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寡佬
客这话中,“寡”字的使用较普通话较广,表示人的孤单、孤寂、无依无靠、缺少亲友、失去伴侣,或事物品种、色彩等的单一、不丰富、不美观等。与普通话相同用法常见有“孤家寡人”、“寡妇”、“孤寡老人”、“守寡”、“寡妇门前是非多”等。客家话中的特殊用法有:
寡酒寡茶:喝酒饮茶无小菜相佐食,谓之寡酒、寡茶,旧时赣州城区、赣县圩镇有店商专营寡茶业务,蔚成风俗;
寡淡:口味单一,素然无味;
清汤寡水:膳食不佳,粗茶淡饭;
孤寡相:迷信说法,算命打卦、摸骨看相业者的一套歪理,认为凡长有孤寡相的人注定逃不脱终身不娶、年轻丧偶、无嗣无后或六亲无靠、老来孤凄等命运;
寡佬:也称寡公,指丧偶或终身未娶的单身男人,又称“单身寡佬”。
赣县某单位一小姐,单身,生性豪爽,乐于助人。朋友们有求于她时,总能尽力相助。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春节”长假,单位需要留人值班时,她都主动请缨,好让别的同事休息或出外旅游。
有同事觉得过意不去,她就爽朗地笑道:“没关系啦,反正我是‘单身寡佬’,无牵无挂,没有那么多家庭责任。”有“好事”者说:“你一个姑娘家,自称‘单身寡佬’,蛮不好听啊!”
吴小姐耸耸肩,做个鬼脸说:“我总不能自称‘单身寡妇’吧。”
三大碗糯饭
客家用籼稻(俗称糯谷)蒸饭酿酒或蒸糯米饭吃。因为糯米粘性极强,富油脂,不利消化,容易吃腻,一般人很难消受得了三大碗糯饭。故常以三大碗糯饭形容工作难度大或对某人某事的腻烦心理。比如遇到特别难缠的人或很讨厌的异性,则说“看到他(她)象看到三大碗糯饭一样。”对某样食物因为不喜欢或平常吃得太多吃厌烦了,也用此表示婉拒。对某项难度较大工作有畏难心理,则用“三大碗糯饭”表示消极情绪。我的家乡有一老人名小龟者,一生打蛇弄拐,不务正业,尤其懒于农务,是地方有名的二流子。年轻时某日下地犁田,驱牛绕田一周开墒后,躲在果园酣睡,有邻居长者见状,劝道:“小龟,工夫不饶人,该丘田也要去犁呀!”答道:“甘大(这么)丘田,三大碗糯饭,看到都饱介!”此一笑谈流传至今。
“不痴不聋,不作阿翁”
客家俗谚中有一句话,叫做:“不痴不聋,不作阿翁。”
掌故出在唐朝时代,代宗皇帝李豫(公元761—779年)有一女升平公主,配大将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两人成亲以后相处得很和睦,但有时也吵吵嘴。每次吵嘴,公主仗着父亲是皇帝,总要占上风。有一回郭暧生气地说:“你不就是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稀罕当呢!”公主一听,气得跑到父亲面前去告状。
这样的话是皇帝不愿听到的,如心胸狭窄的皇帝,非处置郭暧不可。但代宗却对女儿说:“郭暧的话说得没错,如果他父亲想当皇帝的话,这天下就不是我们李家的啦!”
代宗把女儿安抚了一番之后,派人把她送回家,郭子仪知道这件事后,不由大惊,亲自将独生子郭暧捆绑起来,到皇帝面前主罪。代宗却说:“不痴不聋,不作阿翁。小夫妻之间的话,何必太认真呢?”
尽管皇帝没有怪罪他们父子,郭子仪还是不放心,回家后将儿子痛打了四十大板。这件事被后人编成戏剧《打金枝》,流传至今。
穷人食饱,富人食味
客家地区有个民间故事,在旧社会,有一群土匪劫持了一个商人和他的随从,土匪的意思是,叫他们留下买路钱走人。化过装的商人却说自己是穷人,身无分文,家里也穷得一无所有。土匪不信,即把他们关在匪巢,待用餐时,做了一尾清蒸全鱼给他们吃,土匪们在门外偷窥。当商人吃起鱼时,土匪破门而入,指出商人是富人而非穷人,那商人仍旧不承认自己是富人,土匪说:不用狡辩了,我们看见你第一筷子夹向鱼头!只有富人吃鱼才把第一筷子夹向鱼头,而穷人往往先夹鱼脊背上的肉吃,这叫“穷人食饱,富人食味”。富人彻底服输,只好乖乖地派人回家取钱赎回自由。这句俗语指出了富人和穷人在食性方面的差别,也反映了穷人吃肉而富人吃味的一般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