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8 23: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例说明粤西、桂南客家话词汇的异同。
1、代词:什么
粤西、桂南客家方言16个点,说“乜个”的有11个点,说“乜嘢”的有7个点。其中青平“乜嘢”与“乜个”兼用。
粤西:阳春三甲、高州新垌、电白沙琅、廉江石角、廉江青平。
桂南:博白新田、防城港大菉。
虽然说“乜嘢”的不到一半,但是“嘢”作为词素,本地特色仍是很明显的。
2、人称代词:我们
用“哋”作复式形式的点有9个,超过半数,本地特色很明显。
粤西:阳西塘口、阳春三甲、信宜思贺、信宜钱排、廉江青平。
桂南:兴业高峰、北流西琅、陆川横山、防城港大菉。
3、指示代词:这里、那里、哪里、这么、那么
以“哋”[di]作为近指,“个”[gai]作为远指,本地特色明显。
使用“哋”[di]作近指的有6个点:
粤西:阳西塘口、阳春三甲、信宜思贺、信宜钱排、电白沙琅。
桂南:防城港大菉。
使用“口”[go]作近指的有7个点:
粤西:廉江石角、廉江青平
桂南:北流西琅、容县县底、陆川横山、博白新田、防城港大菉。
粤西多用“哋”[di],桂南多用“口[go]”。其中桂南的防城港大菉“哋[di]”与“口[go]”兼用。其中又有4个点词汇和读音完全相同,读“哋口”[di tiang]:信宜思贺、信宜钱排、电白沙琅、防城港大菉。
使用“个”[gai]作远指的有9个点,超过半数:
粤西:阳西塘口、阳春三甲、信宜思贺、信宜钱排、电白沙琅。
桂南:容县县底、陆川横山、博白新田、防城港大菉。
要说明一下的是,远指用“个”,梅州客家话也相同,但读音与粤西、桂南有差异,梅县读[ge],电白沙琅、化州新安、博白新田读[ga],阳西塘口、阳春三甲、信宜思贺、信宜钱排、容县县底、陆川横山、防城港大菉读[gai]。
哪,粤西、桂南多数点同梅县,读[nai],共9个点,超过半数。不同的是,“哪里”,梅县读[nai ie],粤西、桂南是[nai tiang],[tiang]的读音具本地特色。
粤西:信宜思贺、信宜钱排、电白沙琅。
除了[tiang],还有一个具本地特色的读音[no],共有4个点使用此词素:
粤西:廉江石角“阿哪”[a no]、廉江青平“哪”[no]。
桂南:陆川横山“哪哪”[no no]、防城港大菉“阿哪”[a no]/“哪”[no]/“哪口”[no tiang]。
这么(甜)、那么(甜):
粤西、桂南客家话绝大多数点读“咁”[gan],梅县客家话读“恁”[an],容县县底读“咁”[gam],玉林新桥读“恁”[ang]。g声母,可能是受粤语影响的结果,这个特点构成粤西、桂南客家话共有的特点之一。
4、动词:杀(鸡)、寻找
杀(鸡),粤西、桂南客家话16个点,无一例外都是“劏”[tong],梅县客家话是“迟”(音)[ci]。
寻找的说法,粤西、桂南客家话不统一,内分四大类,一个是“揾”(5个点),一个是“跟”(9个点),一个是“寻”(4个点),一个是“口”[pe](1个点)。
揾(5个点),
粤西:阳西塘口、阳春三甲。
桂南:玉林新桥、北流西琅、防城港大菉。
跟(9个点),
粤西:信宜思贺、信宜钱排、高州新垌、电白沙琅、化州新安、廉江石角、廉江青平。
桂南:陆川横山、博白新田。
寻(4个点),
粤西:信宜思贺、信宜钱排。
桂南:容县县底。
口[pe](1个点):兴业高峰。
其中兼具二类说法的有3个点:信宜思贺(寻/跟)、信宜钱排(寻/跟)、博白新田(寻/跟)。
和梅县相同说法的有4个点,其中完全一致的只有容县县底(寻)。
可见,寻找的说法,粤西、桂南客家话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跟(9个点),一是揾(5个点),也是明显具有本地特色。
5、动植物名词:猴子、蝙蝠。
猴子,粤西、桂南16个点有15个说“马骝”,其中高州新垌兼说“候”[hai]。只有1个点说“猴仔[zei]”:阳春三甲。梅县说“猴哥”。
蝙蝠,16个点有13个说“飞鼠”,其中兴业高峰兼说“匹婆虫”,基本同梅县,另2个完全同梅县说法:匹婆(信宜钱排、博白新田)。另有1个说“蜜婆”(北流西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