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1|回复: 4

加州最杰出科学家 丘成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0 00: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丘成桐

    生于1949年,祖籍广东蕉岭县文福镇羊岌头村。后来迁居香港,1966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他自幼迷恋数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大学三年级时就由于出众的才华被一代几何学宗师陈省身发现,破格成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在陈省身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年仅22岁的丘成桐获得了博士学位。28岁时,丘成桐成为世界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并且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终身教授。

    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兹奖得主。

    他1967年在香港培正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读一年级时他连假日也泡在图书馆,在数学“王国”中遨游。

    1967年,他参加了全英联邦数学竞赛,在众多角逐者中,他获得第一名。

    1969年,他取得崇基学院的文凭赴美深造。两年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获博士学位。

    他28岁任著名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同时出席芬兰赫尔辛基国际数学家会议,应邀为“一小时讲者”之一,这是数学界难得的殊荣。

    1979年,他发表专著40多篇,为世界数学界所瞩目。1980年,他又获加州科学工业博物馆颁授“1979年度加州最杰出科学家”荣衔。

    1983年8月,在波兰华沙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世界数学最高获菲尔兹奖。两年后,又再视为个人研究经费中最崇高被称为“寻找天才”的“麦克阿瑟基金奖”。

    “卡拉比猜想”是30年前由著名数学家卡拉比提出的关于高维空间曲率的一个猜想。连卡拉比本人也未能证明其正确性。丘成桐彻底解决了著名的“卡拉比猜想”。还解决了多变函数与广义相对论方面的两个猜想,成为微分几何学术权威。

    1994年2月,他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1994年克拉福德奖。

    丘成桐也是一位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青年,他始终以一个中国人为骄傲。

    丘成桐教授是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他现在是哈佛大学教授兼理论几何学报总编辑。1993年,他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30届年度上当选为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选他为第15届新院士。1994年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00: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蕉岭名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丘成桐
2006831105848564.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0 01: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丘成桐也是一位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青年,他始终以一个中国人为骄傲。
我们这些婴儿辈向有良知的客家人学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9 1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一个有良心的学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1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丘成桐院士演講:我的求學經驗

http://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mm/mm_16_3_04/index.html

今天主要想講的是我的小學、中學的求學經驗。小時候的經驗是影響一輩子的,所謂「百年樹人」。我從前也教過學生,從事過家教工作,所以談這方面的事是小有經驗。二十多年在國外做研究、教書,至今也教過二十多個博士,我的經驗告訴我,其實他們以後的成就是和他小時侯有關的,主要是靠他對學問及做人做事的看法。今天主要講的是自己,現在雖然因為社會環境、經濟狀況都和以前不同,對教育的觀點每個人或許不一樣,但我還是要強調求學和個人家庭教育有密切的相關。

小時候是在香港長大的,住在香港的郊區。在50年代的香港還是有很多農村,所以事實上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我的祖父是醫生,父親是從事教書的,對我影響最大的是父親。父親是20年代的人,在廣東省蕉嶺長大。父親從前想當兵,但因為身體不好,只好改唸大學。他唸的是廈門大學的經濟系,想將來救中國,後來到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後自己再唸文學、哲學。父親的文學、哲學的素養後來間接的對我影響很大。香港當時有很多的書院(中文大學的前身),父親在當時的書院教書。家中常有學生來家裡討論,父親常很認真的和他們討論中西文化,中國當時的命運,及未來的前途。師生討論得很熱烈,我們在一旁聽得很專心。當時雖然聽不懂,但是後來回想起來,對我本人卻有很大的幫助,培養了我對學術的興趣及研究的專注力。


從前人講「開卷有益」其實是很對的求學方法。我常看一些難懂的書,當時雖然不懂,有時也忘了書中的內容,後來過了幾年,回想起來,都覺得很有幫助。舉例來說,我在大學修了一門課,和我所學無關,但我還是去聽了。當時覺得好像什麼都沒有學到,只記得老師介紹了那些書上可以印證這些理論。五年後,我自己做研究,當時老師教什麼全忘了,想的問題也全忘了,只有那些問題可以在那些書裡找到答案我記得了,這些參考文獻使我的問題迎刃而解。


家庭當時的學術研究氣氛,哲學討論,帶給我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及哲學思想的素養。父親當時教授西洋哲學史,但因家中有八個孩子需要扶養,家庭經濟狀況不好,教書的薪水又低(當時教書是按授課鐘點數來計算),因此以教書的錢來負擔一家生計,實在是很因難。父親不得不到三個地方教書、演講,回家後還要寫書,我們看了實在很佩服。父親常強調哲學思想的重要,及哲學對科學的重要,我們也花功夫去看一下哲學的書。記得父親當時給我們看馮友蘭的哲學史,當時覺得很難,看不懂。父親也要我們讀文學、歷史的書,後來文學、歷史、哲學的啟發對我日後的研究影響很大。大家一定很奇怪,文學、歷史、哲學為什麼和數學有關?其實我們從事理論的研究,在選擇問題時,都要有自己的風格,就連後來選擇自己的研究生,也是從過去自己的經驗來的。文學、歷史、哲學的影響進入自己的潛意識,左右自己的想法,這很多都是從小時候的經驗來的。


父親培養了我做學問的興趣,他對我有很大的期望,但不是為賺錢做學問,他希望我在學問上留下歷史成果。各位都看到我數學唸得很好,事實上在我的求學過程中是有高有低的。考試有時好,有時不好,因為當你每次考得很好時,就容易被一定的方法給固定住。考試事實上,並不能真正測出你對問題懂了沒!重要的是你自己真正懂了嗎?我十四歲那年父親死了,母親擔負起教導我的責任。記得有一次,我的數學分數很差,我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母親並沒有責罵我。由這裡可以看出,我的父母親都不因我考試一兩次考不好而對我失去信心,他們都知道我以後的能力是怎樣的。


以後我教過二十多個研究生,有些研究生,他們在高中、大學時,考試都考得很好,但是就是因為從前考得很高分,以致於後來做研究做不好時就頹喪、灰心,站都站不起來,這些可能跟家長的觀念有關。尤其是中國的學生都將考試看得很重,這不是很重要的,卻看得很重要。我很慶幸我的父母並沒有這些想法。

當時我唸的是鄉下小學,這所學校程度並不是很好。上小學時要考數學,因為考不好,小學不准我入學,所以只好轉到較差的小學去唸書。每天走路要走四十五分鐘,路上常給大孩子欺負,大家都以為是我做錯事,還給校長痛罵一頓,嚇得我生病了半年。這時剛好搬了家,只好轉到別的小學去唸書。到了五年半時,成績是全班第二名,但數學還是唸不好,遇到雞兔同籠就搞不懂,背公式始終背不起來,所以數學常常考不好。那時小學畢業要考中學,老師叫我們分組,五人一組,由我帶領同學唸書,但我逃學了半年。我母親直到去年我告訴她,她才曉得我逃學的事。


當時香港的中學有所謂的政府學校及私立學校兩種,第二流的學生(全部不及格)可考私立學校,如果考上的話,還可以有政府的經費補助。我考進了培正中學就讀(其實考是考了,但最主要的是靠父親跟培正中學的交情而進入的)。就讀的一年半,我還是很調皮。去年我因為搬家回香港和過去的同學再相聚一起。拿出以前的簿子來看,發現第一年的班導給的評語是多言多動,第二年的評語還是多言多動,第三年的評語則是略有進步。可見我國中第一、第二年仍然是很不用功。第二年的老師對我很好,他知道我家裡窮,常拿東西給我吃,即使是處罰我,也是非常有愛心的,常讓我覺得他是為我好的。自從這位老師輔導我以後,我開始用功讀書。


數學這時進入了平面幾何的問題,我開始有興趣去研究,我對數學的興趣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培養,願意花較多的功夫去讀。一位好老師教你如何解題固然很好,但是提高你學習的興趣,其實是更重要的事。很多時侯上其他的課是很想睡覺。但當老師上數學課,介紹有趣的題目,數學的背景,數學家的故事,以及老的數學是如何發展都使我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老師建立了我對數學的信心,使我不會害怕,勇敢的表達出來。記得當時我們學習物理和數學時,觀念是一樣的,考數學時分數很高,考物理時卻很差。推究其原因就是物理老師常跟我們說學物理是很難的哦!你們要小心!我們也就戰戰兢兢的學習。因此考試時就算同樣的題目出現,數學會做,物理就變成手忙腳亂不會做了。所以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建立學生的信心是很重要的。學生做問題時覺得很難,一方面是問題很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老師指導不當,造成學生信心不足。


我覺得很奇怪的是,現在中學都不太做平面幾何,認為平面幾何不怎麼實用。其實平面幾何是很有意思的。它教我們思考推理的能力。我在中學、大學時經常思考平面幾何的問題,做研究時,雖然並不怎麼用,但是我學習它覺得很滿足,它讓我的思路很清楚。


我現在教大學生或研究生,他們本身做研究的能力雖然不錯,但是從寫作到發表就發現他們的思考不是很清楚,文字的表達力也差。我們發現一個人文學不好,這件事也許並不是很重要,但是未來要跟別人研究交流時,就損失很大了。所以我覺得一個人在,小學、中學時,應該學習把文章寫好來。將來不管是學物理、數學也好,假使不能把內心的想法寫出來,是會吃虧很大的。


我在高中時,其實那時候數學就唸得很好了,只是開始考微積分時,有些數字還是搞不清楚,因此考試並沒有最高分,但也沒有很差,但是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的,並沒有考很高分。在這段時間裡,我花了很多時間閱讀參考書。當時外文的參考書並不多,唯一的方法就是托朋友從台灣帶回來(台灣盜版書很多)。當時並不怎麼懂,但是讀了一下,覺得很有意思。尤其是參考書上的問題,雖然考試不考,不怎麼實用,但對照起課本的問題,覺得很有意思。


中國人通常不太會找問題,我覺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訓練尋找問題的能力似乎更重要。你可以一輩子做研究,解決你所得到的第二流問題,但是你卻不能撿到第一流的問題。會主動尋找問題的人通常才是第一流人物。訓練尋找問題的能力必須從小培養起。在這方面,外國學生找問題的能力,似乎就比中國人強。


另外有關忍受挫折的能力,中國人也是較差的。我們做數學研究是屢敗屢勝,往往錯的機會是比對的機會多得多。即使是錯十次對一次也是很好的。因為嘗試更多錯誤的地方,你就越能從錯的地方找到繼續向前的方向,如此一來,你就學習到更深思熟慮的能力。這跟下棋不能修改錯誤,或一次考試決定你是否成功,是不一樣的。我的很多同學在中學時唸書唸得很好,但到大學以後,以為唸書就跟高中、大學時是一樣的,一旦遇到了挫折就站不起來。家長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小孩子遇到了挫折是很好的,不要擔心他,只要鼓勵他如何站得穩,如何繼續向前走,才是最重要的。

http://www.godpp.gov.cn/ddjs_/2008-02/01/content_12375776.htm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9-5-30 11:24 编辑 ]
xin_00302050109561562440322.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2 1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