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44|回复: 7

客 家 的 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5 2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gdyc.gov.cn/A009/f001.htm


 
客  家  的 粄


 

客家的“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即闽南人所说的“粿”。一般是以糯米为主,作法是将磨石磨出粄浆,再挤去多余的水份就成粄脆。粄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糯米浆,现在各商场超市也都有水磨好的干糯米粉卖,这是做各种“粄”的基本原料。

客家人最常食用的粄是糍粑,不论婚、丧、喜、庆、庙会都会用到糍粑。作法是将糯米用饭曾瓦蒸好后,再放入“舂臼”里打,两人用“舂臼槌”轮流打,为求打的均匀,另一人则在舂臼里将糍粑翻转,经反复翻转,舂臼槌打,才做成可口的糍粑。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粄:

红粄:客家人遇办喜事大都会打红粄,作法是将粄脆中包甜豆沙、花生粉、红豆馅,包好的粄团再用“粄印”印出龟甲的花纹。

新丁粄:为了要庆贺家中有新添的男丁而做的,其实做新丁粄就是红粄。红粄要做足,足满一斤,通常在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时“祭天公”,以感谢上天赐男丁之福,这时候的红粄就叫做新丁粄,在新丁粄祭拜上天后,要分发给邻舍,是把快乐分享给大家的意思。

发粄:客家人遇办丧事或扫墓时也大都会打发粄。作法是把酵粉放在粄浆里,使它发酵后再蒸,蒸到粄面隆起而分裂,称之为“笑”,蒸发粄要蒸笑了才好,因为是发财致富的一种征兆。

逢年过节,粄的品种就更多了, 有“甜粄”、“咸甜”、“发包”、“菜头粄”、“油槌子”。

元宵节的“菜包”,因其形状像猪笼,所以又称“猪笼粄”。元宵后的挂纸(扫墓)要打发粄,如果是新建的坟,则必须打“红粄”。清明节:“发粄”、“艾粄”、“苎叶粄”;端午节:“包粽子”,不打粄,但有一种叫“粄粽”。  中元节“包粽子,打糍粑。 中秋节:打芋粄;打“粄仔圆”,即汤圆。


(摘自5月16日河源晚报  收整文) 


yhwang注:粄、粿二字不见于《现代汉语词典》,请严老师或者其他学者来解惑。 :)

---------------------
yhwang 謝謝你的提問:
我是很喜歡考證本字的.粿,在繁體可以打出來.福建地區通行使用.米制的糕點,多稱"粿".字源 改天查查.
粄,繁體有. 本字可能是 扁/版, 多數 粄 扁的,後者主要來自 製造許多種 粄 通常要用 模版來壓制.

[ 本帖由 yanxiuhong9 于 2003-7-8 20:31 最后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7 0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 家 的 粄

被你一說才發現好幾年沒吃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17 1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 家 的 粄

根据日人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粄"字见于<集韵>,意为"屑米饼"。"粿"字亦见于该书,意为"净米"。又见于<正字通>,意为"米食"。这些解释都比较含糊,不知所指者,确系今人所谓"粄"与"粿"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17 11: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客 家 的 粄

查《汉语大字典》湖北图书出版社,四川图书出版社1995合订本1309页:

粄:ban3<廣韻>博管切,上聲緩韻幫母
糍粑一類的米制餅.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八引晉葛洪<要用字苑>:"(粄)布滿反,粢類也."
<玉篇 米部>:"粄,米餅."
<廣韻 緩韻>:"粄,屑米餅也.".......
粄字 已經通行,台灣客家文獻很常見.
語音也符合.也許不必追溯到"扁""版"一類的

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7 15: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爱吃了。春节回家,老妈也懒得做了,因为都没人要吃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1 23: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吃蜜酵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16: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一般还是会做一些应应景。最怀念的还是清明时的“子孙粄”(椎仔粄),小时候祭祖时的战利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2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鸡颈板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4 09: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