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2|回复: 0

《长征交响曲》中的客家山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8 11: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征交响曲》中的客家山歌   

--------------------------------------------------------------------------------
   
邱展兰   
   
《长征交响曲》是我国著名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丁善德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他借用交响乐的艺术形式,成功地反映了“长征”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并在交响乐民族化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已的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特别是近现代和声中突出声部横向运动的“线条风格”写作手法,在《长征交响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与运用,有些片断已成为复调教学中的范例。

《长征交响曲》共分五乐章,描述了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长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吴起镇的中国革命史上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在第二乐章里,作者根据这一时代背景,准确地选用了赣南闽西客家山歌中的长汀《风吹竹叶》这一颇有影响的民歌音调为主题“迭句”素材,采用多种高巧的艺术创作手法,充分利用原民歌的可塑性特点,五六次地再现了这一音乐主题,形象地揭示着交响曲的艺术特性,不仅完美成功地表现了伟大长征这一特定时期,红军告别根据地的恋舍之情的典型环境,而且使作品更具有中国民族化艺术特色。

《风吹竹叶》系分节歌形式,由单乐句反复而构成。这种风格的山歌绝大多数是以典型的节奏,采用相同(相近)的节奏发展扩充为节奏特征明显而旋律线相近或不同音调,甚至调性色彩迥然不同的各类曲目。正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音乐特性鲜明之忧,所以更有利于作为大型乐曲主题“迭句”所用,使其音乐形象个性化地发展。这类曲目在赣南闽西客家山歌中屡见不鲜,比比皆是。例如龙南《十二别》、大余《看郎歌》、宁都《拧牛歌》、瑞金《新作祠堂白瓦梁》和漳平《雄鸡一鸣天就亮》等。

赣南闽西客家山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的“扩红”运动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山歌像春风,唤醒了大众;山歌似号角,激励着军民;山歌如匕首,瓦解了白军,“一首山歌三个师”是真实形象的写照,成为永传佳话。同时,革命也促使了赣南闽西山歌的极广泛的流传和发展。为了革命的需要,浩瀚的客家山歌,印着时代脚步,更新革命内容,升华了情歌中爱的主题,唱出了人间真情实爱,成了苏区山歌运动的又一大特色。当年流传甚广、最为人知的《送郎参军》和《送郎当兵歌》则为最好的例证,像《风吹竹叶》等一些山歌也衍化注入新词而传唱。

“一首山歌一团火,唱得满山烈火烧”。山歌运动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辉煌;山歌运动开启了我国革命史上大众文化的新阶段;山歌运动为我们民族文化留下了一批批不可多得的财富。山歌像一帧画卷,描绘着苏区革命的悲壮景观;山歌像一部史册,真挚、朴实地记载着共产党和毛主席的伟大恩情,记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随着“长征”,赣南闽西客家山歌也辗转南北,传遍全国各地。

解放后,赣南闽西客家山歌音调曾多次出现在如电影《翠岗红旗》、《党的女儿》、《冬梅》、《闪闪的红星》及《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等多种艺术作品之中,而丁善德先生却首将《风吹竹叶》作为《长征交响曲》中音乐主题形象之一而用,使得历史悠久的客家山歌音调,融进现代交响乐曲之中,并随同《长征交响曲》这一世界性名著而载入世纪音乐史册,这确实是客家人的骄傲。


http://www.keshang.com/keyuan/wenhua/wy1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