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8|回复: 7

【原创】[我们在这儿围炉]向祖宗汇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30 09: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在这儿围炉]向祖宗汇报



(2006-01-28 09:02:17)


    除夕,父亲吩咐家人把东西都挑到祠堂拜祖宗,我们一家人都跪在堂下,父亲跪在堂前,像念账本一般把每个人在今年发生的“大事件”都逐一“向祖宗汇报”,俨然现在的“述职”一般;然后祈求祖宗保佑奶奶身体健康、孩子学业有成、家里农田大丰收、生意上财源广进……


拜了祖宗,然后才开始吃年夜饭,奶奶照例要坐首席,父亲是二席。一家人也只有在年夜饭“排座位”,不但人要排座位,菜也要排座位。一般年夜饭要上十道或十二道菜,在官陂客家里,有一个特有的风俗:在正式宴会里,都少不了一盘鸡和一盘鸭,而且要留“五尖”:头、尾、翅、爪等突出部位。在吃的时候,这“五尖”是不能动的,大概是“保留全只”的意思吧。而在我们那个小镇,男人是不能吃鸡头的,传说我们的祖宗当年很穷,有一次出席宴会,穿的是向别人借来的新衣裳,他在席上想吃鸡头,却被汤汁溅了新衣裳,觉得没面子。从此立下规矩,男人不吃鸡头。


一家人在动筷前还要互致祝福,先祝奶奶健康长寿,父母身体健康……然后才开始吃年夜饭。吃完了,父亲就开始给大家发“压岁钱”,母亲也没闲着,要先摆上水果拜灶台门神,然后要把这些水果放在灶台上“压灶”。橘子是“大吉大利”,韭菜是“长长久久”,萝卜系红丝,那是要“六畜兴旺”……小时候,“压灶”的橘子总被我们姐弟偷了去,大人们也不好在春节里骂孩子,只好无奈地把“礼品”补上,并告诫我们“不能再有下次了……”接下来,母亲还要把明天要吃的菜先切好,因为大年初一一大早是不宜动“刀子”这类“不祥之具”的。大年初一也不宜扫地,“好好歹歹都是宝”,我们农家人是最“惜财”的。而且在拜完灶台后要及时在灶台的“进柴口”放置半桶水,不止“防火消百灾”,还有“进‘财’口”、“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呢!


接下来的,就是要守岁,子时一到,村头的“百公爷”庙就噼噼啪啪地响起了鞭炮声,我们年轻人开始“拜正”了。“拜正”是官陂客家年轻人行的“成人礼”。供品不需大鱼大肉,只要一些茶水点心,让“百公爷”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即可。茶必须在“百公爷”面前泡的,以不过三巡为宜,“百公爷”“领受”了便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6 23: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老家的年

[老家]老家的年



(2006-02-06 09:49:52)

一年年长大,觉得对过年的等待,是越发浓重了起来,可对过年的“恐惧”,也与年俱增,不似小时候盼过年,只盼着小红包和新衣服。


到了腊月二十五,俗称“入年假”,老家的妇女就要放下手中的活儿,开始准备过年了。妇女们先要赶集“斗尾圩”:先到圩里办年货,大到家具电器、锅碗瓢盆;小到大米细盐、红糖白醋。该补的补,该增的增,年货都要准备好。


家乡的山歌是这样唱过年的:二五扫老屋,二六甜半熟;二七歇田活,二八鸡鸭捉,二九贴对联,三十过大年。这首山歌唱出了老家过年的“步伐”。


一般到了腊月二十五,家人就早早地吃过早饭,然后把能搬动的东西全部搬到屋外,当家的男人就拿着刚做成的简易“扫把”,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清扫一遍。这“扫把”得是在村边的竹林里刚砍下来的,用竹尾叶做成的才“节节高”,还不能借给别人,生怕“被借走了运气”。妇女和小孩也没闲着,到井里挑来水,把家具全都清洗干净,在屋外晾干,这样就要花去一个上午的时间。午饭吃完后,就开始洗地板。


第二天,就开始“做饣半”了。客家话的“饣半”,就是年糕的意思。过一个年至少要做四五种“饣半”,而往往,一天只能做一种。先是做“甜饣半”和“豆归”。“甜饣半”是将配好的米浆、面粉和糖水一齐倒进蒸笼里。这样一笼蒸下来,得三四个小时才能熟透。蒸熟后的“甜”可保存较久,也可现取现吃,当然了,煎热吃更佳。做“豆归”不同的是,里包上炒了红糖的红豆做馅。甜品做好,之后就是做咸品了。咸品有“菜包”、“菜头饣半”,还有“灰饣半”、“任饣半”和“红饣半”。“菜包”里面包的是萝卜炒肉,“菜头饣半”则是和萝卜一起蒸的年糕。年前,每家每户都要做四到五种,才够拜祖宗神灵用。而其实,这些年糕的取名都有特殊含义:“甜饣半”表示幸福,“豆归”(都归)表示团圆,“菜包”是“财宝”的谐音,“菜头饣半”则寓意新年有个“好彩头”……


这四五样年糕做好,大概就花去了两到三天时间,已经到了大年三十了,就早早地贴上春联,把圈好的鸡鸭抓出来称重。这也是个老规矩。有的家庭一次就要杀好几只鸡鸭,然后或煮或蒸,一只只吊在房檐下。到了晚上,就准备最后的小菜“炸五香条”和做“淹肠(灌肠)”,当然,“年年有鱼”更是必不可少的了。


现在,过年的过程被简之又简,相比于少时,年味已经淡了许多,但看到孩子们依然欢天喜地,我不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又要老一岁,才对过年没了激动的感觉?



文/张新忠

(来源:厦门日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6 2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客家风情,真实再现,

文笔细述,传客家情.

写得十分有传统色彩.好.

[ Last edited by 3033e on 2006-2-6 at 23:5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4: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啊!呵呵
回去听新涂说了你的文采厉害,果然不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22: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啊,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加强学习呢

茂升哥怎么也不到我家坐坐,

给小弟现场指导一下!


我今天已经回到厦门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8 09: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不吃鸡头的说法不正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8 14: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确实不吃鸡头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8 16: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zhangmsh at 2006-2-8 14:40
我们那确实不吃鸡头的

这个我知道,但好象不是这种说法,清明节回家去考究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