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2-20 14: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跳出浙江 发展浙江
http://www.zjsr.com 2005年05月08日 浙商网
一、寻找新的出路,拓展新的空间,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是明智务实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为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我省原有的一部分优势正在逐步弱化甚至消失,发展中结构性、素质性和要素性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高基点上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这是我省进入关键时期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之后,面对产业升级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张力、要素制约和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寻找新的出路,拓展新的空间。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就是明智务实的战略选择。
经济发展和要素资源之间的关系,如同鱼水、血肉的关系。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项调查显示,我省在外工业企业年产值合计超过1500亿元。如果这些企业都在省内,以每亩产出100万元计,至少要占用15万亩土地;以每100万元工业产值耗电4万千瓦时计,至少要耗电60亿千瓦时。由此可见,“走出去”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换取更多资源和拓宽发展空间的内在需求。
发展的趋势告诉我们,浙江多数企业昔日屡试不爽的“成本优势”和“低价竞争”策略,如今也越来越不灵验了。经济学告诉我们,人均GDP增长的过程,本身就是活劳动成本优势消亡的过程。浙江要缓解要素制约,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必须断然跳出“死拼成本”的窠臼,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鼓励、支持、引导部分产业和企业有序地“走出去”发展。
为了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我省协作系统精心构筑平台抓合作,建立机制抓服务,对签约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服务,在18个省区市成立了在外浙江企业家联合会,实现在外浙江企业管理、联络、服务工作的网络化、规范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的实施。
二、资本具有天然的流动性,企业是资本的载体,需要在跨区域的要素整合中获取新优势、实现新扩张
从国际经验来看,跨国或跨地区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1979年,英国经济学家邓宁通过对67个国家对外投资情况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人均GNP(即一年当中由本国或本地国民在国内外或本地区内外新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附加价值总和)在400美元以下时,基本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当人均GNP在400—1500美元时,开始出现对外直接投资;在1500—250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在2500—475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加。
有关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内部由于没有关税、汇率以及税制差异、利率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地区间的资本流动远比国家间的资本流动活跃。这意味着一国内部的跨区域投资在人均GNP低于2500美元时就可能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专家估计,我省人均GNP已超过2500美元。据此分析,我省正处在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阶段。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具有天然的流动性,当资本扩张的欲望与所在区域的资源、空间发生矛盾时,其外流是不可避免的。企业是资本的载体,需要在跨区域的要素整合中获取新优势,实现新扩张。因此,浙江企业和企业家大规模“走出去”投资创业,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
三、具有开放意识的浙江人,跳出浙江经商投资创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演绎着不同的发展之路
起初,浙江人做的是别人不愿做的事。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一大批浙江农民走南闯北,修鞋、弹棉花、鸡毛换糖……这批创业者不以利厚而趋之,不以利薄而弃之,实现了创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其中一部分浙江人已开始在省外经商办企业,从事商品销售。
接着,浙江人开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冒出了许多“浙江村”、“温州城”、“义乌路”、“台州街”这样的浙江商人聚集地。带着掘到的“第一桶金”,他们进入了服装、轻纺、日用小商品等行业。有的还显示出大规模投资的迹象。
进入新世纪,浙江人能够做别人做不了的事。从那时起,浙江对外投资已趋于多元,触角从商贸流通伸向农业、工业、建筑、房地产、物流、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投资规模日益扩大。
回顾这段浙江人“跳出浙江”的历程,没有人不为此赞叹。“波导”、“美特斯·邦威”等一批浙江企业成为销售网络建设最为成功的国内企业之一。奥康集团利用重庆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市场,联合其他浙江企业投资10亿元“复制”了一个“温州鞋都”。“广厦”以并购方式迅速实现其全国布局。“宁波东睦”一年之内在天津、山西、广东等地实施了一连串的跨地区并购。“娃哈哈”的水、奶等各种产品,则出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数十家工厂。
浙江人不仅“跳”出了省外,还“跳”到了国际经济的舞台上。他们踌躇满志地踏入欧美市场,也不放过热舞拉美的机会。
人们注意到,浙江企业走向国际化已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从以贸易代表处、专业市场为代表的传统“走出去”形式发展到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并购、海外上市等多种新形式,境外投资企业数和投资额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开始用全球视野配置资源。“万向”、“华立”的跨国并购令浙江企业名声大作,温州的“哈杉”收购意大利WILSON制鞋企业,“瑞立”借壳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跳出浙江,为浙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4700万浙江人在浙江以及浙江以外任何地方创造的经济总量,远远超过了省内10万平方公里范围所创造的经济总量。从此,以地区GDP表达的“浙江经济”已不能完全反映浙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潜能。
四、通过外部资源弥补我省在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上的“软肋”,突破瓶颈制约,有效地强化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跳出浙江,对于浙江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了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
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左冲右突的浙江人,凭借体制优势和经济优势,“跳出浙江”后一般都能获得丰沛的资源,从而使企业得以维持原有的发展惯性和增长模式,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份调查显示,浙江人在外投资总额中,中西部省份占了30%,东北三省占了8%。他们中的许多人说,企业搞投资,看中的就是这些地方的稀有资源。
比如电。中西部和东北省份的电力比较充沛。企业去那里投资,不仅免受拉闸限电之苦,在中西部省份电价还比沿海地区便宜。这样,企业既保证了正常运转,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比如土地。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和东北省份地域广袤、人口密度低,土地承载力强。相对于征地难且成本高的浙江来说,这些省区市提供的发展“舞台”就要大得多。
还有,这些省区市拥有相对较多的水资源占有量、各类丰富的矿产、充沛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些都是资源小省浙江所急需的。
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我省在外投资总额中,东部沿海地区占了62%,其中上海约占32%,而这些省市经济也相当发达,同样面对要素制约的难题。一些浙江人说,他们去那里投资,看中的是那里有众多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人才。我省不少企业积极“走出去”,主动接轨,借智借脑,获益匪浅。
总之,通过外部资源弥补我省在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上的“软肋”,突破瓶颈制约,有效地强化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五、用别人的“地”种自己的“粮”,浙江一大批企业在“跳出浙江”中发展壮大,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
跳出浙江,使浙江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人形象地说,这好比用别人的“地”种自己的“粮”,不占地,粮又多。
有数据为证。截至2003年,我省对外投资累计约532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我省去年的生产总值。
赢得发展空间,直接而言就是赢得市场。比如说水泥、饮用水等行业,一般销售半径仅几百公里,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都需要“走出去”再建新厂,实行销地产。温州康奈等衣鞋类企业、义乌一些日用小商品生产厂家,为了构建起健全的营销网络,到全国大中城市乃至欧美等地布点。此外,一些企业还把触角向矿产开发、水利开发等特殊领域拓展。
赢得发展空间,归根结底就是做大做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总体处于卖方市场的背景下,“娃哈哈”等一批企业凭借机制上的先发性优势,利用四川等地比较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国内同行老大。“华立”近几年走出去收购兼并了重庆仪表、海南恒泰、昆明制药等多家公司,使仪表主业进一步壮大,医药业从无到有,跃升为新的增长点。雅戈尔、正泰、德力西等企业也都经历了从成长、走出去到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过程,目前位居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茅。据统计,2003年我省年销售上亿元的工业企业已超过2000家,其中年销售上10亿元的企业125家、上百亿元的4家。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批是在“跳出浙江”中发展壮大的,有的企业在省外的“蛋糕”做得甚至比省内还要大。
精明的浙江商人在跳出浙江发展自身的同时,没有忘记“反哺”浙江经济的责任。调查显示,我省在外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产品70%以上产自浙江,估计年营业额在2500亿元至3000亿元左右,约占省内相关产业产出的30%。分析表明,我省在外企业中,以拓展市场为主要目的的占企业总数的66%,以获取原材料为主要目的的占14%。
由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浙江在外企业与浙江经济形成了很强的互动作用。也就是说,浙江在外企业的成长,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浙江经济的发展。一大批“跳出浙江”的企业将部分利润汇入家乡,或做大做强后回到家乡投资。据有关部门统计,在黑龙江的浙江创业人员汇入浙江的现金总额近几年累计达22.4亿元;2003年台州市吸引回归资金43亿元,约占该市对外投资总额的5%。这支在外投资创业大军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六、跳出浙江,既发展了浙江,又主动参与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追求“利与义的一致与共赢”,浙江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浙江是全国的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首先体现的是全局意识和政治责任。中央明确要求,东部地区要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无论是参与中西部开发,还是推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这都是中央交给东部地区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自身发展,不折不扣地完成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任务,主动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
跳出浙江,发展了浙江,同样也发展了别人。追求“利与义的一致与共赢”,被证明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之举,浙江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已是不可抵挡的潮流。我们正处于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浙江要谋求新的发展,必须抓住机遇拓展新的空间,“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依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战略选择。实践告诉我们,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必须立足自己,苦练内功,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把自己做大做强做好。
我们期待,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跳出浙江,在实现要素配置从内源型向全球化转变时,把自身的发展与家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家乡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产品、管理经验,在省外建立更多的资源基地、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营销窗口,不断增强浙江企业在衔接国际市场、辐射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