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年俗
「客家人」一般學者專家的考證是原來居住在: 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淮河以西 , 漢水以東的 「中原」漢族,認自公元四世紀,東晉時,距今約一千六百年左右, 因受 迫開始流徒的。另一說為公元前二百年,秦始皇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南戌五嶺, 即有客 家人在內,距今則在二千年以上了。因到處作客,故被人呼做:「客人」「客 家 」或 「客家人」。
客家人離開中原之後,分佈海內外,約一億人以上,台灣地區亦有四百多萬人,在 全中國境內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約有一百八十五個縣市以上,此外南洋群島,印尼、新 加坡、馬來西亞、安南、暹羅、緬甸、南北美洲與西印度群島等處,也有不少客家人, 筆者於七十三年春節在美國大華府地區參加客家同鄉會,發現參加者就有一百零七戶人 家。
客家人因受歷史及環境影響!有看懷舊,保守,固執,刻苦耐勞的特性。台灣客家 人是以原鄉廣東五縣即:嘉應州、梅縣、蕉嶺( 原稱鎮平縣)平遠、興寧、五華 (原 稱長樂縣么口灣客藉同鄉稱四縣),及海、陸一即海豐、陸豐縣一為主,所以台灣地區 的客家年俗也與兩區的相似,我們客家的年俗一般有:入年掛|又稱 「入年價」,農曆 十二月廾五日起就「入年掛」了,客家戶戶大掃除,不可口說不吉利的話,用有香味的 樹葉放在熱水中給老幼洗澡,暫停下田工作,有大鑼鼓樂隊的就可以開始打起來了,各 個村莊里都可能聽到此起彼落的鑼鼓聲,準備鷂、魚、肉等三牲,奉敬天地神明,以謝 庇估之意。
儲食物---由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正月十五日止,客家人過農曆年期間,除以上的三牲之外,要準備很多食物例如:
一、甜叛:甜叛也就是用米磨蒸的年糕,用七成糯米滲三成秈米在水裹泡浸一天一夜,再放在碓臼中,舂成細粉和上油糖,墊豆腐皮和芭蕉葉,用蒸籠蒸之,熟了就成深紅色的 「甜叛」。
二、發叛:也就是廣府人稱「鬆糕」的。
三、煎叛:又叫 「煎丸」也就是廣府人稱的「煎堆」。
四、蘇花:用油炸的各式各樣的芝麻豆類等。
五、米程:用米和糖合製而成,如台北街頭常有用機器做的「米香」 相似。
貼春聯---除夕前家家戶戶以紅紙書聯貼門上,門中央陳姓的寫成「穎川堂」兩邊聯 則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或「穎川世澤,太史家聲」之類的聯句。
除夕日---(客話呼: 年三十日)上午敬神,晚間敬祖公,敬神在廟裹,敬祖公在祠堂或廳下裹,大家挑看三牲,紙寶二頭跑。敬過神的三牲可再敬祖公,到最後由八仙桌上撤回家,供全家團圓吃年夜飯之用了。除夕晚大家必須洗澡,否則下輩子有會變牛的傳說年初一|除夕深夜初一凌晨,通常是不入睡的,到時鞭炮,鑼鼓聲大作,互道恭喜,接財神,再敬祖公。初一那天多吃素,除了使腸胃可休息休息還有齋戒淨身的意思。初一不掃地,不洗澡,意思是不要把財氣趕走了。
賭紙牌---客家人家裡,平日是不准賭博的,唯獨農曆過年期間例外,大家聚在一起「賭紙牌」或「跌狀元簽」「跌猴子」「二十一點萬曆牌」、等等作消遣。
轉妹家---「年初四,節初六」是說過年正月初一一至初四日過節五月初六日出嫁的女兒應盡可能的回娘家探親與家人團聚。
舞龍獅---過年期間各村莊均有舞龍舞獅隊出現,是一種尚武精神 。
出年掛---年初六「出年掛」 新年到此近尾聲,雖接看而來的還有「正月半 」(即元宵節),「燒烟架」(即放烟花)「放孔明燈」等精彩節目,而出年掛之後各行各業都放鞭炮「開張大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