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49|回复: 22

梅州的教育在清代是全岭南第一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6 08: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州的教育好像是在清代才兴起的,清代嘉应州治所在地程乡(梅县)进士数57名,整个嘉应州84名,加上大埔、丰顺(属潮州府),则是合计98名。号称人文冠岭南。
知道什么叫冠岭南??岭南第一。

[ 本帖最后由 金乌 于 2006-10-16 09:0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8: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古代客家地区的教育一点也不低。
http://www.jakx.cn/lmx/llmx.htm庐陵文化纵横谈。参看科举盛况一篇来看,

隋至清,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其中赣南占了大多数,也就是说客家占大多数。
吉州府教育在历史上有得一提。文化巨擎出过很多。

[ 本帖最后由 金乌 于 2006-10-16 09:0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9: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广东进士及第528人,其中闽粤赣边区共了进士473人,其中汀州168人、赣州293人(另有状元4人)、梅州10人。

看吧闽粤赣边区差不多能顶整个广东省了。宋代广东进士及第528人其中还是潮汕籍的多。广府人少。明清以后梅州人文冠岭南。

[ 本帖最后由 金乌 于 2006-10-16 09:0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德人“务本崇证,质而弦诵,商贾阜通,科名称盛”。据不完全统计,建县以来,进士及第者322名,其中状元4人(全广东为9人)。
----------------------------------------------------------
珠江三角洲一个县的情况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乌 于 2006-10-16 09:06 发表
宋代广东进士及第528人,其中闽粤赣边区共了进士473人,其中汀州168人、赣州293人(另有状元4人)、梅州10人。

看吧闽粤赣边区差不多能顶整个广东省了。宋代广东进士及第528人其中还是潮汕籍的多。广府人少。明清以 ...

我对你的这些数据好怀疑哎,给点证据出来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0: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我转别人的哎:
...............................................
典型的“客家神话”后遗症。
如果白话区的文化是沙漠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该叫什么文化?
历史上广东九个状元,白话区8个,潮语区1个,客家方言区0
清代科举鼎盛时期,南海、番禺、顺德仅仅一县的进士数是嘉应一州几县的两倍多。广东的全国科举发达州县有:南海、番禺、顺德、嘉应州、东莞。潮语系:0
明清以来,广东经济文化居于全国前列,广府文化在秦汉以来一直居于全省前列,在竞争中一直领先。广府系理学大师湛若水,把理学传播到东江客家地区并发扬光大。新会陈白沙,名气最大的岭南理学家。南海朱九江及其弟子康有为,康有为及其门生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中山孙中山,民主革命先驱。建设文化大省,要靠文化基础,要靠多元交融,而不是夜郎自大,把神话一直唱到下个世纪。
梅州是文化之乡,没错。但作为一个地区的中心,一座城市,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文化之乡”的美名中,靠此来傲视“白话南蛮”,实际情况怎么样?上个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水乡的众多乡镇,“文化之乡”“曲艺之乡”“书画之乡”只是家常便饭,根本就懒得提。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就是在此基础上崛起的。若论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还是白话区。

广东与外省的差距确实大。福建莆田一县的状元数,就等于广东一省的状元数。莆田的进士数达1000多人,广东最发达的南海也望尘莫及。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江浙比,更加需要加把劲。
但近代的广东名人辈出,祖籍广东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又以珠江三角洲的广府人为主.接近80位.潮汕和客家各21或22位.粤西的比较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0: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出的状元基本上都是珠江三角洲的广府人,潮汕一个,客家没有哎!
广府籍历代状元
    唐大中五年番禺籍状元莫宣卿
    南汉乾亨二年南海籍状元简文会
    南宋咸淳七年南海籍状元张镇孙
    明朝弘治十二年南海籍状元伦文叙
    明嘉靖五年顺德籍状元朱可贞  
    明万历三十五年顺德籍状元黄士俊
    清乾隆四年番禺籍状元庄有恭
    清道光三年吴川籍状元林召棠
    清咸丰六年南海籍状元姚大宁
   清同治十年顺德籍状元梁耀枢
  
  
    榜眼
    宋建炎二年番禺籍榜眼王大宾
    明宏治三年东莞籍榜眼刘存业
    明正德十二年南海籍伦以训
    清道光三十年番禺籍榜眼许其光
    清咸丰十年南海籍榜眼林彭年
    清同治十三年南海籍榜眼谭宗浚
    清光绪二十九年顺德籍防左沛
    清光绪三十年清远籍榜眼朱汝珍
  探花
    宋宝庆二年番禺籍探花李昂英
    宋嘉定七年番禺籍探花姚宏中
    明成化二十三年番禺籍探花涂瑞
    明万历四十七年南海籍探花陈子壮
    清嘉庆十四年番禺籍探花张岳松
    清道光二年南海籍探花罗文俊
    清咸丰九年顺德籍探花李文田
    清光绪十八年东莞籍探花陈伯陶
    清光绪三十年番禺籍探花商衍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为岭南冠”只是在清代盛赞而已

千百年来,梅州成为南下汉人汇聚的中心和越汉交流的腹地,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与绚烂多姿的客家文化。这其中既有中原文化的承传,又有客家人世代流徙与定居梅州后的创造和对异族文化的吸收。河北籍的嘉应知州王之正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感动,乾隆十三年(1748年),他特别在州衙门前题“人文秀区”四个大字,以示对客家文化的崇仰之情。状元吴鸿督学广东,在踏遍南粤大地后称赞嘉应州“人文为岭南冠”。
详细:http://www.yob.cn/Article/kjws/renwen/200503/2419.html
梅州,客家文化中心的形成
http://bbs.gd.gov.cn/forum/index ... &topicid=16928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亮丽365 于 2006-10-16 10:48 发表
千百年来,梅州成为南下汉人汇聚的中心和越汉交流的腹地,从而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与绚烂多姿的客家文化。这其中既有中原文化的承传,又有客家人世代流徙与定居梅州后的创造和对异族文化的吸收。河北籍的嘉应 ...

不要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好点哎.事实胜于雄辩哎.看看广府出的状元院榜眼探花进士是客家的多少倍哎.光一个顺德或者南海就可以把嘉应给比下去了哎.
去看看顺德南海出了多少状元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明日天涯 于 2006-10-16 10:52 发表

不要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好点哎.事实胜于雄辩哎.看看广府出的状元院榜眼探花进士是客家的多少倍哎.光一个顺德或者南海就可以把嘉应给比下去了哎.
去看看顺德南海出了多少状元吧.

我不是和你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说梅州的教育和文化而已.
难道凭几个状元院榜眼探花进士之类,就能够来证明一个地区的文化和教育的形成?简直是无稽之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1: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亮丽365 于 2006-10-16 11:00 发表

我不是和你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说梅州的教育和文化而已.
难道凭几个状元院榜眼探花进士之类,就能够来证明一个地区的文化和教育的形成?简直是无稽之谈!!!!

一个地方连一个状元也没有,探花榜眼也远不及人家,怎么可以号称"人文冠XX"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嘉应州不但一个状元都没有,而且可能连探花榜眼都不曾出过哎.这样怎么"文冠岭南"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1: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明日天涯 于 2006-10-16 11:03 发表

一个地方连一个状元也没有,探花榜眼也远不及人家,怎么可以号称"人文冠XX"哎?

世称为唐代三大诗人的李白,杜甫亦非"状元",也非"探花榜眼进士",难道他们不配称为"诗仙"、"诗圣"?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亦非"状元",也非"探花榜眼进士",难道他也不能被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1: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亮丽365 于 2006-10-16 11:16 发表

世称为唐代三大诗人的李白,杜甫亦非"状元",也非"探花榜眼进士",难道他们不配称为"诗仙"、"诗圣"?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亦非"状元&q ...

梅州出过"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诗仙"、"诗圣"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明日天涯 于 2006-10-16 11:23 发表

梅州出过"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诗仙"、"诗圣"吗?

你家出过?或许你是?

明清之交,有李楩、何南凤等人的诗义,廖燕的《二十七松堂集》及《曲江竹枝词》。及至清代初期,即康熙年间,有李象元,其学问文章,“为粤东最”,他本人为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进士,史志中称“本朝洲属登第者,自象元始”。尔后,则是“三代皆进士,一门四翰林”,传为佳话。李象元有诗文集《赐书堂集》。在他之后,则有黄岩,他的《岭南逸史》,当可称客家小说的开先河者,时人评其“标新领异,据实敷陈,堪与国史相表里”。及至乾隆之后,梅州更推出了在岭南最富盛名的大诗人宋湘。著名学者钱仲联有“南邦屈宋来无前辈”。屈,即屈大均,宋,则宋湘也。钱仲联还进一步称:“清初岭南诗人,屈翁山为冠,中期无有出宋芷湾上者。”可见评价之高。他被客家人视为当之无愧的“文曲星”。《清史刘传》中说他“负绝人姿,又肆力于古,为文章醇而否肆。诗沉郁顿挫,直逼少陵。粤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擘”。
       宋湘不仅诗韵上有成就,诗论也相当出名,且为官清正廉明,鞠躬尽瘁,最后更劳累成疾卒于任上。至清末,更形成了岭东诗派,享誉寰中。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如今妇孺皆知的黄遵宪、丘逢甲,其阵容蔚为壮观。黄遵宪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学者,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思想家。论诗,他被视为清末“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亦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十大诗人之一,同样,也是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衔接古今。他的“吾手写吾口”,把客家山歌引入到诗中,把现代科技及物事当作诗歌素材,也是一个创新者。作为外交家,他折冲樽俎,为维护国家和华侨的权利,人所称颂。他更是“湖南新政”中的领军人物,最早引入西方先进体制的先行者,并展示出他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的风姿。新政夭折,他差点身陷囹圄,最后解甲归田,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以百年树人。
       与他齐名的丘逢甲,祖籍镇平(今蕉岭县),出生于台湾苗栗县。1895年,他率领义军抗御日寇占台失败,“奉旨回粤”回到了祖籍地,辛亥革命的胜利,组织临时政府,丘逢甲作为广东代表上南京,英年早逝,1912年死于任上,年仅48岁。但他留下大量的诗文,尤其是表现其民族气节、爱国情怀的诗篇。其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寓意于“岭云”之中,心往“海日”,思念台湾。他的墓地朝向东方,一直盼望着台湾的回归。
       客家大诗人中,还有温仲和,他也同样热心于教育,被丘逢甲称为“旧学界之经济家,新学界之教育家”。他在文化上的贡献,则在于编出了“有迹可查,功不可没”的《嘉应州志》。我们还可以举出范夷香、叶璧华等几位客家女诗人。正因为有这么一批在历史上遐迩闻名的诗人、作家及文化人的涌现,一改梅州的文化风貌,使得这个瘴疠之乡、贬谪之乡、避乱之乡,变成了文化之乡。“人文秀区”的美名,也就在清时获得。
       而作为客属地的文化中心,也应是在清代的中、后期于梅州最后得以确认。也就是说,梅州文化上的成就以及其辐射力,已经越过了早年赣州、汀州、惠州等地,后来居上了。

[ 本帖最后由 亮丽365 于 2006-10-16 11:2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4: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