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13|回复: 25

赣州不象是客家地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5 14: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赣州一点也没有是客家人居住地的感觉,市区流行的不是客家话,吃的是辣的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5 15: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社区有讨论过很多这方面的话题,赣州市和龙岩市都是客家占多数的地级市,但市区不是客家话区。一般客家人到了这些城市,仅仅到了市区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客家县才行。
我每次去闽西,都只是借道龙岩市区而不是把它作为客家之旅的目的地,有两次坐不到直达车只好在龙岩市区转车,目的地分别是连城和上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5 16: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辣菜,客家地区也是可以的,客家不要局限于梅州小客家。

至于赣州市区官话,历史形成,希望赣州其他占人口优势的客家人,在赣州市区多使用客家话,久而久之也可以在市区生根发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5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评判是否是客家是以吃不吃辣为标准的吗?是以赣州章贡区是否说客家话为标准的吗?你对赣南客家又了解多少?赣南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县?说客家话的占了百分之几?不知道我就告诉你吧:赣南十八县市,853万人口,只有12万左右的章贡区人说西南官话,而近20年搬进赣州市区的人都说客家话的,已经占到那里的一半以上了。

连客家原乡祖地都忘记的人,还称自己为“爱客”?呵呵!

梅州客家难道是从北方飞过去的?而不是途经赣南闽西去的吗?还有明清时期从闽西粤东回迁到赣南的“新客”又算什么呢?

广府人还认为赣南是他们祖先途经之地呢,还认为赣南大余梅岭到南雄珠矶巷一带是他们的文明发祥地呢。你倒好,要分裂客家了。

有些人说到客家就只以为梅州才是正宗客家,这样的心态是非常要不得的,这些人没有大客家视野,并常常排斥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的赣南,什么意思?

那么好了,赣南是不是客家也无所谓,你以为你说不是就不是了?

赣南都不是客家,那我们这个坛子里的栏目“各地客家”还提其他那么多地方干什么?

请问楼主是要团结和凝聚全球客家人气还是要以小小的梅州为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7 2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lz 我严重点说你无知简单点说你对客家了解不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08: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我们这里的人吃的是辣椒,看的是采茶戏,信的是万寿宫许真君,看来是和广东客家大有不同,人家不想让我们做客家人,干脆还是做赣人吧!
哦!说错了,我们赣南人本来首先想到的自己就是江西人,然后才会想到自己是客家人(现实中老百姓又有多少人会认为或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09: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yy 于 2006-11-18 08:01 发表
哈哈!
我们这里的人吃的是辣椒,看的是采茶戏,信的是万寿宫许真君,看来是和广东客家大有不同,人家不想让我们做客家人,干脆还是做赣人吧!
哦!说错了,我们赣南人本来首先想到的自己就是江西人,然后才会想到自己是客 ...


所以捱兜要加强团结,让更多台湾,四川,江西,湖南,海南,海外计客家人像福建,广东客家人一样,一起来擦亮"客家"金招牌,配合中央,统一祖国!

请liuyy老乡一起努力!谢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9 1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概念本身有問題,贛南人和嘉應人都屬贛人系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9 19: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客家不如大江西,支持贛客方言統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9 20: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龍太郎 于 2006-11-19 19:45 发表
大客家不如大江西,支持贛客方言統一

客家本来就很散了,团结都还团结不过来,老乡你还想把客家和赣合在一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5: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龍太郎 于 2006-11-19 19:45 发表
大客家不如大江西,支持贛客方言統一


第十八届世客会在郑州举行前夕,有个以客家人为主的记者采访团从中原,下江淮,再到南昌地区,后来顺着206国道来到抚州的南城南丰广昌等地,他们越来越接近客家地区了,忽然,他们进入了石城县,乘上了当地的中巴车,与当地的老表用客家话交谈,他们惊讶地发现,石城北部的小松镇的老表讲话的口音开始是地道的客家话了,他们这时才感到自己到了真正的客家地区,他们心头忽然一热,有种找到了亲人的感觉.从此他们一路向南,经石城宁都瑞金于都会昌赣县南康安远龙南大余寻乌,再进闽西粤东,所到之处风俗语言无不大同小异,甚至连人的长相和言谈举止也颇为相似.

赣南会不是客家吗?谁能剥离了赣南人的客家身份?

是不是某种族群的成员不是某些人凭外在感觉确定的,是有其历史根源,族群要素构成的.

你梅州个别人可以认为我们赣南不是或者不象是客家,你身为赣南人也可以认为自己宁愿做个江西人,不做客家人也无所谓,那都是个人行为,但赣南是客家地区,赣南人是大客家不可忽视和分裂的一分子,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这是老祖宗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事实.

请看拙作:http://www.bbssc.com/viewthread.php?tid=1316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6: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种种原因,赣南客家相比福建广东客家影响小些,可人数不少,像长征等大家都知道是在赣南开始的,可知道那是客家人的地区的就不多了,唉!当年赣南客家乡亲为了革命,我看差不多牺牲一代人,像那个什么《老镜子》的故事,其实是三代人的凄凉故事;还有那个长征第34师以客家人为主的师在湘江之战中全军完完了,那又是要多少家庭多少代人才能挽回的损失呢。赣南客家是很重要的,像风水学之类也是那边发展起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0 17: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贛州盆地是宋代發育客家民係的重要基地,閩粵客家早期先民,很大比例來自贛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15: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选梓先生在19届赣州世客会上的讲话报道

今视网11月19日赣州讯(记者 黄熹):“乡亲们,连续三天的高烧,使我差点来不了赣州,但是我要来赣州,我爱客家,我爱赣州人民,我爱全国人民。”在昨天晚上的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上,身体虚弱的曾宪梓博士在陪同人员的搀扶下走上发言席。他饱含深情的发言博得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曾宪梓说,世客会组委会让他代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讲话,内心感到惭愧。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赣州召开意义重大,赣州是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和发祥地,赣州是当今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800多万赣南客家人在这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

  曾宪梓表示,踏上赣州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耳濡目染了赣州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快速发展,感到非常得高兴。赣州是客家的摇篮,广东梅县与赣州客家人血脉相连。光大客家精神,发扬客家经济是客家人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全世界的客家人一定要发扬吃苦耐劳,刻苦进取,团结一致,创造新的辉煌。祝愿客属摇篮赣州的明天更美好,祝愿世界第十九届恳亲大会、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圆满成功,祝愿我们的客属世界客家事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16: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爷爷是红军,牺牲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战役高虎脑一仗上,丢下我伯父9岁和我父亲7岁以及才34岁的奶奶.国民党对红军阵地的轰炸,使多少象我爷爷一样的赣南好青年断胳膊腿儿,肠和肚都炸飞,流尽最后一滴血,人的肤色由红润变煞白再到灰黑.

  我外公也是红军,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上,连个尸骨也没找到(你还可以在电视剧<长征>里看到满湘江的红军尸体和那些漂在河面上的蓑衣斗笠,那是他们离开赣南时亲人为他们编织的),外婆带着三个孩子在那凄风苦雨的年代在国民党的追杀下四处逃命,后来躲进深山的庵里才躲过国民党对红军家属的追杀(国民党说是对赣南"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现在倒好了,共产党和台湾的国民党又好上了,陕西还有人喊"连爷爷你终于回来了",可怜我那些冤死的老乡亲啊!)

全国人民都知道赣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但有几人知道赣南人是因了客家人的血性,才有那样的勇敢和刚烈,那样的不怕死不怕苦(要换了上海人是再怎么样也干不成这事的),长征是以客家人为主体的赣南闽西人走出来的,而长征又是世界上最艰苦卓绝的军事大转移,只有客家人才能完成这样的壮举,现在的各种宣传传媒里不提客家只提赣南闽西是不对的.

  赣南的客家人就象是砍完了的竹岭,来年又顶着石头冒出笋尖尖!



请读:

谈赣南客家人对中共红军和苏维埃革命的贡献
http://www.kjwhsky.com/topic.asp?topic_id=17936

[ 本帖最后由 hjqxlgc 于 2006-11-21 16:1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3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