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42|回复: 7

你注意、关注过么?关于“地”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3-6 16: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7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用手机拍了老祖坟的照片多张,寻到数据线传上来。
      我们家是一个一直很贫困的客家家族,祖坟非常小,寒酸。不过其特色还是很清楚的,可以和周围的湖广坟区分开来。
     石头盖顶,坟墓的正前方有块石碑,碑左右两侧稍微靠外各立有石板形成半包围的态势。这样的坟,当地叫做“蓑衣坟“,因为形状像蓑衣。碑上长了青苔,文字已经全部不可辨认。
     坟为二次葬,里面埋葬的是入川的两兄弟带来的父母的金坛。
      香火还在继续,坟前有香烛,坟上有挂的纸,但是没有湖广人常用的坟飘。
      听说过节的时候,常有其他地方的宗亲前来祭拜。
     
     因为老家已经不在入川最初居住地,寻找祖坟颇费周折。不过也拍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图片,如古镇、会馆、客家民居。可惜的是,高大宏伟的广东会馆已经变成居民的住家之
处,内部破旧不堪,文物不知所之。听说另外有几个会馆已经根本不存在了。
     
     对附近几个乡镇作了非常粗略的调查,多数人不知道“广东话”,有些人则说听到过,“仅仅刚刚的听不懂,不好听“,有人则说在县城里还听到过。我在有一个镇的一户宗亲,居住集镇上,家庭中客家方言消失不到20年,可见该镇一些农村家庭是很可能继续说客家话的。但是因为我的主要目的在寻祖坟,没有时间深入这些乡镇的农村,也没有进行调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7 2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文物和有价值的古物都是因为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的习惯而受到严重破坏的。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习俗已经慢慢消亡了。比如楼主说到的坟,我读大学时从上海坐火车回广东,也是一路经过很多荒郊,但没有几处是能见到坟的了。
      当然,土葬是应该改的。但很多还有一定意义的习俗也在消失,我们就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3 10: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又叫地坟场,里面埋的是金ang(缸)(俗称骨头ang),就咱家里的“地”,好象未见过特别豪华庞大的,大多做成圆形花坛样,上头竖立一块碑石,有碑文,在碑石上面还横一块半月形的石块(俗称什么来的忘了)。小时在家里放牛时常被上面的“妣”等字吸引——不但不会读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当然那时还常在碑石上睡觉,想来,祖宗该不会责怪我的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3 19: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不少照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1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08: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的依着山壁打一个洞有2米多长,而且棺材有一头是高高的一个顶的,好吓人的,(我现在都怕这个东西)把那头高高的放里面,下面用竹子做的两跟竹条,有青的放在上面,把棺材放在竹青上一下就溜进去,反正看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我也没太注意有天会在网上套乱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16: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5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