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6|回复: 0

[转帖]福建河南争当潘基文“老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14: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河南争当潘基文“老家”

www.xmnn.cn   2007-01-19   厦门网(海峡网)

河南 天下潘氏都出自这里 福建 韩国潘氏祖先是闽人


  有韩国媒体报道,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祖上出自河南荥阳;而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潘基文祖上出自福建。潘基文祖先到底出自哪里?从潘氏族谱上看,这两种说法似乎都能成立,但是,历史上的姓氏在发展过程中经常更改,此潘未必就是彼潘。
  
1 河南搬出族谱“认”老潘
  沿郑州中原路西行约30公里至荥阳,再向荥阳西南方向行驶约25公里,翻越两道山岭,就到了潘氏发源地高山镇潘窑村。
  在潘窑村村委会,荥阳“世界潘氏研究会”会长潘建民打开厚厚的一本“潘氏家谱”,翻至第94页,指着韩国巨济一族源流考说:这上面有记载,韩国潘姓出自荥阳。
  
潘氏一支迁至韩国
  据“潘氏家谱”记载:潘氏先祖唐东齐太守潘源将军于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随开漳圣祖陈元光将军入闽平乱,其子孙定居福建泉州潘山……文节、文壮两兄弟投效高丽国,得识高丽国王世子谌……文节位极人臣。死后葬于高敞郡,现韩国巨济郡尚存文节祠。韩国巨济潘氏由此而来,至今繁衍子孙30余代,播迁韩国及朝鲜各地族人超出10万人。
  据媒体报道,潘基文家谱显示,文节兄弟的父亲名字中含佑字。
  “‘佑’字辈和‘文’字辈在家谱中都可以找到”,潘建民随即打开潘氏家谱列表,找到70世、71世,印证了自己的说法。
  “族谱显示,潘基文祖上出自荥阳。”潘建民说。
  “这本家谱很多内容都丢失了,后来添加的一些内容是台湾的潘峪源考证得到的。”据潘建民介绍,1997年夏天,70多岁的潘峪源来到潘窑村。他说:“为考察潘姓的根到底在哪里,我已经辗转了很多地方,从福建转到山东,再由山东转到河南荥阳。终于在荥阳找到了潘姓的发源地。”
  
辞典印证潘氏起源
  潘峪源的说法在1996年10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也得到印证,该辞典第912页显示:潘条载系自姬姓。潘氏水名,在河南荥阳,以水为邑。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四子季孙食采于潘,子孙因以为姓。
  唐朝末期,潘氏从荥阳迁往福建泉州。逐渐流往东南亚各国。时至今日,潘氏已形成了国外以越南为最,国内以广西为最的状况。
  “从史料和族谱来看,天下潘姓均出自荥阳。”潘建民说,据其考证,如今,在广西有的县,有些潘氏祠堂仍然镌刻着“荥阳衍派”四个大字。
  经过多年流徙,如今,潘窑村的潘姓人家只剩下20来户100多人。但是,每年从世界各地寻根问祖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为此,2002年荥阳市专门成立了研究会,潘窑村又在祖坟修建了先祖墓碑。便于宗亲祭拜。除了广东、福建、湖南等国内的潘姓宗亲前来认祖外,近几年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外的华裔潘姓人数至少超过了100人。
  
2 闽侯莆田老家最“正宗”
  “潘基文的祖先原来是福建人。”福州某大学一名潘姓老师说。
  
唐朝末年潘氏入闽
  作为潘氏家族一员,这名大学老师对族谱感很兴趣。前不久,他从《荥阳潘氏》等资料上查考,潘季孙世居河南荥阳,为潘氏荥阳一世祖。传至56世祖潘源,住在河南光州固始县,任唐朝东齐太守。唐高宗仪凤二年,潘源随陈元光将军进入福建平乱,不幸两人同时殉难,葬于南安。潘源的后代、59世祖潘武原,从南安迁到兴化(今莆田)。传至63世祖潘佑,为南唐翰林学士、太师。潘佑生有四个儿子:潘文焕、潘文振、潘文节、潘文壮。文节、文壮后来迁到江西饶州,随后又迁到高丽,为韩国和朝鲜的潘姓开祖。又据《荥阳潘氏》记载,现任副省级以上的潘氏族人有:潘基文,南韩外交通商部长官(潘佑后裔)等。
  据称,潘佑为南唐太师,因直言进谏,被南唐李后主赐死。宋太祖赵匡胤平定江南后,敬重潘佑为人,录用他的儿子,长子潘文焕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次子潘文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而三儿子潘文节、四儿子潘文壮则迁居高丽国,报效高丽国王。
  
潘氏繁衍闽侯莆田
  后来,文振与文焕辞官归隐。文焕住在福州苦参高州(今福州义序),文振归隐福州瓜山(今闽侯南通),两地子孙近万人。而文节、文壮两兄弟投效高丽国,并扶助高丽王世子谌登上王位,为高丽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南韩巨济潘氏就是从潘文节、潘文壮而来,至今繁衍子孙30余代。潘基文为巨济潘氏后裔,南韩巨济潘氏之源在福建,福建闽侯南通潘氏后裔及莆田潘氏后裔与韩国巨济潘氏家族最亲。
  
3 福建人乱攀亲
闹出很多笑话
  “潘文节、潘文壮是韩国潘氏的祖先的说法能成立,并不表明千余年后才出生的潘基文祖先就是福建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林伟功说,姓氏变革非常复杂,要想证明潘佑是潘基文的祖先,要经过科学考证,而不能凭一本新修编的族谱。经过1000多年,原先未姓潘的人,完全有可能改姓为潘,历史上的姓氏发展过程中,这是很常见的事。想证明现在某个人是否为历史上某个人的后代,不能单凭一个姓氏,而要查清血缘传承的清晰脉络。千余年过去了,要查清这样的关系谈何容易。
  林伟功说,省内某地朱姓在修族谱时,认为朱熹是韩国朱姓的祖先,并把韩国的一些朱姓名人列入他们的谍谱中。后来学者去考证,发现这种提法不成立。省内许多地方在修族谱出现类似的现象。
  福清某地修吴姓族谱时,将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纳入他们族谱中,说是吴作栋的祖先是福清人,但专家又考证,发现吴作栋的祖籍是广东,与福清搭不上边。另外,龙岩上杭某地修编的《李氏族谱》,将李纲说成他们的祖先,说是李纲的后裔李火德迁入上杭,并在此繁衍出子子孙孙……
  “修族谱,拿名人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很多。”省内一名历史学者说,当前,几乎每一本族谱都能把他们的姓氏之源追溯到历史名人的头上,许多姓氏的祖宗不是皇亲就是权贵,又把不相干的现代名人揽到他们同一姓氏谱系中。
  这主要是因为修族谱的过程中,抱着荣宗耀祖的观念,你的同姓中有显赫人物,我的同姓中怎么就没有?找也要找出几个来,于是出现攀附权贵之事。另外,当前很多地方开展“姓氏寻根”活动,通过修族谱构建平台,进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前提是要有同姓的“名人”参加,由此催生出奇怪的“姓氏经济”,对姓氏沿革的考究,却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谍谱是家族的文献,但它的严谨程度历来受到质疑。当然,其中的近现代部分,由于年代近,可信度较高,而之前的可信度相对较差,想要弄清真实情况,还得与官方修订的地方志对照,或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林伟功说。


  综合《河南商报》、《新闻晚报》、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