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5|回复: 0

趣谈客家妇女的“银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5 09: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广西、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居住在以上诸地区的客家人,又多数来自于远古时代北方民族人的繁衍与生息。古时候,由于战乱频繁,为求生存,不少北方的各姓族人纷纷辗转迁移到南方避难。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中原大地战乱连年,民不聊生,先后出现了两次大批移民南迁高潮。这些北方难民到了南方后,由于受宗教势力及门派观念的影响,为了区别当地的原住民(即俗称土著家庭)与迁来落籍的北方家庭之间的门派宗族冲突关系,便在户籍管理造册上把先住民称作土著人,而把北方迁来的新住民叫作客家人。久而久之,“客家”一词由此沿袭于今。

  这些来自北方的“客家”人,虽然远离故乡,但仍然保持了家乡的民俗风情,如客家妇女头上带的银簪,就是其中一大特色。如果有到过闽西的宁化县或广东的梅县,也许不难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在自己盘结脑后的发髻上,至今还沿袭着数百年来插在发髻上的一支银簪。这种银簪一般都是由白银精制而成,长约十厘米,中间窄,两头稍大,末端尖利,且雕有细腻的花纹图案,精巧玲珑,十分雅观。它不仅是客家妇女的一种装饰品,而且还是一种可以用来防身护体的“秘密”用具。

  相传,在我国古代,客家人(尤其是客家妇女),每当到了夜半三更时,常遭受倭寇和地方邪恶势力闯入民宅劫财或欺凌蹂躏。为了防身,客家妇女便开始随身携带一些短小锋利的铁器,以便在遭突然袭击时给对方以致命的一击。后来,为了携带方便,又把这种小巧玲珑的小铁器加以改进制作,把它插在自己的脑后的发髻上,表面上是用来束发,实际上是一种防身的自卫用具。这种铁器制作的发簪,后来才逐步演变为用白银制作,故客家妇女称它为“银簪”。

  客家妇女头上用的银簪,除了用来防身外,它还具有治病的功能。如患有头痛脑热等疾病,可用熟鸡蛋白将银簪裹在一起,趁热在患者身上来回擦拭,其疗效极佳。这种民间的治病习俗,在客家人中历代相传,且沿用至今。



http://news.sohu.com/20060525/n24339875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5 02: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