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6-21 08: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 ... amp;detailid=743257
我不讳言来自“南蛮”穷地方。但比我穷、比我“蛮”的人,却像吃错了药,自比神仙,怪论迭出。来而不往非礼也。本人早有答复如下:
第112条回复: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上海阿拉真变态(客家网虫) 于 2005-10-25 10:16:29.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四平大马,呵呵,你很老九。读了你所贴以上一些文章也只能说明你是一个粤西穷县城的老九思维而已,那个酸自不必说,那个腐迂到是影响了大家的辨别方向:
呵呵,若论“穷”、“酸”、“迂腐”,首推“客家神话”的膜拜者们。这是客家地区文化在华南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已有学者专著专门指出)、而神话泡沫登峰造极的根源。
“粤西穷县城”怎么穷,也穷不过国家级贫困县集中的某些地域。整个粤西,没有任何一个贫困县,省级的贫困县都没有。某些“客家神话”的膜拜者在封闭状态下,分不清东南西北,竟然以“穷”来攻击别人,恰恰是搬起石头砸他自己的脚。
粤西,一般包括湛江、茂名、阳江、肇庆大部、云浮大部、江门大部,以广府文化为主,兼有客家、闽南文化。
看看上述市的历史文化网页,可知这里曾经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广中),文化积淀不薄。
岭南画派名家关山月、欧豪年,外交界英才陈兰彬、刘华秋,抗日名将蔡廷锴、李汉魂、张炎,等等,一系列名人,均来自粤西广府系。
不管是否注重总结,可见资料都是实打实的。YY王冒充“广府”的幼稚作法,沿袭“客家学”攀附名人的那一套,虚浮之风,显而易见。
至于粤西人的长相嘛,当然是与百越融合程度较高,但整体而言,比珠三角广府偏北,当然也比客家偏北。本人发过一些粤西人的照片在大洋网,大洋的珠三角广府网友惊呼为“捞口面”(北相),这种“捞口面”,与北方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尽管只是一小部分,但在珠三角广府和客家地区,是绝对没有的。
“YY王”曰:“四平大马那些西部的马家嚼们就象苏北人”。此说颠三倒四,令人喷饭。
首先,马加爵悲剧的根源在于其心理状态,而不是华南人的一种外貌。而且马加爵既不是粤西人也不是粤语区人,而是来自广西平话区。马加爵的父亲马建夫的长相与马加爵一模一样,但马建夫心地善良,为人本分。客家神话的膜拜者拿马加爵来说事,心态不正常。同时,也是对客家自身在华南族群中整体与百越融合程度最高的现实不敢正视的一种体现。只要稍微留意,就能发现客家人的典型面相中,就有小黑人的一种面相,网上有小黑人的照片可以对照。
其次,“苏北人”属于北方人种,由于经济与上海相比相对落后,被上海小市民看不起。YY王不是痛恨上海人的吗?怎么又向上海人学习,拿苏北人说事啦?只能用“神话状态”才能解释“YY王”为什么这样做。事实上,现实中,苏北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比很多地方强,尤其比广东大面积的山区强。粤西经济欠发达,粤西与广州、深圳、珠三角的巨大差距,相当于苏北与上海、苏南、浙北的差距。粤西人确有一部分人长得像苏北人等“北佬”,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谁说“上海阿拉真变态”?本人十来年前到过上海,住在解放日报附近的一家小旅馆。在未开口说话的情况下,曾被误认为是“苏北人”。但有文化层次的上海人是不会有任何地域歧视的因素的。普通的上海市民,对广东来的人表现出的是十分友好,得知我来自广东,有的售货员会用学来的简单粤语与我对话。上海人的文明程度,其文化底蕴,从一些小事可以看出,我们广东实际上与之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当时上海人居住条件十分有限,我住的小旅馆就住了上海本地家庭,一家大小以旅馆为家。在迫不得已的“穷酸”状态下,依然是保留大上海的风度,没见有光着膀子(男)、穿着睡衣(女)满街跑的。邻近的老居民房屋里,可见一般都穿得整整齐齐。骑着低档助动车的人,喜穿洁白的衬衣、整洁的皮鞋、打着领带。而同一时期,我们广州摩托车(含高档摩托车)的骑士们,穿得就像游击队,歪戴着头盔就象幼儿园顽童。。。。。。
“阿拉”是宁波话。因上海开埠初期,宁波商人的强势而融进上海方言中。广商(中山、鹤山等广府籍商人)是另一大商帮。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小市民习气只是细枝末节,真正值得学习的大都市气派有很多。例如精细出精品,小声讲大事等等。在一个普遍不刷牙的世界,上海人很少口臭就成了被攻击对象;在一个男子汉以臭脚丫子为荣的圈子,上海人爱干净也成了被攻击的对象;在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度,上海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汇聚的人才是全国最集中的,也成了被攻击的对象。就是这么一回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