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4-17 00: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疑问
不太同意三楼的观点
1、崤山公比广传公整整早了200年,那么可以肯定诗是崤山公做的。
2、这首诗从意思上来看只能算一首认祖诗,没有什么激励的成分,诗也写的不是很好,如果说广传公要传于后人的话,仅仅是叫他的后人认他这个祖宗而已。
3、古时候的人一般不会仿照别人的或责直接抄袭别人的作品的,古人是很看重这点的。而且直接对比这两首诗,会发现这不是仿照的问题,直接就是抄袭了!既然广传公是一个“公”,那么他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学问的,自己写一首不就得了,何必要仿照呢。何况这是一首祖传诗,即使广传公觉得没有啥,后人也会怡笑大方的嘛。我想广传公不会作出这样的事情的。
4、这首诗就是一个分别诗,认祖诗。崤山公做诗的环境是因为子孙太多(21子)而分家作诗,也应该作诗。那么时隔200年广传公也作诗。难道广传公也要这14个儿子分家也要作诗吗,而且诗也做的和崤山公差不多,天地下有这样的巧合吗? 而且广传公只有14个儿子,比起崤山公的21个儿子的负担那是要轻的多。完全可以不分家的嘛,即使分家也不用学崤山公非得把儿子遣散到各个地方去嘛。整个就是崤山公的一个翻版,而且诗也一样,这根本就不和逻辑。
5、既然广传公能生14个儿子,能娶那么多老婆,他多多少少还是算很有钱的。他和崤山公的时间也不算太长嘛,就200年8代人,广传公也一定知道崤山公这样一个人的,广传公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不会去搞崤山公的翻版,要不然不仅后人要笑,当时作诗的时候他的儿子也会反对的。而且崤山公的诗已经流传了200年,大家都知道这首诗姓黄了,你再搞这首诗,你叫其他姓的人怎样去分别这是黄姓的还是刘姓的。我想广传公不会想不到这些的。凭他能娶那么多老婆的本领,另外作一首超过崤山公的诗也不是不可能的,即使作不好,请一个人作也未尝不可,而且这首诗本来就做的平平。
6、以上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广传公原本姓黄,后来改姓刘,改名换姓那在古代也是太常见了,广传公改姓刘后但是他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还是姓黄的。于是他照样把祖传诗传了下来。
以上是我自己的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请多多包涵!在此谢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