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11|回复: 0

寻访康乾时期著名水利家、数学家庄亨阳遗踪[ 南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8 06: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名宦,300年后泽被故里(图)



(2006-08-17 15:28:10)

寻访康乾时期著名水利家、数学家庄亨阳遗踪




庄亨阳画像




庄海周介绍庄亨阳纪念馆选址方位


清代著名水利家、数学家庄亨阳,名载《中国人名大辞典》,著作《庄氏算学》被收入《四库全书》,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对庄氏算法评价甚高,1987年《中国水利报》曾用三版篇幅介绍他当年治理淮河的故事。但在庄亨阳的闽南家乡,后人对他的事迹却所知甚少。


记者日前走进庄亨阳出生地南靖县奎洋镇上洋村,寻访这位名垂史册的先贤遗踪。


淮河沿线有不少庙宇供奉其塑像


在南靖县方志办,王少卿、陈春梅两位文史专家,向记者讲述了《漳州府志》等典籍记载的庄亨阳治水故事:


庄亨阳(1686—1746),字元仲,号复斋,出生于贫寒农民家庭。自幼天资聪敏,19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他于康熙五十七年中进士,历任山东潍县知县、国子监助教、徐州知府、淮徐海道按察副使、吏部检封司,是随任留声的清代名宦。


清初,黄河下游多次决口,黄淮合流,给两岸造成严重灾害,百姓难以为生。在庄亨阳为官的山东潍县、淮徐地区,水旱频繁。他忧心如焚,不断上书朝廷:“自到南徐,已遭荒岁,去年赈务方竣,而今岁灾害氵存臻,黄水横流,八属告惫,自惟不德,累及黎民,尸位素餐,将何以报圣恩而答知己。”他深入灾区体恤民情,详细勘察山川湖泽,掌握了水情、地情。


任徐州知府三年期间,庄亨阳遇到三次大水灾和两次饥荒,他为抗灾救灾,常常“饥不暇食,困不得眠”。乾隆七年黄河水冲决石林,沛县县城危在旦夕,百姓惶恐,四处逃窜。驾小船赶到的庄亨阳对沛县父老宣告:“太守来与尔民同难,尔民何往。”他亲率群众堵筑堤坝,奋战七天七夜,终于保住县城。


庄亨阳在治水过程中,敢于坚持原则犯上直言。他公开指出钦差大臣措施不当,“恐徒费金钱,而水患仍未有已也”;批评河员“不知变计,导致下殃百姓,上累国家”的渎职行为;抨击地方官或“只填闸门一丈二尺,水入少则患自平”的苟安心态。他认为“兴利贵在因时,除患务求探本”,组织修筑黄淮堤防,扩大中小库容,修建数十座水闸以提高泄洪能力,并清理黄、沭、睢、汴河道沙障,拓宽运河狭窄地段,从根本上解除了长年困扰徐州的水患。


迄今,在淮河沿线的江苏徐州、山东莱阳等地,有不少庙宇供奉着庄亨阳塑像。


关于漳州南一水库的神奇预言


建于1992年的南一水库就位于奎洋境内,当地民众称之为“亨阳湖”,传说庄亨阳数百年前曾对此有预言。


清雍正年间,庄亨阳辞去山东潍县知县职务,回乡为母亲守孝三年,丧服期满后应漳州芝山书院的聘请,到书院任教授。


一日,家乡南靖董知县带来一张状纸请他帮助断案,原来是庄亨阳的本家二房状告长房。因为虽然长房富人多,但人丁却比二房稀少。请地理先生来相地,说要在祖坟地——“蜘蛛结网”风水宝地的左边修祠堂,才会人丁兴旺,可此举却遭二房阻拦。双方发生争执并告到县衙,知县请求庄亨阳出面调停此事。


庄亨阳经苦苦思索后写下一封信,让生员带回奎洋交给长房族长。信上写着四句诗:“水淹龟山寺,撞破蜘蛛丝。相传廿四世,子孙要迁移。”族长立即招来了族里老人和私塾先生一起商议。私塾先生反复琢磨诗意后说:“先生学识渊博,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既然他预见到这个风水宝地会被‘撞破’,子孙要‘迁移’,那么修祠之举还得再议。”族长表示赞同:“不如请地理先生另寻宝地建祠堂,也免得二房亲人伤了和气。”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案子自然很快了结,但庄亨阳的“水淹龟山寺”诗句,却流传至今。


1992年,奎洋镇修建库容量居全省第二位的人工湖“南一水库”时,人们才领悟到了亨阳先生数百年前预言诗的含义。奎洋库区是个群山环绕的小平原,中间一条奎洋溪蜿蜒而过,人们在溪隘口的两座石壁山间筑起了拦河大坝,汪洋的湖水把库区中的龟山寺和那个“蜘蛛结网”风水宝地“撞破”(淹没)了,庄姓后代子孙,许多都移民至高处和异地他乡去了,应验了庄亨阳的预见。


如今,湖面面积十多平方公里的“亨阳湖”,正以其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的特色,成为水上游乐、休闲渡假、保健疗养的好去处。


编写数学启蒙著作《庄氏算学》




奎洋镇上洋村庄亨阳墓


明末清初,西方科学知识逐渐传播至中国。乾隆元年(1736年),庄亨阳晋京任国子监助教,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对他非常器重,赠送给他许多西方数学、天文学书籍。庄亨阳认真地学习研究,把中西方数理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体系,编写了《庄氏算学》等专著,深入浅出地解释数理,文字通俗易懂,图表准确清楚,一些应用题也饶有趣味,成为初学入门的津筏和启蒙者案头必备参考书,对当时普及和提高数学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传说有一年庄亨阳回乡省亲时,在枫树下与乡亲们品茗谈天,一位老友打趣地说:“人称元仲兄神算,特地请教一番,不知如何算出堂下这株枫树有多少叶片。”庄亨阳站起身来,走到树前仔细打量一番,然后折下一条树枝,数数枝上叶片,又绕树走了三圈,再正步三步,口中念念有词,片刻,他计算出来了,说:“这株枫树共有树叶三个一和两个二。”老友说,“您是说五位数﹖那就是11122了﹖”于是叫几个儿童爬上树去数,结果如数相符。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数学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在徐州治水时,清理淤沙,扩建水闸,加固堤岸,庄亨阳都进行精确的测量计算,并绘制简明直观的图表。他编写的《算法书》、《河防书》等论著,为清代治理水患作出了贡献。


庄亨阳堪称封建时代的清官。他倡导廉政,禁绝馈赠礼物,甚至谢绝酒席迎送。有一次视察沭阳县河防,知县设宴招待也被他斥责劝止。1746年庄亨阳因劳致疾,以身殉职在徐海道岗位上。病逝的当天还勉强起来办公问事,死时身上穿的是旧衣服,盖的是旧棉被,徐州市民自发停市几天,举着素旗为他致哀。以后,还为他树碑建庙,永志怀念。


南靖重新擦亮庄亨阳文化品牌



《秋水堂集》中的《历法问答》


记者来访的时候,县方志办刚刚完成《秋水堂集》十二卷的点校再版。这是庄亨阳著作的集大成,包括河防说、政论文疏、诗文集、传略、庄氏算法藏本、历法问答等内容,既有事关国家兴亡、百姓安危、地方兴革、风俗教化的真知灼见,也有对数理天文精蕴的浅显阐释和独特见解。


县领导告诉记者,清嘉庆年间曾出版过九本《庄亨阳遗集》,但由于旧版使用的是乾嘉时期的古文,加上年代久远散失四方,经县方志办和庄氏宗亲多方收集,终于找齐所有版本。即将再版的《秋水堂集》,由竖体排版改为横体排版,由繁体字改为简化字,以便读者阅读这部具有历史、科研价值的宝贵文献。


记者还从上洋村支书庄海周处获悉:南靖县将斥资数百万元,在漳州、龙岩交界的深山碧水间建设庄亨阳纪念馆。当地诸多与这位先贤有关的遗迹也将逐步修缮、恢复原貌,并将于今年举办纪念庄亨阳学术讨论会。


乾隆十一年三月,庄亨阳灵枢奉旨归葬家乡。吏部尚书蔡新为他题写墓碑;大诗人袁枚为他写传;礼部侍郎方苞为他作墓志铭,中有“君之生不怍于人,死不愧于天”之句。记者来到庄亨阳归籍安葬之处,只见该墓体呈风字形,三合土夯筑,墓碑上镌楷书“大清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复斋庄先生暨配恭人戴氏佳城”。碑前有祭台及两级墓埕,前竖望柱1对,满人觉新雅尔哈善拜题刻1方。墓周环绕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太子亭,也是一处正在修缮的庄亨阳古迹。庄亨阳担任国子监助教时,教学十分出色。他的一名学生(太子)当了皇帝后,为了答谢恩师,特赐建太子亭,并规定官吏从亭子前经过时,必须像恭迎御驾那样,“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顶礼膜拜,鞠躬而行。庄亨阳的出生地“秋水堂”,于上世纪初被大水冲毁,今后也将逐步复原。


庄亨阳家乡土楼群


庄亨阳家乡上洋土楼群,有和高楼、圭峰楼、和平楼、永昌楼、红卫楼等15座较大的土楼,气势雄伟,建筑壮观,文化内涵丰富!


和高楼,始建于明中期(1697年),占地面积519平方米,建筑面积1158平方米,为3堂2横式五风楼。主楼后座3层、墙厚0.7米、高11米、每层5间,共15间,加8间走廊计23间,前座2层高9米24间,中座2层高7米10间,楼内设2部梯道,1个大门,1口水井。前座底层当中1间为大门厅,中座当中1间为神堂,后座底层当中1间为祖堂。前、中、后3座之间隔着2个天井,鹅卵石铺地,两侧各建2列平房32间,与前、后2座主体楼接连,在平房与平房、平房与主体楼之间构成4个狭长的天井。共96个房间,现今楼里居住庄姓17户61人。


圭峰楼修建于1670年,占地面积1089平方米,建筑面积4356平方米,坐南向北,楼外径33米,内径14米,楼高16米,4层共72个房间,4层中设有1个瞭望台。底层墙厚1.2米,二层1米、三层0.9米、四层0.8米,楼内土木结构,二、三、四层则只建单间,外间的相应位置建成宽敞的走廊,通往各层,正门大厅安放公梯1部,只设1个大门出入,大门用4条花岗岩拱建,高2.45米,宽1.45米,大门扇都用6寸厚硬木制造,内设3根粗大的门栓,十分坚牢。楼内天井中间有1口水井,深6米多,水清干净。一层伙房和饭厅;二层老年人卧室;三、四层青年卧室和堆放谷物,四层后楼为大厅间,是堆放老人的寿庭(棺木)处,四层前厅建凸字形瞭望台。二层以上房间内外开大小不一窗门。现楼内居住庄姓11户43人。


和平楼建筑于明正德年间(1770-1772),占地面积1413.9平方米,建筑面积5655.6平方米,外径30米,内径13米,楼高4层,每层有16间共64个房间,楼大门坐北朝南,楼内设3部梯道,1口水井,现楼内居住庄姓5户13人。


栋美楼又叫叁俭楼,建于清康熙年间(1654一1656),坐南朝北,占地面积3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88平方米,地基为乱石垒砌,墙为三合土,楼高12米,共3层,每层12个房间,共42个房间,一个大门出入,一部公梯,楼内土木结构,走廊为通道式,现楼内居住庄姓5户20人。


永昌楼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629.3平方米,建筑面积1358.6平方米,楼墙为三合土夯筑,楼前面高7米,为2层,后面高11米,为3层,共有42个房间,设有1个大门,1部梯道,楼内各层为通廊式。现楼内居住庄姓7户27人。


红卫楼建于1870年,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建筑面积704平方米,楼墙为三合土夯筑,楼高9米,2层共有28个房间,设1个大门和1部梯道,现无人居住。

文/图 刘丽英 庄振东

(来源:厦门晚报)
http://www.csnn.com.cn/2006/ca49450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08: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