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84|回复: 0

牛犬救命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4 14: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犬救命恩

张元锦




   不少人总以为客家人喜欢吃牛肉、狗肉,尤其是吃狗肉,简直成了一种嗜好。
在闽西、粤东、赣南等地的客家人,的确存在这种习惯。
我的家乡——诏安县官陂镇,我和我张姓的乡亲们,也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然而,我们却不吃狗肉,一般也不吃牛肉。这是什么缘故呢?
相传六百多年前,官陂张姓的第一代宗祖张元子,被廖家招婿入赘。公元1375年,张元子48岁,妻子廖大娘才生一子,名叫友来,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他是张廖两家传宗接代的“单丁”。友来自幼天资聪颖,束发时知书识礼,进出有家父之风度。公元1392年,友来17岁,未及加冠,这时,廖族“有犯国法之不容赦者”。张元子为了廖姓族亲免受株连,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当年已65岁),挺身而出,担起廖族之全部责任,前往官府申辩。父亲长期在外奔波,祖父母又都已耄耋之年,因此,友来常常到地里巡视庄稼。下地时,他常以牛犬为伴。一天,他又牵着水牛牯、带着大黄狗到地里去。突然,不知从哪个角落窜出一只老虎来。老虎向友来和牛犬步步进逼。水牛牯极有灵性,站在前面,用尖利的双角与猛虎厮拼,保护着自己的小主人。大黄狗见势不妙,箭一般地奔回家去。它缠着友来的祖父母,仰着头,双眼流露出焦急的神情,“汪汪汪”地叫个不停。祖母心中暗想:牛和犬跟孙儿一起到地里去,怎么只有小黄狗回来?看来,肯定出了什么意外事。友来是我们家的命根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不是断了烟火了吗?老太太心急火燎,马上招呼佃户,大伙儿操起柴刀、锄头、长矛等,大黄狗在前面引路,飞也似地前去救援。赶到地里,但见友来骑在牛背上,紧紧攥住牛绳,水牛牯忽东忽西地与老虎周旋。佃户们举起手中利器,齐声怒吼,一拥而上,吓得老虎夹起尾巴落荒而逃。友来终于得救了。回到家中,祖母把孙儿紧紧抱在怀里,喜不自禁地发愿道:“庆幸天地神明保佑,牛犬和佃人相救,我这张廖的一丝血脉才得以保住。从今以后,子子孙孙,不食牛肉、狗肉,以报它们的救命之恩;佃人不畏生命危险,鼎力相助,赶走老虎,从此,业主、佃户平等相待,以志大德。”
打从那时候起,官陂张姓客家人不再吃牛肉、狗肉,张廖家与佃户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六百多年来,不吃牛肉、狗肉已成为我家乡张姓宗亲的一种习俗。倘若有人吃牛肉、狗肉,乡亲们便会说:“他死后过不了‘牛岗’、‘狗岗’。”台湾云林县西螺镇等地居住着官陂去台的三四万元子公宗亲,至今也保留着不吃牛肉、狗肉的习俗。
这就是官陂张姓客家人不吃牛肉、狗肉的由来。
不吃牛肉、狗肉,那么,狗老了、死了,怎么办?埋掉。牛老了、病了,又该怎么办?当然,还是得宰杀。弑牛往往在溪边的草地上。我们当小孩的,心中虽然害怕,好奇心却很重,还是偷偷地跑去观看。只见老牛站在草地上,一动也不动,它也许“意识”到死神就要降临到头上,泪水不断地往下流。不过,它并不逃走。正如俗话所说:“猪,知跑不知死;牛,知死不知跑。”意思是,猪看到有人要抓它,便拼命奔跑,可跑来跑去,还是跑回家里被逮住,宰了;牛正好相反,它知道将被宰杀,却不知道逃走。确实如此。看,几根粗麻绳缠住牛脚,几个人抓住绳子的一端;有个人将一根又粗又利的凿子架在牛头上;站在旁边的另一个大汉高高地抡起铁锤,猛力地砸在凿子上;与此同时,抓绳子的用力一扯,“嘭”的一声,牛倒地了。这时候,牛并没有死,只不过晕厥过去。弑牛的人生怕牛醒过来,便七手八脚地将牛脚捆扎起来,其中一人动起亮闪闪的宰牛刀,将牛脖子切开,鲜血直往外冒。不一会,牛醒过来了,喘着粗气,挣扎着,但是,一切都已太晚了。
看到这血淋淋的场面,我心中好生恐惧,想:这弑牛的人死后怎么过“牛岗”?至于观看弑牛的我们这些小孩子,思想早有准备。大人曾教我们,观看弑牛,双手得放在身后,嘴里得衔一根草。我们就这样做了。意思是,将来死了,要过“牛岗”,牛如问:“当年你怎么不救我?”我就答:“我的双手被绑着。”(双手放在背后,像是被绑住)牛再问:“你为什么不喊人来救我?”我再答:“我嘴巴被栓住,无法叫喊。”(口里衔一根草,意为被栓住)这样,“牛岗”就过了。长大了,我才知道,这些都是迷信的说法。不过,有一点是可取的,那就是:这样做,既不违祖训,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不管怎样,牛犬的救命之恩,我们官陂张姓客家人世世代代铭记在心,并沿袭至今。
(1994年4月2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09: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