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8/24
【記者龔書清/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託高雄國立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編撰客家族群開拓史,於本(24)日上午十時於客家文物館舉行簽約儀式,葉代理市長菊蘭蒞臨監簽,並有多位市議員、客委會委員、各客家社團負責人及客家鄉親一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葉代理市長表示客家人對高雄繁榮有重大的貢獻,在高雄發展開拓史中很多都有客家族群的痕跡,期客家子弟能不忘本、不忘客家母語,也感謝議員們對外來族群文化的支持。
葉代理市長表示,客家人來到高雄這個工業都會城市?生活打拼,對促進高雄繁榮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很多地方像南投、台東都有群聚的客家庄,延續著客家文化,而外移人口眾多的高雄市,有客家人、河洛人、外省人、原住民等不同的族群,在高雄市151萬人口中,客家族群約佔15%,他們早期從桃竹苗、美濃等地移民而來,現今大多散居在三民、苓雅及左營區,在此定居生根、開枝散葉。
葉代理市長並強調,由於高雄是個都會大城以及多元族群融合的特性,現在很多高雄客家人第3代第4代都不會說客家話,慢慢的產生客家語言嚴重流失的文化斷層,有感於此高雄市政府客委會特別委託高雄國立師範大學做田野調查、文物蒐集,並訪問釵h客家耆老口述歷史,來編撰客家族群開拓史,期能啟發高雄市後代客家子弟飲水思源,體念先民來高雄開拓的艱苦,也藉此讓各界認識高雄市客家人移民史及其移民後與其他族群互動關係,高雄客家子弟留下重要的歷史紀錄。
高雄市客家族群開拓史將編撰五冊,第一冊-回歸原點與文化追尋,第二冊-心懷家園與慎終追遠,第三冊-客家風貌與客家意識,第四冊-客家先賢與客家認同,第五冊-高雄客家人未來願景,其中第一冊預計今(95)年12月底前完成編印,客委會也表示期從此研究中了解現今高雄市客家人的族群認同,以利作為該會未來研訂客家政策的重要參考。
(新聞來源:全民電子報)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6-8-26 09:0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