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6 15: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广西“客家”正名
广西“客家”正名
钟文典《广西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广西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各地、各族居民对客家人的称呼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在梧州、贺州、桂林、柳州、玉林的部分县(市),把操客家方言的人都称为客家人、客人或简称为客。而在南宁、百色、河池以及玉林、钦州、北海、防城等地的部分县(市),则把操客家方言的人称为新民。客家与新民,是和本地、土著、地老等称呼相对而言的。客家和新民,乃指居民中的后来者,“盖对于土著之人,其来稍后故云然耳”。
客家人称我曰“亻厓”。因此,在许多有关客家人的记载、言谈中,又把客家人称作“亻厓”、“僾”、“挨”、“霭”、“艾”等等。过去,许多封建文书还把起来造反的客家人诬称为“犭艾”或“犭艾匪”。又因客家人说“什么”曰(ma qai或ma ka:i),故不少地方又把客家人称为“麻介人”、“麻界人”、“麻戒”“倪解”或“勿鸡”(mat kai)和(mad gai)人,都是取其语音附会而说的。广西各地对客家人的称呼既然名目繁多,所以考察客家人在广西的分布,首先必须了解这些情况。
另外一个问题也必须注意。在桂北和桂西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对“客”、“客人”甚至“客家”是另有所指的,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客家人或新民人。例如: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汉族人,因为原籍和方言的差并,习惯地被分别称为“灵川人”、“麻界人”、“新化人”和其他汉人。又因为苗人称汉人为“哈”,瑶人称汉人为“差”,侗人称汉人为“贾”,壮人称汉人为“滚”,都是“客”的意思,所以“麻界人”以外的其他汉人,也都被习称为“客人”。
在宜山县(今宜州市)德胜街,说百姓话的人称为讲“客”,他称为百姓话;而在洛崖,说百姓话的人自称为讲百姓话,他称为讲“客”。
上林县南部白圩的居民,其语言与南宁附近的平话相同,俗称上林客话。而居住在澄泰圩及其周围17个村庄的居民,讲的是客家方言,称为新民话。
在宾阳县,本地话又称客话,对外称宾阳话。讲客话的先祖,从北方及中原迁来,土著人称他们为客人,故其语言称客话。因客人比来自粤、闽说新民话的人要早三四百年,故自称本地人,说明在宾阳,客人和新民人也是有区别的。
与宾阳相同,在隆山县(今为马山县),据20世纪40年代的地方志书记载,县内汉族“又分先来民(亦称土人)、后来民(又称客人)、新民、横塘、湖广五种”。说明在隆山,客人和新民还是有区别的,只有“新民”,才是我们所认的客家人。
横县的客话,指的是百合土话、横州土话、陶圩土话、峦城土话,新民话才是真正的客家话。
邕宁县把平话称为客话。“客话是外来客族人说的话”,与“广东、区内玉林五属的客家话有区别”。
灵山县则把“操广、肇等音者谓之‘客老’,操潮、嘉音者谓之‘新闻(民)老’”。
以上数例说明,在研究广西客家和考察他们的分布现状时,不能见“客”即认,必须细加辨析,区分清楚。
还有一个问题更需注意,那就是生活在桂西北各个县的“高山汉”。“高山汉”主要来自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各省,居住在桂西北几个县(市)的一些穷乡僻壤、深山老林之中,与外界少有往来,风气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因为来自外省,所以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称他们为“客”、“客人”或“客家”。例如:凌云县玉洪瑶族乡,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的老山地区,住有瑶、壮、汉各族居民,其中汉人3 000人,他们的先祖来自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等省,皆操西南官话。他们自称“客人”,视壮、瑶族为本地人。乐业县境内的汉族人,人们也习惯地把他们称为“客人”、“客边”或“客家人”,把壮族人称作“本地人”。田林县平塘乡的汉人来自四川、甘肃、贵州、湖南各省。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的汉人来自湖南、广东和福建。巴马瑶族自治县恙圩乡乙圩村的汉人来自邻近的东兰和都安瑶族自治县。当地壮、瑶、苗、仫佬等民族的居民都把他们称呼为“客”、“客人”或“客家”。百色市龙州乡的汉人来自贵州、四川和邻近的凌云县,当地壮人也把他们称为“客人”或“客家”。
凤山县“汉族,亦有本地与客人之别,实则均为外来人,前者来先,后者来迟耳”。查其来历,大半来自中县,语言原操北音。其中著姓韦氏,分别来自山东和广东潮州;大姓如黄、龙、罗、陈、牙、包诸姓,则多来自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始兴等地。因此,区别其中土、客,又必须弄清其所来地方。
以上所述,在河池、百色两市所属的县、乡也多有类似情况。我们论及客家人在广西的分布,如果不查其来路,听其语言,看其风俗习惯,而是望文生义,见“客”就认,难免出现差错。
[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07-3-1 04:4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