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62|回复: 11

《南台觀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4 19: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南部六堆、北部桃竹苗是台灣兩大客家聚落。本報「南台觀點」專欄今天起從南台客家的角度,來探討客家所面臨的政經劣勢與語言、文化流失危機,盼喚起客家族群的重視,促進族群融合,帶動台灣多元文化之美。

「客家族群因人口弱勢,從清朝起就有『親官方』心態,國民黨在北部客家提拔徐慶鐘、吳伯雄,讓客家人聽命;南部執政當局挺綠多,南客遂有『福佬化』趨勢。」新上任的高雄市副市長邱太三點出台灣客家「南綠北藍」的政治氛圍。

屏東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總幹事曾彩金認為,北客靠近中樞較團結,南客政治上則被分割。

前總統府資政邱連輝則解讀,北客過去多在山區討生活,比較清苦,較重現實面;南客多在肥沃地,較有理想。兩人看法南轅北轍。

客家人是台灣第二大族群,不僅政治氛圍南北有別,近年來政經地位更是每下愈況,從省長、總統到北高市長選舉,主流政黨十餘年來都忽略了客家人,南台灣的地方客家政治版圖也日漸萎縮。

以六堆客家大本營屏東縣來說,客家人約占五分之一,客家籍的邱連輝當縣長,全縣選出十餘席縣議員的時代已成過去,本屆只剩5席,連一席客家籍立委都沒有,客家籍的藍群傑博士兩度角逐立委都落選,未來立委劃分為3個選區,再不團結當選將更難。

台東縣客家人也約占5分之1,民國50至64年,客家籍的吳金玉、黃拓榮輪流當縣長、議長,吳是黃的姑丈,有著14年的「流金歲月」,饒穎奇也曾蟬聯立委24年,但之後,客家人已未再當縣長。現任議長李錦慧、副議長饒慶玲雖是客家籍,但整個客家政治版圖,也不如以往。

高雄縣美濃鎮政經、人文薈萃,不論藍綠政黨都提拔過不少菁英,與其他族群相比不遑多讓,但在高雄市、台南市兩大南台都會區,客家人要在政壇爭得一席之地,卻相當困難。本屆高雄市議會難得選出黃柏霖、李喬如、洪平朗3席議員,但全市有25萬客家人,比率仍舊偏低。

若與人口更弱勢的外省族群相比,從立委到縣市議員,外省族群當選的比率都比客家族群高出甚多。成大退休教授胡紅波分析,客家不像外省眷村票源集中,但外省人在政治上比客家人團結、有危機意識,更是關鍵。

「賣田賣地,也要讓孩子讀書,但花大錢選舉卻沒人會幹。」屏東縣議會秘書曾坤木就說,客家人在經濟上較弱勢,選風又壞,客家人經濟不能獨立,就甭提政治獨立。

邱連輝更直言,今天政治已向「金錢主義」傾斜,客家人要自強,除了重視教育外,更要培養有企業經營理念的人競選,否則就越來越難出頭了。

立委羅志明說,已有客家鄉親在組「客家黨」,希望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時 ,一票投屬意候選人,政黨票則投給「客家黨」,「有自己的黨,客家鄉親就不必再靠哪一政黨」。

不過,多數人仍認為,客家族群的投票行為取向,不像外省族群團結,族群取向已相當淡薄,且是「選人不選黨」,組「客家黨」反而走向狹隘。倒是,客家人在縣市長、總統大選時,站在平衡族群政治生態的觀點,應據理力爭,並要求朝野政黨重視。

遺憾地是,不論是綠軍的葉菊蘭或是藍營的吳伯雄,2004年的總統大選,雖分別有獨派大老、客家族群力薦為副總統人選,卻未獲朝野政黨青睞,希望明年的總統大選,朝野主要政黨能正視。

「客家族群是柔和族群,在遇到生死關頭才會挺身而出。」美濃博士學人協會理事長徐滿祥如此認為,但就現實面來說,現已不是革命的時代,客家人要提升政治地位,除了要揚棄保守性格,發展經濟外,本身也要自立自強,勇於參政。

(記者凌珮君、陳景寶、阮正霖、包喬晉、羅紹平)


【2007-02-04/聯合報/C2版/南部新聞】


[ 本帖最后由 venen111 于 2007-2-10 06:5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5 22: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入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南台灣的客家人,除了六堆地區外,在日據時期、中部大地震、八七水災及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期間,亦有好幾波從桃竹苗、中部移民到南台灣,這些被稱為「二次移民」的客家人,現都融入了當地社會,他鄉已變故鄉。

客家本就是移民族群,從中原到閩粵,再渡海來台,受清初「渡台三禁」影響,比福佬人來得晚,因西部肥沃平原大都已被福佬人佔有,只好往丘陵地、山地開墾謀生。

「客家最早的二次移民與日據時期興建鐵路、發展糖業有關,當時從新竹州(今桃竹苗四縣市)招募了不少客籍員工,為了工作方便,遷居落腳高雄。」高雄市客委會主委廖松雄說,築鐵路的是第一波,距今有百餘年了。

民國24年中部大地震,新竹州災情嚴重,不少客家居民為了謀生也南遷。民國40年後,化學合成樟腦問世,亦有批北部客移居高雄市。

屏東縣議會祕書曾坤木也說,當時鐵路從新竹建到枋寮,很多客家人為了謀生南下當苦力。中部大地震後,亦有不少北客傷心離開家園,南下投靠親友,像高樹豐村聚落十多戶人家就是震災的二次移民。

「台東後山的客家移民,除了西部謀生不易,看中後山有未開發地外,也不乏逃避日本拉伕或欠債逃來後山者。」兩個月大就從苗栗縣公館鄉移民到關山鎮的謝正原已66歲,從父親到孫子已傳了四代。他說,台東的二次移民,主要也來自桃竹苗,分布在台東縱谷的關山、鹿野、池上等地,部分已移居台東市。

客家文史研究者黃學堂調查,日據時期日本將後山作為農工原料生產基地,如製糖、製樟腦,不少客家人跟著來,白天在會社工作,夜間則開墾荒埔,真是「耕田又耕埔,做到兩頭烏。」

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客家亦有波移民潮,到台東、高屏落腳的都有。至於六十年代移民高雄市的則是十大建設召募來的中船、中鋼員工,聚集在小港、前鎮、左營、楠梓、三民等區。

廖松雄說,高雄市客家人約有25萬人,分四大庄頭,以桃竹苗庄頭最多,約12萬,集中在三民區;再來是美濃、杉林、六龜、甲仙地區約7萬人,屏東縣八客家鄉鎮移民約5萬人,最少的中部客(東勢地區)約有萬餘人。

台南市也有3萬多名客家移民,據南榮技術學院校長葉茂榮調查,多數來自桃竹苗及六堆地區,以軍公教警察居多,單單成大教職員就有百餘位。另,屏東市亦有數千名北部客。

這些「二次移民」居住在高雄、台南都會區,多數都面臨母語流失的問題,但「耕讀傳家」的文風與義民信仰仍跟著遷來。成大退休教授胡紅波說,美濃佛教徒在台南創設的三級古蹟擇賢堂就有「客家廟」之稱,許多六堆客家鄉親常來此聚會,並提供清寒學子居住。

高雄市三民區的義民廟也從新竹刈火而來,前議長黃啟川擔任主委,他也是北部客。因三民區北部客多,他與姪兒黃柏霖競選都很順利。

不少北部客雖早已融入六堆客家庄,但與故鄉的臍帶並未斷,如屏東縣長治鄉的北客移民,每年還是會組團回桃竹苗家鄉祭祖或參與廟會。

雖然「日久他鄉即故鄉」,母語、文化也日漸流失,甚至被同化為「福佬客」,不變的是「不忘本」的宗親情誼,以及融入都會生活後,帶給台灣更豐沛多元的文化。

(記者王瑞伶、陳景寶、施鴻基、柯佩君、林建農)


【2007-02-05/聯合報/C2版/南部綜合】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6 11: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雄市約有25萬客家人,會講客家話的不到20%,50歲以上一半不會講母語,15歲以下不到13%。」高雄市客委會主委廖松雄對高雄市客家話的流失相當憂心。

其實,何止都會區嚴重,六堆客家地區部分聚落,受閩客通婚的影響也一樣。屏東縣鹽埔鄉洛陽村七份仔,原是客家聚落,但娶閩南媳婦的占三分之一,致下一代不會講客家話的越來越多,難怪美和中學創辦人徐傍興生前半開玩笑地說:「要講爸爸的話,不要講媽媽的話(母語)。」

相較於多數地區客家話流失嚴重,美濃鎮倒是獨樹一格,不但母語保存得很好,更帶動客家文化觀光產業,保有「客家本色」成為典範。美濃能,除了隔離形態的地理居住環境外,美濃人重視教育,也保有較強客家意識。

客家是台灣第二大民系,但與福佬族群相比,人口差距太大,在面臨生活、就業時,難免出現「同化現象」,現彰雲地區的客家人多數已被同化為「福佬客」,正朝六堆、桃竹苗這兩大客家大本營「蠶食」,值得客家族群自覺。

「學客語,升學不能加分,不如學英語,可與國際接軌。」高雄市客委會主任祕書張長桂說,家長怕孩子負擔重,寧願放棄母語。屏東市學生家長鍾祥生認為「母語延續,本應生活化,而非教學化。」但廖松雄說「港都客家人多數是移民,三代同堂屈指可數,母語在家傳承難度高。」

美濃鎮吉洋國小校長古正信也認為,保存客家話,除了學校教學,家庭學習更重要。被教育部評為鄉土語言推動績優學校的屏東市瑞光國小,學區有三分之一是客家人,堅持讓孩子學母語,現都能琅琅上口。校長林憲亮說,主要是家長重視,周三是「母語日」,小朋友都興趣盎然。

但在高雄、台南、鳳山沒有客家村落的都會區,縱使想學客語,因人數少,常連開班都有問題。高雄市客語教學中心設在民族國中,校長梁滿修也是客家人,她不諱言要用教學來提升客籍學生母語能力,是「不可能的任務」,主要還是環境問題。

倒是,在台南市開設客家語研習班的台南市客家協會常務理事鄧秀鳳,固定有百餘名學生,且只有十分之一是客家人,在以閩南族群為主的環境相當難得。

「語言消失了,客家人的思維價值,文化也會跟著消滅。」在台東從事客家研究的黃學堂,最憂心的是客家話的功能性愈來愈少,頂多族群情感維繫而已,逐漸消失是必然趨勢,現能做的是減緩它流失的速度。

他發現越封閉的社會,母語越能保存,台東客家人因多數來自桃竹苗,四縣、海陸腔都有,還發展出變音的「四海」客家話。

客家話是八大漢語之一,全世界現除了大陸閩粵贛「客家金三角」及少數封閉的客家方言島,沒有流失危機外,在面對其他強勢語言,尤其北京話在華人世界通行無阻下,都同樣面臨語言流失的問題。

因此,現能做的只有減緩它流失的速度,政府制訂母語保護政策,加強母語教學、增加客語廣電頻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客家人要自覺,唯有跟子女、親友聚會時多講客家話,讓客家話成為生活語言,才是最好的良方。

(記者徐如宜、阮正霖、陳景寶、羅紹平、蔡宗明)


【2007-02-06/聯合報/C4版/南部綜合新聞】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6: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重視宗族觀念,對祖先和土地充滿感恩之心,『晴耕雨讀』,且在學有所成後,不忘回饋哺育他們的土地。」

美濃籍作家鍾鐵民認為,客家族群長期在艱困環境下生存,為了生存保有「硬頸」不屈服的精神,而過於根深柢固的宗族觀念,固是美德,不過也易造成個性保守,過於濫情,產生迷失判斷的缺點。

根據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調查,客家人參加的社團以宗親會最多,明顯有別於其他族群,目前全台各地祭拜祖塋上千人的大場面,也幾是客家後裔。反映在選舉上,小區域選舉,宗親力量也往往大於政黨,但過於凸顯宗親,也會畫地自限,影響政治格局。

客家籍國科會副主委楊弘敦直言,所謂「硬頸精神」,就是面對壓迫挺身而出,站出來鬧革命的,這種精神發揮正向是積極進取,如果用在負面就是頑固了。

「沒有任何文化是停止推進的。」鍾鐵民發現美濃這個最典型的客家莊,在強勢福佬文化環伺與侵襲下,也正面臨轉變。客家有優良文化和精神,但過於保守也是缺點,該擷取其他族群的優點,才能跟上時代潮流。

文化本是互相包容的,全台不少客家人建的三山國王廟,現有不少信徒是福佬人。同樣地,客家文史工作者黃學堂在台東亦發現,池上鄉半數客家人的信仰竟是拜開漳聖王,客家人怎會拜閩南人的神呢?因在台東,沒有早期閩客械鬥的歷史恩怨,各族群對文化、信仰的包容性也更大。

「老一輩的客家人,賣了田地也要讓孩子讀書,現在青壯輩還保有客家人不服輸的精神,但下一代…」楊弘敦認為客家人在經濟等面向已非弱勢,只有語言流失與文化認同問題,現客家也同樣面臨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問題,因此他鼓勵客家籍大學生,寒暑假下鄉服務,回饋鄉里,提升客家文化認同。

美濃博士學人協會祕書長古錦松就積極結合美濃地區學校推動「親子共讀」,並利用寒暑假請研究生下鄉,輔導弱勢家庭子女及推展生態教育,提升下一代的文化認同,並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

「以前逢選舉或地方事務,只要在六堆忠義祠召開團結大會,大小問題就能解決,現政治藍綠顏色分得很清楚,各扶其主。」屏東縣六堆文化研究學會總幹事曾彩金有此感慨。美和技術學院董事長溫興春亦曾建議在六堆忠義祠設蠟像館,立民族英雄文天祥等人,弘揚客家人忠義精神。

溫興春走遍半個世界,各地方言多,以前除了客家、閩南語,他全聽不懂,如今華人世界,普通話暢通無阻,變成強勢語言。因此,台灣的客家人也要放眼世界,並爭取海外的認同。

另,客家米食、八音、戲曲、客家菜,甚至客家人的風水觀都有它的特色,但也要與時俱進,如客家菜太油、太鹹,就不符合低鹽、低糖、低油的健康飲食觀念,要跟著改良。

「客家讓台灣的文化更豐富」,絕不是一句廣告詞,在舉世強調多元文化的今天,客家人應追求的是積極、追求卓越的「硬頸」精神,而不是頑固的、保守的負面心態,並擷取其他族群的精神,互相包容,如此客家才會讓台灣的文化更豐富、更美。

(記者阮正霖、徐如宜、林順良、羅紹平)


【2007-02-07/聯合報/C4版/南部綜合新聞】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7: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晴耕雨讀」,不擅於經商,軍公教界人才輩出,卻缺乏企業家。隨著社會變遷,客家族群在企業界仍居弱勢,近年來除了農業經營型態改變外,因推動客家文化產業有成,更大幅提升客家的能見度。

客家族群從日據時期種茶、製樟腦,光復後種香茅、菸葉,到目前朝精緻、休閒、有機農業發展,處處可見客家農友的智慧。近年來台東縱谷生產的池上米、關山米、鹿野福祿米,都打響知名度,利潤豐厚,也未必會輸給經商。

不僅海岸山脈、中央山脈間的台東縱谷,海拔約110公尺,潔淨的水質、日夜顯著的溫差,成為台灣種植有機米、良質米最好的地方。以種稻、種菸葉維生的美濃人,在台灣加入WTO、廢止菸酒專賣條例後,也轉型成立良質米水稻專業區,同樣將「美農米」打進市場。

「種好吃的米跟養小孩一樣,要投入很多心血,但照顧太好未必長得好,如何拿捏全靠經驗。」黃肇倫是池上新米王,去年獲全國稻米競賽亞軍,但他認為池上米應該取得冠軍資格,他今年將參賽雪恥。

台東縣鹿野鄉農會理事長涂進榮本身就擔任有機米產銷班長,領導22名班員,去年也名列農委會全台10大產銷班。他相信以台東縱谷天然的優勢,應可種出更好吃的有機米。

「從事不使用農藥、肥料的有機農業,是做健康的事,也讓自己心靈成長。」頂著台大經濟系學歷的美濃青年古文錦,3年前放棄台北高薪,回鄉從事有機農業,連他務農的父母都訝意。現他和一群年輕人組有機農業產銷班,推廣有機水稻、香蕉,將農產品安全健康觀念帶進美濃。

不僅客家農村農業經營在轉型,透過社區總體營造,文化產業再造,南台各客家莊也推動得相當積極。在屏東縣,萬巒鄉因「萬巒豬腳」,發展成觀光街;隨處可得的檳榔花,經客家婦女的巧手,也成客家美食。

擅做醬菜的高樹鄉客家媳婦鍾秋香,也帶領一群老阿婆們製作鳳梨豆瓣醬、檸檬醋、黑豆醋、旺菜、樹菜等「青春釀」系列產品,古早口味,讓人回味無窮。

屏科大與屏縣政府客家事務局舉辦的韓愈文化季,也大膽地以客家藍衫為底,設計出新潮的狀元、榜眼、採花服飾,相當搶眼,這也是客家文化產業的創新。

「北有北埔,南有美濃。」曾獲全台「微笑之鄉」第一名的美濃,不僅敦厚樸實的客家民風,令人著迷;處處可見的敬字亭、菸樓、夥房及美麗田野,更充滿濃郁的客家風情早在14年前,美濃就打出「原鄉緣」,曾創下一天300輛遊覽車的紀錄,如今早已更成為大高雄地區的後花園。

「為了愛,勇敢打破陋習,甘受離鄉顛沛之苦…」、「為了文學,終至喀血而死…」美濃鍾理和文學館的這兩行字令人動容。而美濃除了文學鼎盛,人文薈萃外,重生態、重保育,也早在台灣樹立典範。

經濟產業的改良,文化產業的創新,近年來固然給客家莊注入新的活水,但在整個世界邁向知識經濟,地球村的今天,教育從不人後的客家人,更應發揮知識的優勢,在科技產業、中小企業發展上多著力,以迎頭趕上。

(記者阮正霖、施鴻基、翁禎霞、林順良、邱英明)


【2007-02-08/聯合報/C4版/南部綜合新聞】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9 07: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乍看地形,以為水是由低處的溪邊引上高處的丘陵台地,仔細測量才知道,位於溪邊引水口的海拔高度,較丘陵台地的海拔高度高,所以水仍是由高處流向低處。這個早期的客家工程師,不是仙人,而是一流的地形測量者。」

這條沿山區蜿蜒而行的「仙人圳」位於高雄縣六龜鄉,日據時期曾讓日本技師濱田正彥讚嘆,現在也讓台大教授張文亮折服,這條「客家水路」現仍灌溉最好吃的「鑽石蓮霧」。非客家籍的張文亮,近年來率台大學生走遍客家莊,去記錄客家先民的水利工程、土地改良與農業種植,在佩服之餘,寫了本「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以緬懷客家先知。

一流水利 保住淨水

客家先民來台較晚,為了生存不是往丘陵地、山區開發,就是找靠河床的砂礫地開墾,若不懂水利、生態工法與土地改良,根本無法謀生。如今這些地方是水果與良質米的主要產地,也讓台灣保有豐沛水源,乾淨飲水。

「立碑開圳人人有份」,美濃客家人一直視開圳的先民為「恩公」。荖濃溪早年是進入美濃的屏障,美濃的西北又有旗山溪通過,形成另一道屏障,而占地四千公頃的美濃平原,是在漢人開發高屏地區70年後,客家人才克服困難進入開發,成為台灣最具特色的客家莊。

客家人重視「人與土地的和諧」,樹德科技大學副教授李允斐說,現流行的生態工法結合人文,客家先民早就做了。十餘年前政府準備在自然生態最豐富的雙溪谷地黃蝶翠谷興建美濃水庫時,引起美濃人反彈,捍衛到底,也舉辦「黃蝶祭」,以喚起下一代對生態保育的重視。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鍾明光說:「土地是世世代代使用下去的,我們應該為下一代著想。」

水力驅動 先人智慧

屏科大土木系教授丁澈士也發現,高樹鄉新豐村還有兩家藉由水力驅動的碾米、鋸木廠,是利用水落差產生動力,也決定在規劃產業交流中心時,讓水力驅動復活,以見證先人智慧。

「客家先民的做法是在溪邊築圳分水,減少供水,不過很快的被洪水沖毀,再建,又沖毀…,直到荒地變良田。」張文亮率學生到台東縱谷、秀姑巒溪畔探勘,也感佩客家先民將砂礫土變良田的艱辛。

他說,這些地區的農地,經過化驗竟然有20至50%是不具養分的砂、礫,靠什麼種出台灣最好吃的米,除了水利工程做得好之外,也從其他地方運來坋質埌土,進行土地改良。

愚公移山 改造良田

關山鎮德高老人會會長萬慶金也說,客家移民剛到關山,到處是砂地,得知關山電光山區的土質很好,開始把山上的黏土一一擔挑下山,一層層覆蓋在砂土上,才有今天的良田,辛苦有如「愚公移山」。

到花東的客家人,都是「二次移民」,為了拓墾,早年過的是「耕田又耕埔,做到兩頭烏」的生活。如今已成池上米、電光米、關山米、富里米的生產基地,也外銷日本。

「即使是危險惡地,透過客家先民,也能成為生產的佳美之地,看來台灣真的不能沒有客家人。」這雖是張文亮對客家先民的溢美之詞,也盼能喚起國人對土地的愛護,生態保育的重視。


【2007-02-09/聯合報/C3版/文化╱南部綜合】


[ 本帖最后由 venen111 于 2007-2-10 07:0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22: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生存,客家人历尽了太多艰辛磨难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0 06: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特別重視宗祧觀念,隨著台灣女性獨立性、自主性的提高,不婚者越來越多下,娶外籍配偶的也越來越多。要當「客家媳婦」,因得面對較多傳統禮教的約束,壓力也較大,她們離鄉背井,要適應並不易,同樣地也該給予更多的尊重與包容。

「有次妻子半夜胃痛,送醫後是胃潰瘍,事後才紅著眼眶說,到夫家後,因語言不通,生活型態不同,沒有一餐吃飽過,卻又不敢說,讓他好心疼。」

語言不通 沒吃飽不敢說

台東縣鹿野鄉民張登凱娶越南配偶阮氏可淑為妻已3年,提起妻子剛嫁來台灣,凡事搶著做,惹人憐愛的情景,仍感到不捨。他說,越南人常做粗重工作,飯量較大,但家人吃飯不過二碗,她不敢多吃,足足餓了半年。

阮氏可淑算是幸福的,得到婆家與丈夫的疼愛,但是仍有不少外籍配偶因語言不通、生活型態不同,一時仍難融入台灣社會,如果再無法得到婆家、丈夫的疼愛,日子將過得更可憐。

  客家族群考慮語言與生活習慣,早期以娶印尼籍華裔客家女子為多,近年來也有人仲介大陸梅州客家新娘,但是娶越南、柬埔寨、泰國女子者也不少,因文化背景不同,婆家更需要多關懷,讓她們適應。

  想家之外 常見婆媳問題


「客家鄉很傳統,外籍配偶除了想家外,最需要適應的是『婆媳問題』。」嫁到屏東縣竹田鄉已10年的黃碧霞,是移民印尼第五代的客家華裔,嫁來台後發現,同樣客家莊,習俗仍舊有別,如逢年過節的拜拜,印尼就沒有那麼煩瑣,要學的禮俗很多。她現在竹田驛站擔任銷售員,也沒有「婆媳問題」,並常輔導剛來的外籍配偶。

  子女教育問題 亟需克服

「外籍配偶要融入台灣社會,最需克服的是生活適應與子女教育問題。」美濃「南洋台灣姊妹會」是台灣地區第一個成立的外籍配偶社團,該會南部辦公室主任林詩涵認為,除了開辦語言學習與生活適應班外,姊妹們更需要的是尊重與包容。

  當祖婆 不該有買來心態

客家人常說「是娶來做祖婆的」,既是當祖婆,百年後還要上「阿公婆牌」,在娶時,就不該有「買來」、「她們來自文化、經濟落後地區」的心態。

最起碼她們敢漂洋過海來台,就具有膽識、充滿生命韌性的基因,她們給台灣注入新的基因,除了應多包容她們外,站在多文化主義的觀點,何嘗不能吸納她們的文化優點,而非要她們全盤融入不可呢?

  社政單位 適時當避風港


據政府統計,全台外籍配偶已近40萬人,近年每四對夫妻就有一對是外籍配偶,新的「台灣之子」也越來越多,這些外籍配偶要扮演媳婦、太太、母親的多重角色,壓力比一般人都來得重,除了家族要視她們當「祖婆」來疼惜外,政府社政單位與外籍配偶的民間機構,更要適時地給予關懷,成為她們的「避風港」。

  「每逢佳節倍思親」,美濃「南洋台灣姊妹會」已決定大年初七,邀請外籍配偶一起過新年,品嚐東南亞各國的家鄉菜,以解鄉愁。美濃能,相信其他客家莊也能,當大家歡度新年時,請給予她們更多的溫暖。

(記者阮正霖、施鴻基、翁禎霞)


【2007-02-10/聯合報/C3版/文化/南部綜合】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1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被視為都會「隱形人」,隨著社會的多元,族群間的通婚、融合,近年來此現象雖漸有改善,但因客家人在南部都會區人口仍明顯居弱勢,欲提升政經地位,除了不該再隱藏自己的族群身分外,更要爭取其他族群的支持與認同。

客家是台灣第二大族群,與廣東人、福佬人並列三大華僑來源,香港亦有近1/3的客家人,客語更是華人八大方言之一,但可能客家是務農的族群,較不擅於經商,住在鄉村,致世界上主要華人聚居的城市,除了廣東梅州市外,主流語言都不是客家話,即使95%是客家人的贛南,贛南首府贛州市主要語言也不是客家話。

在南台灣,高雄市客家人約占1/6,台南市則可能只有1/20,除了高雄市三民區有12萬客家人,較集中外,其他都分散,加上平日隱藏身分,客家人參政若刻意凸顯客家,反不見得有利。

「三民區客家族群較集中,足以選出一席市議員,其他選區光靠客家票是不夠的,這就好像早期外省眷村票源集中,政黨提名就視同當選,如今眷村改建,眷村票稀釋,仍需要其他族群票來挹注一樣。」

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柏霖認為,他與叔叔前高雄市議長黃啟川,都在三民區,此處北部客家移民多,足以選出一席市議員,但他與叔叔都憂心,客家族群參政有斷層現象,應多鼓勵新生代投入公共領域。

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李喬如發現,南部客家族群鄉土味比較重,港都「南客」會講客家話的比率也比「北客」高。在選舉政黨取向上,也呈現「北客藍、南客綠」現象,即六堆客家移居港都者較支持綠軍;桃竹苗、東勢客較支持藍營。

「成大有不少客籍同事,從未聽他們講客家話,反而台語講得很道地,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成大退休教授胡紅波說,台南市客家人少,又不像外省眷村票源較集中,參政不易,僅知曾任民進黨市黨部主委的前國大代表李金億是客家人。客家人在台南市政經雖居弱勢,但在教育、學術界卻表現亮眼。

「客家人選人不選黨,只要誰關心客家就支持誰。」南榮技術學院院長葉茂榮發現,南市客家鄉親組客家文化協會後,向心力越來越強,選舉時候選人爭相拉攏,更彰顯社團重要性。該會跟台南市雲林同鄉會締結姊妹會,在公共事務上發揮更大影響力。

都會客家人以軍公教及工人居多,在教育界、學術界嶄露頭角者不少,亦有部分經商、創業有成,如中部東勢客移居港都,不少人從事木材加工與運輸業,高雄客運就是東勢客家移民經營。

住在都會的客家人,除了政經地位有待提升外,最大的危機仍是語言流失問題,不僅高市、南市客語流失嚴重,屏東市、鳳山市亦一樣。同樣在高雄縣,美濃鎮母語的保存近乎百分百,但有六千客家人的鳳山市,受學習環境的影響,卻嚴重流失。

現「普通話」已通行華人世界,在台灣都會區亦呈現「北國語、南台語」氛圍,有語言天份的客家人,在國語、台語說得流利之餘,也不該忘了「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的客家祖訓。

人口向都會集中,世界皆然,住慣鄉村的客家人為生存,也同樣須融入都會,要提升政經地位,只要自立自強,何須再「隱形」呢?(記者凌珮君、包喬晉、陳金聲、蔡宗明、林建農)

【2007-02-11/聯合報/C2版/南部新聞】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0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時頭毋想開花,也沒必要開分人看;臨暗日落後山,夜色跈山風踴來…」這首醫師詩人曾貴海作的客家詩「夜合」,透過南台客家流行歌手陳雙美妙的歌聲,詮釋得更加哀怨、動人。

從小學習古箏,受過正統音樂訓練的陳雙,有一半的客家血統,在兩年以前,她幾乎有十年未曾講客家話,卻在一次卡拉OK聚會中被親友發掘,經屏東縣竹田鄉竹田村長傅民雄的推薦,以歌聲爭取到演唱「夜合」的機會,結果獲得不少共鳴。如今她已出了6張客家歌曲專輯,歌聲也傳唱全台,唱出客家的美麗與哀愁。

更多歌手 投入創作

除了陳雙,近年來在客家流行音樂界竄起的吟遊歌手陳永淘、金曲獎唱將謝宇威、美濃的前交工樂隊及不少年輕的客家流行歌手,在面對國語、台語、粵語等強勢流行音樂競爭下,仍默默地給客家音樂注入新的生命。

傳統的客家戲曲、音樂,除了客家山腳採茶戲、客家八音外,就是客家山歌,而一般山歌有山歌仔、老山歌、平板及九腔十八調。這幾年,在全台各地都有不少客家民謠班,發展蓬勃,竹東、苗栗也舉辦大型的客家民謠比賽,但是參加成員幾都是上了年紀者,年輕一代會唱的已越來越少。

從葉菊蘭擔任客委會主委開始,就極力推動「哈客」理念,希望客家語言、文化、戲曲、音樂的傳承能往下一代扎根,而推動客家流行音樂就是重要的一環;現任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更舉辦客家音樂MV創作大賽,除傳統歌謠、童謠外,也加入現代客語流行歌曲,吸引不少年輕音樂愛好者參加。

交工樂隊 美濃之音

林生祥、鍾永豐等一群美濃出身的年輕音樂工作者,當年因反對建美濃水庫,回鄉組交工樂隊,以創新的客家歌謠提出抗議與吶喊,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不但唱出美濃人心聲,也將客家的音域之美傳唱到海內外。

「每次登台演唱,故鄉的幕幕場景和人物浮上腦海,那是一種感動。」林生祥認為客家歌曲除了優雅,每一首都是客家人真實生活的反映,記錄了客家人的喜怒哀樂。

林生祥說,交工樂隊在樂器的運用上是多變的,除了客家傳統的嗩吶、鑼鼓外,日本的三弦、牙買加的搖滾曲風,也都曾結合運用,但不變的是「客家內在的精神」,透過音樂,可以撼動不同族群聽眾的心。

培養學子 帶動傳承

客家人的婚喪喜慶以往少不了客家八音,這幾年亦有學校在做扎根工作,美濃鎮福安國小老師謝宜文就貢獻良多,他除了在美濃重組八音團,也積極在學校培養下一代學習客家傳統音樂,而美濃八音樂團也曾遠赴瑞士、美國演出,將傳統客家樂曲之美傳到海外。

屏東縣的客家樂舞隊、藍衫樂舞團、客家八音團,這幾年也表現蓬勃;在國立戲曲專校校長鄭榮興的帶動下,亦培養了一群客家戲曲新秀,改編的「羅芳伯傳奇」,在去年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演出時,亦獲得海內外客家鄉親的共鳴。

早年香港的粵語電影、流行音樂,在華人世界曾領導風騷,致海內外華人都受它影響,客語傳統戲曲、流行音樂,欣賞、消費族群或許相對少數,但是只要有特色,如已故客籍作曲家涂敏恆作的「客家本色」,就能獲得共鳴。盼年輕一代多為自己的族群創作更動聽的樂曲,培養更多的「陳雙」與「林生祥」。

(記者翁禎霞、阮正霖、施鴻基)


【2007-02-12/聯合報/C2版/南部綜合】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06: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是客家學大老羅香林百年冥誕,近年來客家學於海峽兩岸已成顯學,不僅海峽兩岸大學紛紛成立客家研究院所,召開客家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面對全球化競爭的同時,海內外客家後裔為了生存也普遍面臨在地化的危機。海峽兩岸在這波客家學研究浪潮中,也展開較勁,台灣唯有更積極、更前瞻的思維,才能成為全球客家研究的中心。

「海外客裔在僑居地『在地化』的過程中,在多元認同的優先順序上,客家一定是排在最後,如馬來西亞客裔,認同順序依次是馬來西亞國民、華裔馬來西亞人,最後才是客家後裔。新加坡亦是如此。」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范振乾調查發現,海外客家後裔為了安身立命,在國家與土地認同下,已將客家與文化認同退位了。

不僅海外客裔如此,台灣客家在面對在地化的浪潮,也同樣面臨台灣人、中國人、客家人的認同問題,早在20年前就興起客家文化社會運動,但是仍無法阻遏弱勢族群被逐漸同化的命運,有危機意識只能暫緩被同化的速度,要喚起客家認同,加強客家研究與客家產業、文化的推廣是當務之急。

美濃博士學人協會理事長徐滿祥說,去年他到廣東嘉應大學訪問,發覺大陸也重視客家歷史文化的研究,但沒有台灣做得好,台灣客家人在科學與經濟上人才濟濟,可朝客家產業研究方向前進。

美和技術學院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曾喜城亦認為,大陸在文革後,很多建築、文化、習俗都已變色,台灣才真正保有客家文化的「原汁原味」,且在經濟文化產業上有相當的特色,若產官學能密切合作,台灣最有優勢成為全球客家研究中心。他已建置百餘個海外連絡點,隨時可把訊息發布出去。

不過,徐滿祥、曾喜城都憂心,以前中共未開放前,台灣早成立世界客屬總會,海外客裔都心向台灣,如今大陸籌辦客屬懇親大會卻比台灣積極、用心,場面都辦得很盛大,不少客裔心已轉向大陸,這方面台灣要多加油。

「兩岸客家分居兩地,已發展出不同特色的客家文化,加強兩岸客家交流,可豐富客家文化內涵。」高師大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黃有意認為,海峽兩岸客家應互相學習、尊重。今年高師大已向客委會提出「邊陲與聚焦-建構南台灣的客家研究」的計畫,將建構全台灣的客家語言、人口分布、口音差異電圖,進而探討全球化對客家文化的衝擊。

高雄縣文化局也正在籌建客家音樂中心,並蒐集全球客家音樂資料。美濃籍作家鍾鐵民建議,南台有客家音樂中心,北台若能籌設客家語言中心,蒐集全球客家語言資料,並與學術界結合,以台灣客家族群的凝聚力,定能成為全球的客家研究重鎮。

從北部的台大、中央、交通、聯合大學,到南部的高師大、屏科大、美和技術學院,台灣至少已有十餘所大學設立客家學院、研究所或產業研究中心,領域從語言、政治、文化、社會、產經都有,並與客家莊結合,形成北台、南台兩個研究區塊。

未來學術研究,除應跟地方文史、產業界密切配合,協助文化產業再造外,亦應加強與大陸、海外客家研究學府、社團的交流,建立全球的客家社團、商業資訊網路,台灣才能名副其實的成為客家研究重鎮。

(系列完/記者林順良、阮正霖、謝梅芬)


【2007-02-13/聯合報/C4版/南部綜合新聞】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13: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旅遊特色篇

南台灣有多元的宗教、族群文化,豐富的自然生態,以及蓬勃的觀光、休閒農業,在業者推陳出新下,近年來不僅國內旅遊興旺,一旦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只要加強宣傳,並重視誠信,前景應該看好。

高雄縣旗美地區有「大高雄後花園」的美譽,大樹佛光山、三民錫安山、六龜天台山和杉林的真福山是高雄縣四大宗教名山,形成以宗教為主軸的旅遊特色。

這帶山區除寶來、不老溫泉外,近年來野溪溫泉露天泡湯也蔚成熱潮,茂林鄉有多納和紅塵峽谷野溪溫泉,桃源鄉則有荖荖和復興野溪溫泉。茂林鄉冬季紫蝶幽谷的紫斑蝶、美濃鎮夏天黃蝶翠谷黃蝶滿山遍谷飛舞,也具生態特色。

桃源、茂林和三民鄉等保存傳統原住民文化氣息,布農射耳祭、魯凱黑米祭和鄒族貝神祭多采多姿。美濃鎮、杉林鄉近年來發展田園賞花活動,遊客不妨騎單車遊美濃,細細品味客家小鎮風情。

沿著台東東海岸,處處可見海岸美景及原住民漂流木藝術,在都蘭灣等處遊客可搭乘香蕉船,體驗海上遊戲;在伽路蘭休憩區等有藝術市集,營造自然與藝術結合的觀光特色。

南迴地區每年春、夏季舉辦金針花季,秋、冬季主打賞櫻;夏季各部落舉行豐年祭,金峰鄉洛神花季、達仁鄉南田石、大武油帶魚季也是觀光盛事。縱谷地區以「米」聞名,觀光特色以山景、田景為主軸,搭配南橫地區豐富的布農族文化。

屏東縣1年的觀光客約有600萬人次,八、九成到恆春半島旅遊,縣政府計畫在霧台、瑪家、三地門及獅子鄉開發「生態之旅」。一旦霧台獲准劃定自然生態保護區,再結合3鄉特色景點、蓬勃的民宿,觀光前景看好。

台南縣大力推動觀光、休閒農業。走馬瀨農場利用草原風光特色,以發展休閒農業為主軸,去年到走馬瀨農場參觀的大陸農業考察團多達五十多團,面對即將開放的兩岸觀光,走馬瀨農場充滿信心。

南元休閒農場,栽種1600多種花木,還有許多珍奇動物、樹木等,園區有60間水上木屋,除欣賞湖光山色,也享受屋內健康的芬多精,吸引許多養生客慕名而來。

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有全省王爺總廟之稱,近年來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舉辦平安鹽祭,結合濱海景點舉辦體驗營活動,加上近代增建的閩南式香客大樓、涼亭等景觀建築,增添南鯤鯓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美感。

(記者阮正霖、李蕙君、陳景寶、鄭光隆、謝玲玉、謝進盛)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1 14: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