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3|回复: 4

10月3日梅州地区教育界嘅喜事,两名校同建校100周年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5 00: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宁一中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

黄华华宋海林若等发来贺信贺电,罗伟其刘日知王佛松汪懋华柳河生等前往祝贺;社会各界为学校各项建设捐款共达2500万元

--------------------------------------------------------------------------------------------------------------------------

2006-10-04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http://www.mzrb.com.cn

  
    本报讯 (记者曾海鹰 肖根平 特约记者肖伟光 李冲 何辉凡)百年奋进成伟业,千秋昌盛铸辉煌。在举国同庆建国57周年及中秋佳节之际,创办于1906年的兴宁市第一中学,在日前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后,又于昨日喜迎百年华诞,并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

    兴宁一中校友、省长黄华华,副省长宋海,兴宁一中校友、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等分别发来贺信、贺电,向兴宁一中及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流名校,培养一流人才,祝愿学校在新的世纪迈出新的步伐,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辉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罗伟其、刘日知、王佛松、汪懋华、柳河生等领导和嘉宾为张庆华教学楼、范剑冰教学楼落成剪彩。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王佛松,原中国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原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柳河生少将,市领导刘日知、陈小山、黄伟闻、曾超麟、林佛全、郑少伟、陈卫平、刘广新、杨兰馥,兴宁市五套班子领导陈桂光、江理达等及来自海内外的校友和嘉宾、上级领导、兴宁一中师生等共6000多人参加了盛会。刘日知、罗伟其、王佛松等先后在庆典仪式上作了讲话。

    罗伟其在讲话中回顾了周恩来莅临兴宁一中传播革命火种、何香凝在兴宁一中的革命演讲等光辉历史。他赞扬说,百年来,兴宁一中以博大无私的胸怀,紧跟时代脉搏,承德育为先、智育为上的理念,虽历尽沧桑,依然百折不挠,薪火相传,永葆青春活力。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勤奋的学风,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在已经成为成绩卓然、蜚声海内外的名校,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罗伟其代表省教育厅,希望兴宁一中以百年校庆为新的起点,传承百年历史,弘扬优良传统,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广东建设教育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市委书记刘日知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中的百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这几年来,梅州上应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下应山区群众的愿望,发扬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建设“文化梅州”,全力发展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兴宁一中举行百年庆典,也是对梅州教育工作成果的一次检验。刘日知强调说,第一,我们应该为兴宁一中而骄傲和自豪。不仅在于它跨入了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行列,更在于它百年历史的春华秋实。第二,我们应该因兴宁一中而感激和感谢。一中的百年既是一个世纪来兴宁人民兴学自强、励精图治、改革发展的缩影,也是客家人崇文重教、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历史缩影,我们要感谢一中为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感谢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第三,我们应该给予兴宁一中乃至梅州教育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兴宁的振兴,梅州的繁荣,根子在教育,关键在人才,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兴宁一中,推动梅州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希望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乡贤为一中的发展、为梅州教育事业的腾飞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希望兴宁一中以百年校庆为新起点,育一流学生,办一流学校,为再振教育雄风、推动梅州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佛松院士代表校友作了发言,深切怀念当年教诲自己成长的恩师,表示将加倍努力,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来报答母校的培育和关怀,希望同学们加倍珍惜今天良好的读书环境,努力成为有用之材。嘉宾代表、广东省外商公会常务副主席、香港标华丰集团董事长张庆华表示,将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为家乡建设和一中的发展牵线搭桥,让更多有识之士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庆典活动中还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和张庆华教学楼、范剑冰教学楼落成剪彩仪式、兴宁一中百年校庆纪念大楼奠基活动。据统计,社会各界人士为兴学育人,在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中共捐款2500万元。

[ 本帖最后由 SunHane 于 2006-10-5 01: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5 0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在10月3号建校100周年庆嘅还有大埔嘅虎山中学,单哩一日在梅州地区就有两间名校同係100周年庆,值得欢喜。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5 01: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埔县隆重举行虎山中学创校100周年庆典大会

春华秋实桃李艳 百年名校谱华章

大埔县隆重举行虎山中学创校100周年庆典大会,何正拔田家才林碧红等出席

--------------------------------------------------------------------------------------------------------------------

2006-10-04     新闻版权所属:梅州日报   http://www.mzrb.com.cn

  
    本报讯 (记者刘文昌 涂样生 罗娟娟 特约记者黄志忠 丘佳纳)百年虎中,桃李芬芳。昨日,大埔县隆重举行虎山中学创校100周年庆典大会,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校友、嘉宾、学校师生共6000多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虎山中学百岁华诞。




    图为市领导、有关嘉宾等为该校新校区落成剪彩。
              (本报记者 古礼贤 摄)

   
    市领导何正拔、田家才、林碧红、李柏华、张荣林、张沛和,市政府秘书长李英龄,大埔县委书记丘小宏、县长李钢,虎山中学知名校友刘永生、邬梦兆等出席庆典大会。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梅州市政协主席魏潘尧等专门发来贺电、贺信。

    虎山中学有着艰辛的百年奋斗史。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在图强思变、兴学救国的历史大潮中,虎山中学前身——湖山官学于1906年在湖寮龙岗圳下应运而生,1936年另择五虎山麓社坛为校址,定名为“虎山公学”。一百年来,虎山中学历经坎坷,饱受磨难,期间二易校址,五更校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完中,最后到高级中学,由重点中学升格为市重点中学,再晋升为省一级学校。

    在大埔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下,该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连年大幅度扩招,学生由建校初期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60个教学班3100多人。学校基础设施也日臻完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齐全,校园育人环境优美,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学校系列先进团组织”等荣誉称号,虎中成了该县教育的一面旗帜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窗口。莘莘学子也不负众望,近年来,该校高考捷报频传,入围人数逐年攀升,本科入围率达到56.1%,已成为大埔县输送大学生的摇篮。

    市长何正拔在会上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梅州市委、市政府对虎山中学的百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虎山中学建校一百年来,始终保持奋发向上、锲而不舍、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学校长盛不衰,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活力逐渐增强,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办学风格,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虎山中学以百年校庆为新的起点,发扬优良传统,发挥百年老校的优势,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办出自己的特色,向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迈进。

    何正拔指出,山区要加快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一如既往关心、重视和支持梅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的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推动者和弘扬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学生们要胸怀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品德锤炼,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在庆典仪式上还举行了投资1200多万元、建筑面积12989平方米的虎山中学新校区的剪彩仪式。昨晚,该县还在虎中校园内举行“第二届客风·出水莲——大埔广东汉乐大型音乐会”,将校庆活动推向高潮。今天上午,该县还将举行“第二届中国音乐文化·大埔广东汉乐理论研讨会”。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发表于 2006-10-5 23: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格差太远了.没法比.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1 2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中都没那么隆重啊~~不谦虚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2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