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市叶姓的来源主要有二支,即来自梅县“南阳堂”及来自福建长泰县“追远堂”的叶姓后裔,人口合计12万左右。其共同的发祥地,则是河南省叶县。
螺溪创业枝繁叶荣
南宋时期,外族入侵,中原大乱,叶姓子孙南迁到达福建和广东两个沿海省份。其中福建仙游古濑始祖叶炎会,随宋南渡,其后裔叶提岭又从莆田带兵进驻海丰县,成为“道山叶”的始祖。又有汴梁(今开封)人叶大经,南宋末任福建制置使,后辞官举族流寓梅州,其后代散居于潮汕、汕尾、惠州等地。其九世孙梅友、梅实兄弟俩及十五世孙德戚成为“螺溪叶”始祖。
明洪武初,梅友最先从梅州迁到海丰县吉康都螺溪(现属陆河县)开基。其大儿子材成长大后移居普宁县,别号老松,成为普宁县占陇、南径、林内乡的开基始祖。明万历年间,螺溪传下的九世孙怀梧建沙坝祖祠(上祠)。及至明崇祯元年,十一世孙叶高标考中戊辰科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时,获崇祯御赐的“职任最为清要”和同僚题赠的“谏议名卿”横匾,悬挂在沙坝祠内。
随后,梅实亦迁到螺溪,其后代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溪西建田心祠(中祠),大门悬挂“三世一品”,左右悬挂“太保第”、“尚书第”牌匾。此派传下有明户部郎中、著名方志学者叶春及和兵工二部尚书叶梦熊。明嘉靖四十年,叶梦熊考中进士,后官至甘肃总督时,平定蒙古部落的叛乱,勒石贺兰山。至明万历二十年,神宗御赐叶梦熊“葵心体国”的牌匾,亦悬挂于祠内正厅上。
后来,梅县叶大经十五世孙叶德戚从永安县徙居螺溪,创建镇楼祠(下祠)。三派祖祠总称“南阳堂”,子孙繁衍生息,成为海陆丰望族。
瓜瓞联绵遍及海丰
随着开拓家园、方便读书和做生意的需要,自明代中期起,叶姓子孙开始向海丰城乡迁徙。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叶梅实九世裔孙叶祖权,携眷迁至海丰县梅陇孔子门乡建居。逮至明万历年间,叶梅友传下十世孙、云南腾越州知州叶逢春三兄弟迁入海丰县城,筑屋于龙津河西岸。至明崇祯二年,梅实十世孙叶珠在其大儿子叶高标题名金榜后,举家迁入海丰县城东笏水门。恰逢海丰大饥荒,叶珠捐稻谷600石赈救灾民,颇得时誉。
据统计螺溪“南阳堂”三派子孙在汕尾市内聚族而居的乡村有:陆河县的新田、上护、河口、河田等;海丰县的孔子门、大液、溪头、尚墩、雷丰寮、东塘、北笏、上墩美、新村、明热、蛟湖、莫厝寨、公平布街、黄羌、汤湖及县城的新市、陂头园等;陆丰县的大安、博美、碣石、南塘、甲东等;汕尾市城区的南汾及红海湾开发区的过洋埔等;人口总计约近10万人。
海陆丰另一支叶姓聚族“道山叶”,则源自明成化年间,内阁中书、提督叶提岭带兵从福建莆田到海丰县道山围剿海贼。遗下子孙为不忘福建祖居地洼塘谢潭园村,将其三房子孙居住的村落分别命名为谢道山、潭头、园埔三个村名,并建祖祠“追远堂”于谢道山。现后裔聚居于仙垭、下可塘、前港、墩头、兴洲、汕尾、汕尾市城区红草东宫村、邬厝塘、大塘、长沙、南汾、石叶、山岗、后门及县城东笏、河园、下巷、新会营等村镇。其中一支于清乾隆初年迁居普宁县扑兜乡。“追远堂”裔孙亦遍及海陆惠普40多个村庄,人口约3万多人。
我查了些资料,广东叶氏还有一支是"道山叶",福建仙游古濑始祖叶炎会,随宋南渡,其后裔叶提岭又从莆田带兵进驻海丰县,成为“道山叶”的始祖。而我就是属于这一支系的!谢谢大家,请指教!
网上的资料关于汕尾叶氏"道山叶"这一支系的资料太少了,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如有资料,麻烦拿出来分享!!!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