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33|回复: 15

贛南客家話趣談系列,作者 知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9 1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斑竹按語,原來各篇獨立,現在合併為一個主題,以便集中。

-----------------

客家话里的“水”

            

            赣南客家话中“水”的使用率很高,且不少与普通话的意思相差甚远。本文列出数例,并加以简单的文字解释,可为研究者之用,也可为同好者共同赏玩。

  

                进水——即赢利、收入。水喻“钱财”。



               

            出水——因语境不同,有多种意义:①犹普通话之“出血”,即赌博输钱或做生意亏本;②房屋建筑等竣工,客家谓“出水”或“下水”。宴客庆贺并圆工谢仪,谓之“出水酒”或“下水酒”。

             吓出水——水指尿,犹“吓出尿来”的意思,常用反意。如:“就会拿你吓出水来!”意思是:你吓不倒我。



                打水——行贿、送礼、给好处费等。如:“该只事难办,可要给他打点水?”



                下水——除字面意义和“出水②”意思相同外,客家话称猪牛等家畜的“内脏”为“下水”。

            

            涨水——除字面意义外,另有几种意思:①“发财”的意思;②增值、升值。如股市行情持续看涨,即谓之“涨水”;赌博时,东家持续赢利,也说“涨水”、“在涨水了”等;③喻女性例假或性方面的强烈欲望。



               

            渗水——渗水即“泉水”,多喻细水长流意,常指固定收入。如客家女子相互揶揄:“你们家的(男人)好哎,做生意,赚大钱,发大水哩!”“哪当得了你们家的,拿工资,天晴落雨都有水进,一管渗水哩!”



                发(或涨)大水——除字面意思外,客家话还有“发大财”的意思。尤指在生意上某次或某一阶段猛然大赚一笔。



                放水——除字面意义外,客家话中指体育等赛事中,受人指使或为了换取利益有意输给对方。



               

            点水——因语境不同,有几种意思:①点拨,提醒的意思。如:“该只伙计一点都吃数不到,适当时候给他点点水。”②举报、通风报信、出卖等,也叫“指水”。



               

            拱水——又为“乱拱水”,犹普通话之“搅混水”、“瞎掺和”之意,有混水摸鱼或破坏别人好事的意思。又指人做事不讲规矩,没有章法,胡整乱搞,把好事办砸。



                醒水——对人际关系、利害得失或工作事务等精通明白。



               

            油水——①好处、利益。如:“该只单位油水蛮好!”“辛辛苦苦十几天,一点油水都毛捞到。”②指荤菜,如:“过年哩杀年猪,该段时间油水还好吧?”



                肥水——指好处,与普通话相似,如:肥水不流外人田。



                落水——客家俚俗语中,有些地方把下雨叫“落水”,一般不常用,也有个别地方比较常用。



                雪水——客家人在雪天收集雪团雪粒化水,罐储以备药用,因性凉常用于治热病,如配草药“六月雪”等,可治痢疾。



                反水——即造反或部队倒戈。



               

            赣南多江河,章、贡、平、桃、赣,河道纵横,溪涧密布。大河流出文明,江水孕育客家,客家人溯水而来,遂水而居,凭水养生,依水前行,与水有着不解的渊源。在客家话中,“水”作语素的词组特别多,当然跟赣南多河多水有关,跟客家人生命与水的渊源有关。同时,在同样多山的赣南,客家话中“水”的使用率却远远高于“山”的使用率,是不是因为:水,娇媚柔艳,清波流转,随物赋形的特性,惹人怜爱,诱人亲近,更容易引起人们多情的怀想,更容易勾起人们的爱恋、遐思和美丽幻想?


评论(1)┆引用┆阅读(5)┆圈子┆编辑┆打印┆有奖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与南康有关的)

侯好又侯好,猪肉侯油炒

旧时百姓生活普遍贫困,炒猪肉之类荤菜,因其本身肥腻油多,则不另放食油炒食。猪肉还想放油去炒,则有贪求过分之嫌。故客家地区有句俗语:“侯好又侯好,猪肉侯油炒”,表示人心不足,过分贪图便宜好处,尤其亲友交往中的死乞白赖者,特别让人讨厌则以此语讥之。

改革开放前,南康县谭口乡一带多有木材贩子到赣县南山区的阳埠、王母渡、大埠等乡偷运木头,这些木头贩子不仅压价厉害,在饮食起居方面亦多得当地百姓关照。可能是商人习性过分贪得,没有分寸(其实本份厚道哪里习惯能够适应刁滑的生意人),让当地老表特别讨厌,他们在这句客家地区广泛流行的俗语前加了个前缀,改为“谭口佬侯好又侯好,猪肉侯油炒。”

昨日数稳七只茄,今日剩下三双半

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笔者同村一新过门媳妇,人极蠢笨,为会算数,不能认钱。某日下菜园,记得园内有茄子七只,数一数却仅剩三双半,以为被歹人偷食,遂指天划地,大骂出口,半日不绝:“哪个打短命的吃了爆肚,偷了我的茄子?昨日数稳七只茄子,今日正剩下三又半”。村人知其痴愚,闻听也不作声,只是窃笑,任其犯傻。以后,这句傻话在赣县南山区则用以取笑那些算术不精人或计算失误前后矛盾的情况。

谭口佬毛逢

逢者,相遇也。人生遭际,搭帮合作,工作伙伴,为亲为友皆谓之逢。有情有义,诚信可靠之人,一旦相逢,则缘份不浅,常来常往,此人谓之“有逢”;奸滑无信、自私利已之徒,一旦交游,容易上当,则终身不愿相遇也,此人谓之“无逢”。故逢者,缘也,份也。信义君子,人乐交游;背信小人,人皆弃子。此有逢、无逢之别也。南康县有谭口镇,其人常往赣县王母渡贩卖木材,乡民朴实,衣食起居给予方便不少,竟背信忘义,常有偷鸡摸狗之事。民愤曰:“谭口佬毛逢。”(据实记录,无歧视谭口意)

谭口人卖草帽,一顶还一顶

南康县谭口一妇,甚愚。当街售草帽,价一元一顶。人购草帽二顶,问价几何?曰:“一元一顶。”又问二顶值几何?曰:“一顶还一顶。”此后遂有俗语流行:“谭口人卖草帽,一顶还一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客家话里的鸡)

客家话中的“鸡”

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客家“无鸡不成宴”那样,客家人常拿“鸡”去指代、借喻或暗示某些事情,地方色彩十分鲜明,感情色彩十分丰富。下面例举一些带“鸡”字的词语、俚语、歇后语,并加以适当的文字解释,供读者茶余饭后赏玩回味。

老线鸡——本意是指一周岁以上被阉过的公鸡。常借喻某人动作迟缓、反映不灵敏,特别指资历较深,不思进取,且工作作风一贯不积极,四平八稳的人。如领导交待某人做某事,工作人员不积极完成,进展缓慢。领导往往会抱怨说:“该只老线鸡,干什么事都不急不火,真毛办法。”

杀唔死的鸡——孺子不可教,冥顽不化之意。多指为人处世或工作作风上形成了某种惰性或惯性,且常因此使领导朋友难堪,而他自己不能自察且十分固执,别人无论如何规劝、提醒、教育也无法改变其行为方式。如常见领导指责某部下:“该只人就甘样子,哇毛用,骂毛用,杀唔死格鸡!”有时也指酒量了得,能持久耐醉,酒喝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某种醉态,但怎么也喝不倒的人。

晕鸡子——①缺乏活力、萎靡不振的人,尤指懒洋洋工作热情不高的人。②不灵醒、不活络、不通人情事故、不善解人意特别是不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的人。

土鸡子——①本地人,特指本地女子,有轻慢意味。②土气、俗气的本地人,贬意,多用于取笑女子。③从事娼妓业的本地籍女子。

火鸡——“伙计”的异读,本意与普通话“伙计”相同,朋友、伙伴的意思。客家话有时借指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双方。如:情人称“火鸡”,男情人称“火鸡公”,女情人称“火鸡婆”,骂人野种称“火鸡仔”或“火鸡崽”。

死鸡子——特别死板,头脑特别不灵活,经常误事、出差错的人。

赖泡鸡——①又称“赖泡鸡婆”,普通话应为“赖孵鸡”(笔才推测,客家话中“孵”念“pao”音,声调各地不一,念平声或去声。)本意为:母鸡进入“孵化期”倦恋鸡窝,不管有无鸡蛋常泡在鸡窝里不出来。②比喻懒惰、不勤快的人,尤指懒惰或喜欢睡懒觉的女人。③比喻性子慢,耽于琐碎事务或习于闲聊、泡友不珍惜时间的人。尤其婆婆妈妈瞎忙一气,不知早晚、不晓分寸常让朋友久等者,常被责为“赖泡鸡婆”。如女子相约赴圩,某女耽于收拾行头,伙伴们久候不得,必高声骂道:“赖泡鸡婆,摸索半天舞弄吗格?等你半天不出门。”

高脚鸡——瘦而高或腿特别长的女人。

矮脚鸡——矮个子女人。

带路鸡——客家婚俗习惯女子行嫁时,父母要送一只“鸡卵子”(半大雌鸡)与男方送来的“鸡公子”(半大雄鸡)配对随新娘一同送往男家,谓之“带路鸡”。有图腾崇拜的遗痕,寄托异性相亲,男欢女爱,早生贵子之类含义。

传代鸡——客家习俗在清明节这天,祭祖扫墓时,必有一只煮熟的鸡公子,卧于托盘,且将鸡肠夹于鸡嘴沿鸡背直拖至鸡臀,此谓“传代鸡”。寄寓“带子带孙”、“世代相传”、“子孙不断”的意思。

鸡肠小肚——与变通话意义相同,指心胸狭隘、气量小的人。

鸡手鸭脚——干活毛手毛脚、笨手笨脚、毛毛糙糙的人。

鸡飞狗跳——鸡犬不宁。

鸡飞蛋打——一损失惨重的意思。多指苦心经营最后一无所获,反而遭受巨大损失。

鸡迈狗射——指写字马虎、字体潦草或做事毛糙、不依章法,往往把好事办砸。射,音xia,去声,本字不确。

起鸡婆皮——本意指受惊吓或受到某种突然的强烈刺激导致身上起鸡皮疙瘩。也引伸为说话过于肉麻或虚伪,让人难以卒听或难以忍受。如:你别太肉麻了吧!让人听了起鸡婆皮。

死鸡子毛过夜——贪馋、刻毒之人,见东西就吃完,没有留藏。

灶背毛鸡臂捡——歹人做了偷鸡摸狗之事,如砍了别人山上的树或拿了别人家门口的刀,被主人或他揭穿后,常以一句“捡来的”掩盖罪过。主人则以“灶背没有鸡臂捡”揭穿其诡辩。

手毛捉鸡格力——手无缚鸡之力。

诱鸡还要撒把米——求得别人帮助或从他人那里得到利益,自己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也有以利结心的意思。

发鸡毛眼——一种眼病,得此病一到夜间眼不能视物。与粤方言中“发鸡盲”意思相同。

发鸡爪风——一种神经性疾病,多发于五六十岁老人,得此病者手脚颤抖,厉害者碗筷不能自持。旧时大人常用此语责骂丢碗摔筷做事不牢靠的孩子。

杀鸡敬神——调皮孩子为了自己能够吃上鸡鸭,常趁时节之机怂恿母亲杀鸡鸭敬神。故常用于指代以美丽借口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

鸡眼——一种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多发于手脚,不停地长赘肉,有痛感,难医治。

野鸡路——野鸡从草丛钻过的痕迹,也就是古文中说的“鸟道”,借指特别险峻、狭窄的山道。

鸡卵子——尚未开始下蛋的半大雌鸡。代指黄花闺女,有轻慢意。

鸡公子——开始发情前后的半大公鸡。

老鸡婆——指老女人,有轻慢意,多用于骂人或背后议论人;又,专指老妓女。

嫩鸡子——指年轻女子,有猥亵意,多用于骂人或背后议论人;又;专指雏妓。

鸡婆蛮喜——本意母鸡不怕人容易捕捉。借指容易被男人勾引的女人。喜,鸡鸭等与人亲近,不怕人的意思。本字不确。

鸡婆蛮惊——鸡婆怕人,逃避人,难以捕捉。借指女子戒备心重,不容易被男人勾引。

野    鸡——暗娼别称。大概是粤方言。打野鸡,指嫖娼。

飞鸡——指暗娼。

打飞鸡——本意为;猎手从空中将飞鸟打落。借喻为嫖娼。

发鸡屎堆——一种炎症,多发于小孩头部,呈墨绿色,因形状和颜色都象鸡粪而得名。有时用“甘垃湿,就会发鸡屎堆”来敬示小孩讲卫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0: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全靠牛吃禾、撞爆伞脑子等)

“全靠牛食禾”

            某地一农民十分无能,懒惰成性,懒于耕耘,结果年年种下的庄稼都长势不好,收成差,收入也十分低微。某年,他家水稻(客家话称“禾”)被牛偷吃,他逮住主家大宰了一笔。该农民由此觉出懒惰得利妙法,得意说道:“全靠牛食禾。”这个事情传开来,在客家地区成了一个妇孺皆知的笑话。从此客家话里就用这句话表示“懒惰得便宜”的意思,也表示因对手不慎、不幸而给自己带来好处(包括财物、荣誉和心理感受)时的得意心理或幸灾乐祸心理。常用来形容那些在竞争或斗争中无能取胜,而寄望对方失误、遭遇不幸或受到第三方力量的打击,并因此而幸灾乐祸的人或事,也用来表示自己不劳而获及对手失误给自己带来便宜时的窃喜。如,打麻将时,因对手打错牌或和假牌而使自己赢钱,则常用“全靠牛食禾”表示自己的得意心理或揶揄对方。生意场上,眼看竞争对手因失策而落败,而使生意有利于己或使原来互不买账的对手有求于己时,也用“全靠牛食禾”表示得意、幸灾乐祸。

                打斗叙

            

            客家话中的一些词汇保留了许多老字古音,汉风唐韵,与现代汉语从字到音都有很大差异。比如“打斗叙”这个词,不熟悉客家话的外地人乍一听,便如天书一般,匪夷所思,不得其解。其实客家人的“打斗叙”就是普通话中的“凑份子”——大家凑钱聚餐之意。

  

                关于“打斗叙”这个词,一些客家学方面的工具书上有载,也有人对此作过专门研究。



               

            《客家话通用词典》作“打斗五”,释意为:(动)大家凑钱聚餐。随后列举各代表点用法:梅州:打吊聚;兴国:打斗四;曲江:打平伙;武平:打凳(等)五;瑞金:打等碰。赣县客家也称为“打斗四”,与兴国的叫法相同,其中的“四”字,要读本地客家话。



               

            刘佐泉著《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作“打斗叙”,并就词意来源进行了考证。全文如下:打斗叙——斗分(现应写作“份”,下同)子。《水浒》第二十四回说武松搬去武大家里,请邻居吃茶,接着写道:“众邻居斗分子来与武松人情……”。按:斗有接合、拼合之义,如斗笋。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八珍罗膳府,四彩斗匡床。”即木匠所谓“斗分”。俗称醵钱合粮为斗分子,皆接合、拼合、凑合之意。客家话的“打斗叙”,也是这个意思。



               

            笔者认为,这个词语的汉语本字应该写作“打斗席”或“打斗食”更为科学,代表凑一桌餐席或凑钱吃饭的意思,从文字读音来说也是说得通的,“席”、“食”在不少客家地区都读“xu”或“xi”。当然,因为聚餐总是跟“畅叙情怀”联系在一起的,刘佐泉先生的“打斗叙”也是好理解的。

            伞脑子都会蹬(撞)爆

            

            某公好酒贪杯,偏喜客套。一日做客,东家以大盆水酒相待,公言文(讲斯文)推说不善饮酒。主人热情有加,倒一大碗劝饮。公见酒色金黄,酒香四溢,顿时涎水涟涟,恨不能渴饮狂饕一番。只是苦于做客规矩不能丢,公假意斯文,轻啜一口,顿觉芬芳馥郁,沁人心脾,爽得飘飘欲仙。公强忍似火酒欲,轻饮浅啜,斯斯文文,又见东家不饮,心里暗想:“主不食,客不饮。”越发假意斯文。东家似有觉察,复劝道:“唔食酒,不能相陪,你莫言文,多食滴子!”某公心下犹豫,东家又劝:“一回生二回熟,你莫客套,能食几多,自家倒!”公甚觉尴尬,意欲斯文,则酒不尽兴;意欲尽兴,又怕有辱斯文。于是尽饮碗中香淳,推说不胜酒力,辞别回家。



               

            出得东家大门,此公悔意顿生。半路遇一酒友,正好一吐胸中块垒,说到兴致处,连声叹息:“唉,主人都喊食嘞!样思(怎么)就唔食沙?”随手将随身油纸伞往地下一蹬(撞)。行过一程,复叹道:“主人都喊自家倒嘞,样思就唔倒沙?”又将纸伞一蹬。愈行愈思,愈思愈悔,久之复痛心疾首、歇斯底里道:“其都紧喊食,甘(这么)好食介酒,都可以一盆一下食了去!言嘛介狗屎文,就唔食沙?!”猛然用力又是一撞,伞脑破矣。

                后,客家以“蹬(撞)爆伞脑子”形容懊恼不已、后悔不迭的心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的骰)

菂骰

客家话里有“菂骰”一词,意谓“小巧玲珑”,可形容人也比喻物,尤其是特别娇小可爱的女子,见了不禁脱口而出:“好菂骰哟!”说话人的那点爱美之心,那点赏心悦目,砰然心动之感,形于色溢于言。那女子的万种风情也被表现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算是一个传神的绝妙好词。我从小在在乡下听大哥阿姐对山歌,有一首用到这个词的我至今耳熟能详:“高山岽脑好打眺,眺到老妹在坪高,涯介老妹涯认得,菂菂骰骰冇几高!”

我喜欢收集民歌,考证方言,遇有不会写的字就以别子或拼音代替。“菂骰”在客家话里是常用词,具体是哪两个字却一直无法确证,只好依本地客爱话读音写作“滴雪”。后来看到有关资料,却在粤方言和客家方言里找到了这个词,才知道应该写作“菂骰”。

“菂”,在古汉语里专指莲子。该字在现代汉语里早已被淘汰,唯在粤方言和客家方言里却把这个字保留了下来,并派上了各种新用场。

作为名词,粤方言把茶盅盖顶子之类叫做“菂”,盖因该类小物事跟莲子相似而借用。而据笔者印象客家话中似无名词用法。

基于“菂”可以捏住而提起这一特点,它被常转用为动词,粤方言有:“菂起心肝”(下定决心)、“菂起”(拎起、提起);客方言有:菂手菂脚(动手动脚,尤指打人)、你菂其咋(你为啥打他)?类似的还有:你菂(动)下子其来?你敢菂(动)其一根寒毛?

“菂”字还可作形容词,表示“一丁点”,如粤语“菂大”(极小)、“菂多”(极少),客家话“菂点子”、“一菂子”(极少)、“菂子大”(极小),其用法类似。由于不明其源,在香港特有的俗文化中,普遍地使用英文字母D替代“菂”,如早些年香港有个电视剧名为《香港睇真D》,即是也。

在粤方言和客家话中使用一样普遍而意义几乎完全相同的是“菂骰”一词,它也是客家话里衍用“菂”字而最具美学内涵的词(在赣州方言里这个词也是常用词)。“骰”,博弈中用以确定庄家的那颗刻有数点的小小六面体,如麻将中的骰(普通话音shai客家话音xie)子是也。菂、骰两个单音节词联缀,形成一个双音节形容词,比喻小巧玲珑,可喻物也可喻人,喻女子最传神,如在广州发展的江西籍女歌星杨玉莹,原在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里扮演女状元傅善祥的杨童舒小姐堪为典型,用一句时髦话“真个好菂骰耶!”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14: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姬 = 美女也。古代對婦女的美稱。李白: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舊時從事歌舞表演的女子也稱姬。也稱歌舞姬,歌姬不知幾時也叫被稱為歌伎、歌妓了。

[ 本帖最后由 文武氏 于 2007-1-29 14:4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痂脚、照杉树)

痂  脚
            客家话里的“痂”字,其本字应是“僵”字,是瘫的意思,“痂脚”一词的本意即指“脚瘫”。在赣南客家话里,“痂脚”一词除本意外,还有多重引伸意,①表示能力差,做某项工作或多项工作胜任不了,别人取笑或自嘲都可用,如,“你都痂脚噢!还是让我来吧。”或“我痂脚哦!还是要你老师傅帮个忙来。”②表示仕途不通、事业不顺、生活艰难、婚姻爱情不成功等等;③也引伸为打牌搓麻或聚赌时手气不好。如:“老肖,近来手气不错啊?”“哪里!痂脚哦,昨夜被老王头他们宰了,大放血。”
            据说“痂脚”一词的引伸义,发端于一个笑话:
            某年赣县某乡一小学教员上表演课,县教育局派人听课。事先老师对上什么课、师生之间如何配合、提哪些问题、如何回答等等,都作了周密安排。小孩子毕竟不懂事,难免有违老师的“组织意图”,上课时当老师念到“寸步难行”一词时,有学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寸步难行是什么意思?”糟了!偏偏提了一个没有安排,毫无准备的问题。不知道是因为水平太低,还是因为有领导听课太紧张,这个简单的问题居然把老师给懵住了。过了好一会,大概是急中生智,突然从那老师嘴里清脆地嘣出两个字:“痂脚!”大概这问题回答得太机巧,太幽默了,教室后排斯文的听课先生们被逗笑了,笑声传染开来,整个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
            此后,“痂脚”作为“寸步难行”的代名词便在赣县及其周边的赣州、于都等地慢慢流行起来,并逐渐引伸出表示“无能”、“落魄”“不顺利”等含义。
照杉树
                  
            客家话里“照”有照顾、照看、照护的意思,照杉树的通常含义,就是守护山林的意思,多用于林场护林员或林农。因为杉树是赣南山中产出的最常用的林材,这里杉树也泛指森林、木材之意(又叫“照岭”)。但在特殊语境下,照杉树却是一句俏皮话,为老人还山后的隐语、讳语。如某人下乡遇到熟人,问起乃父:“你爷老哪里去了?”答:“去了照杉树。”“什么时候去的?”“去了蛮多年了噢!”这里是隐诲地告诉你,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可别以为乃父真的去了护林,还指望他回来跟你见上一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味道长、人心不足蛇蚕相)

人心不足蛇吞相  


                  古时候有个宰相,很得皇帝宠爱,他也很崇敬皇帝,只要皇帝有吩咐,纵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万死不辞。
                  
            有一回,皇帝得了肝病,吃尽各种珍贵良药都不见效。皇帝只得召来满朝文武,传下旨意:“孤王龙体不安,诸药无效,不知哪位爱卿能取仙丹妙药治愈朕疾?”话音未落,宰相向前跪奏:“臣素闻善蛇山有条修练千年之大蟒,已成正果,为民解灾,有求必应。为我皇玉体康宁,臣愿走一趟。”皇帝大喜,当即赐以黄金千两,御酒十樽,喜得宰相千恩万谢。
                  
            宰相走过三十三条河,翻过九十九座山,见到了蛇仙。宰相诚心下拜,说明来意。蛇仙见他为主人一片真诚,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叮嘱道:“你主人的病要用肝医,你若有胆量,我张开嘴进去,一直到我腹中,取肝一小块,拿回去让皇上吞下,肝痛即愈。”宰相毫无惊惧,卷起素衣,脱下布鞋就想进去。蛇仙又道:只许取肝,其他只许看不准动。”
                  
            宰相应诺,立即跳进蛇嘴,直至腹中。哪知道蛇腹象个宝库,珠宝齐全,弄得宰相意动心迷,欣喜欲狂。他想,身上的肝愿我割,这些物还不愿我取?这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取下一块肝,然后脱下衣服准备把珠宝装回去。谁知正要动手,蛇仙嘴一合,这个贪心的宰相便葬身蛇腹了。
                 正是“人心不足,蛇吞相”。
                味道长
                客家话中味道长是一个常用语汇,指特别有趣、特别有意思的人、事或现象。常见的用法有:
                1、口味、气味特好也。昨晡日在光彩大市场食该只白鹭鱼条,味道蛮长,有时间还要去食回子添来。               
            2、喻人之言行特怪异、有趣也。凡人之性格独特、行为怪异、情趣与众不同,如幽默风趣,滑稽可笑等皆谓之味道长。工商所该只老张味道就系蛮长,其该滴子趣话子(笑话)讲出来时,的古的会笑死人。
                3、喻男女风情也。如山歌:“连(恋)郎就要连老郎,连到老郎味道长,昨日夜晡驳个嘴,当得蓑衣盖酒。”(叶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看稳银子变成水)

“看稳银子变成水”
                客家话有一句俗语,叫“看稳银子变成水”,意为到手的利益、好处突然消失,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关于这句俗语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姓王的和姓李的结“老庚”(即同年),两人好得像一个人似的。

               
            有一回,两老庚赴圩,走到一段下坡路,姓王的不慎,脚下一滑滑到草丛里,屁股正好坐在一个硬梆梆的东西上面,伸手一摸摸到一只瓦罐,揭开一看,白光耀眼,原来是一罐银子,两人把银子藏好,商定现在还是去赴圩,回家时再来平分。

                走了一段路,姓李的却突然叫肚子痛,哼哼唧唧地说:“老庚,我是不能上圩了。”

                “既然如此,你先回去吧!到我家里住,你同年嫂在家,他会照顾你的,会为你请郎中的。”

               
            姓李的装着个苦脸,看见姓王的走远了,便直朝藏银子的地方奔去,挖出罐子,揭开盖子一看,不禁“啊”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怎么?看稳的银子变成水!”姓李的不甘心,端起罐子“咕噜,咕噜”一口气把一罐银子水喝干了,便气呼呼地往回走,不料走到王家门口时,肚子真的痛起来了,不得已走进王家,对同年嫂说:“同年嫂,老庚在外面发大财了!”

                “打鬼话,无影无踪的事。”

                “我还骗你么,我运气孬,走到半路肚子痛,就回来了。”

                姓李的肚子越来越痛,饭也不吃,就上楼睡觉了。半夜里,腹泻一地,又腥又臭。他觉得难为情,天未亮,就偷偷地走了。

                却说姓王的妻子做好了早饭,也不见同年哥下楼,便爬上楼,推开门一看,不禁吓了一大跳!原来姓李的昨夜泻满楼板的全是雪光灿灿的银子。

                这个故事寓意好心有好报、得好处,而心术不正的人,到手的好处也会突然失去。因此,这句俗语有劝善的教化作用。(叶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和尚心大出砻糠)

和尚心大出砻糠
位于赣州西北八、九公里的通天岩,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那里不仅古木参天,绿荫碧野,佛像和历代文人墨客题字作诗石刻甚多,而且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和尚心大出砻糠”就是其中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犹如人间仙境的通天岩,是一处寺庙殿堂鳞次栉比的佛家净地,远近虔诚的善男信女,都会前来这里烧香拜佛,说来也怪,偌大的一个寺庙,那么多的僧人,每天所吃的粮食,从来不需要从山下运进去,这些粮食从哪儿来的呢?原来,通天岩有个小小的岩洞,此洞可通天,这个小小的通天洞,日日夜夜不停地漏出雪白的大米,象计算好了似的,刚刚够和尚们食用,有时人数增加了,漏出的米也增多,人数减少了,漏出的米也减少。
通天岩的大米,又是从何处来的呢?那就得从十八滩说起了。
赣县自古以来就盛产粮食,年年都有大量的稻谷从赣江运出去。可是走水路就得经过十八滩,滩内礁石林立,航道狭窄,运粮的船只经常触礁沉没,船民流传着:“赣江十八滩,好似鬼门关,十船九舟险,滩滩心胆寒”的民谣。传说赣江的江底,有一位心地善良的河神,非常心痛那些沉入江底的谷子,于是每当有载谷子的船在十八滩沉没后,他便会立刻赶到那里,使出神法,将沉入水中的谷子,集中起来,运往赣州西面的太平头晒干。再送到砻上碾磨,经风车车去谷壳后,再送到水碓上碾成雪白的大米,最后便送往通天岩供僧侣们食用。
有一天,通天岩新来了个贪心的和尚,他望着那些通天洞里漏下的白花花的大米,不禁凡心骚动。心想:当和尚真的太清苦了,何不把这个洞凿得大一点,让大米多多的漏下来,除了食用外,还可以把多出的大米卖出去,赚一笔钱,而后还俗享福去。
一天这个贪心的和尚便趁着夜深人静,偷偷地搬来了一张梯子,然后爬上梯子,拿出铁锤和凿子,使劲地敲凿起来。洞口越来越大,漏出的米果然越来越多。于是,他又用足力气,使劲地再凿了几下,忽然一声“轰隆”巨响,这时洞口倾下的已不是白米,而是砻糠了,砻糠不断地漏出来,一直漏了三天三夜,然后就什么也不漏了。直到现在,通天岩洞口还留下有那贪心和尚用铁凿凿过的痕迹。从此,后人便把这个传说用来告诫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黄平淮  搜集整理,叶林摘抄于2004年8月30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去了一箩蛋得来个赖名声、崽多爷老过斋年)

去了一箩蛋,得了介烂名声
赣县大埠乡一农妇,家殷富,善烹蛋(类似现今市场之日本豆腐),所烹之蛋味美量多,远近有名。众邻居来客宴请,常被请去主厨。其妇好名,每于家私携鸡蛋前往,入厨时则添入烹炒。乡邻益信其能,以为料(蛋)少而菜多,名传一方,乡邻烦请益频。年末,算计所垫鸡蛋,足足一箩矣。悔而叹曰:“去了一箩蛋,得了介臭名声。”以后事泄,遂为笑谈。
崽多爷佬过斋年,众家姑姐坐冷厅
某公多子,皆已分家另过,公独与末婚小子过活。某年三十大早,诸子皆来请吃年饭,公见诸子孝顺,心下高兴,一一应承。不料至夜却无人招呼,原来诸子皆以为其他兄弟已然延请。公怅望良久,只得与小子简单用餐,慨然叹曰;“崽多爷佬过斋年!”。
某妇侄多,某年回娘家。闲坐房厅(客家人一个房族的祖厅),诸侄热忱相邀,至午则无人招呼,饥饿难忍,曰:“众家姑姐坐冷厅!”
此喻多子未必多福,多亲亦未必多助也。

[ 本帖最后由 知秋 于 2007-1-30 17:19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有米记着毛米时、箩烂米碎)

有米记着毛米时
客家地区有一句俗语:“有米记着毛米时”。这是劝人节俭和有计划地调理生活的意思。此句有一个故事:话说某人在富豪家里为佣,见富家厨房出水口天天流出大量淘洗米粒和餐后剩饭,遂在工余仔细挑拣,将米、饭分家,晒干,多年积累,竟然家有余粮。后富豪坐吃山空,加上天灾,沦为乞丐。某则逐步发达,至于小康,因怜其旧主,接为家养,善待之。富豪甚奇,因问致富之道。某以前事对,富豪叹曰:“有米须记无米时。有米不知无米时,到头终有讨饭时!”
涯唔嫌你介箩烂,你还嫌涯介米碎
某公家贫,常向邻居告借油米,多得接济。某日,携箩再往借粮,米漏。邻居提醒道:“米漏矣,可惜!”公曰:“汝米细碎,故漏。”邻愤然曰:“吾不嫌汝箩烂,汝反嫌吾米碎!”
后此语喻忘恩负义、不知好歹之人及行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乡的老话儿(单身寡老、三大碗糯饭穷人食肉富人食味)

单身寡佬  

客这话中,“寡”字的使用较普通话较广,表示人的孤单、孤寂、无依无靠、缺少亲友、失去伴侣,或事物品种、色彩等的单一、不丰富、不美观等。与普通话相同用法常见有“孤家寡人”、“寡妇”、“孤寡老人”、“守寡”、“寡妇门前是非多”等。客家话中的特殊用法有:
寡酒寡茶:喝酒饮茶无小菜相佐食,谓之寡酒、寡茶,旧时赣州城区、赣县圩镇有店商专营寡茶业务,蔚成风俗;
寡淡:口味单一,素然无味;
清汤寡水:膳食不佳,粗茶淡饭;
孤寡相:迷信说法,算命打卦、摸骨看相业者的一套歪理,认为凡长有孤寡相的人注定逃不脱终身不娶、年轻丧偶、无嗣无后或六亲无靠、老来孤凄等命运;
寡佬:也称寡公,指丧偶或终身未娶的单身男人,又称“单身寡佬”。
赣县某单位一小姐,单身,生性豪爽,乐于助人。朋友们有求于她时,总能尽力相助。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春节”长假,单位需要留人值班时,她都主动请缨,好让别的同事休息或出外旅游。
有同事觉得过意不去,她就爽朗地笑道:“没关系啦,反正我是‘单身寡佬’,无牵无挂,没有那么多家庭责任。”有“好事”者说:“你一个姑娘家,自称‘单身寡佬’,蛮不好听啊!”
吴小姐耸耸肩,做个鬼脸说:“我总不能自称‘单身寡妇’吧。”  

三大碗糯饭
客家用籼稻(俗称糯谷)蒸饭酿酒或蒸糯米饭吃。因为糯米粘性极强,富油脂,不利消化,容易吃腻,一般人很难消受得了三大碗糯饭。故常以三大碗糯饭形容工作难度大或对某人某事的腻烦心理。比如遇到特别难缠的人或很讨厌的异性,则说“看到他(她)象看到三大碗糯饭一样。”对某样食物因为不喜欢或平常吃得太多吃厌烦了,也用此表示婉拒。对某项难度较大工作有畏难心理,则用“三大碗糯饭”表示消极情绪。我的家乡有一老人名小龟者,一生打蛇弄拐,不务正业,尤其懒于农务,是地方有名的二流子。年轻时某日下地犁田,驱牛绕田一周开墒后,躲在果园酣睡,有邻居长者见状,劝道:“小龟,工夫不饶人,该丘田也要去犁呀!”答道:“甘大(这么)丘田,三大碗糯饭,看到都饱介!”此一笑谈流传至今。


                       “不痴不聋,不作阿翁”
    客家俗谚中有一句话,叫做:“不痴不聋,不作阿翁。”        
掌故出在唐朝时代,代宗皇帝李豫(公元761—779年)有一女升平公主,配大将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两人成亲以后相处得很和睦,但有时也吵吵嘴。每次吵嘴,公主仗着父亲是皇帝,总要占上风。有一回郭暧生气地说:“你不就是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稀罕当呢!”公主一听,气得跑到父亲面前去告状。
这样的话是皇帝不愿听到的,如心胸狭窄的皇帝,非处置郭暧不可。但代宗却对女儿说:“郭暧的话说得没错,如果他父亲想当皇帝的话,这天下就不是我们李家的啦!”
代宗把女儿安抚了一番之后,派人把她送回家,郭子仪知道这件事后,不由大惊,亲自将独生子郭暧捆绑起来,到皇帝面前主罪。代宗却说:“不痴不聋,不作阿翁。小夫妻之间的话,何必太认真呢?”
尽管皇帝没有怪罪他们父子,郭子仪还是不放心,回家后将儿子痛打了四十大板。这件事被后人编成戏剧《打金枝》,流传至今。
穷人食饱,富人食味
客家地区有个民间故事,在旧社会,有一群土匪劫持了一个商人和他的随从,土匪的意思是,叫他们留下买路钱走人。化过装的商人却说自己是穷人,身无分文,家里也穷得一无所有。土匪不信,即把他们关在匪巢,待用餐时,做了一尾清蒸全鱼给他们吃,土匪们在门外偷窥。当商人吃起鱼时,土匪破门而入,指出商人是富人而非穷人,那商人仍旧不承认自己是富人,土匪说:不用狡辩了,我们看见你第一筷子夹向鱼头!只有富人吃鱼才把第一筷子夹向鱼头,而穷人往往先夹鱼脊背上的肉吃,这叫“穷人食饱,富人食味”。富人彻底服输,只好乖乖地派人回家取钱赎回自由。这句俗语指出了富人和穷人在食性方面的差别,也反映了穷人吃肉而富人吃味的一般规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08: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涯唔嫌你介箩烂,你还嫌涯介米碎
---有意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15: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知秋 于 2007-1-29 14:33 发表
“看稳银子变成水”
                客家话有一句俗语,叫“看稳银子变成水”,意为到手的利益、好处突然消失,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一场。关于这句俗语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姓王的 ...



吃水深,------表示收取贿赂额大,贪得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4: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