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4|回复: 5

《客家千年路》_从台湾苗栗到广东蕉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4 22: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峡之声网 2006-11-08

第一次见到汤锦台先生是在泉州,而这也正是他此次客家之旅的起点。虽然只是初次的见面,但是汤锦台先生温和的个性、睿智的思想和充沛的精力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优秀学者所具备的特质,再加上他独特的身份和背景,这也让他此次客家文化之旅格外引人关注。

  汤锦台先生是台湾苗栗县客家人,祖籍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与清朝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同乡。汤先生长年旅居美国,在联合国总部从事文件翻译和审稿工作。长期以来,汤先生潜心研究台湾历史,特别是明末台湾、大陆与西洋海上交往的历史。2001年,台湾果实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大航海时代的台湾》。即获台湾“中国时报”、“中央日报”年度十大好书奖,2002年又出版了《开启台湾第一人——郑芝龙》,此后,汤先生再接再厉,克服腰椎骨脱位作手术的种种不便,2005年底,再度推出《闽南人的海上世纪》。许多台湾学者和媒体人员认为,这些书本的先后出版,为台湾历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更使人们认识到十六、七世纪欧洲人东来亚洲之后,闽南与台湾等地的汉人海商与航海家们,在推动东西文明的交往当中所发挥过的巨大作用。

  这三本书写完后,汤先生觉得大致上已经把台湾早期历史作了一个相对详细的交代,但是,他觉得自己还有另一项使命没有完成。台湾有两大汉人群体,一个是闽南人,另一个就是客家人。作为客家人,他认为有必要也对客家的历史作一个整理和交代,揭示客家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他计划从今年开始,用一年多的时间,写作一本名为《千年客家路》的书。治学严谨的他,并不满足于案头上日积月累的大量资料,而是把切入点放在深入实地的考察之中。于是,在泉州市政协几位老朋友的大力帮助下,汤锦台先生开始了他的客家考察之旅。

  这次旅行在8月初开始,行程将近一个月,从福建的泉州到广东的潮汕地区、梅州、蕉岭再到福建漳州、龙岩、三明一带,再从江西瑞金、赣州等地到上海,汤锦台先生在短短的二十几天走遍了闽粤赣十几个城市和地区,行程数千公里。汤先生说:

  “如果要谈客家人历史时间是超过了一千年,应该是从宋朝以后开始产生的客家人的民系。所以要讲历史的跨度大概宋朝以前就开始介绍的,这次我为了这本书做了研究,必须要去亲自了解客家人发源的地区,特别是福建、广东和江西南部这三省交界的地区,我要对他们生活环境有一个亲身的认识,去了解他们居住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据汤锦台先生说,他的家族渡海迁台到他这一代,已有六代。祖父汤仕路为清代秀才,光绪年间曾经到福建省城福州参加会考。甲午战后日本人入侵台湾,又携全家避居厦门,他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汤先生的父亲汤甘来,就出生在厦门岛上。后因当地民生凋敝,生活无着,祖父又携全家返台。祖父把在厦门名刹南普陀寺后院大石碑上的“饮和”两字拓下,作为在苗栗公馆乡开设的中药铺的招牌,后来汤先生的叔父、家人都继续沿用这个招牌开设杂货铺。三十几年前,到美国留学的汤锦台先生考取联合国的工作后,利用联合国提供的回籍假之便,经常到大陆访问,但踏上寻根之旅却已是在退休离开联合国的工作岗位之后。

  研究历史的汤锦台先生想从客家发源分布的路线、位置,去着重了解历史上客家人的经济活动和文化特性。作为迁台第六代的客家人,汤锦台先生第一次回到客家祖地,站在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望着周围的崇山峻岭,他感慨不已。

  “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客家祖先在后住的地方都是分布在崇山丘陵之中,很多都是在高山里头的深谷。他们居住的地方大都是沿着河流,他们在这种高山深谷的环境能够生活下来,而且能够把他们的文化保存下来,这是我没有想过的,这点我感觉跟客家的特性塑造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塑造了客家人自我保卫的意识,从他们的房子建筑各方面来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土楼,它们的特点和风格也反映了客家文化的特性。”

  汤锦台先生的家乡广东蕉岭高思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山区,汤锦台先生的祖先在清代乾隆年间移民到了台湾。汤先生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当年客家祖先移民到台湾要走过一段相当艰苦的路程。走在祖先曾经路过的地方,汤先生再次感受到了祖先艰困的移民过程。他说:

  “他们要过的路是深山里头山区的路,可能是挑着自己的一些衣物和随随便便糊口的粮食。走出这样的山路后,经由当地的石窟河,连到梅江,再下韩江流域,从北到南流到潮州出海口,可能是坐着小船或竹排下去的,我想大部分客家祖先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漂洋过海移居到台湾。”

  汤锦台先生表示,将来有机会要将这样的一段历史用多媒体的历史记录留给后人,让他们知道客家先祖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漂移到台湾。

  与许多客家人的祖先一样,汤氏先祖当年也是从邻近江西的福建宁化,经过长汀、上杭、武平,跨过福建和广东交界的山区去到蕉岭高思乡的,那里是台湾苗栗汤氏开台始祖所定居的地方。在祖地高思乡,汤锦台先生见到了见证汤家历史的大榕树,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历史,依然枝繁叶茂。更让汤先生意外和惊喜的是,他在那里了解到了汤家祖先竟然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有一段很生动的历史,这是他之前闻所未闻的。

  “有一个我觉得感人的地方是我们台湾苗栗汤家在广东开基的始祖并不是一位男性,而是一位妇女。她丈夫早她十几年到闽西寻找移民落脚之处,结果一去不返。后来,她是一手牵着大儿子,一手扶着挑着两个小儿子的扁担,从福建宁化沿着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走到广东的,到了蕉岭蕉高思村的一棵大榕树下,扁担断了,她认为这里是她落脚的地方了,就决定在那里定居下来。作为一个妇女来讲,她显示了中国传统妇女的韧性跟她所代表的客家女性肩挑重任的伟大风格,这点是我过去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现在那边的村子有百份之八十都是我们姓汤的人居住在那里。这也显示过去中国移民都是一个家族一个姓氏繁衍的。我自己感到很骄傲的是,这位开基广东的‘何大嬬人’的坟墓都还完整地保存着,邻近还有她的第二个儿子五十八郎的墓地。这就是我们在广东的第一代、第二代祖先的坟墓,我非常高兴非常荣耀他们的坟墓还可以保存下来。能够拜祭自己的先祖,作为一个子孙心里非常激动的。”

  寻根之旅唤起了汤锦台先生童年的记忆。客家祖地千百年来一直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让汤先生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的封闭环境中,大陆这边的客家祖地和台湾的客家地区竟然保存着相同的文化,这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很难想象的。

  “其实我小的时候在台湾山区跟我母亲到山上砍竹子,挑木材之类的这段过程,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忘记了,现在又重新拾回了这段历史的记忆。祖先走过来的路是相当的不容易,但是整个家族都是这么繁衍下来的。我们的很多语言文化事实上是完全相同的,而且保存了下来。我到了蕉岭才感觉到几乎我们百份八十的词汇,他们所用的,跟我们在台湾苗栗一带所用的,居然是相同的。像‘睡觉’、‘下雨’、‘吃粥’等等还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也是一方面显示双方都保存的原汁原味的文化相当完整,另一方面是双方都在四周几乎都是封闭的环境中才能够将这些文化保存下来。”

  在对外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各个地区的客家人之间一直保持着简单淳朴的经济交往方式,而这种看似原始的经济模式却传播着宝贵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汤先生此行的一个重大发现。他说:

  “事实上他们的经济活动是连在一块的。早期这些地区所要穿的、或者吃的盐吃的粮食和一些补给等都是这些山区民众,大家互相挑着扁担你到我那我到你那个区互相换东西。一个月走两三次,其实过去的人以前就是这样生活过来的。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靠着两条腿,如果有什么好的山产,像松脂、烟叶、茶叶,他们就利用竹排,顺着几条大江沿江而下,一直撑到潮州去卖掉。然后到潮州那里运一些盐,往上游到山区去。很多中国古代所要用的很好的纸张,像宣纸,我们写书法很好用的宣纸,甚至向皇上进贡的宣纸,都是那个地区那样生产出来的。你也很难想象在山区这样的环境中,所生产出来的一些东西,变成传播中华文化很重要的工具―纸张。像这样的历史以后在我书里会表达出来的,让人家了解客家的面貌。”

  历史在行进,时代在发展,在经济的浪潮中,客家祖地也在快速发展开放中。今年底,汤家祖地所在的地方,高速公路要开通。在另一些客家地区,高速公路也一样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山区的人很快就要摆脱从前那种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走在客家故土的路上,在欣喜之余,汤先生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忧。

  “现在很多住在深山的客家人也开始往外发展,都去了广州、深圳等繁荣的城市去谋生,这个趋势是阻挡不了的,现在我比较高兴的看到福建,广东两边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相当快,两三年变一个样,这些交通的开发会帮助客家人,打开他们的视野,慢慢的他们也会像台湾客家人一样,有一个更宽松的创造经济的环境,这一点只是时间先后差别的问题,将来都会走出同样一个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道路。唯一担心的是,跟台湾的情况一样,客家人跟外界接触,慢慢地丧失了客家人的方言与认同,像我们住在苗栗的很多客家子弟还会讲比较完整的客家话,但是那些往大城市迁移的人,他们的子弟都不会讲客家话了。”

  汤锦台先生说,经济发展带着客家人走向城市化,也让外界的经济势力顺势进来,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少客家子弟会丢弃客家语言,淡忘客家文化。如何让客家意识和客家文化继续保存发扬下去,已经成为汤锦台先生和很多客家学者关心的课题。希望汤先生《客家千年路》的出版,能够在促进人们认识客家历史和唤起客家子弟的客家意识方面,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吴小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5 14: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竟然如此惊人的相似!!!还是巧合!!!!!
蕉岭的汤姓开基的何太跟揭西县五云镇彭姓的开基何太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
五云彭姓开基的何太请参见这贴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extra=page%3D2
近日由五云,水唇,东坑的彭姓族人捐资50多万对蚁子地(何太的墓地)进行了重新修葺,并在06年11月28日进行了四百多来最大规模的祭祀.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此次并没有通知由这里发脉到海外的彭姓族人,所以他们大部分都不知道此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13: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watonpeng 的帖子

客家妇女故事非常多. 台湾客家语电视剧-假黎婆为一例.
"假黎婆
      作者鍾理和為屏東客家人,早期客家人因生活空間、地緣的關係,山腳下的客家族群與原住民的往來互動及尖銳對峙狀態,很早就存在。客家移民必須武裝拓墾,原住民也經常以獵頭的方式仇視對方,雙方的互鬥,屢見於文獻上。不過,本篇小說卻生動刻畫了一位嫁到漢人家庭的原住民女性——假黎婆,小說中男孩的奶奶,一位平靜、清明、恬適,與人安詳寧靜的「假黎」。就臺灣文學的發展看,戰後台灣作家描寫原住民族的作品,最早的可能就是鍾理和這一短篇小說「假黎婆」。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 14: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与  山歌汤 是同一个宗族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4 10: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理和祖籍是闽西武平的,温总理有引用他的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7 09: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假黎婆片头

假黎婆片头和主歌:
http://stage6.divx.com/content/show/1048808?user_id=230779

[ 本帖最后由 namlow 于 2006-12-7 09:5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9 09: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