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80|回复: 0

忠信花灯将更璀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6 17: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平县‘忠信花灯’项目被正式批准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你问及忠信花灯,即使是连平县忠信镇当地的普通老百姓,他们都会欣喜地告诉你这个好消息。

    今年5月11日,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评定,忠信花灯被列入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消息在忠信镇以及周边地区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文化空间,忠信花灯文化品牌将美名远扬,而忠信镇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灯之乡”。


精湛技艺造就民间工艺奇葩


    忠信花灯造型独特,其结构从上到下分为灯盖、灯身、灯裙,从里到外一般有2至4层,规格大的直径有12米,小的也有40厘米。与其他地方花灯的小巧玲珑不同的是,忠信花灯大而精致,多呈柱形,花灯外层配以剪纸、图案、纸穗等,整个灯饰五颜六色,同时集绘画、工艺、剪纸、书法、诗词于一体。花灯大多用竹编骨架,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与其他地方的花灯相比,忠信花灯的灯裙是最特别的,灯裙由各种各样的花案彩色灯带组成,灯内装置各种形象画片旋转流动,堪称民间工艺奇葩。

    忠信花灯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上。据上坣村花灯技艺师赖海明说,制作忠信花灯的主要用料是竹和纸。为了满足记者的好奇心,赖师傅即兴表演了如何制作花灯的诀窍。只见他麻利地将粗大的竹子削成竹条,削好竹条后,赖师傅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很特别的工具,他称其为“手工钻”(区别于电钻),然后在竹条两端钻竹眼。钻好竹眼后,就该扎架了,“这是花灯的骨架,要花一点力气,花灯结不结实关键在这一步。”赖师傅说着便动手将竹子互相交叉衔接,此刻花灯已现雏形。第二步是剪纸,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按照各种规格裁剪各种颜色不一的纸,然后各叠成一组,接着把花纹印版放在叠纸上,用刻刀凿成穿透的文样,这也叫做纸雕。赖师傅一边专心致志地雕刻着花样,一边为记者一行介绍制作花灯的工序。接下来的第三步是描画,虽然赖师傅的手因为制作花灯而变得粗糙,但当他拿起画笔为花样表面着上颜色时,仍然让人感觉到他的手巧。着色后是解花,即在着色的花样上描上各种形状的图案和颜色,然后把图形分解出来。“花灯图形是各式各样,有八仙过海、福禄寿禧等吉祥画。”赖师傅说完后,就将描画好的花样糊裱在花灯的骨架上。赖师傅的爱人和一位年轻的技艺师将浆糊均匀糊在花灯的骨架上面,然后逐一将剪纸、纸雕、描画、花穗等轻轻地糊裱在灯架上,用手或刷子粘浆糊刷平后,接着便将条状花穗粘贴在花灯下部,给花灯“穿”上裙子。

    趁着休息的时间,赖师傅热情地讲起了他小时候听祖辈们说过的有关花灯的故事。“听祖辈们说,我们的祖先是皇帝儿子的老师,他告老还乡时从宫廷里带出了做花灯的秘诀,之后他将这门手艺传给了上坣赖姓的后代,然后我们的祖辈代代相传,除了种田,我们就靠着制作花灯赚钱了。” 赖师傅说完后便动手折叠风车,他用色纸做好风车页,在做好的风车上粘上各种人物骑马的图案,安装在灯身内部的横梁上,再安装一盏油灯在花灯内部,这样油灯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使风车转动,由灯盖、灯身、灯裙组成的忠信花灯就大功告成了。


元宵赏灯贺“添丁”


    忠信镇是花灯的产地之一,而“吊灯”、“赏灯” 更是忠信镇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据赖海明说,忠信花灯起源何时已经很难考证,但今年50岁的赖海明已是赖家花灯技艺的第四代传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连平周志第二卷风俗篇记载:“上元喜簇花灯作龙狮各种戏舞唱采茶歌。”“上元”即是“元宵节”,从记载那年开始,“赏灯”习俗至今有270多年历史,也有说法称忠信花灯始于明末清初,距今有350多年历史。

    忠信花灯秉承了中原艺术之精华,历代艺人的实践创作使忠信花灯具有独特的风格。明末清初,忠信地区相继流行的“吊灯”、“赏灯”习俗,最初的起源叫“点灯”。“点灯”谐音“添丁”,因此凡是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都要购买或定做花灯。在除夕祭祖前,灯主便要在祠堂的梁上放灯绳,绳的一端用红纸写上新丁的姓名。到正月十三上灯之日的早晨,灯主先将灯带贴在花灯灯盖的每个角上。

    灯带将对联、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其内容根据个人喜好选用,大致是添丁发财、吉祥如意及祝福之类的。其次要在花灯里面系上百眼芋头、大葱、大蒜等,寄寓自己的儿子聪明好学、多子多福。再次灯主点燃花灯,期望燃灯兴旺;然后将花灯升起,以示“添丁”,同时宴请亲朋好友在祠堂饮灯酒,庆祝一番。
    升灯以后,灯主每晚要去上灯火,即把油添加到灯盏上,让其长明。正月十三至十八期间就是“赏灯”的整个过程。在升灯与暖灯之日,主人家都要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喜庆气氛,令人陶醉。“赏灯”的“赏”字与“上”字通假,是指放灯绳、升灯、暖灯、焚毁的全过程。在以前,忠信花灯是专为添丁庆祝之用,并且是一次性使用的。但是进入新社会以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发展,倡导新风气、新风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现在,生女儿、娶媳妇、升学、乔迁、参军入伍、庆祝长寿、祈求平安、事业顺利等也时兴悬挂花灯。


花灯文化品牌让忠信旺了起来


    忠信花灯有极大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忠信花灯采取工艺美术的技巧和特有的制作形式,经过装饰加工,成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次,忠信花灯以工艺美术造型手法进行制作,使造型的格调和态势呈现出别具特色的一面,其造型美观、色彩丰富、装饰花样种类繁多、图案栩栩如生,使人赏心悦目;最后,忠信花灯蕴含着一种人类繁衍、奋斗不息的哲理,蕴含着人们的信仰和崇拜,通过“赏灯”仪式,人们期望自己的儿子能光宗耀祖,期盼家庭尊老爱幼、子孙满堂、崇文颂德、星火相传。

    据介绍,目前忠信花灯已形成花灯文化品牌,在当地镇委、镇政府的重视下,忠信镇从1999年开始,以“文化搭桥、经贸唱戏” 这一表现形式创办每年一届的“广东·连平·忠信花灯节”。

    一般情况下,花灯节从正月初九开始,那时候,周边县、镇的群众都会赶往忠信墟镇,观看花灯及文艺表演。花灯节使花灯文化品牌得到了推广,并且弘扬了客家民族文化,繁荣城乡经济,兴旺第三产业,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忠信地区及周边县镇的经济发展。据统计,从1999年举办首届花灯节至今,忠信镇花灯技艺师每年销售花灯可以增加收入5000元至2万元不等。
  五年保护计划将让忠信花灯“长明”
    “文革”期间,忠信花灯曾被打入了冷宫,其工艺传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后,忠信花灯得到了恢复,但制作花灯的技艺师已越来越少。据说,花灯盛行时,制作技艺师有100多人,而现在只剩下20多人。此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花灯类型也逐渐减少,由原来的五种减少到现在的两种(伯公灯、寮灯);花灯销售范围也越来越少;花灯制作点只剩下3个(其中上坣村是最主要的制作点)。据赖海明说,市场上销售的制作传统花灯的材料越来越少了,由于制作寮灯的细如毛发的铜丝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现在的寮灯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人物骑马旋转流动的动作,比较复杂的人物动作如钓鱼、扇扇等就无法完成了。
    为了加大对忠信花灯艺术的保护力度,连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忠信花灯五年保护计划:开展忠信花灯专项普查,建立档案,抢救濒危花灯;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对忠信花灯的传人加以保护,理顺传承体系,建立传承保护机制,资助传人习艺;依托民间工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加强人才培养,搞好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办好忠信花灯艺术学术交流和“赏灯”习俗、花灯展览会;挖掘、整理、创作、排练出系列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艺术节目,建立忠信花灯展览馆。整个保护措施包括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使忠信花灯这种民间传统造型艺术摆脱濒危境地。

  
来源:河源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22: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