。
文化大革命期间,买肉要肉票,每人每月1至2斤肉票,农民每卖一头猪到食品站,每100斤返回13斤肉票,那阵说起吃肉想得流口水。买白糖要票、副食要票,肥皂、洗衣粉要工业票,农村用煤油点灯要煤油票,买白酒要酒票,自行车、缝纫机要工业票,烧峰窝煤要煤票,几乎什幺都要票,物质非常紧缺。1979年我买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用了10张工业票。
虽然那些年代物质很缺,但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人们崇拜毛泽东,拥护共产党,信仰马列主义,社会治安比较好,人们道德水平比较高。1963年出了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全国学习。当时人们老实、忠诚,社会治安良好,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和政通局面。
1989年江泽民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
2003年胡锦涛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这场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国防军事等各行各业有了天翻地覆变化,高速公路多了,绵阳也有了客运飞机场,农民修楼房的多了,有钱的购小汽车的多了。蓝氏本门现大多数都修了楼房,一般家庭都有摩托车,较多的家庭买了小汽车,基本走在时代的前面,赶时尚。
中国这场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很快很大,经济发展很快,保持二十几年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出现国泰民安,国强民富好时期。
国营企业进行产权改制,有的改为股份制,有的改为民营(私有),有的破产,有的拍卖,全民所 有制单位下岗工人多,集体企业一般都卖给个人,一大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应运而生。
住房制度改革,由原来分配住房,交少量租金,改为个人优惠购买,交三分之一房款,后来商品房可贷款按揭购买,每月按比例还贷,按揭期最长为20年,房产商发展很快,几乎都私营经济。
1997年7月1日香港(从英国殖民管辖下)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殖民管辖下)回归祖国。
跨入了21世纪后,国家发展势头很好,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国防发展很快。彩电、电话、手机普及,私家汽车发展很快。但是,现在竞争越来越强了,钱不好挣,好花,什么都能买到,什么都不用票,票证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币与美元比值为8比1。
当今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落后。城市与农村差距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全国上亿农民到城里打工,大量拥向城市和沿海省份。
再则社会上、官场上腐败事例很多,买官卖官、索贿受贿的事例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腐败愈来愈严重,金额从万元至几亿甚至几十亿元人民币,从村社小官直到县市省、国家部局高官,人数越来越多,很多贪官把钱转移到国外去。国家所有的企业,改革产权所有制,转为股份制或民营经济时,国有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严重流失,一些新的大资本家有钱人、企业家应运而生。假冒伪劣商品多,从解放到改革开放前嫖、娼、赌、吸毒几乎是绝迹,现在又死灰复燃,人们道德水平滑坡,坑、蒙、拐、骗时有发生,封建迷信抬头,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
国家人口达13亿,继续长期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全世界总人口达65亿。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神舟六号飞船载两人飞行118小时成功返回。
总之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快,百姓生活已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5 13: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概况

南京概况


南京概况地理状况
    南京是江苏省省辖市,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东距南京市300余公里。介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之间。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连扬州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3平方公里。现辖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浦口区、大厂区和江宁县、江浦县、六合县、溧水县、高淳县等10个区5个县。总人口525.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64.9万人。居民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满等42个少数民族。境内山峦起伏,河湖纵横,海拔20~25米。长江横卧城北,秦淮蜿蜒城南,钟山盘绕在东,清凉山雄踞于西,有龙蟠虎踞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面的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河,北面的滁河,城内的玄武湖等,构成丰富的水系。四周群山环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栖霞山、汤山、青龙山、黄龙山、方山、祖堂山、云台山、老山、灵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山、清凉山、狮子山、鸡笼山等聚散于市内,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6毫米,无霜期237天。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的冶铸重镇。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复国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尽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汉初为楚王韩信的封地。229年,三国吴从武昌迁都建业,开创南京建都史。317年,东晋立国,定都建康。420~589年共170年间,南朝宋、齐、梁、陈均以南京为都。而后,五代时南唐和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史称"十朝故都"。其中,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计54年。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江苏省省辖市至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5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汝南溯源

汝南溯源
汝南县隶属河南省驻马店市,面积1470平方公里,人口78万,辖20个乡镇。
汝南县城位于汝河之南,故名汝南。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正中”之说,《重修汝宁府志》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   
汝南在夏商时属豫州之域,西周属沈,春秋时属蔡,战国时属楚。秦统一中国后,汝南属颖州郡。公元前206年,西汉高祖刘邦置汝南郡,自此以后,汝南一直是郡、州、府的治所,为豫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49年1月,汝南县全境解放,同年8月归属信阳专区。1965年5月,分信阳专区置驻马店专区,汝南归驻马店专区(后改为驻马店市)至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6 16: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福建龙岩市全境蔡姓和杨姓人口数据总的和具体的分布情况,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5 16: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涯系广东化州的,姓谢的比较多,平定文楼镇大部分人是谢的客家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5 23: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狂晕

还有姓苏的呢!没听说过?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5 23: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来怎么多垃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4 23: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广西贺州滴

广西贺州沙田和公会的一半以上都是客家人```
具体有多少个姓我也不清楚``反正蛮多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22: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数不过来啊,我们陆川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23: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大埔,我这个姓是比较少有吧"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09: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我们姓冯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6 17: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4-2-8 00:00 发表
武平县常见客家姓氏:钟,王,刘,谢,彭,赖,温,练,曾,张,李,高,石,蓝,陈,蔡,董,林,魏,潘,黄,蓝,邱,何,朱,周,邓,童,饶,吴,梁,徐,廖,肖,程,华,范,郑,方,凌,修,傅,萧,曾,童 ...

太强了你,佩服啊,不过确实在武平这些姓都见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5: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