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shlzy

客家百家姓源流世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5 18: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鉴》记载,公元前1300多年,商王武丁,敕封满叔(季父)曼于邓国(今河南省邓州)为邓侯,曼就以国为姓,邓姓从此开宗。虽然另有一说,《姓氏考略》云:南唐后主李煜的第八个儿子李从镒曾封邓王。南唐国被宋朝灭掉后,宋太宗曾诏捕其宗室甚急,邓王李从镒的儿子天和逃脱,以父封为姓,改称邓氏。但这只是一个支系,邓代的开姓始祖是黄帝27世孙曼公德阳,这是毫无疑义的。
     邓氏的发祥地——邓州,居黄河以南、汉水以北、西陕以东,处于黄河中下游南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利于耕植,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自从曼公德阳受封南阳,赐姓邓氏,分封食采,世袭侯爵以来,历经22代,六百多年,人丁兴旺发达,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
     汉初,42代邓通佐朝有功,汉文帝赐铜山铸钱,“通氏元宝”,富甲天下。东汉开国元勋邓禹,讳震,字仲华,原籍南阳府新野县,后移湖广(湖湘长沙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6 0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没有人介绍黄姓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2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姓我已在上面介绍过多篇了,你自己找找,这样对你也有好处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8 20: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求助】【原创】寻求四川各派蔡姓字辈派语!

39518 【讨论】【求助】【原创】寻求四川各派蔡姓字辈派语!
敬爱的温涛同志:您好!我的亲戚朋友有很多姓温的请您提供相关字辈资料,并且,敬请您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我来自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因修谱需要,特意致函,敬望各位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提供相关资料,我祖蔡某于清朝年间与姻亲董,杨(其字辈为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一起,由粤东一带入川,几经周折,随后定居今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镇道中桥村,即原来四川宁远府盐边厅同德镇道中桥村.我蔡氏乃当地甚至整个同德镇的望族之一,后因家世衰败,族谱亡佚,人口大减,我仅仅知道我祖父字辈为"官",父亲字辈为"永",我的字辈是"志",急切寻求上述相关字辈,敬请各位帮助我,我的邮箱:caizhibin@ah163.com,感激万分,功德无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 21: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不见石氏

怎不见石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2 13: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石姓渊源
    据《春秋公子谱》称,春秋卫国系石姓发源地,春秋卫国大夫石碏是石姓鼻祖。石碏生于周平王(姬宜臼)五年即公元前766年,今甘肃省武威市一书香之家,从小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公元前731年为卫国大夫,辅佐朝政。他为官清正,提出“倡六顺”、“反六逆”学说。《左传》载,石碏谏卫桓公宠州吁,桓公(姬林)不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6年)桓公之子州吁袭杀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石厚参与其谋,石碏得知,用计将州吁、石厚处以极刑,迎立桓公次子晋为君,卫国得安。卫君视碏忠义纯臣,号石为姓,自此开创石姓。
    石碏后裔石骀仲亦为卫国大夫。因石碏生于武威,君封武威为石氏郡,望出武威。石氏在卫国上下为官甚多,为望族,并逐渐播迁甘肃各地和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一带。至汉时,石氏大量播迁至渤海(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地区),河内(今河南省境黄河以北地区),蕃衍生息。石姓开宗以来,辗转中原,人才辈出,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子孙昌荣,逐渐扩迁江南。
   二、入闽石氏
   据《福建通志》云,源于北方的石氏,南迁福建、广东、广西,始于唐代末期至五代之后。石氏入闽太始祖螽扈,字振卿,妣南宫赵氏,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唐僖宗光启二年(886),螽扈26岁,授福建南部都尉,统兵入闽,旌旗标识“武威军”,越三年,战绩辉煌。回京后,因平乱有功,恩封副闽中王,光禄大夫,辅佐朝政。其妣南宫赵氏封一品夫人。其子琚,字子美,号正庵,谥文献,后唐明宗三年戊子进士,官为内阁中书勋郎中,历官吏部尚书,拜右丞相,后派出江南寿州八公山景仪村为先籍。父子于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迁居福建,闽中始有石姓。初居苧溪(今厦门同安境内),后其裔孙迁泉州高浦西安乡,传70余年,到四代孙元教迁居泉州镇海卫。子孙又迁漳州、福州及浙江省等地。宋仁宗皇佑年间,石氏一门七进士三尚书,在泉州建有高浦祠堂石氏家书庙。其门联:宗室尚书庙;银同甲族家。在漳州城总爷后街有司勋石公祠,泉州内井亭巷建有石氏吏部书庙。
     自入闽始祖螽扈唐一世传至十四世,福建多数县份有石姓,且扩展到台湾、江西、浙江、湖广、云南及四川等地。其中十一世鲁万、鲁千和鲁亿三兄弟分别留居镇海卫、迁居龙岩所内龙门员岭长塔和广东潮州。鲁千字五九,妣陈念三娘,泉州支派,于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由泉州镇海卫迁龙岩员岭长塔,建祠于长塔。至唐十四世传宗盛、宗友、宗达,又从长塔分迁:宗友迁漳州南靖吴宅和黄竹坑繁衍,宗达迁广东兴宁、连平、博罗等地发达。宗盛,字小九郎,生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卒于元朝大德七年(1363)。于宋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3 12: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邹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6 2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邹姓的郡望有:范阳、太原、广陵、南阳、渤海、丹阳等。上杭邹姓是出自范阳的一支。《范阳邹氏族谱》云:“范阳邹氏,肇自邹聪”。邹曼父第三十一世孙邹聪,在唐朝时,曾任范阳太守,此后子孙世居范阳,成为当地官宦世家,于是子孙以范阳为郡望,人称“范阳堂”。
    邹姓堂联,较常见的有:“梁园昭雪(邹阳),黍谷回春(邹衍)。”“道气禀江山之灵秀(邹元标),诗章夺月露之高华(邹定)。”
邹氏入闽
   邹曼父51世孙邹勇夫,讳愈,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审知兄弟入闽,以军功拜威武军节度使,镇守归化,后在杉津(今泰宁县杉阳镇)开基。五代之时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下,归化镇由于邹勇夫的坐镇,却安定繁荣,不少人慕名举家迁来,在此安居乐业。
    邹勇夫11世孙应龙,字景初,南宋宁宗庆元二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曾任礼部尚书兼侍读,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根据蛟洋塘厦及江西遂川族谱,邹应龙共有十三子。元配陈氏,生三子,一郎、二郎、三郎。继配李氏,生五子,凤四郎、鸿五郎、毅六郎、殷七郎、殿八郎。三配叶氏,生五子,恕、德、懋、恭、志。据笔者调查,邹应龙有二房裔孙迁入上杭开基,分别是:一郎九世孙三十郎;殿八郎裔孙八郎。
     邹八郎入杭及其裔孙播迁殿八郎裔孙八郎,迁入今古田镇石坪村开基。蛟洋乡塘厦邹氏族谱记载:“始祖八郎公迁居石坪村”。邹八郎妣刘氏三娘,生二子九二郎、十五郎。
     十五郎妣陈氏、官氏,生四子:长昌郎,次四九郎,三七十郎均移居广东大埔县,四念三郎留居石坪。
     念三郎妣严氏,生四子:长福一郎居石坪村,次文四郎移居大吴地,三崇小三郎移居上杭县古田里古二图塘厦乡(今蛟洋乡塘厦村)开基,四广二郎迁广东。
     塘厦开基始祖邹崇小三郎,名肥寿,人称肥公。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正月十一日子时生,元至正五年(1345)七月初十日卯时卒,享年82岁。妣官小八娘,合葬本乡大洋溪清水塘,虎形地。裔孙定于每年正月十一日,即崇小三郎出生之日祭墓。崇小三郎生子祥甫。2世祥甫妣华氏,生子吉琥。3世吉琥号大五郎,生二子:长忠仁讳子春,次忠义讳子玉。从4世开始,子春、子玉兄弟便分居发展,子春号大六郎生一子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3 10: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何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3 23: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姓客家人分布如何?流向何地?成都的客家人有金童钟,金重钟之分。不只其源流如何。望赐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9 20: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没有介绍客家姚氏的文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23: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没有介绍客家梅州市平远姚氏的文章。。
怎么没人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 23: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
   你好!恳请能帮我找找<包>姓的有关资料吗?谢谢,静候佳音.呵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5 1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氏一族,相传乃“炎帝之后,本姜姓也。黄帝封姜裔为申国侯,遂以国为姓。”“春秋时,远祖申包胥仕楚平王,为大夫。”“鲁定公四年,包胥公之子孙不以国为氏,而以祖之字为氏,吾族得姓实自此始。自此而包姓著矣。”(注:摘自《庐丰谱》序)。北宋名臣包拯家族的“包氏合肥世系引”中,也有相同的说法:“包氏之先姜姓,火德王炎帝神农氏之后。”“封于申,历夏、商,为周室世臣。”“申包胥仕楚为大夫。子孙因以王父字为姓,属羽音,居上党。”闽杭包氏属其中的一支。
      包氏入闽始祖字十郎,号纯白,讳始仁。祖籍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先祖数次南迁后落籍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旧谱相传,纯白“始贡于宋孝宗隆兴间,得选汀州教授。”又“尝权知上杭县事,解组后遂退隐小陈坑而奠宅焉。”(注:摘自《庐丰谱》序)。上杭南部边陲汀江西岸的小陈坑(今属下都乡新寨村),从此成为闽杭包氏的发祥之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7 2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厉害!涯十分佩服。
欸丢资料係样般搞老介?
涯对族谱十分想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2: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