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2|回复: 0

客家文化的內涵[轉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18 15: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下節選自: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museum/m061/m061.htm

苗栗客家文化展覽


陳列館共有三層樓,分設五間展覽室,除第三樓客家文物館長期展出地方民俗文物外,其餘各展覽室主要作短期之美術展覽。

  客家文物館的展示內容如左:

  (一)客家民風特質:純樸保守、冒險進取、崇尚忠義、勤勞潔淨:堅忍刻苦、注重武術、尊重婦德、團結創造、熱愛國家、注重教育。

  (二)客家的「源」與「流」及五次南遷路線圖:
  第一次:自東晉,受五胡亂華影響,由中原遷至部豫南部院饋沿長江南北
岸及鞋江上下游(西元三一七年至八七九年)。
  第二次:自唐末,受黃巢事變影響,由皖豫鄂贛等第一時期舊居,再遷至
皖南、贛之東南、閩之西南及粵之東北邊界(西元八八○年至一一二六年)。
  第三次:自宋高宗南渡,受金人南下元人入主之影響,客家先民之一部分,由第一時期舊居,分遷至粵之東部北部(西元一一二七年至一六四四年)。  第四次:自明末清初,受滿洲人南下及入主之影響,再出第二第三時期舊居,分遷至尊之中部、濱海地區、與川桂湘及臺灣,且有一小部分更遷至貴州南邊及西康之會理(西元一六四五年至一八六七年)。
  第五次:自同治間,受廣東西路及太平天國事件之影響,部分客家人,分
遷於廣東南路與海南島等地(西元一八六七年以後)。

  (三)「食」:客家先民早年生活艱困,勤儉營生,不甚講究美食,日常以稻米及蕃薯為主食,另佐以鹹菜、蘿蔔乾、蔬菜、豆腐、豬肉等為副食。由於勞動成性,需要熱量大,一般來說,「鹹、香、肥」乃是烹調客家菜的最大特色。客家話不稱「吃」「喝」俱以「食」稱之,如吃飯為「食飯」;喝茶為「食茶」,無論措辭或音韻,兼目六含蓄且文雅之美。

  (四)「衣」:從外觀上,即充分顯示客家人樸實無華及擇善固執的民風特質。縱然受長期移民生活及特殊社會背景的影響,在穿著方面,仍保有明朝服飾之遺風,普通稱之「唐裝」,客家人稱為「衫褲」。男、女均為上、下裝,上面是衫,下面是褲,「衫褲」的樣式剪裁單純大方,色彩大都選用藍色及素色(如黑、灰、白)。

  (五)「住」: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立體的詩。土樓不但是客家精神的凝聚,也有力的印證了這種藝術美學的最高原則,而其本身機能且已遠遠地越出了類居住的抵禦風雨,抗擊外敵的範圍,被賦予維繫感情,延續血緣和文化傳統的色彩。在世界各民族住文化的系譜中,客家人及其無名建築師所創造的土樓文化,可謂是最別具一格的類型,即使與同屬漢民族的其它文化類型,如馳名中外的北方四合院、西北地區的窯洞等相比較,以土樓文化為代表的客家文化,仍有著許多非同尋常的異彩,從處處可見到其它文化中沒有或已經失落了的精神氣質、從而捕捉住文化之間的差異。

  (六)「行」:「行」可溯自先祖來臺後上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依類別、曰分為水、陸兩種早期的交通工具構造單純簡便:使用素材大抵以竹木做為舟車之結構,由於往返路途穿梭於崎嶇山林、田梗小徑或蜿蜒曲折水域之故,其動力來源往往仰賴人力者多(如花轎、雞公車、板車、黃包車、三輪車等),另旁及家畜動物(如牛車、驢車等)和自然力小如(帆船、竹筏等)。

  (七)「賢哲典型」:客家人雖歷經流離顛沛,卻孕育出刻苦耐勞,堅卓進取,剛強弘毅,冒險犯難,愛國愛家的民族精神,因而產生許多出將入相及創建中華民國的歷史人物「不但為國家建殊勳,且為民族留正氣,堪為後人瞻仰效法。

  (八)「禮俗」:客家人的祖先,本篇中原世祿之家,因世變不甘臣虜,相率舉族避地南保存了歷代中原傳統的文化,所有婚、喪、生育、壽慶禮俗,雖然流居窮鄉僻壤或遠適異邦,還是合乎傳統的遺規,茲擷取日常生活裡的重要部份,分別展示於後。

  (九)「客家八音」:客家地區最重要的民間樂器,分為兩種形式,一為大吹,又稱吹場,是哨吶、小鑼、大鑼、跋合奏約吹打樂形式,多用於典禮性質濃厚的場合;一為弦索,是以瑣吶主奏、椰胡、二胡、三弦等弦樂器,梆子、堂鼓、鎗子、小鑼、大鑼、跋等擊樂器助奏的鼓吹樂形式,多用於儀式、娛人娛神的場合。民間音樂中八音、十音、十三音等數字均為概數,取其樂器多樣、人數較多、曲目豐富之意。客家八音為蘊藏,豐富的民族音樂瑰寶,有賴音樂工作者、愛好者共同發掘、保存與發揚光大。

  (十)「農具」:「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適足以刻劃鄉村農家生活的寫照客家自中原遷徙,所到之處摹路藍縷,辛勤拓殖播種五穀篆養家禽,其中「農具」尤為不可或缺之器物。

  近代機器大量生產以前,農具俱為人工冶鍊打製,依力學、槓桿原理製作出多種多樣的農具,並一一將其納入生產行列。本單元所展示之各式農具,種類繁多,足徵先人的心血與智慧的結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