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79|回复: 11

年初二,“转妹家”与父母兄弟姐妹相聚共叙天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0 13: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年初二,按客家风俗,嫁出去的女儿这天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给父母兄弟拜年。昨天,梅州各地各条道路上人群熙攘,很是热闹,其中不少是携妻带子“转妹家”的市民,坐公交车的、开车的、骑摩托车的,他们提着礼物,纷纷回娘家给父母兄弟拜年!
      一大早,梅城的肖伯一家便穿戴整齐,提着早已准备好的鸡腿、糖果,准备出门。子孙满堂的肖伯已经是个“老姑爷”了,每年大年初二他必定陪着妻子梁姨“转妹家”。“大家都忙,兄弟姐妹们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年初二回娘家成了姐妹们之间的默契,这一天,大家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回娘家聚聚!”梁姨对记者说。

     早上天气不好,下起了雨,肖伯却一点也不担心,去年肖伯的儿子买了辆小汽车,一家人开车“转妹家”,“下再大雨也不怕喽!”肖伯乐呵呵地说。他告诉记者,妻子的娘家在十几公里外的乡下,以前回娘家得沿着黄泥路踩上两个小时的自行车,那时候最怕的就是下雨,到了娘家便是一身泥浆。后来有了摩托车,路也修好了,但是遇上下雨天还是得“湿身”。现在可好了,汽车有了、路更宽敞了,十几公里的路程十几分钟就到了,而且再也不怕风吹雨淋了!

    就在肖伯一家欢欢喜喜回娘家的时候,梅江区 三角镇大坜村的德叔正站在村道上往村口张望。这天也是德叔三个妹妹回娘家的日子,一早德叔就忙开了,煮水泡茶、准备糖果、收拾打扫,一切准备妥当后,德叔便一次又一次走出家门往村口张望。“来了,来了!”妹妹携家带子陆续来了,德叔赶忙上前迎接,开心极了。姐妹几个相见甚欢,围着哥哥拉起了家常,小屋内充满了欢快的笑声;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几个小孩子,忙着收“利市”、放烟花、燃鞭炮,玩得不亦乐乎……

下图为市民开着小车带上礼物“转妹家”。
http://www.mzrb.com.cn/news/0702/20/070220001.htm
m20010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huangchunbin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02: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传统习俗: 大年初二回娘家

台湾民间习俗中,大年初二是已出嫁的妇女回娘家“作客”的日子,这项习俗的原意,是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怀,而女儿回娘家必须准备“伴手”礼物给娘家兄弟,代表在夫家的生活过得不错,然而在中国习俗中并没有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农历二月二日才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俗语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传统社会中,妇女出嫁后就与夫家一同生活,少有时间回娘家拜见父母。台湾年节习俗中,大年初二回娘家是代表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怀,透过初二中午宴请女儿、女婿,也能了解女儿在夫家生活的情况。
     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讲师林茂贤指出,台湾民间又称大年初二回娘家为“作客”,这是因为出嫁的女儿就不算是家人,回来娘家算是客人。
      他说,传统台湾民俗中认为,若出嫁女儿连续三年没在大年初二回娘家作客,是背叛祖先的行为,此后将永远不得回娘家,因此,传统上即使三年无法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也必须将穿过的衣服寄回,象征本人返回娘家。
      林茂贤指出,传统上,新婚女儿是在初二早上由女方兄弟迎接回娘家,是以免婆家因家事繁忙,不让女儿回家,而在傍晚前让女儿返回婆家,则是体谅女儿必须返回婆家帮忙准备晚餐、处理家事。
     娘家在嘉义,平时与丈夫、婆婆住在台北的文字工作者林丽雪说,从前母亲就常常开玩笑地告诉她“要对弟弟好一点,免得结婚后没人接回娘家过年”。婚后第一次过年,就是弟弟在大年初二清早开车到台北,专程接她与丈夫回嘉义娘家。
      林丽雪说,她的家族到现在为止,还保有新婚女性由兄弟接回娘家的传统,若某个家庭没有兄弟,大年初二可由同宗的堂兄弟接回娘家;而返回娘家时,还必须准备礼物分给娘家父母、兄弟,代表女儿出嫁后的生活过得不错。
      她表示,现代社会越来越有弹性,也不再拘泥于初二傍晚一定要返回婆家的传统,每年过年回到南部,都会在娘家多待几天,也能让父母与外孙同享难得的天伦之乐。
      中国民俗有“二月二,龙王抬头”的传说,指龙王因思念女儿,在农历二月二日抬头朝失去女儿的方向。林茂贤表示,中国有“二月二,家家户户迎女儿”的说法,农历大年初二女儿不回娘家。
      随国民政府从中国山东迁居台湾的退休副教授鞠永久也说,传统上,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在中国北方也没有“初二回娘家”的习俗。
     他回忆说,家乡的年节习俗,新年祭祖活动直到大年初二才结束,若出嫁妇女已生小孩,则由小孩提着礼物,代表父母前往外公、外婆家拜见长辈亲戚,由于春节正值严冬,常是下大雪的日子,因此带给外公、外婆的礼物包括馒头、发糕等食物,也方便小朋友携带。
   
     图1-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十九日台湾高速公路,冈山北上车道上午十时许严重
塞车,直到中午十二时许才纾解。

     图2-新年大年初二,台北松山机场十九日一早就涌现搭机回娘家的民众,机场输运情形良
好,并未出现壅塞情况。

     图3-台北松山机场十九日一早就涌现搭机回娘家的民众。一家航空业者请人穿戴大熊服装
做宣传,逗得小朋友露出开心的笑容。
图1.jpg
图2.jpg
图3.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huangchunbin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3 18: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07-2-23 09:02 发表
对于小孩的角度来说,就是转姐婆屋家了。这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有新衫著,有咸鸡食,有红鸡春袋,有用花带绑好介红包拿,蹦蹦跳跳去,高高兴兴转。
红鸡春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0/27/12/yuyimo ...


你的“红鸡春”是用食用红,还是用红纸染上的,我好久不见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8 12: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掌外家”,不是“转妹家”。你是客家人,应该坚持正确的说法,不要跟随不明就里的外人以讹传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 0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7-2-28 12:03 发表
是“掌外家”,不是“转妹家”。你是客家人,应该坚持正确的说法,不要跟随不明就里的外人以讹传讹,,,


正确的说法只能用“客家话的各地方言发音”翻译过来的,也许本身就没有“正确的说法”吧,只要影响理解就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huangchunbin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07: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07-2-23 22:14 发表

這樣都能騎,太厲害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09: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幽壹 于 2007-2-28 12:03 发表
是“掌外家”,不是“转妹家”。你是客家人,应该坚持正确的说法,不要跟随不明就里的外人以讹传讹,,,

合二为一,转外家好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转妹家”最形象贴切,我那里一直是这样说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15: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兴宁阿哥哩 的帖子

我也说说我的观点:
1.妹当然是指女方,不管年龄谁大谁小(只要不是相差太悬殊),一律称之为妹,听尽客家山歌,也没有以姐相称的。另外,女方比男方小是普遍的事,以偏概全也未尝不可。
2.“掌”不仅有看的意思,还有把持做主的意思,把当家说成掌家也应该没有人反对。我想已经嫁出去的女儿应该没有这个权力。
说到读音,我家以及周边地区都是读“转”,河源蛇声也读转,就不知道你兴宁那边是怎么读的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16: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兴宁阿哥哩 的帖子

很多学者也不同意妹家的说法,而多赞同外家的说法,但我那里的发音有确实是妹家。如果延续结婚前的叫法称之为妹家,也未尝不可。
掌,不是单纯的巡看,而是要看住,看好,也就是说不仅要掌,还要管,掌管。如掌牛,不能让牛吃禾。我那里还有掌屋家的说法,掌屋家,就是看家的意思,就不能让家里的东西丢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 16: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道转屋家,自然就可以联想到住宿。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解放前甚至清朝时期)女方春节回娘家没有住十天八天是不会回来的。期间,女方要做几件东西带回夫家,具体有什么我就忘了,一双草鞋是必备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4 17: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家外家
外婆的家
外婆=妈妈的妈妈



(玩笑一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5 17: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07-4-24 22:00 发表

外,就是客家话的妹音。
外,【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
你自己拼吧。

但在厓介,外和妹确实是区分的:
外〔ngoi51,阳入〕
妹〔moi51,阳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5 02: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