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教师讲述闽西抗日将领鲜为人知的故事
●练建安邱泉盛
发现叶帅佚信
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闽西有关部门组织了《抗日名将练惕生》编写组向练惕生家属和亲友征集资料。前些日,年近古稀的三明尤溪一中退休教师练锡康和妻子詹细梅认真地翻看一只旧棕色军用大皮包。
这只大皮包很有来历,是练锡康父亲—— 一位国民党抗日将军练惕生的遗物。熟悉福建地方史的人都知道,练惕生是福建武平县人,原是国民党第六十二军中将副军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少贡献。1949年,练惕生与傅柏翠、李汉冲等领导闽西起义,奔向光明。
由于怕睹物伤情,虽然练锡康把“大皮包”当作传家宝,但对其中的物件,一直没有作深入查看。这次在翻看一堆材料中,突然发现了两张泛黄的信笺,内容为:
惕生兄:
三月十九日来函诵悉。去年我兄在闽西起义,最近率部到榕学习,对革命理论已有更正确的认识,对为人民服务的意志更为坚决,深感快慰。
关于工作岗位,张主席为了解闽西情况,大力进行福建的社会改革与经济建设,必能人尽其才,材尽其用,共同协商分配适当工作。广东大部分为解放区,人心初定,疮痍未复,尤其海南岛尚有残敌,我军还未大举登陆,支前任务艰巨,而匪特利用港澳向内地策动骚扰,图作垂死挣扎。我们虽有整个部署,亦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信念与决心,但不容我们稍有懈怠。
我兄熟悉粤情,对于策反剿匪肃特工作,如有高见或适当关系,请随时予以指教。
专此奉复并致敬礼
弟叶剑英(印)四月十四日
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笔者获悉这一消息后,赶往尤溪,练锡康夫妇热情地接受了笔者的采访。练锡康说:“家父与叶帅是老同学,又是叶帅的老部下,友谊很深厚。”
1917年,就读于广东蕉岭中学的青年学生练惕生考入云南讲武堂第十五期步科,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期同学叶剑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25年,国民革命军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在香洲设址成立独立营,任营长,叶剑英的同窗好友练惕生任副营长。不久,独立营扩编成独立团,叶任团长,练任副团长,新编团积极开展农民运动,香洲有“小黄埔”之称。
抗战胜利后,练惕生不愿打内战,挂冠还乡。1949年5月,练惕生接任龙岩地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一职,便联合傅柏翠、李汉冲领导了闽西起义。
1949年秋,叶剑英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领导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向南进军。南下大军势如破竹,至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叶剑英进入广州后,一边着手建立政权,稳定社会工作,一面参与组织解放海南岛的工作。
就在这一时期,练惕生给老同学叶剑英写了一封信,叶帅于百忙之中复函。1953年后,练惕生担任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福建省委主任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叶剑英纪念馆和研究会初步认定此信
笔者征得练锡康同意,将叶帅佚信传真给位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的叶剑英纪念馆鉴定真伪。叶剑英纪念馆李健贤馆长说,他首先对提供新的叶帅研究资料表示感谢。他说,从这封信的内容来看,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也确是叶帅的语气,信的内容无疑是叶帅写的。但是不是叶帅手书,他说,目前还未能确定,现纪念馆已将此信传真到广州叶剑英研究会,请专家对叶帅佚信笔迹作进一步鉴定。广州叶剑英研究会专家袁小伦认为,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两者关系、文法等方面来看,这是叶帅的信件。字迹可能出自叶帅手笔,也可能是叶帅口授或起草,秘书笔录或誊写,必须作进一步鉴定。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钟兆云副处长在阅读叶帅佚信后说,这封佚信的发现,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至少,为研究叶剑英统一战线工作和研究叶剑英与福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历史资料。
http://www.icn.com.cn/Fujian_w/news/mxrb/041202/1_3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