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39|回复: 3

有关东莞清溪客家山歌的报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0 0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溪山歌唱出新天地
  这里经济发达却风光秀丽,暖风中一曲飘来,响遍四乡,传向海内外……
  清溪山歌唱出新天地
  4月28日,我们抵达东莞市又一客家人聚居之地清溪。小镇位于东莞市东南角,毗邻港澳,与深圳、惠州两市接壤,虽然工厂林立,经济发达,但却风光秀丽,民风淳厚。
  熏暖的微风中,一缕缕甜香扑鼻而来,顿觉满口生津,循味而去,竟不知源自何处。茫然立于田间地头,刹那间,便觉心旷神怡。这便是记者眼前的清溪。

  “山歌王”今年72岁
  我们穿行于几处玲珑的小村,总有许多可以称作诗的感觉不时冲撞心扉。无它,是山歌让我们如此激动,这也是这个小镇的特异处。听啊,山边有人对你唱呢:
  爱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
  唱到鸡毛沉落海,唱到石头浮起来。
  爱唱山歌就来唱,唱到日头对月光;
  唱到麒麟对狮子,唱到金鸡对凤凰。
  这首客家山歌,唱出了清溪人的热情、豪迈和诗意。
  在九乡婆岭村一座背山而筑的三层小楼里,72岁高龄的“山歌王”曾醒老人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听客家山歌。那时的九乡婆岭村人,个个都是山歌手,老叟小童,婆婆孙女,都出口能唱。正是在这种客家文化的熏陶下,他很快就成了九乡的少年山歌手,从十来岁起便可出口成歌。 
  几十年来,他进山唱,出山唱,农闲唱,田间地头唱。1957年,他把客家山歌唱到广州中山纪念堂,受到当时的党政领导陶铸等人的接见。同年7月他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东莞地区最早的音协会员。1958年,他以竹板山歌参加了广东省举办的文艺汇演。后来又多次在客家山歌擂台赛中获奖。几十年来,他创作的山歌不胜枚举,光公开发表的就有80多首。现在,曾老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唱得少了,但是雅兴一来,张口就是让人着迷的纯正客家山歌。
  “说来或许你们都不会相信,我们清溪很多人都会用客家山歌唱出客家的风情。”镇文化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近几年来,清溪客家山歌的创作与表演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1997年,清溪镇成立了山歌协会,现在已有会员200多人,镇里经常举办客家山歌擂台演唱会、客家山歌晚会。如今的清溪客家山歌,已形成政府主导、文化部门牵头、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

  客家山歌传四方
  客家山歌特出名,
  条条山歌有妹名,
  条条山歌有妹份,
  一条没妹唱唔成。
  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的清溪客家山歌,不仅世代相传、广泛流传于客家人聚居地区,还传唱至世界部分客家聚居之地,在海外华人圈中也很有影响。他们当中不仅包括广东本地的客家人,也有来自香港、澳门等地的山歌爱好者。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际遇,能使清溪世代传下在东莞民间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客家山歌呢?
  镇文化站的柯坚老师告诉我们,早在800年前,清溪就有客家人在银瓶山下定居,客家人有在作息之余即兴唱咏的习俗,清溪山歌就是在那时候产生和开始流传的。起初是为了抒发喜怒哀乐情绪所哼出来单调的欢呼或哀叹声,后来配合了撑船、挑担、砍树、走路等自然活动哼出声音以表达情绪和壮胆,或为对岸、远山的人对话高声喊叫,而逐渐演变成歌调。目前流传下来的山歌,可分为放牛歌、割草歌以及四六联、白口联、平山民歌等,任何歌词都可以由唱的人自己去整理与创作。山歌题材广泛、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喻,韵脚齐整。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
  清溪客家山歌的曲调各地也有不同,有“号子山歌”,多采用“哟嗬哈”等衬词,节奏自由,用假声唱,声音高亢。也有像快板山歌之类的,曲调无拖腔,把节奏紧缩,将速度加快来演唱,好听极了。
  2003年7月,来自清溪的两位歌者在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上技惊四座:
  阿哥潇洒走四方,
  风流倜傥妹向往,
  商海不畏风和雨,
  敢立潮头气轩昂……
  这就是在后来获得歌会金奖的《比翼双飞奔小康》。歌唱者热情无比,在唱腔方面,在保留纯朴、简洁和生活化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努力使曲调更加优美。
  据悉,和《比翼双飞奔小康》一样,清溪客家山歌里大半是情歌。清溪人唱情歌,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唱得文绉绉的,他们见啥唱啥,信口开河,开口成歌,妙不可言。他们的引用、比喻、想像和夸张均独具特色。男女情歌对唱一般富有挑逗性,歌词也常常随口而出,往往也有高潮处。据说以前采松脂的小伙子和砍柴的姑娘对唱,几个回合唱罢,小伙子有些招架不住,想要收场,口气软了下来,唱道:“一条路子走又走,对面娘子叫啥名,啥名啥姓给哥说,给我这去免探听。”姑娘见他想溜,便加强攻势:“一条路子走又走,对面娘子是您娘,小汉含饭给你吃,大汉作子不识娘。”
  在接触客家山歌时,我们发现,只要有人主动引唱,山歌就会像流水一样在其他人口中哗哗流淌。

  古曲唱出新韵味
  “客家山歌虽然好,但像食物一样,东西虽然好,也要变变口味,才能适应人们新的口味。有一件事让我记忆良深,当时我们镇举办一个晚会,刚开始到场的有1000多人,但人们一听那老旧的客家山歌,过一会就走得差不多了,最后只剩下100来号人。”清溪镇委宣传办的张仁良回忆说。
  “当一种艺术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时,怎么办?只有改革和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溪镇专门请来专家和老山歌手,对历史悠久的清溪客家山歌进行改革,改变了过去只有四句的老路,从歌词和曲调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创作了《赞清溪》、《甜》、《清溪我的家》、《新年再开幸福泉》等一大批客家新山歌。这批山歌在内容上增加了现代气息,有不少歌词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山歌手们在演唱过程中,既保留纯朴、简洁和生活化的传统风格,又努力使曲调更加优美。这批山歌搬上舞台时,歌手们更是让它们由歌唱转化为综合艺术。如新编排的《比翼双飞奔小康》,采用舞伴歌的新形式,既有男女对唱,又有新颖独特的舞蹈,还改进了配器,从而大大增强了观赏性。
  事实也证明了改革的可行性。在“古风新韵唱小康”——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赛中,由清溪镇山歌协会成员组成的代表队表演的女声独唱《玉兰花香到珠江》、男女对唱《比翼双飞奔小康》分别获得银奖、铜奖;根据客家新山歌《甜》改编的舞蹈,获得东莞市青年舞蹈大赛铜奖。
  “文艺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清溪的山歌手们表示,他们将对客家新山歌继续进行创新,力争唱出山歌新天地。

  
  东莞阳光网:http://www.sun0769.com/dgmeili/f ... /art/kejia_sing.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00: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银瓶山下歌飞扬--清溪客家山歌发展回顾

据载,早在800年前,清溪就有客家人定居,客家人有在劳作将息之余即兴唱咏的习俗,清溪客家山歌就是在那时候产生和开始流传。清溪客家山歌题材广泛,语言生动通俗,意境含蓄,讲究押韵。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客家山歌主要有男女对唱的情歌、唱苦情的罗食歌、在劳动中产生的放牛歌、割草歌以及四六联、白口联、平民山歌等。


  解放后,客家山歌从山间田头登上文化艺术的舞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溪的山歌手和业余作家的山歌作品多次在《粤中农民报》、《广东文艺》、《广东青年报》及《广东山歌集》上发表;曾醒的客家山歌《谷穗笑他矮姑娘》、《千年松柏万年青》被收入初中课本;1957年,曾醒把客家山歌唱到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受到当时的党政领导陶铸等人的接见,并于同年7月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东莞地区最早的音协会员。

  六十年代,清溪客家山歌手创作了山歌剧《沙河畔》、《水上山歌》、山歌表演唱《丰收想念毛主席》等节目,不但在县范围内巡演,而且走出了县境,到深圳水库、连圹兵房和沙井等地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从那时起,清溪就有较大规模的山歌擂台。七十年代后期,文化站组织了清溪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一次山歌擂台,为山歌活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后,清溪客家山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1994年,曾春南、傅佐良创作的山歌剧《大道康庄》参加市文艺汇演,获得四个奖项,有相当的影响力,是改革开放以来较成功的山歌作品之一,1997年中秋,宣传办、文化站和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一场山歌擂台,在全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东莞日报》周日头版发表了《山歌唱彻月儿圆》,镇电视台对山歌


  擂台进行的现场直播以及后来连续一周的播映,深受全镇居民的欢迎,收视率很高;镇报《清溪文艺》(后改版为《清溪大地·文艺副刊》)开辟了一块山歌创作的园地,从《清溪文艺》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刊登客家山歌,至今已累计有几百首。

  近几年来,清溪客家山歌的创作与表演进入繁荣时期,1997年,我镇成立了山歌协会,有会员200余人,形成了政府主导、文化部门牵头、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经常性地举办客家山歌擂台演唱会、客家山歌晚会,把客家山歌作为清溪的文化品牌打响打大。客家山歌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今正在清溪蓬勃发展,洋溢着鲜明、浓烈的清新韵味。

  我们还十分注重民间艺术的挖掘保护和发展创新,对有绵长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群众基础的清溪客家山歌进行了改革,创作了《赞清溪》、《甜》、《清溪我的家》、《新年再开幸福泉》等一大批客家新山歌。其中,根据客家新山歌《甜》创作的舞蹈获全市青年舞蹈大赛铜奖。

  客家新山歌改革了传统唱腔,在保留了纯朴、简洁和生活化风格的基础上,曲调更加优美,不但老年人爱唱,青年人也能接受,具有了更强烈的艺术魅力。今年7月,我镇选手蒋志伟、刘海芳等组队代表东莞参加了此次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广东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古风新韵唱小康--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演唱会",女声独唱《玉兰花香到珠江》、男女对唱《比翼双飞奔小康》获传统山歌唱腔比赛银奖,获"尾驳尾斗歌"比赛铜奖。

  清溪政府网:
http://www.qingxi.gov.cn/qxwy/qxwy_6.asp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0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银瓶山下客家山歌随风飘

悠扬的歌声,通俗的旋律,不知道多少年前,在清溪的田间地头,一群一群的客家人在劳作后,利用休息时间即兴歌唱,一伙一伙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用客家山歌互诉衷肠。但是到现在,这样的情景只能在舞台上看到了。现在唱山歌更多的是表演,而不是自娱自乐。

  最初的“舞台”是田间地头

  曾福兴,现年69岁,清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曾为小学老师。1994年退休后,他从事客家山歌创作10余年,公开发表的作品有数十首之多。他不但写山歌,还唱山歌。2002年清溪举行山歌擂台赛的时候,他还和现在家喻户晓的“山歌王”张焕一起获得了二等奖。获得一等奖的是他的堂哥曾醒,已经过世。

  据曾福兴介绍,早在800年前,清溪就有客家人定居,客家人有在劳作休息之余即兴唱咏的习俗,清溪客家山歌就是在那时候产生和开始流传。清溪客家山歌题材广泛,语言生动通俗,意境含蓄,讲究押韵。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客家山歌主要有男女对唱的情歌、唱苦情的罗食歌、在劳动中产生的放牛歌、割草歌以及四六联、白口联、平民山歌等。

  客家人把歌声带到中山纪念堂

  据了解,客家山歌从山间田头登上文化艺术舞台是在解放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溪的山歌手和业余作家的山歌作品多次在《粤中农民报》、《广东文艺》、《广东青年报》和《广东山歌集》上发表;曾醒的作品客家山歌《谷穗笑他矮姑娘》、《千年松柏万年青》被收入初中课本;1957年,曾醒把客家山歌唱到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受到当时的党政领导人陶铸等的接见,并于同年7月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东莞地区最早的音协会员。

  上世纪60年代,清溪客家山歌手创作了山歌剧《沙河畔》、《水上山歌》、山歌表演唱《丰收想念毛主席》等节目,不但在县范围内巡演,而且走出了县境,到深圳水库、连圹兵房和沙井等地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从那时起,清溪就有较大规模的山歌擂台。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文化站组织了清溪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一次山歌擂台,为山歌活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改革后越发显出活力

  改革开放后,清溪客家山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1994年,曾春南、傅佐良创作的山歌剧《大道康庄》参加市文艺汇演,获得4个奖项,是改革开放以来较成功的山歌作品之一。

  据曾福兴老人回忆,清溪镇在1997年成立了山歌协会,有会员20 0余人,基本都是些老人。他们经常性地举办客家山歌擂台演唱会、客家山歌晚会,演唱的都是些老山歌。如今,这些老人由于年岁已高,已基本不怎么演唱了。现在在清溪唱山歌的多为一些年轻人,他们唱的都是些新山歌,用民族乐器配乐,唱的都是些身边发生的事。

  据有关人士介绍,清溪对客家山歌进行了改革,创作了《清溪水》、《甜》、《清溪情韵》、《新年再开幸福泉》、《玉兰花开千里香》、《比翼双飞奔小康》等一大批客家新山歌。其中,该镇编创的客家新山歌分别在“古风新韵唱小康——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演唱会”获银奖,在广东省首届民间歌会和粤赣闽桂客家山歌邀请赛上获金奖,在“粤赣闽桂客家山歌(东莞清溪)邀请赛”获一金一银。客家新山歌改革了传统唱腔,在保留了纯朴、简洁和生活化风格的基础上,曲调更加优美,不但老年人爱唱,青年人也能接受,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

  看到这些变化,曾福兴老人很是欣慰,他认为,不管以什么形式,只要是用客家话唱的,都可以算做是客家山歌,时代在变,山歌的内容和形式也应该跟着变。(


东莞本地宝:http://dg.bendibao.com/news/2006714/content1128.asp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00: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歌小戏参加全省调演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28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谢英君
  本报讯 (记者谢英君 通讯员柯坚)记者昨日从清溪镇获悉,由该镇选送的山歌小戏《阿妈出嫁》作为东莞市的代表之一,于日前参加了在中山市举行的广东省农村小戏小品调演,目前成绩尚未出来。据介绍,山歌小戏《阿妈出嫁》是清溪客家山歌从山歌独唱、对唱向有故事情节的小山歌剧发展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其演出队伍更是55个
参演节目中唯一的一支由业余人员组成的队伍,有电子厂的外来打工妹,有幼儿园的本地老师,也有花园楼盘的售楼员。
  这次东莞选送农村题材小戏小品共有4个节目,分别由长安、虎门和道滘等三镇选送的粤剧,而清溪镇选送的是富有客家特色的山歌小戏《阿妈出嫁》。

  据介绍,9月11日晚全省共有55个节目在中山举行的省农村小戏小品调演上参加演出。“《阿妈出嫁》是唯一的山歌类节目,也是唯一的一个由业余演员担当演出任务的节目”。目前成绩还没有公布出来。不久该节目还将再一次代表清溪参加全市的比赛。

广州日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6-09/28/content_15107069.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18: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