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1|回复: 13

不足千户有119个姓氏 福建有个“百姓镇”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8 2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online.cri.com.cn/773/2003-6-6/113@247969.htm
新华网福州6月6日电(记者 马昌豹)《百家姓》自宋代问世已风行千年,而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是个真正的“百姓镇”,镇中心三个小村落,不足千户人家却生息着119个姓氏。

  走进中山镇,现实交织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突突响的农用运输车,召唤古桥、古塔边留连的游客,推广新农药的农技员,么么唱唱走过斑驳的明代城门、清朝古街……这些奇妙地重迭在一起。

  中山镇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是客家大本营的中心地带。客家人的先祖从中原辗转迁徒这里时,此地的土著还是刀耕火种崇拜“盘瓠”的畲族。中山一带最早的姓氏,除了畲族常见的雷、蓝、钟外,只有寥寥客家姓氏。“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陈黄郑詹丘何胡是也”,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与民俗风情,这块弹丸之地从刀耕火种一步跨越文明时代。
 
  据考证,那时这里叫武平镇,以“其地坦彝,人尚武”而得名;后来,地盘扩大叫武平场,这里成了新设的武平县治所在,转而县治搬迁又成了武溪里。明洪武24年,这里成了武平千户所驻地,从此称为武所。

  中山姓氏第一次激增于明朝。传说,其时这一带草寇造反,皇帝下令平乱,说谁能当场吃下生毛猪肉便免于出征。在场18个武官想着老婆孩子,毅然茹毛饮血。谁料皇帝一道圣旨下“食毛肉者,真虎将也,一体加封将军,出征武平,违者斩。”从此,出征军士就地屯垦,留下35个姓氏落籍武所,留下令人磋叹的一曲姓氏民歌:“余危徐舒周富王,邱洪程邬叶夏陶,候毛贾董祝莫洛,敢吃毛肉真英豪。”

  走进贾屋村,这里都是18将军之首贾辅的后裔,相公塅这个地名也是朝廷赐封的。距此不远还有相公山、相公寨、相公塔,这些都与贾辅和他的部下有关。

  一位贾姓青年说,客家地区元宵闹花灯,一般只有3天,中山却是7天,从正月十三一直闹到十九,“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这是皇帝特许的,算是给思乡的将士一点慰藉。

  喝彩声里,面色配红的木偶艺人从“全福寿、三星高照、四季发财”的酒令中逸出,钻入花灯下层的木偶戏台,拖腔拿调的古典戏文便开台了。游人上观花灯下观傀儡,而这样的花灯傀儡多时竞达10余台,真让人目不暇接。

  武所三城:老城、新城、片月城,共有5座城楼、8个城门:迎恩、永安、常乐、通济、朝阳、永定、文明、水门。城周是护城河,新城朝阳门外是教场,旧时练兵之地,如今只有“迎恩门”硕果仅存了。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城门顶已坍塌的城楼、残余的石柱及石柱上漫漶不清的文字,似乎都在述说着凝固的历史。

  史书记载,清顺治五年,清军血洗武所城,成千上万的无主尸骨后来被合葬一个大坟,坟上石碑大书“万人缘”,这个石碑如今珍藏在武平县博物馆。

  此后,远逃的归来了,新来的扎下了根,经历了两次大灾难,中山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姓镇”,终于形成了。

  卢、林、苏、张四姓始祖一道从永定县金丰迁来,四姓共创基业,数百年和睦无间、相亲对戚,为让子孙不忘创业艰难,四姓每逢过年第一碗菜必食芋头,至今依然如此。

  一水三古桥、一树遮三城、七鞭打猛虎、九井十三庙、九围十八寨……古迹无言,却昭示着“百姓镇”千年的兴衰。如今,这些成了旅游的好去处,引领中山经济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9 11: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足千户有119个姓氏 福建有个“百姓镇” (转)

http://www.wuping.gov.cn/lyf.htm#bxz
南方有个“百姓镇”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自宋代问世已风行千年,家喻户晓,然而当你朗朗念诵的时节,可曾想到:中国早已是千家姓、万家姓了。南方有个“百姓镇”   ,   镇中心三个小小的村落,不足千户人家,都赫赫然生息着 119 姓。《百家姓》作者有知,怕也要大吃一惊的。

     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这个中国版图上绝无仅有的《百姓镇》,也许,算得上华夏之最了。

         迷人的历史,只能从客家先民谈起

     走进中山镇,现实交织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突突的“龙马”农用运输车,召唤古桥、古塔边留连的游客,推广新农药的农技员,么么唱唱走过斑驳的明代城门、清朝古街……今天,这样奇妙地重迭在遥远的昨天之上,我们不由自主地倘样在历史与现实的接缝之间。

     轻轻地抬脚,迷人的历史便向我们走来。

     中山镇地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结合部,正是如今人称客家大本营的闽粤赣边三角地区的中心地带。客家人的先祖因西晋“五胡之乱”,从遥远的中原一程程辗转迁徒这里时,此地的土著还是刀耕火种崇拜“盘瓠”的畲族。时光倒转,畲民之前是断发文身以“蛇”为图腾的闽越人,闽越之前是赤身裸体手挥石斧的古猿人,古猿之前呢 ? 是恐龙;恐龙之前呢 ? 是海藻,是汪洋大海一望无边。

     太遥远了,我们只能从客家先民谈起。

     中山一带最早的姓氏,除了畲族常见的雷、蓝、钟外,大约只有寥寥几个客家姓氏了。“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陈黄郑詹丘何胡是也”,也许是林,也许是郑,也许是丘,这当然无法考证,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带来了中原的民俗风情,这块弹丸之地从古老刀耕火种一步跨越了。而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性,又让这里长时间来能容纳更多的姓氏。如果不是和尚皇帝朱元璋一声号令,这里,也许直到今天还和闽西其他乡镇一般,不过寥寥数姓、十余姓而已,哪有今日百姓聚居的壮观呢 ?

     那时,这里叫武平镇,以“其地坦彝,人尚武”而得名;后来,地盘扩大叫武平场;后来,这里成了新设的武平县治所在;后来,县治搬迁又成了武溪里;后来,后来就到了明洪武 24 年。

                       朱元璋一声号令,送来了 35 姓

     “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依靠功臣夺得天下的朱元璋,杀起功臣来可是眼也不眨。炮打庆功楼,废除巫相而分权六部,创设卫所而又让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别掌管……朱皇帝稳坐金銮椅上集全权于一身,全国 180 万军队就这样编入各个卫所之中。现在的中山,成了武平千户所驻地,从此称为武所。

     中山姓氏的第一次激增,朱元漳实在是功不可没。其时,这一带草寇造反,朱皇帝下令平乱。面面相觑的武官们个个脑满肠肥身长膘,实在不愿再劳神奔波了。朱元璋脑门一转,唤人端来一大缸带毛的生猪肉,说是谁能当场吃下生毛猪肉便免于出征。 18 个武官想起老婆孩子热炕头,咬咬牙关,毅然站出来茹毛饮血、须臾毛肉食完、 18 勇士正暗自庆幸度得一劫,谁料高人头上有高人,人算怎如天子算,朱皇帝一道圣旨下:“食毛肉者,真虎将也,一体加封将军,出征武平,违者斩。”这一下, 18 个武官肠子也要悔青了,只叹命里犯刀兵,由不得你也阿哥。

     听到这个吃毛猪肉的传说,我们正走在太平村相公塅贾屋村道上。贾屋一村都是 18 将军之首贾辅的后裔,据说相公塅这个地名也是朝廷赐封的。距此不远还有相公山、相公寨、相公塔,我不知道这些是否与贾辅和他的部下有关。天已黄昏,若有若无的暮霭罩着这当年的蛮烟荒嶂之地,六百年的沧桑便在暮霭间若浮若沉。当年的贾辅率五千兵卒来到武所,心境一定也是这般的苍凉呢 ? 草寇早已闻风星散,朱皇帝却下死令:出征军士就地屯垦。回望京城,京城远在万水千山外,再也无缘,从此年年月月,泪雨夜夜打湿五千游子的梦魂。只留下 35 个姓氏落籍武所,只留下令人磋叹的一曲姓氏民族:“余危徐舒周富王,邱洪程邬叶夏陶,候毛贾董祝莫洛,敢吃毛肉真英豪。”

     哦,不,留下的还有至今中山特有的花灯戏。客家地区元宵闹花灯,一般只有 3 天,中山却是 7 天,从正月 13 一直闹到 19 ,“武所闹花灯,如同南京城”,据说这是朱皇帝特许的,算是给思乡的将士一点慰藉。这里的花灯规模特大,一架花灯上下两层,象座小小的房子。上层是千奇百巧的彩绘走马灯罩,“天仙送子”、“三元及第”、“八仙贺寿”、“张生逾墙”、“鱼跃龙门”、“金鸡啼晓”……绘尽人间景致。每架花灯七十二个灯盏圈,表示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当年添新丁的家庭满上灯油,一盏盏油灯燃起,旋转变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喝彩声里,面色配红的木偶艺人从“全福寿、三星高照、四季发财”的酒令中逸出,钻入花灯下层的木偶戏台,拖腔拿调的古典戏文便开台了。游人上观花灯下观傀儡,而这样的花灯傀儡多时竞达 10 余台,真让人目不暇接。“大闹花灯喜事多,抹浆褙纸小心摹,转战窍妙有消息,龙灯马灯去穿梭,碗锣盆鼓并色板,打起大钹大铜锣,笙箫笛子同吹起,弹琴唱曲两相和,”清康熙举人林宝树这段描述,正是中山花灯戏的形象写照。

     血洗武所,空城完成了百姓的聚居

     晨曦中,我久久立在武所城残存的“迎恩门”前。

     武所三城:老城、新城、片月城,共有 5 座城楼, 8 个城门:迎恩、永安、常乐、通济、朝阳、永定、文明、水门,城周是护城河,新城朝阳门外是教场,旧时练兵之地。这些有明一代前后历时 100 余年的建筑,如今只有“迎恩门”硕果仅存了。苍苔覆盖的城砖、斑驳的楼匾,城门顶已坍圮的城楼残余的两根石柱、石柱上漫漶不清的文学,似乎都在述说着一段凝固的历史:血洗武所城。

     白天不懂夜的黑,我只能闭上眼,去体味清顺治 5 年那个恐怖的黑夜。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清军在武所文明门外燃起了绝不文明的大火,文明门在火光中坍塌,誓不降清的武所人四散奔逃。而早已埋伏在另七座城门外的清兵刀枪并举,一个个无辜的头颅西瓜般滚落,血流成河,血腥味数月不散。除了壮着胆子从明晃晃的文明门突围的百姓。其余的几乎无一幸免。有的家族就此消失了,有的家族只剩下乱尸堆中逃生的七岁男孩,有的家族甚至只剩下一个蠕动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成千上万的无主尸骨后来被合葬一个大坟,坟上石碑大书:“万人缘”。这个石碑如今珍藏在武平县博物馆,成了那段血腥历史的铁证。

     然而奇怪的是,惨烈的屠城,并没使中山的姓氏减少,相反,中山姓氏在屠城之后出现了第二次激增。也许因为这已是一座空城,荒芜的土地急待开垦,平定之后,清政府广召流民来此开荒,一时,各地众多无家可归的流民蜂涌而来。一部分中山的龙姓、朱姓便是从遥远的云南寻甸州迁来。龙姓始祖龙镇海是个参将,顺治 6 年奉调驻武所,部下随征而来,云南的一批姓民便落籍中山了。蜂涌而入的还有邻近州县的客家居民,卢林苏张四姓始祖,便是四户人一道从永定县金丰迁来的。四姓共创基业,数百年和睦无间,相亲对戚,为让子孙不忘创业艰难,四姓每逢过年第一碗菜必食芋头,历数百年而不变,在当地传为佳话。

     不久,逃难的原住民纷纷回迁了,毕竟是热土难离啊。那个伏在乱尸堆中逃生的七岁男孩张承敬,长大后娶妻生子,延下张氏一脉。而那个遗腹子两次中举,光大门庭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莫名。洪文灿一家老少都在屠城中成为冤鬼,只有妻丘氏回娘家,幸免于难。丘氏带着身孕再嫁钟姓,生下一个男孩聪明异常, 16 岁便中了举。欢天喜地的继父要在祖祠为他庆贺,却被族人拦在当街。终于知晓身世的举人抛弃一切归宗,在中山重振家业,二年后以洪仲奕的名字第二次中举,此后帮助异父弟弟钟叶宗、叶吉读书应试同登科,一时传为美谈。谁能想到武平县洪氏近万人口,竟是因了这遗腹子而延续发达,至今乡间还有谚语:“洪钟共高堂,世代美名扬。”

     远逃的归来了,新来的扎下了根,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中山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姓镇”,终于形成了。

     一头是历史,一头是现实,我想说……

     一连几天,我在中山的每一块土地上留连忘返。太多历史的遗迹,在我的脑中光波涌澜,一水三古桥、一树遮三城、七鞭打猛虎、九井十三庙、九围十八寨……古迹无言,却在在昭示着“百姓镇”千年的兴衰。“百姓镇”是幸远的,众多的热心人,县镇领导、机关于部,退休职工乃至目不识丁的农民,都对“百姓镇”钟爱有加,中山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其灿烂前景,这似乎已无须多说。

     只是,我似乎想得更多。

     中山,千年沧桑的中山,腥风血雨中重新站起的百姓,是怎样艰苦卓绝地重建基业,那些艰苦奋斗百折不回的身影,是否还在今天的我们心中回旋 ?

     中山,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中山,无数古迹托起今天的灿烂,今天,又该以怎样的脚印拓展明天的辉煌 ?

     中山,举国罕见百姓聚居的中山,百家姓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靠的是怎样的凝聚力 ? 这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有怎样的启示 ?

     我想着,有些痴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6-9 11: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足千户有119个姓氏 福建有个“百姓镇” (转)

武 所 作 证

    第一次到武平中山,走着古人踩过的石板路,望着曾经车水马龙的石供桥.我知道.我一脚踏的是现实,而背靠的却是遥遥的历史。在历史破损残缺的馈赠面前,我们只有细细地咀嚼回味。
    中山在古时称武溪源.让我想起沈从文笔下叙述的湘西五溪蛮(武陵蛮)的故事,我不知道“武溪源”是否己透露出中山古文化的某种信息,但是,“武溪源”三字已勾起我思古之幽情,让我们在温馨的遐想中翻阅着古城的历史。
    1988年2月.省文物考古普查队在中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锛等,这些远年的珍贵遗留,把小山的历史延伸到古远。我们今天所触目的断壁残垣,就是明洪武年间筑的城墙。武所筑城至今,已有600多年,我们迫不及待地寻找古人在不经意中留下的记忆。然而,我们只有对那一块块补拆卸下来的城墙青砖唏嘘不已。岁月的风雨无情.只留下斑斑驳驳的外表,让后来威严。迎恩门是武所老城的东门,其余西南北三门分别为平定、永定、常东。从城门的命名,我们已可品味出内中隐含的深意,多少透露了当时人们的善良愿望。
    然而,武所的城门,在满清政府进行的三次屠城时,却成了百姓的鬼门关。据说当年驻所的清军中有一头目是本县人,他在清军屠城前曾将“放生门”泄露出去,使不少人得以逃生。屠城时武所七大城门皆漆黑一片,唯有文明门外火光冲天、让敢于往此门出逃者安全出城。可是绝大多数不知情者误以为黑洞洞的城门才有希望出逃,因而都成了刀下冤魂。以后,人们便把文明门叫做生门,只允许迎娶婚嫁由此门进去,而严禁经由此门送葬出柩。这个传说,实在让人怦然心动;武所城外的两处“万人坑”,以及现存于武平县博物馆、曾鉴立万人坑之上的“万人缘”石碑,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心平气和;我们只从当年文明门外的火光中看到了一点尚未泯灭的人性,那火光让后人在回忆这段历史时,神情不致于太过黯淡、寂寥。如今、武所的七大城门皆已荡然无存,唯有迎思门作为历史的见证,依旧矗立。沿着迎恩门外石砌的长街行走,我们不时为街旁的古井吸引,井沿深深的索痕,让我们想起曾在水井边浆洗衣服的窈窈少女、端庄少妇,也想起武所当年人丁的兴旺、生活的宁静与安详。
    走出古街,沿着新辟的大道往外走,就到了武溪河边。陪同的老人说,以前武溪极为壮观,河上筏子、船只无数,装载各色货物.往来广东武平之间。繁忙时节,不分日夜,号声不断、号歌连绵。可是,曾经壮阔的水面如今早容不下千船百舸,难有永安大桥尚能为后人作证。永安桥是中山十座古折中最有名的一座,共有七墩八拱,即使今天看也蔚为壮观。
    武所古城的历史遗留,还有至今兀立于风雨之中的相公塔。武所,正是以迎恩门、永安桥及相公塔等历史的积淀.向后人昭示着它曾经的雍容和典雅、高贵与荣华。然而.除此之外,武所鲜活的漫长历史,如何得以追本溯源呢?我想,这只有从至今流传使用的车家话当中去寻绎了。方言中常会隐含最隐秘、最真实、最珍贵的历史遗留。我们可以凭借语言所提供的蛛丝马迹,达到对某些古代文化的重建,或者对重建古代文化体系提供有力的佐证。遗憾的是,当我难得有这个机会聆听军家话时,却因时间紧凑行程匆匆而未能完整纪录,至今还耿耿于怀。如今,中山文化现象早已引起海内外的关注。1989年,省长龙影视公司和中山镇政府联合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武所采风》,播放后引起轰动。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记者纷纷前往武所古城,寻幽访胜。我相信、必有一天、我会再访中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 01: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jin ga lao qia zhu mao 军家佬吃猪毛(这是军家自己说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7 13: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求蔡姓字辈派语以及宗支繁衍资料。姓氏排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2 16: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另一个百姓镇吗?

各位可知广东龙川县的佗城镇有本土的130多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2 17: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lykwp at 2004-2-1 01:22
  jin ga lao qia zhu mao 军家佬吃猪毛(这是军家自己说的)


据说是抚州金溪人成为了军家人。

[ Last edited by ouny on 2004-5-12 at 17:0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3 07: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早上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9 19: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

我就是武平的,而且我原先的同桌就是中山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 2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都很有来头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7-16 09: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 Last edited by 細鬼 on 2005-5-3 at 16:1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9 1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所作证时本人的旧作呢!!

《武所作证》乃本人当年参加武平笔会时的旧作,呵呵!参见:
http://blog.sina.com.cn/u/1217848283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09: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平军家话我们都听不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17: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不远处的崖城也有军家人,讲军家话,当地人讲也是以前大陆过来的当兵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