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1|回复: 5

中原衣冠话兴衰(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4 09: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人重视正名,有其历史原因。中国是重视正统的国家,“名不正,则言不顺”,这观念已流贯千年。

    中国的汉文化,以中土史官文化为正统。历代史官,醉心于秦砖汉瓦、燕赵悲歌,不怎么把远离中原的广东放在眼里。“南方瘴疫之地”,一向是朝廷流嫡罪官放逐刁民的地方。说到广东也没有好字眼,不过是百越蛮夷之地,语言驳杂,民风粗野……什么客家人、广府人、福佬人,正史典籍均无明说。自然没有史官去论说考证什么客家了。倒是被汉家鄙称“夷狄”的蒙、满,靠血刃汉人当上皇帝,就被史家说得轰轰烈烈,“我大元”、“我大清”起来。当然,他们倒霉时也被后世史官骂得一塌糊涂。

    中国史官修史,沿袭《史记》体例,以帝皇为纪,以人物入传。客家没有人当皇帝。洪秀全差点儿当了皇帝,也自称大王。但官家不承认,说他是寇是贼,自然没有为他的“天朝”纪志。客家人能入传者也不多。唐朝的宰相、曲江人张九龄有传,有人说他是客家人。张老先生是否属于客家?很可疑。再说,那时也没有客家这个名词。东莞的袁崇焕官至兵部尚书,当了“国防部长”。后来被腐败的崇祯皇帝杀掉了。袁“部长”倒真是客家人,不过,史传都没说他是什么客家。因此,延绵千年的中国史官文化,卷秩繁浩的《二十五史》,对“客家”一说都付之阙如。客家这一大族群,连个名号都没有,客家文化人心理上的失衡,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我大清”的客家学人徐旭曾就站出来说话,为客家正名,始有“宋之衣冠旧族”一说。不过,徐先生不是当朝政要,更不是文化昆仑,连“知名作家”也算不上。他那本《丰湖杂记》,不过是野史杂说。人微言轻,史官们自然不放在眼里。明、清史稿中,根本没有这个徐旭曾存在。

    一般的客家山民,并不把什么正史野史放在眼里。他们按照祖传习俗生活着,照样唱山歌,吃番薯、吮田螺,磨豆腐,睡女人。该风流的风流,该快活的快活,该读书的读书,该进仕的进仕。照样耕稼农桑,漂洋过海,蓬蓬勃勃地繁衍后代,不怎么计较正名不正名。中华博大,民系复杂,没有多少外籍学人把客家放在眼里,他们也不觉得客家人有什么特别之处。

    真正引起国内外对客家问题的关注,是因为清朝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太平天国起义,起事者多数是两广客家人。其首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等人都是客家佬。太平天国的历史功过如何,史家还在讨论,就不说它了。以客家人为首领为主体组成的太平军,横扫大半个中国,这一战,轰动世界,人们对史不见经传的客家人开始刮目相看,中外学人就纷纷研究起客家问题来了。

    另一件,也发生在清朝。在广东西部,客家人跟广府人发生大规模的械斗,历时12年,双方死伤散失人数高达50万人。其规模之大,死伤之多,世所罕见,使中外为之震撼。

    一是跟清朝斗,一是跟广府人斗,斗得都很惨烈,客家人好勇斗狠因之驰名。中外都睁大了眼睛:怎么就出了这些客家人?

    官家和广府人对客家人自然没有好感。《新会县志》甚至在客字旁加个“犭”,不把客家人当人看。于是爆发了论战,客家学人纷纷撰文,论说客家的汉家血统如何纯粹,文化如何正宗,历史如何悠久……这场论战,虽然情绪成分多,学术精神少,但也对客家的历史、方言、习俗有所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后来,又出了一件事,广府名人黄节编《广东乡土历史》教科书。内云:“广东种族有曰客家、福佬族,非粤种,亦非汉种。”黄节先生一条竹竿打两船人,把潮汕人也列入异类。既然是非粤非汉,就不知是从哪儿来的杂种了。教科书这样写,等于在客家、福佬人头上撒尿,就不是一般狗屁文章,可以置之不理了。客家名流作家黄遵宪、丘逢甲、钟同和等人拍案而起,广东各地的客家名人互相联络,成立了“客家源流调查会”。不再是无名之辈打笔仗,而是名家对名家的一场真正的较量。这场笔墨官司打得十分热闹,有许多著作问世,直至促使广东提学使下令更正这“教科书”的谬误,才了结这桩公案。客家学人为了争正统求正名,真是用尽了心思,下足了笔墨。再后来,有学人罗香林旁征博引,有许多论述客家的专著面世,客家为汉家正宗之说,才为学界认可。至今沿用的基本是这些版本。

    客家人为了争个名分,争个血统纯正,证明自己不是杂种,居然打了将近一百多年的笔墨官司,今天看来,有点像天方夜谭,真有中国特色。不过,以历史眼光看,这些名人参加的笔墨官司,确实促进了对客家民系民俗的研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意义就远远超乎名分之争了。

    客家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这自然是好事。现在客家研究有个比较明显的毛病: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越说越远,血统越说越纯,客家名人越说越多……就不像做学术,有点像游戏了。学者诸君是否可以从一些旧的套路或新的游戏中解脱出来,强化学术精神,展开新的视角,寻求新的发现,也许会有新的突破,焕发新的生机。说到这些,已属门外之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09: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件,也发生在清朝。在广东西部,客家人跟广府人发生大规模的械斗,历时12年,双方死伤散失人数高达50万人。其规模之大,死伤之多,世所罕见,使中外为之震撼。

还发生这事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16: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粤地蛮人 于 2006-7-4 09:32 发表
唐朝的宰相、曲江人张九龄有传,有人说他是客家人。张老先生是否属于客家?很可疑。再说,那时也没有客家这个名词。

客家人是中国人(注1),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二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中原历史,当然也是我们客家人的历史,是我们客家人和今天的中原人的共同历史(至少在南北朝以前,广府人和福佬人已经和我们分家了)。只是这段历史要去掉“客家”两字而已(因为那时客家民系还没形成)。
宋朝以后,客家就有自己独立的历史了,那就叫“客家史”。打个比喻,好比美国历史,当然是指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而不是印第安土著历史,它只有短短数百年。创造了美国历史的白种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底冒出来的,而是来自欧洲,主要是英国。美国历史与英国历史的关系,有点象客家历史与中原历史的关系。前面部分是共同历史,最后部分是各自独立发展史。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才是今天的广府人、福佬人、客家人等南方民系的共同历史。虽然广府人的先民有一大批是来自秦朝,但那时秦朝还没有广府民系。

汉至南北朝,广府人、福佬人、客家人就分家了,不同的是前者另起炉灶,再也没回过那个“家”(中原)。客家人则还留在“家”里(广义的中原,包括江淮地区)。直至唐、五代、宋朝,客家人才离家出走,也同样没有再回过那个“家”(广义的中原,包括江淮地区)。

因此说张九龄是不是客家人不重要,但可以肯定,今天韶关市曲江区70%左右是客家人,张九龄和他同时代的其他唐朝曲江人,是今天70%的曲江客家人和30%非客家曲江人的共同祖先。总之,张九龄从民系角度来看,与广府人是没什么直接关系的,反倒和客家人有直接关系(注意,不是说他就是客家人)。

注1:请不要钻牛角尖,这里说的“客家人是中国人”,是指中国客家人,不讨论外籍客家华人是不是中国人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6-7-4 16:10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16: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粤地蛮人 于 2006-7-4 09:32 发表
客家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这自然是好事。现在客家研究有个比较明显的毛病: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越说越远,血统越说越纯,客家名人越说越多……就不像做学术,有点像游戏了。

比较有见地的学者(包括客家学者)都认为客家民系形成于宋朝,五代之前客家未形成独立民系。
纯客家说早已受到有见识的学者(包括客家学者)的批驳。客家是文化的客家,汉族亦是文化建构而成的民族,汉族杂有各种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域的古代许多民族成份。明明客家是汉族之一系,却有人认为其“非粤非汉”,让人难于接受,出现历史为客家“正名”现象,实属正常不过,反之,则属不正常。当然,过了也是不正常(“纯汉论”)。
“客家名人越说越多”,明明不是客家人也说是客家人的现象,是值得客家人们深思的。爱攀附名人的人永远只是那么一部分人而已。
有些出文章出书的人,很多是为了赚点搞费,我看他们并没有认真去研究客家。不过他们写出来的东西确实是影响了一大批人。作为读者,我们能做的只是必需懂得如何去区分其中真假。

假设中国有那么一个省,省会城市通行客家话,周边一些城市也是通行客家话,那么客家民系就不会象一个“客家民族”那样族群(民系)意识这么强烈,反之则可能会同广府人和福佬人一样,更多的是以地域和方言来区分某个具体的族群,而不是以民系来划分(这点看广东潮洲人和福建闽南人这两个福佬民系互不认同就可知,他们的语言其实差异并不算太大)。
比方说梅州在宋朝或明朝历史以来就是个省会城市,那么今天的客家话肯定以地域名称称呼,如果这个省叫某某省,今天我们见到的听到的将是“某某话”(同“广东话”、“四川话”、“江西话”、“湖南话”、“北京话”的概念)而不是“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4 16: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粤地蛮人 于 2006-7-4 09:32 发表
客家人重视正名,有其历史原因。中国是重视正统的国家,“名不正,则言不顺”,这观念已流贯千年。

    中国的汉文化,以中土史官文化为正统。历代史官,醉心于秦砖汉瓦、燕赵悲歌,不怎么把远离中原的广东放在 ...

这是作家陈国凯的文章,审视的角度是非常到位的,  namhon,你说是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8 11: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先祖梅县黄遵宪-公度先生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91354-1-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8: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