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中得知,当地四十岁以上的人会讲客语,四十岁以下的人仅限于听而讲就不流利,故多说的是"湖广话".问及为何"湖广话"占的比例日趋增多,原因村夫解释为:改革开放后,风气开放,客属与湖广相互通婚现象日益增多,而客家人虽然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但由于小家庭增多,一来老辈人的威信不在;二,湖广人占多数的社会中,客家人会"双语"(客语,湖广话),与外人打交道便用湖广话;三者,客家家庭中由于有湖广成员的加入,但是其只会说一种语言,于是会"双语"的自然要将就操"湖广话"的语言弱势一方;四者,若母亲是湖广人,则儿童随母亲长大,客家话自然不会讲,仅能听懂;五,由于客家在四川多为广东迁入,当地人称"土广东".此称呼有一"土"字,年轻人觉得这个话不流行,土气,便向湖广话靠拢,日趋以久,便满口湖广话了.由于以上几点,以湖广话为主的西南官话就独大起来了.客家话只存在于听之中,."说"却在逐渐的消失.
下午,乘车往隆昌县城东北方向的石碾镇两边岩一带考察.据说"石碾三大队"老少兼会说客家话,故下车问寻.问道路上两骑车少年,少年指路与余,曰:"广东话我爸爸会讲,我都听不懂."遂入山路,访问客家村落.又入山,见一大堰塘,后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客家"四合院",便用相机一阵拍摄,屋主有一年轻后生,出来看我们在有无动作,我当仁不让,,顺势过莲塘(可惜无白马),跳到其面前,开门见山,用客家话说明来意,后生马上说:"我不会说广东话,但是这家会."手指其后另一客家房屋,并带路引进,屋中有一个年轻人在打米,一老人精神矍铄地出来迎接我们,自称姓巫,此地叫巫家大堰塘,这三个相对独立的建筑均为客家人的住宅,只是旁边那家已经不会说客家话.今天下午竟这样顺利,老人也很有兴致.我乘机环顾了一下房屋建筑构造.前为一个回廊过道,厨房在左,打米机在右.后为堂屋,左一藏室,右一卧室,后排堂屋左右也是各一卧室,中间系一天井.
巫家老人曰:周围还有讲"麻秧话"的"麻秧人".然后,巫家老人讲了一些客家话,并录音.据其称,巫氏搬到四川后,入川祖立字辈,有"家绍延长,佐阴显阳,盛昭功德,祖父其昌,神奇祝吾,佳乃公良......"等三十二个字辈,至此,入川祖说:"三十二代人,还出不了一个可以为家族订立字辈的人吗?"于是不再订立.于是问及广东客家称呼,巫家老人说:"叔爷,阿爷,阿眯";而在魏家弯子的调查江西客家中,称呼却系:"阿雅,假假";笔者系福建客家,称呼为:"公大,假假".可见广东和福建的称呼有差异,江西应该在过度地带,有一衔接.巫老人为"家"字辈,入四川第十三代,吾福建入四川为第十代,相差不多,可以推断为同一个时期入四川.巫氏还说,沿公路进去,还可以看见巫家大,小房子,那里有巫氏族人.我们便告别巫氏,向巫家房子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