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40|回复: 6

2001年台灣客家人分布概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7 1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1年台灣客家人分布概況
表A....................90年各縣市族群人口(單位:萬人) 縣市別 總人口數 粵籍% 外省% 閩籍% 原住% 粵籍人口 外省人口 閩籍人口 原住人口
基隆市 38.95 5.67 19.19 73.43 1.72 2.21 7.47 28.60 0.67
台北市 264.18 8.85 25.22 65.60 0.33 23.38 66.63 173.30 0.87
台北縣 358.69 9.47 14.96 74.69 0.88 33.97 53.67 267.88 3.17
桃園縣 174.04 39.66 17.23 40.92 2.19 69.02 29.98 71.22 3.82
新竹市 37.06 24.61 21.18 53.78 0.43 9.12 7.85 19.93 0.16
新竹縣 44.22 79.05 6.81 10.54 3.60 34.96 3.01 4.66 1.59
苗栗縣 55.96 67.78 5.70 25.00 1.52 37.93 3.19 13.99 0.85
台中市 97.52 7.69 15.59 76.28 0.44 7.50 15.20 74.39 0.43
台中縣 149.69 17.24 8.45 73.38 0.93 25.81 12.65 109.84 1.39
南投縣 54.12 14.15 4.88 76.35 4.62 7.66 2.64 41.32 2.50
彰化縣 131.17 4.96 3.87 90.94 0.23 6.50 5.07 119.30 0.30
雲林縣 74.23 1.56 1.98 96.35 0.11 1.16 1.47 71.52 0.08
嘉義市 26.67 9.41 10.69 79.68 0.22 2.51 2.85 21.25 0.06
嘉義縣 56.27 12.56 4.05 82.57 0.82 7.07 2.28 46.46 0.46
台南市 73.81 3.18 10.31 86.37 0.14 2.35 7.61 63.75 0.10
台南縣 110.66 2.83 5.91 91.08 0.18 3.13 6.54 100.79 0.20
高雄市 149.38 7.26 16.05 76.19 0.50 10.85 23.97 113.81 0.75
高雄縣 123.49 11.07 12.29 75.52 1.12 13.67 15.18 93.23 1.38
屏東縣 90.67 19.57 7.86 66.88 5.69 17.74 7.13 60.64 5.16
宜蘭縣 46.47 2.88 6.07 88.34 2.71 1.34 2.82 41.45 1.26
花蓮縣 35.30 27.11 13.06 35.95 23.88 9.57 4.61 12.69 8.43
台東縣 24.44 13.50 13.67 41.37 31.46 3.30 3.34 10.11 7.69
澎湖縣 9.03 0.55 9.08 90.25 0.11 0.05 0.82 8.15 0.01
金門縣 5.58 0.00 98.92 0.90 0.18 0.00 5.52 0.05 0.01
連江縣 0.77 0.00 97.40 2.60 0.00 0.00 0.75 0.02 0.00
合計 2232.37 14.79 13.09 70.27 1.85 330.26 292.25 1586.52 41.34



  
各族群人口計算基礎1)民國45年人口普查,各姓氏族群人口佔有比率。
                   (2)各縣市各年度電話簿姓氏戶數。

註:粵籍大部份為客家人。
上表族群以父系為認定標準
粵籍:是指本省人祖籍廣東者(含混淆祖籍之粵籍人口)
閩籍:是指本省人祖籍福建省者
外省人:是指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移入之大陸籍人口及其後裔
原住民:指戶籍登記為原住民者。
其他人口不列入計算
     近年來報載有關基因研究發現,男性基因突變高出女性許多,這說明人類體質差異之擴大,主要來自男性之基因突變,從大的範圍來說,族群主體間的體質差異擴大,主要也是源自於族群主體父系血統基因突變之累積,中國在二千二百年前左右,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逐漸由母系社會轉化為父系社會,以父系血統為傳承的新姓氏隨之大量產生,因此姓氏與父系血統正可說是互為表裏,在中國經長久之發展,姓氏之發源地與其後各姓氏主要遷徙居住地理分佈,就可反應各族群之血統源流與差異衍化過程。母系社會之族群因為較容易滲入周邊其它族群之父系血統,使族群之父系血統多樣化,進而使其族群與周邊其他族群之血統文化差異減少,族群分界漸漸模糊,若是這個母系社會族群又處於人口弱勢,很容易就被週邊強勢族群所同化,造成族群之消失。在台灣的許多平埔族是母系社會,從荷蘭據台時期,就與漢人有交往的歷史,所以在平埔族群中應含有不少漢族父系血統,就是一個例子。
     因"客家人"仍無一定之定義,所以台灣各縣市之客家人口數很難有明確一致之數目,但以我個人對一些人口資料之瞭解,並根據所收集約五千個本省漢人先祖之資料(若每一先祖目前平均有800個後裔在世,總計其後裔則有400萬人,約佔本省漢人1860萬的21%左右),經客觀資料比對,及河洛人與客家人體質之差異(如男性癌症死亡率及蠶豆症感染率..等),加上自己主觀的認定,概算出各縣市客家人口數(含隱藏之客家人口)供讀者指教:
        從(表A)來看
    基隆市粵籍人口約2.21萬人,依個人抽樣出全台5000個外省人做統計之結果,外省人中約10%是客家人,所以包含外省客家人之基隆市客家人口約有3萬人,以中山區人數較多,以客家體質比率來看,客家血統人口在暖暖區佔人口比率則較高,基隆開發,首先自暖暖區,古說未有基隆先有暖暖,暖暖是基隆河最末端之河港,先民逆基隆河至此,客家先民可能也是最早至基隆之移民之一。世居基隆之客家宗族較難找到,資料中清朝有來自福建詔安李氏--紹衣堂(李仲儀)派下後裔李輪美、李世榮、李恪等六人,其祖源自福建西部客家李火德。清乾隆25年福建南靖縣人張石敢渡海來台居基隆,此宗為福建上杭縣客家張化孫之後裔。另有廣東陸豐縣人鄒添丁、粵東人陳代盛、廣東饒屏縣人邱良志等於清朝時移居基隆。

    台北市粵籍人口23.38萬,大部份是近20年從桃園,新竹,苗栗三縣所移入。台北市體質比率顯示客家血統人口數約佔北市人口的28%左右,也就是74萬人上下,如此多之人數,令人不解,若把粵籍人口全當成客家人,再加上外省人的10%是客家人,也不過30萬人而以。我想另44萬客家血統人口出處有以下數個可能,一、從各縣市移入不少之漳州客家人(如桃園縣北區各鄉鎮與南投縣之漳州客家人…等)。二、台北市一百多年來都市化之結果,有不少客家人遺忘或是故意混淆自己之祖籍。三、台北市世居之福建漳州與汀州人不少是客家人,如徐姓與江姓應有不少是祖籍閩西永定縣或漳州詔安縣與南靖縣之客家人,另泉州安溪人或同安人(尤其是安溪人),也可能有不少和客家人有很親近之血源關係(如安溪李、謝、廖、黃、鄒、范姓及同安縣之陳姓…等姓氏),四、是早期居住台北地區之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很可能和客家人有密切血緣關係,可能是唐陳元光山西部眾,一部份漂流至台灣北部(猜測)。台北市之客家人不論是佔有率或人數,皆以南區較多,若以立法委員選區來看,南區約佔三分之二。世居北市較大之宗族與客家有較密切之血源關係者,如定居南港區之呂氏宗族,呂神佑等宗族六人於清朝乾隆年間自福建南靖縣書洋鄉渡海來台,其祖源自山西省值得一提的是,全台祖籍漳州的呂氏宗族大多屬客家血統。。清朝時來台定居之羅姓宗族也多為客家後裔,台北市世居之羅氏宗族亦不例外。清康熙及雍正年間有廣東人廖簡岳、廖順勉等廖氏至今文山區開墾。清康熙年間有鄒應龍後裔粵東梅縣人鄒子祿、鄒子樂等人入墾今北市。

    台北縣客家血統人口約54萬,台北縣之客家人大部份分布在淡水河以南,其中板橋市之客家,人口最多,新店,五股,鶯歌三鄉鎮市之客家血統人口佔各該鄉鎮市之人口比率則最高,佔三分之一以上,此三鄉鎮市可能有許多混淆祖籍之原粵籍人口,世居此三地之安溪人,也應該有一些宗族與客家有親近之血源關係。事實上,若用一些客家族譜,來比對民國45年戶口普查資料之姓氏祖籍結構,很容易了解祖籍混淆情形之存在,例如泰山客家黎氏族譜中記載有不少後裔一直世居北縣,另有不少後裔失聯缺漏,但民國45年戶口普查,北縣之黎姓人口幾乎皆為閩籍,顯然居於人口相對少數之台北縣世居客家人,因客語之流失,其後裔混淆祖籍成其他族群者,必定不在少數。世居北縣較大之宗族與客家有較密切之血源關係者有--
  鶯歌鎮--早在1684年即康熙23年廣東人呂阿四、呂阿和、呂阿南等人即已入墾今台北縣鶯歌鎮,清康熙46年廣東饒平人鄭清雅渡台居鶯歌。
  樹林鎮--清乾隆年間廣東鎮平人鄧彥拔渡台居今北縣。
  新莊市--清雍正年間廣東陸豐人王克師、清乾隆年間福建永定人江月暄、廣東陸豐人張卿南等人入墾新莊。
  淡水鎮--清康熙年間廣東平遠人羅開運、清雍正年間廣東鎮平人陳學正、清乾隆年間廣東鎮平人羅煥依等人來台居淡水鎮。
  泰山鄉--清康熙年間廣東饒平人林彪、清乾隆年間福建永定人胡旭盧、胡焯猷、廣東陸豐人陳春
仲、陳卿南、張大猷、廣東大埔人黎玉珮等人入墾今北縣泰山鄉。
  石門鄉--清乾隆年間福建永定人練一乾、練在君、練在恭、廣東鎮平人羅繼齋等人入墾今北縣石
門鄉。
  五股鄉--清乾隆年間廣東鎮平人黃長安、廣東饒平人劉啟善、劉和林等人入墾今北縣五股鄉。
  中和市--清康熙年間福建永定人范鄒氏居今北縣中和市。
  土城市--清乾隆年間福建詔安人羅文蓋入墾今北縣土城市。
  三峽鎮--清乾隆年間廣東五華人古漢端入墾北縣三峽。
  三芝鄉--今北縣三芝鄉清雍正年間有福建永定人江若濟、江士學、江正安、江世學、廣東普寧人翁尚進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李崇文、華東線、江心知等人入墾,三芝江氏後裔其後不少移入北市及中永和一帶發展。
  八里鄉--清康熙年間廣東饒平人劉名珍、清乾隆年間廣東嘉應州人余源等人入墾今北縣八里鄉。
在台灣的許多客家宗族族譜記載是從鶯歌至龜山之楓樹坑一帶在遷出,此現象值得往後進一步了解其歷史原因。

    桃園縣之客家血統人口約有100萬人,佔總人口的58%左右,是全國客家人口最多的地方,桃園縣北區世居之福建漳州人,尤其是祖籍福建漳州府詔安縣與南靖縣者,大都與客家有非常親近之血源關係,應被歸為客家人,例如邱,呂,徐,江,簡,李等….大姓,筆者有一邱姓同事就主動表示,他們是詔安客家人,並說年長之族人,尤其是住在宗族祠堂附近者,都還會講漳州客家話,這位同事所表現之客家意識,是一種非常主觀的客家認同,正是客家人持續存在的根本。大溪有兩處有名之李氏古厝,一是清舉人李騰芳古厝,一是康莊路2段的李琳茂古厝,李騰芳祖籍福建詔安,李琳茂祖籍福建平和,這兩個李氏宗族其血統源流,都可追溯到先祖李火德,李火德也就是前總統李登輝之先祖,這可能也是前總統李登輝對大溪情有獨鍾的原因之一。
李氏先祖李火德是唐末至五代時人(一說是宋末人-但宋末人之說法很不可能,原因複雜此文暫不說明),他從客家祖地福建寧化遷居福建上杭開基,目前眾多後裔分佈閩粵台各地。龜山李氏來台祖李榮軸, 祖籍福建詔安,其先祖李念七,也是於明代時從福建寧化遷福建南靖大坪頭,其後裔支分福建詔安,傳到13世李榮軸渡海來台(註1)。桃園縣南區有一些粵籍大族,例如觀音寶樹堂(郡望-陳留)之謝氏,新屋天水堂之姜氏,新屋南陽堂之葉氏,他們之源流可追溯遷自閩南,但他們先祖遷移至廣東惠州數代,再移至台灣,如今觀察其體質與風俗,比客家還客家,(例如義民祭典輪值,他們還是重要的主導者),其祖居郡望堂號也都在現在的中國河南省或甘肅省,與河洛人主體源自山東省與河北省南部,有很大差異,筆者小時候住新屋鄉,鄰居是姜姓與葉姓大族,他們會使用海陸腔客語,也曾聽到他們使用河洛話,這在海陸客語非常強勢的新屋鄉,是一奇特之現象,新屋姜姓與葉姓宗族,到底是客家人還是河洛人?我認為他們的根是客家,移入福建省成為福佬客,再移廣東惠州成海陸客,移來台灣又再回到客家懷抱。在桃園縣之河洛血統人口只在大園鄉佔有優勢,復興鄉則以原住民泰雅族為主,其它鄉鎮市則以客家血統人口為主,但在政治上卻以南客北閩來分,且互不相讓。桃園縣之外省人,有很高比率是從中南部或台北縣市遷來,其第一代已婚者,近半數是娶本省籍女性,尤其是河洛女性,其第二代故多會使用河洛語,如中壢市,河洛語言之使用反而有較強勢之現象。在桃園縣,因外省第一代仍多在世,加上娶入之它族群女性,所以在民主選舉中,外省票數往往與閩粵族群票數鼎足而三,但近年外省第一代面臨大量凋零,影響力也會隨之降低。近幾十年桃園縣移入為數60萬之外縣市人口(不含外省人),其中來自新竹縣約10萬,來自苗栗縣約10萬,這兩個縣世居住民大都是客家人,其移入人口70%遷入桃園縣南區;另有約25萬來自彰化縣、雲林縣及嘉義縣三縣,這三縣以河洛人為多,其移入人口70%遷入桃園縣北區,外縣市人口移入之分配,使桃園縣仍巧妙維持南粵北閩之分佈。
桃園縣客家人不少,卻只在大溪及八德交界處有一座三山國王廟,顯得較特殊。桃園縣南區之客家人,近45年其總生育率高居全國之冠,所以產生許多人口眾多之大族,如新屋九斗羅氏約有5000人,新屋范姜氏約有4000人,新屋東明姜氏約3000人,楊梅高山頂鄭氏約有3000人,平鎮王氏、宋氏,楊梅黃氏,龍潭黃氏,觀音廖氏、謝氏、徐氏……等等到處皆是遠超過千人以上之大族,桃園縣南區近年處處新建大型祠堂,蔚成風氣,也使得宗族對民主選舉之影響力,比其他縣市來得更明顯。桃園縣各鄉鎮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宗族如下--
  觀音鄉--清乾隆年間福建南靖縣書洋鎮敦本堂派下後裔李廷柱、李廷紳、李廷緒等人入墾,此李氏先祖源自閩西客家李火德公,清乾隆初廣東人謝永錦入墾,清雍正年間廣東陸豐人黃鼎坤入墾
大潭村,廣東人卓乃文入墾上大村,乾隆年間廣東陸豐人廖世崇、廖仕盛、徐敬雲、徐子堅入墾。
  蘆竹鄉--清雍正年間廣東饒平人王克卿、詹灶壽入墾,乾隆初福建詔安人呂延玉入墾,乾隆中閩
西永定縣人江仰輝、江漢維入墾,廣東鎮平縣人巫永蘭、巫玉宗入墾。
  龜山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平遠人劉子桂、劉京璉、劉戊方,廣東饒平人羅魁福入墾,清乾隆年
間有福建永定人翁元生、福建南靖人徐日興、福建詔安人李榮軸、羅隊、呂瑞元、廣東五華人羅天透、廣東饒平人陳名顯五兄弟等人入墾。
  龍潭鄉--據說福建詔安二都客家人游瑞清於明萬曆年間-西元1573年即居龍潭,後裔移蘆竹,清康熙年間廣東陸豐人羅正遇入墾、清乾隆初廣東鎮平人黃梅生入墾、清際入墾龍潭之鍾姓如鍾會明、鍾錦清、鍾朝宗、鍾興智等大都來自廣東五華。
  楊梅鎮--清康熙年間廣東五華人古尾基、古厚基、古楊基、古達先等人入墾,清雍正年間廣東陸豐人鄭大模、廣東饒平人劉延楹入墾、清乾隆年間廣東鎮平人傅麒章、傅廷俊、傅麟章等兄弟入墾。
  新屋鄉--清康熙年間廣東陸豐人羅允玉、羅允文兄弟入墾、清雍正年間廣東陸豐人范姜殿高等五兄弟、葉春日、羅萬韜、羅弘樂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廣東陸豐人姜文欽、廣東饒平人曾大舉、廣東鎮平人徐保習等人入墾。
  桃園市--清雍正年間廣東梅縣人古傳、廣東饒平縣人鍾相英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福建汀州人薛啟隆從斗六北上入墾、廣東鎮平人陳世舉、廣東饒平人莊德大亦至此墾拓。
  平鎮市--清雍正年間廣東陸豐人葉奕明、葉奕倫、葉奕武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廣東鎮平人宋高麟、梁義昌、宋來高、曾九健、沈人定等人入墾。
  中壢市--清雍正年間廣東惠來人黃風、廣東鎮平人賴永馨、廣東饒平人吳雨吉等人入墾,清乾隆
年間有福建永定人胡凱清、余乃芳、廣東惠來人傅仙桂、廣東鎮平人鄭建儀、廖相標等人入墾。
  大溪鎮--清乾隆年間福建永定人江漢瑜、福建平和人李琳茂、江士根、福建詔安人李善明、廣東鎮平人徐拔雲、張秀蘭、廣東人謝秀川、賴基郎等人入墾。
  大園鄉--清康熙年間福建南靖人呂夏珍入墾、清乾隆年間廣東鎮平人傅雲劍入墾。
  八德市--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江盛伍、吳乃郊、福建詔安人呂祥查、呂祥歲、呂達川、呂萬春、呂孟生、廣東鎮平人吳存珪、吳清禮、吳福新、吳奇來、吳仲金、吳福、吳仲立、廣東饒平人劉璞珍、蕭元科、廣東陸豐人彭盛祥、彭顯英等人入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竹市客家血統人口有10萬左右,新竹市是台灣歷史古城之一,四周為粵籍人口所包圍,長久來與客家文化交流及通婚下,有客家化之趨勢。新竹市彭姓同安人可能與客家有淵源,因為彭姓是台灣一個最有客家特色之姓氏,台灣彭氏大都奉廣東揭陽縣浦口村之彭延年為閩粵始祖。依據筆者彭姓姐夫(客家人)說:在新竹的祠堂,一側是供奉彭姓客家祖,另一側是供奉彭姓河洛祖,也就是同姓不同族宗祠共建之情形,事實若真如此,其中原因必值得了解。世居竹市較大之宗族與客家有較密切之血源關係者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陸豐人徐錦宗入墾,清乾隆年間廣東平遠人鄭信仁、廣東陸豐人羅佳昇、陳日勳、廣東嘉應州人何永立等人入墾。

   新竹縣客家血統人口約35萬,佔新竹縣人口的80%,在台灣各縣市中,為客家人口佔比率最高之縣市,是最能發揮客家文化主體性之縣市。東邊之山地尖石鄉與五峰鄉有客家化之現象,所謂客家化,可能是客家人不斷遷入,造成客家人居於人口優勢,或是原住民與客家人大量通婚,造成原住民後裔含有越來越高之客家血統。新竹縣各鄉鎮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宗族如下--
  寶山鄉--清雍正年間有福建詔安人呂明友、廣東五華人古通俊、廣東鎮平人賴子福等人入墾,乾隆年間有廣東陸豐人蕭天合入墾。
  關西鎮--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陸豐人范汝舟、范昌睦、范昌貴、傅其蘇、廣東鎮平人賴玉生、羅秀俊、廣東饒平人劉延臼、鄭成柳等人入墾。
  橫山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鎮平人戴華元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梅縣人溫恭信、廣東陸豐人范仙錦、廣東饒平人張文燕、張文旺、劉朝珍等人入墾。
  新豐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海豐人郭清山、廣東陸豐人徐啟順、官阿笑、羅朝宗黃魁興、羅朝章、黃君泰、徐裡壽、徐理樹、廣東鎮平人巫廷政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豐順人呂磬章、呂友河、廣東鎮平人羅仁科等人入墾,新豐開發早於荷鄭時期,此地客家人也普遍來得早,清嘉慶年間有福建寧化客家人廖朝昇入墾,有偏遠的福建西部客家人入墾台灣是較特殊的。
  新埔鎮--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詹際清入墾、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陸豐人劉延章、莊韜文、徐玉生、廣東鎮平人賴用慶、賴永傑、賴開台、巫阿政、廣東饒平人劉延曰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大埔人劉承豪、廣東五華人劉奇生、廣東陸豐人彭烈瑞、彭開耀、廖豪邁、姜昇亮、彭上波、廣東嘉應州人潘庶賢、廣東豐順人馮仕雲、呂開武、朱秀成、呂子成、呂玉傳、呂子臣
、廣東鎮平人湯文發、廣東饒平人劉光祖、戴煌傳、劉石進、羅斯院、戴瑞燦、戴瑞傑等人入墾。
  湖口鄉--清康熙年間廣東惠來人盧玉招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平遠人賴應龍、廣東五華人周廷俊、周廷芳、張善文、甘貴文、廣東陸豐人葉韶任、徐翼鵬、張奕標、陳曰勳、黎元定、羅宏陞、彭朝達、黃廷拔、范昌謀、廣東豐順人呂祥振、廣東鎮平人戴南珠、傅作霖等人入墾。
  芎林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劉明心入墾,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鎮平人賴柏和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陸豐人魏纘唐、彭乾和、彭乾順、廣東鎮平人鄧兆熊、廣東饒平人劉傳易、劉傳道、劉
傳銳、劉傳老等人入墾。
  竹東鎮--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鎮平人賴芳漢、賴金生、賴俊廷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人彭旋梧、彭阿閏、廖皆只、廣東陸豐人葉必達、廣東惠州人彭殿華、廣東鎮平人賴俊光、廣東饒平人
林欽堂、林其德等人入墾。
  竹北市--清雍正年間有廣東大埔人羅遺坤、廣東陸豐人張阿春、曾國誥(一說泉州同安人)等人
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五華人古日輝、古日清、古日光、廣東饒平人林孫彰、林衡山、林孫檀
、林先坤、林孫服、林居震、林珍度等人入墾。北埔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陸豐人姜朝鳳、姜朝
坤、廣東大埔人李崇開等人入墾。
另清雍正年間入墾竹縣者有廣東陸豐人徐錦榮、官阿夫等人,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五華人魏應浩、
魏特敬、廣東陸豐人黃金石等人。

    苗栗縣客家血統人口約38萬,佔68%,其比率也很高,河洛人多分佈在後龍、竹南與苑裡三鄉
鎮並且佔人口優勢。獅潭鄉與卓蘭鎮之粵籍人口可能隱含較高之非客家血統,尤其是獅潭鄉,
行經獅潭南北縱長谷地的台三線公路,其兩側漂亮的山坡上,有許多家族舊墓,很多墓碑其上
所刻之祖籍郡邑為”台邑”或”苗邑”,從這可看出民國45年人口譜查中獅潭鄉的粵籍人口,
可能隱藏著平埔道卡斯族、原住民泰雅族或賽夏族在內。山地泰安鄉有客家化現象。苗栗縣各
鄉鎮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宗族如下--
  頭屋鄉--清康熙年間廣東陸豐人羅如和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五華人古招基、古揚基、廣東
鎮平人巫玉生、徐豪敏、湯孔任、巫玉長等人入墾。
  頭份鎮--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鎮平人賴柏顯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陸豐人黎元寶、黎元蔭、黎
元肖、黎元鼎、黎元碩、黎元梁、黎元省、蕭奕猛、羅仕明、蕭奕芳、廣東鎮平人徐俊彩、徐
明桂、羅德達、徐德來、吳有浩、羅清新、林錦秀、陳鳳逑、黃日新、吳永忠、羅其章、賴年
華、林洪、溫殿玉、陳鳳逵等人入墾。
  銅鑼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鎮平人賴輝聯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人藍之貴、吳弘道、彭玉良、
彭玉泰、廣東平遠人陳啟倫、廣東陸豐人陳北端、廣東鎮平人吳士貴、吳榮芳等人入墾。
  通霄鎮--清雍正年間有廣東嘉應州人曹高英、曹高雄、曹高騰、廣東鎮平人陳慶恩、賴士宏、
陳觀珠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客家人詹旺觀、廣東海豐人張振龍、廣東陸豐人馬捷芳、馬芳
捷、廣東鎮平人賴茂達、羅雲秀等人入墾。
  苑裡鎮--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饒平人蕭應勝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羅進昇、賴發亨、廣
東饒平人劉延寧入墾。
  苗栗市--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梅縣人謝永江、劉明周、謝鵬仁、謝昌仁、謝成仁、廣東陸豐人賴開
運、廣東鎮平人張清九等人入墾。
  後龍鎮--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賴發通入墾。
  卓蘭鎮--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詹潤還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人廖寧、江福隆、廣東陸豐
人鄭遂兆、廣東鎮平人徐步月、傅玉衛、廣東饒平人詹其祝、林仁荏、林仁英、詹時增、詹來佩
、詹名會、詹金生、詹學傅、詹來琇、詹來傅、詹行次、詹來珌等人入墾。
  西湖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陸豐人羅仁發、黃福泉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五華人賴維信、賴
維侯、廣東陸豐人彭祥瑤、古應先、廣東惠州人吳有宗、劉恩寬等人入墾。
  竹南鎮--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吳永潮入墾。
  公館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梅縣人謝雅仁、廣東鎮平人傅昌達、傅員達、劉懷莞等人入墾。
  三灣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陸豐人廖弘忠入墾。
  三義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大埔人張衍岳、廣東平遠人李元禮、廣東人李騰華、廣東鎮平人陳碩
沐、羅芳華等人入墾。
於清乾隆年間入墾苗栗縣者另有廣東陸豐人葉仁吉、光東嘉應州
人湯玉新、廣東鎮平人湯民榜、傅如佐等人。

    台中市客家血統人口約9萬,以北屯區佔人口比率最高,人口數也可能最多,世居北屯的賴姓
宗族與客家血統應有很深之淵源。近年在外省第一代大量凋零下,台中市或許可選出一位客籍
立法委員。台中市世居住民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宗族如下,清康熙年間有福建永定人黃鵬
爵入墾。清雍正年間有福建永定人江永盛、曾曰堤、曾曰坦、曾曰均等人入墾。

    台中縣客家血統人口約30萬,以太平市、新社鄉、大肚鄉、和平鄉、東勢鎮、后里鄉、潭子鄉
、石岡鄉、豐原市九鄉鎮市佔比率較高,大肚鄉世居之漳州人與客家之血緣關係值得了解。在台
灣的歷史記載或傳說中,早於明鄭或之前即有漢人活動之鄉鎮市,如中縣大肚,北縣新店,桃縣
蘆竹,高縣內門,南縣柳營等地都有濃濃之客家現象,客家人早於荷據即已來台的說法,有很高
之可信度;太平市人口有16萬,客家體質比率卻很高,更值得注意,可能世居住民有不少客家人
外,也從東勢與新社地區及南投縣移入不少客家人;山地和平鄉則有客家化之現象。台中縣各鄉
鎮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宗族如下--
  霧峰鄉--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盧清傑、福建南靖人徐充、廖日純、廖伯階、廣東梅縣人梁承
達等人入墾。
  豐原市--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林瑞楠入墾,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饒平人劉延皦、詹時南等人
入墾,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胡永興、福建詔安人呂祥省、廣東大埔人嚴友瑞、嚴友台、嚴友
梅、謝開勳、廣東梅縣人葉文興、廣東豐順人羅乾候、廣東鎮平人張日丹、傅元清、張日宏、廣
東饒平人詹來開、林懷二、林元梅、林明周、林元開、鄭芝仲等人入墾。
  潭子市--清康熙年間有廣東大埔人張達標、張達潮、廣東陸豐人黃達文、黃達慶等人入墾、清雍
正年間有廣東大埔人羅家賞、廣東普寧人羅龍、廣東鎮平人劉祺補、廣東饒平人林仁奎、詹永聖
、劉授臣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福建詔安人呂祥肖、羅仲桂、廣東鎮平人傅德生等人入墾。
  新社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大埔人張尚錯、廣東五華人彭永譽、彭永鑾、廣東鎮平人張懋、廣東
饒平人詹鑾、詹時強等人入墾。
  清水鎮--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鎮平人吳瓊華入墾。
  神岡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大埔人張達京、廣東陸豐人林俊曾、羅委善、廣東嘉應州人李安善、
廣東饒平人吳籠賜等人入墾,清雍正年間有廣東梅縣人謝之賡、廣東鎮平人徐常泰、徐玉漢、廣
東饒平人賴漢才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揭陽人黃立禎、廣東嘉應州人吳禹甫、廣東鎮平人
張丹麟、張丹龍、傅上賓、等人入墾。
  東勢鎮--清雍正年間有廣東豐順人張結生、廣東鎮平人賴廷玉、賴伯藻、廣東饒平人詹時深、等
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人薛華梅、劉中立、陳亮、王振榮、廣東大埔人朱來龍、朱來蘭、巫
良基、何福興、曾安榮、廖元俊、廖爵岳、廖西岳、賴子貴、廖尚岳、郭鳳儀、廣東平遠人劉定
宏、劉安定、劉定常、劉定守、劉定寶、廣東五華人賴直素、廣東陸豐人羅志賢、吳立華、賴宗
華、廣東鎮平人孫懋振、傅曰錢、吳九良、傅敏成、鍾洪秀、丘仕俊、傅日錢、廣東饒平人林阿
來、詹來善、詹朴裕、林金榜、林學諵、林孫嗣等人入墾。
  后里鄉--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蘇昌龍、廣東陸豐人黃盛輝等人入墾。
  石岡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大埔人劉元龍、連作文、廣東饒平人劉廷魁、黃可文等人入墾,清雍
正年間有廣東饒平人林仕泰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大埔人郭若朋、鄭于統、劉啟東、鄭鼎周、
鄭于純、廣東海陽人陳林吉義、黃英隆、廣東饒平人鄧富奕、詹時接等人入墾。外埔鄉--清乾隆年
間有廣東陸豐人鄭尚讚入墾。
  大雅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黃君必、黃君倫、張信堡等人入墾,清雍正年間有廣東大埔人
朱鴻義、朱鴻福、蔡義烈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大埔人朱鴻儀、廣東陸豐人傅其田、等人
入墾。
  大里市--清雍正年間有福建詔安人呂日昇入墾,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曾日育、盧禎誠、廣東
鎮平人羅煥粵等人入墾。
  大甲鎮--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五華人周星彩、廣東陸豐人邱永修、廣東鎮平人丘道芳等人入墾。
清康熙年間另有廣東陸豐人林清茂入墾台中縣,清乾隆年間入墾台中縣者另有福建南靖人呂客、
呂衷、呂國治、呂香、呂堅、呂葷、呂德儀、呂素、呂養儀、廣東五華人邱道芳等人。

     南投縣粵籍人口約7.66萬,但客家血統人口可能有20萬左右,佔南投縣人口的37%。南投縣和
桃園縣類似,有為數眾多來自漳州詔安縣與南靖縣之客家血統人口,客家血統人口佔當地人口
比率,以南投市、名間鄉、中寮鄉、仁愛鄉、魚池鄉、埔里鎮、水裡鄉、國姓鄉八鄉鎮市較高,
山地仁愛鄉有客家化現象,而國姓鄉客家人比率有減少情形。幾年前某報載,南投縣一劉姓家族
耆老說,其渡台祖來自福建漳州府饒邑縣,而台南縣西南邊之各鄉鎮,也有宗族自稱來自福建
泉州府永定縣,事實上,”饒邑”是現在之廣東省饒平縣,永定縣是屬清朝時福建西部之汀州府
,說成福建漳州府饒邑縣及泉州府永定縣,正說明早期渡台之先民因知識之缺乏,祖籍混淆之情
形多少存在,嘉義縣地區與南投縣,應有不少這種混淆祖籍之人口。在整個台灣來說,南投縣的
南投市與名間鄉可說是較典型的漳州客家庄,也許這邊之世居住民因很早喪失客語能力,客家意
識已不存在,但其風俗信仰還留有許多特殊處,其體質也是典型之客家體質。南投市與名間鄉之
大姓中,陳姓是超級大姓,佔人口的20%,顯示漳州陳姓與客家之血源關係非常親近。粵東,閩
南及台灣三地之陳姓,有所謂三大宗派之說,一是以陳元光為始祖之開漳聖王派,二是以陳忠為
始祖之太傅派,三是以陳伯宣為始、祖之南朝派(即江州德安義長派-江州德安即現在之江西省德
安縣),若此三派之族譜源流記載真實,則此三派實是同一血源宗族,包含了南北朝時(西元557年
)建立陳朝的陳霸先(出身浙江吳興,崛起於廣東始興),也都是源於漢朝的太丘長-陳實,陳實-生
於漢和帝永元16年(西元104年),他定居於太丘(即現在之河南永城縣西北地方),客家潁川堂陳氏
大都源自於陳實,顯然這一派之陳氏,其主體應為客家人,我認為這一派之陳氏若分支移入河
洛人之核心區,例如移入泉州三邑(南安,惠安,晉江)等地超過一百年(通婚傳衍3-4代),才可歸
為河洛人。台灣地區有不少開漳聖王廟,這些廟所主祀之開漳聖王陳元光和他所率部眾之一部份
,應該是移入漳州的客家先頭部隊,據說福建土樓(客家土樓)是陳元光部隊所創建,若真如此,則
福建汀州與漳州一帶土樓之分佈,就可以做為客家血統人口在福建省分佈之指標之一了。南投縣
各鄉鎮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宗族如下--
  集集鎮--清康熙年間有福建永定人熊源山、熊春鳳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饒平人黃寬入墾。
草屯鎮--清雍正年間廣平人李蒲入墾,清乾隆年間有福建平和人李舜、李創、福建詔安人李隆科、
廣東五華人賴金題等人入墾。
  南投市--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胡海通、林淑勤、廣東饒平人張燕壁、張鳳容等人入墾,南投
市第一大姓陳姓與客家可能有密切血源關係,陳姓入南投市墾拓歷史卻不易找到是非常奇特的事。
  竹山鎮--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汀州人廖孟入墾。
  名間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陸豐人廖允琳、廖允衡等人入墾。
  水里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梅縣人林璋瑞入墾。
  中寮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鎮平人賴開秀入墾。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6-9-7 19:02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7 18: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60.248.11.35:8105/hakkaboardDetail.asp?WhichTopic=1702

原來網址,這樣比較容易看清表格。

或者參閲我下載的網頁
TWhakka1.jpg
TWhakka2.jpg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7 19: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彰化縣客家血統人口約7萬,在這個人口大縣來說,其佔有人口比率只6%不到,雖然彰化縣也
有來自福建漳州之客家人,但可能也有來自廣東潮州之河洛人。客家人在彰化市、芬園鄉、花壇
鄉、二水鄉、埔心鄉、永靖鄉、員林鎮及田中鎮這七鄉鎮市佔人口比率較高。埔心鄉、永靖鄉、
員林鎮三鄉鎮之客家人,其體質已漸河洛化,顯示此地區之客家人與河洛人通婚密度很高,在客
家人居於人口弱勢的情況下,客家文化在此地區必然難以維持。彰化縣各鄉鎮與客家有血源關係
較知名之宗族如下--
  彰化市--清康熙年間廣東饒平人賴正直渡台居今彰化市,清雍正年間有廣東人陳世英、賴得旺、
張啟寧、陳世亮、湯仕麟、江運德、謝仕德、吳伴雲、盧俊德、李仕淑、李仕淑、李伯壽、林東
伯、劉志瑞、湯邦運、黃仕遠、黃展期、廖時尚等人救淡水同知張宏章陣亡,清乾隆年間有廣東
饒平人沈宅渡台居今彰化市。
  西湖鎮--明萬曆(西元1586年)有廣東揭陽人周榆森、馬義雄渡台於今彰化溪湖活動。
  溪洲鄉--清康熙年間曾有廣東人黃利英至今彰化溪洲鄉墾拓。
  埔心 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邱信義、謝承業、廣東人黃仕卿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福建
詔安人黃聆、黃君寵、黃端雲、廣東饒平人徐協光、巫樂、黃玉璋、許文丙等人入墾。
  員林鎮--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陸豐人梁文開、梁文舉、廣東鎮平人劉延魁、吳三霖、詹志道、廣東
饒平人張應和、盧剛直、黃實賢、張剛直等人入墾,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饒平人朱天壽、劉寧廳、
朱天海、張儒林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饒平人張希遠、張布強等人入墾。
  社頭鄉--清乾隆年間有福建南靖人劉元炳入墾。
  竹塘鄉--明永曆年間即有廣東饒平人詹時溪、詹時採入墾,至清朝時期有廣東饒平詹姓,詹來、
詹阿國、詹賢惠、詹寬怡、詹春怡、詹春林、詹登、詹廣善、詹來養、詹華元等族人相繼渡海來
台入墾竹塘鄉。
  田尾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豐順人彭林茂、廣東饒平人詹廷俊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豐順
人彭肇華、廣東饒平人嚴純直等人入墾。
  永靖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陳聲榮、詹時謹、陳智可、邱應魁、邱九恩等人入墾,清乾隆
年間有廣東饒平人邱文建、朱世學、邱華春、羅登高等人渡海來台入墾。
  大村鄉--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江詒謀入墾。\r
  二林鎮--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徐玉琳、廣東饒平人涂順德等人入墾。
清康熙年間尚有廣東饒平人劉剛毅、劉瑞華、詹瓊瑤等人入墾彰化縣某地。

      雲林縣客家血統人口約7萬人,古坑鄉還可說是一個含有20%粵籍客家人之漳州客家庄,林內
鄉也有較高比率之客家人,斗六市是雲林縣之縣治所在,因外來移入人口較多,漳州客家人口
比率已被沖淡了。二崙及西螺之詔安客,在福建漳州時即與河洛人接觸,在台灣更處於四週強
勢泉州河洛人口中,且廖(張廖-雙廖)姓人口,在二崙及西螺佔超高比率(23%),在同姓不結婚之
風俗下,必與四週各鄉鎮之泉州人通婚,所以二崙及西螺之詔安客家人,不論其體質或文化都
河洛化已很深,唯其努力保持詔安客語之精神,卻是很值得敬佩。雲林縣各鄉鎮與客家有血源關
係較知名之宗族如下--
  東勢鄉--明鄭時期有廣東人蔡鴻均隨鄭成功來台至東勢鄉屯墾。
  古坑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鎮平人邱德全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徐常澄入墾。
  斗南鎮--明永曆年間有廣東饒平人沈開雪入墾。
  斗六市--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劉廷長入墾,清雍正年間有廣東路豐人葉天意入墾。
  元長鄉--明永曆15年有廣東饒平人邱騰魁入墾。
  大埤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人張忠義入墾。
  二崙鄉--清雍正年間有福建詔安人鍾田佐入墾。

     嘉義市約有3萬客家血統人口。嘉義市各鄉鎮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宗族如下--
,清朝時期有廣東鎮平人徐元星、廣東饒平人馬剛賢等人居今嘉義市。

     嘉義縣約有10萬客家血統人口,嘉義縣可能是台灣各縣市中,粵籍人口混淆祖籍成為閩籍人
口數量最多之縣市,估計現住人口在4萬人以上混淆祖籍成為閩籍人口,其後裔遷移至他縣市者
達9萬餘人,這可從嘉義縣之姓氏結構中輕易看出,也可從他縣市的粵籍開拓先祖中,有許多是
從嘉義遷來,得到證明,例如桃園縣龜山鄉楓樹坑之陳名顯(近年宗祠因土地徵收,已遷建於新
屋鄉頭洲村,其弟-名庚、名光,堂姪-文賜、聯桂,也隨後陸續渡海來台,此族後裔人口眾多),
台中縣石岡鄉之曾安榮、何福興、巫良基、劉元龍,彰化永靖之陳克文…….等都是來自嘉義。
嘉義縣之大埔、阿里山、新港三鄉之客家體質人口佔人口比率較高,梅山、竹崎及番路三鄉比率
也不低,大林、鹿草、朴子…等地也都有客家人,中埔鄉有四分之一人口,是日據時從北部遷來
之客家人,但近年來客家人口佔有比率有下降之情形。嘉義縣各鄉鎮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
世居宗族如下--
  義竹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鎮平人黃明覺入墾。
  溪口鎮--清康熙年間有福建武平人張漢士入墾(福建西部偏遠地區客家人誌台墾拓是較特殊的),
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饒平人張演澄、張阿凜入墾。
  梅山鄉--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劉文科、廣東陸豐人李悅昌、劉仕榮等人入墾。
  竹崎鄉--清康熙年間有平和人吳球(吳鳳為期後裔)、廣東人余金來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
人劉達和入墾。
  民雄鄉--明永曆年間有廣東饒平人丘騰魁入墾,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張太保入墾,清雍正
年間有廣東饒平人賴雪、蕭耀先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福建詔安人黃廷季、廣東大埔人蘇揚
武、廣東鎮平人何紹穀、廣東饒平人朱天珣、劉玉崗、朱天珗、朱天玖、賴士鳳、熊榮標等人入
墾。
  中埔鄉--清乾隆年間有福建永定人翁珍友、福建南靖人邱德純、廣東大埔人賴斌來、邱章祿等人
入墾。
  大林鎮--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海豐人賴朝瑞、廣東饒平人張名卿等人入墾。
清朝乾隆年間另有廣東梅縣人黃時振、廣東饒平人賴士嘉、賴士現、賴廣南、賴士風、賴芝扶、
賴廣才、賴維侯、賴廣學、賴維信、賴國生、賴廣北、賴芝璽等人開拓嘉義縣某地。

     台南市客家血統人口約有3萬人,其中外省客家人約有7至8千人,其它的2萬多人,大都來自高
屏地區之客家,少部份來自桃竹苗地區,台南市應該很難找到世居之客家人。荷據時期即有廣東
海豐人范季玄居今台南市,後來參加郭懷一抗荷事件戰死。

     台南縣客家血統人口約有10萬人,也許這數據有點誇張,依表A,把台南縣的3.13萬粵籍人口
都列為客家人,再加0.65萬之外省客家人,則只有3.78萬之客家人,10萬減3.78萬得6.22萬,這6.22
萬之客家人住在台南縣的那個地方?這些世居台南縣之客家人主要分佈在柳營,左鎮,新市,
山上,南化,楠西…….等地,蓋括來說,世居台南縣之漳州人與福建汀州人大都是客家後裔,
其主要分佈地,偏重在台南縣東南半側,柳營鄉早期還是客語通行區呢(依據程大學著台灣開發史
-附圖)。台南縣之平埔族可能和客家也有很密切之血緣關係,舉例來說左鎮鄉住有不少平埔族後
裔,而當地之世居第三大姓簡姓,其先祖是隨鄭成功軍隊來台,祖籍是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永
定縣則是一個純客家縣,(可見得不少客家人隨鄭成功軍隊來台,因鄭成功祖母徐氏-即鄭芝龍母
親為客家徐氏,鄭成功曾祖母-即鄭瑢(居廣東)之四個妻子多為客家人,應家族與客家多有通婚關
係,所以鄭成功對屬下之客家人應沒有差別待遇的,事實亦如此,且清朝平定鄭氏後,跟隨鄭氏
來台之客家軍屬並未全部被清朝遣返回大陸,這些客家人留在台灣開拓是確實存在的),台南縣新
市鄉之平埔族又和左鎮之平埔族一直保持密切來往,顯見平埔西拉雅族與客家關係之密切;左鎮
之另一大族羅姓,有人認為他們是平埔族後裔,台南縣世居羅姓半數出自左鎮,而在台灣之羅姓
是一個帶濃厚客家色彩之姓氏,也可為客家人與西拉雅族之關係做另一種註解。台南縣各鄉鎮與
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世居宗族如下--
  楠西鄉--清康熙年間有福建詔安人江如南入墾。
  柳營鄉--明鄭時有鄭氏部將福建平和人(今雲霄縣)劉球成屯墾。
  東山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人李貞鎬招同籍人入墾。
  官田鄉--清雍正年間有福建詔安人陳烏入墾(為其後裔)。
  白河鎮--明永曆年間有廣東大埔梅豐人張祐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揭陽人孫永帝入墾。
  左鎮鄉--有明鄭成功部將福建永定人簡漢超、簡希能等人屯墾。
  六甲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饒平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丘六十郎入墾。

     高雄市客家血統人口約有15萬人。高雄市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世居宗族如下--
  鹽埕區--清康熙年建有福建南靖人趙元、黃孔等人定居。

     高雄縣客家血統人口約有33萬人,粵籍客家人約12萬,外省客家人約1.4萬,其它19萬為祖籍
福建漳,州及汀州之客家人,從燕巢鄉與大社鄉以東之各鄉鎮,除山地鄉外,皆為客家體質相對
強勢之區域,其情況與台南縣類似,不另細說,顯然美濃客家語言文化能維持兩百多年的原因並
不單純。高雄縣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世居宗族如下--
  燕巢鄉--明隆慶年間(西元1567-1572)即有廣東饒平人陳慎亭入墾,距今400餘年可為台灣漢人開墾
先鋒之一。
  旗山鎮--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人呂青入墾。
  美濃鎮--清雍正年間有廣東嘉應州人林豐山、林桂山等人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梅縣人傅康俊
、蕭仕傑、傅常遴、傅良越、廣東鎮平人傅粵珍、傅興文、涂百清、傅承瑞等人入墾。
  杉林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傅洪珍入墾。
  六龜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梅縣人廖亮生入墾。
  大樹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人黃世宗入墾。

    屏東縣客家血統人口約有22萬人,在傳統之客家庄中,新埤鄉目前客家人口數並未居於絕對之
優勢,若除開平埔族,新埤鄉客家人口比率可能低於30%,佳冬鄉客家人比率也可能在40%以下,
而在里港鄉,鹽埔鄉,南州鄉,枋寮鄉,這四鄉若包含祖籍福建漳州與汀州之客家人口數,則這
四鄉之客家血統人口都是居於絕對多數的。恆春鎮有一定比率之客家人,滿州鄉之粵籍人口從歷
史中出現,卻從迷霧中消失一般了無蹤跡。瑪家鄉是唯一客家人漸多之山地鄉。屏東縣與客家有
血源關係較知名之世居宗族如下--
  麟洛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人陳芳蘭、曾建華、謝九禮、廣東嘉應州人馮宜壽、廣東鎮平人徐俊
良等人墾拓。
  萬巒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鎮平人劉庚甫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劉世聲、劉連智、劉大
我、劉偉芳等人入墾。
  新埤鄉--清康熙時有廣東人涂定恩、侯欲達居此地,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梅縣人朱建功入墾。
  高樹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鎮平人賴達霖入墾。
  屏東市--清康熙年間有廣東梅縣人廖俊美、廖俊成、廖俊捷入墾,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陸豐人蕭維
天入墾。
  長治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鎮平人邱永鎬入墾。林邊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人葉古、廣東陸豐人
趙瓊佳入墾。
  佳冬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梅縣人蕭達梅、廣東鎮平人楊德展入墾。
  里港鄉--清康熙時有客家人陳展裕、廣東人鍾貴和居此地。
  車城鄉--清雍正年間有廣東大埔人王那入墾。
  竹田鄉--清康熙時有客家人賴以槐、廣東人梁元章居此地,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賴達仁、
賴振宏、賴達順、賴達敬、賴振彬等人到此開墾。
  內埔鄉--清康熙時有客家人鍾沐純居此地,清乾隆年間有廣東鎮平人傅子樑,廣東陸豐人葉篤
秀等人入墾。
  恆春鎮--明鄭時有廣東普寧人巫元束隨鄭成功來台,其後屯居恆春一帶。
  滿州鄉--清康熙年間廣東人王成古入墾。

    宜蘭縣客家血統人口約有3萬,佔人口比率是6.5%,比率較低。宜蘭之大姓游姓是否應為客家
人,還有保留之可能,三星鄉是客家人口佔有率最高之鄉鎮市,其次是員山鄉。宜蘭世居住民
以祖籍福建漳州府佔絕大多數,並以河洛血統為多,漳州客家人屬於少數。宜蘭縣與客家有血源
關係較知名之世居宗族如下--
  員山鄉--清嘉慶年間有福建詔安人呂媽生入墾。
  宜蘭市--清嘉慶年間有廣東人李光居此地。
  冬山鄉--清康熙年間有廣東人陳振福等人入墾,清嘉慶年間有福建永定人古大典、江芹生、范
阿兼、福建詔安人官華鳳、邱明理等人入墾。

    花連縣客家血統人口約13萬,依花蓮縣姓氏人口結構來看,必定有不少粵籍人口混淆自己之祖
籍,而成為其它族群,這些混淆祖籍者主要應分佈在壽豐,豐濱,玉里等鄉鎮。山地萬榮鄉則有
不小比率之客家人。花蓮縣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世居宗族如下--
  玉里鎮--清咸豐年間有廣東人陳唐、羅江利、沈私有等人入墾。

    台東縣客家血統人口約有4萬人,在關山及池上二鄉鎮,客家血統人口保有絕對之優勢,但部
份客家血統人口,目前可能以平埔族之身份出現。台東縣與客家有血源關係較知名之世居宗族如
下,清雍正年間有東大埔人鄧禹盤到台東墾拓。

    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這三縣之客家血統人口數都非常稀少。

    從以上個縣市之客家人口數給予加總,則目前台灣之客家人約有503萬左右,約佔總人口2232萬
的22.5%,也就是五分之一強。
後記:讀者若對文中資料有建議,或有您家族渡台資料,請將渡台年代、渡台先祖姓名、祖籍、
渡台後居住地等E-MAIL至本人郵件信箱,將無限感謝!
(註1):此段文字資料參考自李壬癸著[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戶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1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台湾客家人口调查数据

2004年台湾客家人口调查数据




资料来源:台湾客家文经发展协会
资料时间:民国93年

[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06-9-14 13:17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20: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不过太长了,待有空再慢慢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13: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只有广东才有客家的...不要把福建客和江西老表排外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5: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