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9|回复: 0

始兴隘子官姓的祖灵崇拜与宗族社会考察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7 09: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始兴隘子官姓的祖灵崇拜与宗族社会考察
曾祥委

本文考察一个有共同实际血缘来源的宗族社会中,祖灵崇拜的意义。
隘子在粤北始兴县南境,北界始兴司前,东南邻翁源县,西接曲江县,为清化河上游溪洞地形,环转皆山,交通闭塞,旧时有小路与翁源坝子、曲江小坑及始兴司前相通,1958年起才有一条简易公路进入,几条林区公路分支都尽于境内。
其地旧属清化的上水甲,1956年起设乡,今为隘子镇,治地原名水口墟,咸丰十一年改为隘子墟,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千家镇、老坡坪等墟场,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中心。
经济素以林业为支柱,所产杉木享有盛名。
光绪《始兴乡土志》称:
“杉材特别致润美,允为粤东栋梁之选。居民数千家,生息皆赖森林。田少食众,虽值丰年,仍需翁源米谷接济,恃以无恐。”
时至今日,林业仍占居民收入的一定比例。
人口方面,史书早有“始兴溪子”记载,后来则有瑶人居住。地名中至今犹有“九畲十八洞”和不少“排”名,境内龙斗畲、何屋水有瑶族聚居,也有与汉族杂居,如大鱼坑。瑶汉交往比较频密。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1996年全镇19000人,通用客家话。居民以官、华、张、杜为大姓,仅官姓在隘子者已达6000人。官、华、张三姓在县内亦为望族。官姓明正统三年(1438年)由福建上杭胜云里迁入,清代已有武进士,民国又有多名少将军官及县长;华姓万历年间由上杭瓦子街迁来,民国时出有抗日名将华振中中将;张姓传为唐开元丞相张九龄之后,但族谱记载是明朝由福建迁入的,民国时出有张发奎上将。三姓在本地都有势力。杜姓,族谱记载原居福建,明正统二年由佛岗迁入,为隘子四姓中最弱者。官、华两姓历史上曾有冲突,在区域性大庙崇拜上,各有自己的圈子。华、张二姓同庙扛神。官杜二姓关系较密切,比屋而居,同庙扛神。
二、隘子官姓的祖灵崇拜
(一)区域性大庙神明崇拜中残存痕迹的共祖崇拜
区域性大庙为区内各姓共祀。该地大庙“文革”间曾被毁,目前只能从口传资料和近年修复的大庙及崇拜活动来考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官姓为主恢复了四间大庙:
沙桥白马庙
在千家镇沙桥,1991年修复,该地为官、杜二姓最早的栖居地及老祖祠所在,因与后来兴建的隘子墟河溪庙区别,又被称为“上庙”。其神有彭古皇(盘古)、五谷、伯郎公、文坛、武坛、信风耳、画笔呐和土地。
隘子墟河溪庙
在隘子墟水口、又称“下庙”。1995年修复。其神有日月(盘古)、五谷、大公、二公、三公、四公、土地。其“三公”系旧庙神像,相传极灵,文革时为乡民藏匿,保留至今。
石井高桥庙
在石井片村水尾,因附近有高桥得名,1994年修复,有彭古(盘古)、五谷、大公、二公、三公、画笔、书判、土地等。
坪峰水口庙
在坪峰畲水尾石龟上,1985年修复。有盘古、五谷、洞主、三郎、七郎、八郎、土地。
据笔者研究:
上述四庙都以盘古、五谷为主神。
五谷表层为“神农皇帝”,民间又称为“禾花小姊”,系女性农业神;
沙桥白马庙伯郎公为闽中习见之“白马三郎”,有研究表明。是闽人古老的祖先神;
坪峰水口庙之三郎、七郎、八郎为源自上杭之“三仙公爹”;黄十三郎、黄七郎和幸公八郎(一作愆公八郎);
石井高桥庙和河溪庙之大、二、三、四公又为“太保”,可比照上杭白砂之“太保公”;
洞主,为粤北瑶官。
大庙的神明崇拜内容已基本道化,但仍透露出祖灵崇拜意味。
1、神与祖先共名
大庙的神,当地人称为“阿公”,与祖先称呼相同。有农历六月六扛神之俗,歌谣“六月六,隘子红,迎神喊做扛阿公”,民国《始兴县志》记“六月六日乡曲多迎土神,俗曰扛阿公”。其俗每年六月初一起,各村轮流将庙中神像扛回村中祠堂的中厅供奉,(这个位置正是办丧事的灵主牌放置的地方),经过“游段”、“搞水”,再传给下一村,六月初九日各村齐集举行盛大的“转庙”仪式,送神回庙上座。届时四乡人士凑集,热闹非常。平时初一、十五逢年过节祭祖烧香,也少不了“阿公”们一份。
隘子客家人的祖父叫“阿公”、祖先叫“祖公”,为什么神也这样呢?这令人想起一段记述瑶人庙祭的文字:
“瑶岁有墓祭,有庙祭。庙立于野,凡隶排者皆祭之,如群姓之大社也。无木主,刻木为像,约高三尺,或一尺许。或四五像,或一二像,不必肖其人,亦不能辩为谁氏之祖称也,统称之为‘阿公’。”
(李来章《连山绥瑶厅志》)
我们知道,自道教大规模传入后,瑶俗起了很大变化。以上庙祭之俗,很可能即是其中变化之一。其“刻木为像”、“统称为阿公”与隘子大庙有许多相似之处。隘子客家与瑶人交往密切,家中有事,往往“请瑶子来做保福”、做“调”。这种相似,可能与其密切交往有关。
2、盘古、伏羲、女娲三位一体的人类共祖
盘古,在此被尊为各姓共祖。除了“开天辟地”的传说之外,官姓的谱牒中还保留着一则宝贵的大庙祭神文字《坪峰畲水口庙诸神腹脏颂》。该《颂》作于光绪三十四年,其《恭颂盘古帝王腹脏》说:
甫辟洪荒,一阴一阳,肇生人类,盘古帝皇,功高万世,德冠百王,像设山僻,福荫一乡。
其“肇生人类”点出了盘古的人类共祖身份,与大庙屋顶的葫芦,作为祖先崇拜标记正好吻合。
这种盘古、伏羲、女娲三位一体之宇宙化生像,是近年来首次发现:
坪峰水口庙的盘古为官吏装束,双手执笏端坐,其左右肩有小神分别手执日、月、斧、矩,原像传为江西龙南民间道士所雕。经与龙南同类神像比较,可知手捧日月二小神分别为男、女,再证以粤北民间道教经文大庙法事所用的《盘古忏》及瑶族盘古开天地生人,伏羲、女娲再造人类、变日月的神话,可以确认其盘古、伏羲、女娲三位一体的人类共祖身份。
目前,大庙的祖灵崇拜意味已淡化,盘古甚至不出庙,很难察觉其产生何种作用。但仍有乡民将子女的名字、八字贴在大庙的神帐上,与祠堂崇拜之生子“谒祖”形式颇相类似。据说是孩子不好养,就“念给神”,类似“过契”的形式,希望孩子在大神的庇佑下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大庙的神明崇拜与祖先的界分并不是绝然清楚的。
(二)醮地——阴宅的祖灵崇拜
当地人将墓祭称为“醮地”。
官姓的开基祖官千二郎与其兄在明正统年间迁粤开基后,又到故居背来了其父母五郎公夫妇的骨灰,分别葬于隘子坡龟形和翁源龙仙。官千二郎死后,夫妇全葬于隘子坪头墩鸦形,其子万一郎公葬隘子回龙顾主形,孙法鉴公死后葬于满堂缜一边的狮形,以上是官姓的始高曾祖四穴族地。经过560多年,官姓已形成了族地、房地和私地三种等级的庐墓体系。
“醮地”每年一次,在农历元宵节后至清明节间进行。顺序是按祖先长次,先族地,后房地,最后各户私地。族地醮地时间由族庭决定后通知合族各户参加,名曰开醮。房地是各房本身共有的祖地,由各房的理事在开醮后选定日期通知各户参加。按规矩,醮完族地、房地后、各户才能醮自己的私地。
醮族地是宗族的一件大事,合族男丁参与。成群结队,肩挑祭品,敲锣找鼓,兴高采烈前往墓地,在墓地前杀猪宰羊,烧香鸣炮,挂纸筛酒,举行祭仪。
其程序如下:
1、“犒牲”和“回熟”
醮地由始祖地隘子墟五郎公龟形开始,到达墓地后,先动手烧水杀猪。据称官姓人多,醮地时要杀二十多条猪,四、五千斤猪肉。杀猪后将部分猪血泼在坟上,整个坟色都泼得腥红,据说醮地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接著杀一只大雄鸡,将血滴在草纸上,称为花纸,随后将花纸用土石压在坟上,是为“挂纸”。猪鸡杀好后就在坟边煮熟,将猪头、猪尾和鸡供到坟堂,这就叫“回熟”。同时分开人携带猪、鸡及其他供品到其余三个族地祭扫行礼。
2、行礼
行礼由主祭主持。主祭一般由最高身份的人担任,而非族长。据称都是些多钱、多子孙,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民国时,通常由作过官的绅士担任。
执事七名:喝礼二人,带礼二人,酌酒一人,读祝一人,歌古辞一人。祭仪过程是:行礼、读祝文、筛酒茶、行三献礼。《官氏二房宗谱》保留了两篇族地祭文,引录其一如下:
《祭五郎公坟祝文》
      维    中华民国     年     月之浣良辰,阳居孝嗣孙某等谨以刚鬣庶馐清酌之仪致祭于我大始祖五郎公坟前而上言曰:厥初生民,我祖居闽,绵绵瓜瓞,自闽徂粤。曰止曰时,卜葬于兹。祥开奕叶。长封马鬣。惟    祖有娄。昌炽后英。兹当△春。景物妍新。木本水源,不忘追远。冠裳绳武联芳。济济未艾。行益光大。顾予蒸尝。曾孙之将。尚享。
3、分肉
祭仪完成后,与祭者凭“标”——由族庭分发盖有理事人私章的纸条,在坟前吃饭,分醮地肉。
分肉有3种:①丁肉,按人头分,到者有份;②斯文肉,专分给秀才以上学位(民国时改为高小毕业以上)或有官职(排长以上)者;③过桥肉——因三大房祖公法鉴的坟在河背需过桥得名,去的读书人或有官职者又分一份肉。
官姓的庐墓崇拜,有几个特点值得一提:
一是对祖婆地的特别重视。
这个观念也流行于粤北曲江、翁源及始兴其他地方的客家人中。据说“祖婆葬好了发人丁,祖公葬好了发财”,但隘子客家显然更为突出。一位报告人称:“祖婆地过管事”、“发财发丁都靠祖婆”,因而“见到好地就先拿来葬祖婆”。
多位报告人给我讲述了当地流传的一个好心人得福的故事:
“官姓的开墓祖千二郎公与迁往翁源龙仙的哥哥千一郎公一起,从福建老家搬来了父母的骨灰,说好了分葬两地。千二郎公分到了母亲的骨灰坛子,但他想照顾哥哥,就私下将坛子调了过来。没想到哥哥却存了私心,明里将母亲的让给了弟弟,临走头一晚上又偷偷换了过来。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捧走了父亲的骨灰,却蒙在鼓里。两兄弟心遂所愿,高高兴兴分了手。多年以后,弟弟一派人丁发展,远远超过了哥哥一系,哥哥一派这才知道吃了亏。至今,翁源官姓还怨隘子官姓祖公做了手脚。隘子墟官五郎公的坟实际上葬的是祖婆。”
这个故事类型,笔者已在粤北多个地方不同姓氏的客家人中听过。显然地,在客家传统社会价值观中,人口比金钱更重要。
与此相关的观念还见于报告人讲述的另外一个故事:
“官姓先祖公法鉴公早时很穷,给杜姓做长工放鸭。他发现鸭都生双黄蛋,因而知道鸭寮是块风水宝地。后来娶了杜氏的养女,就要求用鸭寮那块地方作嫁妆,在那里建了祠堂,于是官家开始人丁兴旺,发达起来,盖过了杜姓。”
农业社会中,人口的多寡常常决定一个族姓的强弱甚至存亡,客家人在客地面临的严酷的生存空间争夺,似乎可用以解释这种对人口繁殖的重视。
第二个是特别讲究风水。
祖坟被认为对后代的发展有决定的作用,因而得讲究“葬好”,否则可能带来灾难。官姓人相信,本身能兴旺发展为今天的大姓望族,得力于祖上葬了好风水。有二穴墓地特别被引为骄傲:
一是开基祖官千二郎夫妇合葬的“鸦形”地,后来还附葬了四位孙儿和两位孙媳,一共九金。这穴“乌鸦泊田形”祖地,相传是嘉靖年间始兴县一位高姓知县下乡清丈土地时为官姓所点的“风水宝地”。由于这段恩情,官姓后人近年编族志时,还特地从县志中查出这位县太爷的姓名事迹附入大加褒扬。
该坟在1958年大跃进搞平整土地时,被官姓一位在公社当干部的后裔带人挖去,引起官姓族公愤,议论要“差渠出族”。事过多年,官姓族中有事,都不让这家人参加,实际上已成“出族”局面。而其他族人,在当时严峻的局面,冒着扣“搞封建迷信活动”帽子的危险,仍坚持将坟修复。可见此坟在族人心目中之重要。
无巧不成书,官姓另一穴最重要的祖坟也发生类似事件。《官氏二房宗谱》保留着一份族人因开荒掘伤祖坟风水引起纠纷控官,最后由绅士调解悔过具结的文字:
宣统二年(1909),坡下蛇形祖地被官作舟男宝光等父子在过脉蛇颈处废去旧时公坟。自行重修筑坟莹,两族不肯,曾经禀官。随经绅士郑成村等处断,将此新坟归回两族,仍为公坟。此筑公坟处,有作舟自开豆地上下两块,亦归两族管业。给工银四拾元。随公举绍琴、梅卿亲抵该处,在通脉之上立官氏祖山石碑一块,并于左右及豆地下立公坟数穴,俾垂永久,兹将作舟归豆地贴附后:
立归地贴人官作舟。情因始祖五郎公祖坟背过脉处,先代承垦税山,予开豆地两块,去冬筑新坟地。今春祭扫时,清化、坡下两族看见不肯,具控在案,今经请五铺局绅刘重光、李文彬等及劝学所各绅,奉县令处令此豆地与新坟地归回清化、坡下两族管业,复还公坟,以全族谊。此山日后永不敢翻悔。如有翻悔,任绅族执贴送究。恐口无凭,立归贴一纸,付清化、坡头两族执为处。
在场:男芹善、四乐、五志
处断局绅:李文彬、刘重光
鲁溪绅士:郑成村
宣统二年三月十七日依代笔长男宝光亲笔立。
(此贴在绍琴处存检)
这通文字中提到的始祖五郎公蛇形,即上文被认为实际葬了祖婆的五郎公祖坟,又称龟形,在风水上,还与墟场的建设联结在一起。坟在今隘子墟,原来是一片三面环水的山坡地,据说安葬时风水先生说过,这穴风水宝地,属于龟形,如能在坟后坡地上开设墟市,人来人往,就成了“苍蝇舔臭龟”,官家一定能大发展。过了若干年,官家逐渐发展起来,就按风水先生的指点,逐步在祖坟附近建设墟寮、房室供贸易之用,后来就成为今天的隘子墟。
按照一般的观念,坟地后面的山坡是龙脉所在,不能损伤,上文所举的官作舟就是因为开荒损伤龙脉,被迫具结,并将所开垦的豆地充公。旦是,隘子墟的建设,在五郎公坟后大规模动土,却没遇上非议,反而被传为有益“风水”之举,这实在很有意思。也许,正是借了“风水”之说,墟场的建设才可能在该处顺利进行。“蛇形”之变“龟形”,并附上“舔臭龟”的形法,乌龟壳厚,在上面建房动土,不伤龙脉,其奥妙恐怕也在这里。不管如何,墟场的建成,确实对官姓的某些房派大有好处,取代了别人地头上的原有集市,拥有了自己能控制的经贸中心。

[ Last edited by 田礼禾 on 2006-1-27 at 17:2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8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