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53|回复: 5

台湾客家民间艺人洪添福之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 19: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民间文学即是俗文学,它是知识的百科全书,也是正统文学之母。客家歌谣、客语说唱、客家戏曲是客家民间文学中的重要内涵〔1〕,三者之间一脉相承,也互相影响。以客家歌谣中的【平板】、【山歌子】为基调,加上客语说唱“又唱又念”、“似唱非唱”的技巧和冲突的故事情节,以象征、夸张的予以角色扮演,于是乎就构成了客家戏曲。

  笔者因为写作硕士论文《台湾客语说唱艺术之研究》的缘故,有机会访问洪添福先生,他今年已八十多岁高龄,他会自拉自唱山歌、采茶、乱弹以及讲古,虽然谈不上是一代宗师,但是他见多识广,是目前台湾难得一见的客家民间老艺人。

  “礼失求诸野”,洪老先生曾经以一甲子的生命见证客家表演艺术的兴衰、变迁,虽然曾经出版《民俗艺师洪添福先生访谈录》〔2〕和《珍爱客家?洪添福音乐典藏》〔3〕,但是笔者认为在此客家传统艺术衰微的今天,洪老先生的表演内涵等值得进一步去分析研究。所以笔者将用报道文学的观点切入,以上述两项资料为经,以笔者田野调查的资料为录,用调查、分析、归纳法来探讨洪添福的表演内涵和情感、语言风格和表演价值。

  一、洪添福先生生平

  洪添福先生在民国九年出生于新竹县峨眉乡的富兴村〔4〕,绰号“阿姆顺”〔5〕。洪家世代以务农为主,老先生因为天资过人加上兴趣,学得了一身说、学、逗、唱的本领,可以自拉自唱山歌、小调、乱弹等,亦会自填歌词,可以说是目前客家界难得一见的素朴民间艺人。兹将其生平大事整理成下表:

  表1 洪添福年年

  年代 岁数 重要事迹 备注

  1920 1 出生于新竹县峨眉乡富兴村,家中世代务农。

  1927 8 入学,因家贫只读半年。

  1932 13 得到《四言杂字》、《十八娇莲》、《耕田歌》,开始自学,亦自制弦乐器,吹箫、吹唢呐。

  1936 17 17岁至43岁,以为人请神送煞维生。

  1939 20 迁居湖光村的十寮坑,农忙之余向潘石梅学三脚采茶戏。

  1940 21 和赖兴汉、梁阿才一起演“撮把戏”,走遍大街大巷。

  1942 23 与黄秋妹结婚,先后育有五女二男。

  1944 25 长子云振出生。

  1947 28 哥哥洪阿添教授北管,洪添福边帮忙以唢呐、胡琴或箫伴奏,亦边学北管。

  1960 41 41岁至48岁在中广新竹台主持〈讲古〉节目,内容包括讲古、唱乱弹、唱山歌以及器乐表演。

  1962 43 生平第一次收学生,并且灌录第一张唱片。

  1966 47 得到新竹竹东镇第二届山歌比赛第三名。

  1967 48 得到新竹竹东镇第三届山歌比赛第二名。

  1968 49 七天六夜的全台环岛旅行,写下长篇山歌词《台湾风景名词》。

  1979 60 60多岁时经常召揽乡民游览,可说是全台走透透。

  1984 65 代表新竹县参加光复节老人才艺竞赛,得到全省冠军。

  1985 66 出车祸,幸无大碍。

  1989 69 第二次出车祸,较严重,但是兴趣不减。

  1999 71 得病毒性脑膜炎,住院一个多月,发高烧二十多天,出院后,却奇迹似地恢复体力及说唱等方面的工夫。

  1995 76 和哥哥洪阿添合录《昔时贤文》录音带。

  1998 79 参加十二寮卫生室举办的全县观摩会表演。

  2003 84 出版《民俗艺师洪添福先生访谈录》、《珍爱客家?洪添福音乐典藏》。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出版

  由上表可知,20岁以前是洪添福先生的“启蒙期”,因穷辍 学,好学之志未改,先后得到《四言杂家》、《十八娇莲劝善歌》和《耕田歌》,自唱自拉,练就了一身才艺。20岁至40岁为“茁壮期”,这个时期和梁阿才、赖兴汉等出门做“撮把戏”,也跟着哥哥边教边学北管。40岁至65岁为“收获期”,主持中广节目及各种比赛,皆有不错的成绩。65岁至今为“养老期”,时常有一些人会去做田野访问,儿孙亦有固定工作,正过着含饴弄孙的快乐日子。〔6〕

  二、洪添福的表演内涵和情感

  洪老先生有多方面的才华,他除了会讲许多客家古老的故事,弹唱山歌、乱弹之外,也有他自己的创作,兹分为下面几方面来说明:

  (一)讲古或讲人生典故

  客家人自古以来喜欢在茶余饭后讲笑话或讲古和众人分享,目前世面上已出版较常见的书籍有《客话讲古三百首》〔7〕、《客家典故与笑谈》〔8〕;录音带有《客家成人笑话》〔9〕;类似连续剧的所谓“笑科剧”的有《吹牛三与难该麻》〔10〕、《凸风三流浪记》〔11〕、《李文古客家笑科剧》〔12〕等;笔者于民国八十七年至今亦长期主持《讲古听曲想台湾》广播节目〔13〕。

  洪老先生曾在民国41年至48年,连续七年的时间在中广新竹台上黄杏小姐主持的客家节目中讲古,故事内容有些是传统民间故事、二十四孝或历史故事,也有许多是洪先生自编的。洪先生当年讲的内容可惜无文字或声音记录下来。由“行政院客委会”已出版的有《山歌救人、杀人与迷人》〔14〕、《何谓三教九流》〔15〕、《重阳节的故事》〔16〕。由笔者采访调查记录的有《鸭姆姊》、《四进士》、《宋湘子才人》、《盘古开天》、《太阳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19: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客家民间艺人洪添福之研究(2)

(四)表演客语说唱

  说唱是集合文学、语言、表演一体的综合艺术,客语说唱的唱本是说唱艺人的脚本,是说唱艺人最重要的依据,也是最主要的民间口头文学,最能表现客家人的思想、情感。

  笔者曾经以20世纪60年代美乐公司等出版的16个唱本,加上洪老先生的两个说唱作研究,依演唱的方式并兼顾内容来划分,台湾客语说唱的内容可分为五类:

  (一)历史传说:如苏万松唱的《大舜耕田》、刘萧双传唱的《曹安孝娘亲》。

  《大舜耕田》是用说、唱、念的方式来说孝子大舜的故事,大舜的家财万贯,可惜母亲早死,母亲生有兄妹两人。父亲再娶,后母是一个自私的妇人,生有一子名叫象儿,她为了想夺家产,趁着丈夫外出经商之际,想了一个毒计要陷害大舜,于是,命令大舜到万丈深潭去采莲花,要他身葬池底。大舜自知难逃一死,所以到花园向妹妹诀别,交代后事,兄妹大哭一场。幸好家中的老仆人知悉,跑去劝导后娘,才化解一场悲剧的发生。

  (二)演绎佛经:例如杨玉兰唱的《十归空》、洪添福唱的《十归空》。

  杨玉兰唱的《十归空》是用说、唱的方式来说明九个历史上名人,他们虽然显赫一时,最后往往如过眼云烟,化为尘土。这九个名人是:释迦、彭祖、孔子、李广、董永、石崇、秦始皇、韩信、孔明。他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后再以“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妻也空来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总括作结。

  “说”、“唱”、“完整的故事情节”是组成台湾客语说唱的三个基本要素,尤其有没有故事,这一点很重要,其他叙事的,只能算是台湾客语说唱的一部分内容,行内人称为“段子”。

  (三)说唱时事:它是用唱、念的方式去讲故事,“念”分成“山歌杂念子”或“平板杂念子”,理论上“念”也能算是“唱”,因为“念”是一种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带有旋律的说,这一类的有《八七水灾》、《地震歌》、《醒世修行歌》、《台湾光复歌》。

  (四)劝世劝善:这一类是用说、唱方式来讲一件事情,无故事情节,纯粹劝人要行孝,只能算是“段子”,例如《阿日哥画饼》、《劝世贪花》、《银票歌》、《劝世惜妻》。

  《阿日哥画饼》主要是说、唱台湾刚光复的时候,物资缺乏,连最基本的米粮都要用配给,三月不知肉味,为了填饱肚子,只好采苦莴苣或是挖地瓜来补贴,演唱者从一月说唱到十二月,都是围绕“无米”的主题叙述,所以类似这种的说、唱方式,不能算是典型的台湾客语说唱。

  (五)劝人行孝:客家人自古以来,受到儒、释、道的影响颇深,孝道和因果观念深植人心,所以在台湾客语说唱中,劝孝的题材不少,《娘亲度子难》、《百善孝为先》、《劝世养子》就是属于这一类。

  为了更能够了解台湾客语说唱的演出形式和曲腔,笔者兹将十八个唱本整理成下表。

  表2 《大舜耕田》等十八个唱本分析一览表

  编号 唱本

  名称 演唱者 演出

  形式 唱腔 常用

  衬字 备 注

  1 大舜耕田 苏万松 说+唱+念 苏万松腔什念子 正来、来 美乐唱片HL262★有故事

  2 贤女劝夫 梁阿财梁张冉妹 说+唱+念 老腔平板什念子 就、来、该、就 美乐唱片★有故事

  3 学拳不离手学曲不离口 洪添福 说+唱 二凡  田野调查资料★有故事

  4 十归空 洪添福 说+唱 二凡、平板超亡调、诵经调  田野调查资料★有故事

  5 阿日歌画饼 黄连添 说+唱 山歌子、平板、七字调 该就、就、正来、就来、该、正来 美乐唱片HL260

  6 百善孝为先 黄连添 唱+念 山歌子、平板、什念子 该、来、正来、时 美乐唱片HL240

  7 地震歌 范洋良 唱+念 苏万松腔什念子 就、来、正来、就、就来 文华唱片

  8 曹安孝娘亲 刘萧双传 唱+念 平板、什念子 就、来、就、就来、佢就 铃铃唱片KL513★有故事

  9 八七水灾 黄连添 唱+念 苏万松腔什念子 该、来、就 铃铃唱片KL238

  10 银票世界 黄连添 唱+念 苏万松腔什念子 该、来、该就 铃铃唱片KL238

  11 劝世贪花 黄连添 唱+念 苏万松腔什念子 该、来、正来 铃铃唱片KL238

  12 醒世修行歌(上集) 林贵水 唱+念 平板、什念子 就、就、就来 美乐唱片HL309

  13 醒世修行歌(下集) 林贵水 唱+念 平板、什念子 该、就、来、就、佢就、就来、佢就来 美乐唱片HL309

  14 娘亲度子难 林贵水 唱+念 苏万松腔什念子 就、来、就来、你正来、你就来

  15 台湾光复歌 邱阿专 唱 平板 就来、就 远东唱片

  16 劝世养子歌 林贵水 唱 江湖调 就、来、就来、正来、正来 美乐唱片

  17 劝世惜妻歌 黄连添 唱 江湖调 就来、就、正来 铃铃唱片

  18 十归空 杨玉兰 唱 平板 来、就来、都来、都也来 铃铃唱片★有故事

  表演说唱比起一般唱山歌或者演戏困难,因为除了要有好的记忆力之外,又要会说、学、逗、唱,自己就像演一出戏一样,笔者不但亲眼看他表演《十归空》和《学拳不离手学曲不离口》,在《珍爱客家?洪添福音乐典藏》也可听到他的表演——《老婆棚头》、《学阿淘哥说唱》、《口述问卜》、《公背婆——说的部分》、《公背婆——唱的部分》、《补缸》、【福录由?十八娇莲】。

  (五)背诵童谣

  传统的客家童谣,也像各地方的童谣一样,穿过高山,流过大河,在长远的时空之间流传、回荡;因为客家同胞来自中原,受到战乱的影响,经过好几次大迁徙,才到南方,客家童谣也随着从北向南流传着,在各地留下记录,但是因为无人整理,流传下来的不多。内容大约以有趣和想像为主,表现的形式有连锁、拟人、问答、颠倒、算数等,活泼又多样。

  目前“台湾政府”大力推展母语,以笔者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童谣语句浅显简单、非常有趣又相当有音乐性,非常受到小孩子的喜欢,是很好的教学工具。在陶冶情操、抒发感情以外,它让小孩子在很自然的念诵中学习语言,认识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数字、颜色等的名称和习性。

  洪老先生会背诵许多古老而目前世面上童谣书籍中少见的童谣,除了《民俗艺师洪添福先生访谈录》中收录的《火焰虫》、《蝉儿》、《鸭母嘎嘎》等九首之外,笔者采访的亦有几首,例如:

  1.羊咩咩

  羊咩咩,羊滴琢,牵羊咩,过长乐,长乐无米粜,饿死三条猫,害介猫牯猫就噭是噭.

  2.棍仔当啊当

  棍仔当啊当,半路讨新娘,新娘无插花,瓠仔打多瓜,冬瓜好煮汤,冇米搅砻糠,镬头油啊油,甜饭煎猪油。

  3.月光光

  月光光,好种姜,姜必目,好种竹,竹开花,好种瓜,瓜未大,摘来卖,卖到三个钱,学打棉,棉线断,学打砖,砖断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19: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客家民间艺人洪添福之研究(3)

二、洪添福的语言风格

  要了解洪老先生的语言风格,从他自填的歌词或诗的音韵、词汇以及句法来探讨是最客观的。

  (一)讲究押韵

  无论是音乐或语言的声音,造成节奏感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让相同或相类似的发音,有规律地反覆出现。洪老先生虽然没有受过语言学的训练,但是他的作品几乎都有押尾韵或用相同的字,所以念起来自然有铿锵之美。例如【雪梅思君】的歌词:

  救主就是世界光〔-ong〕,打开天门照四方〔-ong〕,

  一片干鬼来改名,十八九恩永流芳〔-ong〕,

  万国万民来咏扬〔-ong〕,丰富歌声到天邦〔-ong〕,

  上帝宝座是来光〔-ong〕,圣都天子喜洋洋〔-ong〕!

  在以“富兴国小”为题的词中,亦可见到同样的押韵情况:

  富山录水好风光〔-ong〕,

  兴建既有好学堂〔-ong〕,

  国泰民安风雨顺,

  小学儿童习文章〔-ong〕。

  孔门义理第一先〔-an〕,

  青年男女好结缘〔-an〕,

  圣人创造无虚假,

  神钦鬼服圣贤言〔-an〕。〔24〕

  (二)喜用重迭词

  词的重迭式,是汉语构词的一大特色,有些用作拟声,有些用作一般的形容词,少数也作动词和名词。兹以洪先生的“台湾风景名词”为例:

  1.AA的形式有:“樱花闹闹在春天”、“人生渺渺在世间”。

  2.AAB的形式有:“石炭煤油件件有”、“往往设有风景区”、“山禽海兽件件有”、“银台宝锡件件有”、“社会风景日日新”、“铁甲战袍件件有”。

  3.ABB的形式有:“花莲竹港闹煎煎”、“山中浮云白茫茫”、“可比来聊一般般”、“心满意足笑连连”、“可比仙界一般般”。

  4.ABAC的形式有:“人山人海去参观”、“爱上爱下坐流郎”。

  5.AABB的形式有:“实实在在讲你听”、“弯弯曲曲到天祥”、“度度节节好风光”、“重重迭迭上梨山”。

  由上述的分析可见洪老先生能够充分运用迭字词来创造音韵之美,同时有重复使用的情形。

  (三)大量用方言俗语

  洪老先生说或演唱时都用客语的四县腔来发声,说的时候有时会用海陆腔,所以他作的诗、词用客家语汇来思考是无庸置疑的。我们仔细来分析,可看到有一些他常用的特殊字、语汇或句子,例如:

  1.常用“闲”字表示“这样”的意思:“看到佛祖闲大仙”、“车辆来往闲自然”、“水火交合闲出名”、“天然石笋闲生趣”、“子民百姓闲幸福”……。

  2.把“往”当作名词,代表地方:“往往设有风景区”、“来看那往孝出名”、“那往生活较繁华”……。

  3.在“台湾风景名词”和“大鹿角进入横贯公路歌诗”,两度用下列类似的语句,有许多语句常出现在客语说唱或山歌词中:

  人生渺渺在世间,爱看风景赶少年

  江山为主人为客,可比来聊一般般

  社会风景日日新,人生最快过日辰

  自己爱寻风景看,那有风景来看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切莫失了好良机

  自己无看听人讲,盆头讲钵也闲情

  钱银不可落虚空,出门游览正精工〔25〕

  总之,洪老先生因为长期从事演唱,虽然没有受过学院派的训练,但信手写来语言质朴,押韵自然,亦能适当地将客家精谚俗语运用其中。

  三、洪添福的表演价值

  娄子匡、朱介凡在编着的《五十年来的俗文学》中,说到俗文学的价值是:①民族精神据以表演。②扩展了文学的领域。③雅俗共赏,达到文学的普遍效用。④老百姓从俗文学中接受教育而构成人格。⑤俗文学永伴人生。⑥俗文学是各科学术研究的上等资料。⑦方言古语的宝库。〔26〕洪添福先生可以说是客家界目前难得一见的民间素朴艺人,其在客家民间文学上的贡献,笔者以为有下列几项:

  (一)他是研究客家民间文学者的活化石

  洪老先生从小即自学自唱客家歌谣,亲身见证客家山歌、客家说唱、客家三脚采茶戏以及大戏的整个发展历程,他本身擅于演唱各种曲腔及背诵各种唱词或童谣,有许多古调今人多不唱了。例如【十字倒调歌】非常有意思,先从一唱到十:

  一字写来一条龙,哩呀七星姑,

  二字写来隔重河,峨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三字写来王字样,哩呀七星姑,

  四字写来四角框,峨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

  九字写来金剧堂上吊,哩呀七星姑,

  十字写来一横穿针落,峨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又从十倒唱到一:

  十字头上加一撇,千山万水好唱歌,

  九字侧旁加一点,九龙杠上好药丸,

  ……

  二字中央一介人,未知何人出头天,

  一姐不比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

  打得五六七落粉,打扮八九十分娇。〔27〕

  这首是属于“九腔十八调”之一,类似于文字游戏,既有趣又有意义,尤其是“哩呀七星姑”、“峨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具有铿锵及重章之美。另外如【蛤蟆歌】,洪老先生唱的唱词是这样的:

  蛤蟆出世在水中,啊,啊,有时水上泅有时囥石空,

  哪唉哟!蛤蟆仰般叫?ep ep ep!哪唉哟!学而第一,

  啊,啊,将把雨来和。

  蛤蟆生来是闲奇,啊,啊,有肚屎无肚脐目珠无目眉,

  哪唉哟!蛤蟆仰般叫?ok ok ok!哪唉哟!为政第二,

  啊,啊,将把雨来和。

  蛤蟆生来闲古琢,啊,啊,无着衫打赤膊还有四只脚,

  哪唉哟!叫的声音好,ep ep ep!哪唉哟!八佾第三,

  啊,啊,将把雨来和。

  蛤蟆走到水中心,啊,啊,有时水上泅有时水底沉,

  哪唉哟!看到有人来,gep gep声!泅走去!里仁第四,

  啊,啊,将把雨来和。

  笔者录音时特别请教洪老先生为何他唱的唱词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和一般山歌班教本不同?一般山歌班教本皆作“学雨第一”、“学雨第二”、“学雨第三”、“埋入第四”〔28〕。他答道“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和“里仁篇”是论语的前四篇,这首歌是将蛤蟆拟人化模仿学子在读经,虽然目前无充份证据证明他的说法正确,但是笔者觉得颇有道理。俗语说:“凡是要好,须问三老”,像洪老先生这种博学多识的老人,无疑地像块活化石,值得去访查、研究。

  (二)他兼顾传统又勇于创新

  乱弹戏曲音乐及唱腔百年来深深影响到客家戏曲,在客家八音、扮仙戏或子弟班中经常可听见。但是以“七言四句”为基础的山歌词,大部分都是唱山歌腔或采茶腔,在演戏时更巧妙地运用速度来诠释戏剧的张力,但是洪老先生擅于将山歌词用福路或西路来演唱,例如《十八娇莲》其中一段是这样唱的:

  男唱:听到娇莲得一病,三日路头做日行,

  来到床前问一句,问道娇莲病重轻?

  女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19: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 21: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特殊才藝,讚。

大陸客家鄉,也有這樣的傳奇人物,需要發掘,升華。

客家語言要雅化,少不了文學提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 2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客家,洪添福音乐典藏欣赏

910810-38p.jpg

台湾客家民间艺术大师洪添福(左)与徐木珍


珍爱客家,洪添福音乐典藏欣赏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57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9-3-15 18:07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8 22: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