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子足球运动
广东是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发祥地之一。早在民国23年(1934年)1月,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址在今中山四路省实验中学)初中部创办了班际女子足球赛,推动了全校及邻近学校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但由于世俗偏见的影响,女子足球运动未能在全省推广。
建国后,1958年春,在中国共产党梅县县委副书记兼松口片党委书记陈昌谦的倡导下,松口区率先开展女子足球运动。10月,松口区政府委托松口中学举办“跃进杯”女子足球赛,松口中学初、高中各一队与梅东、溪南中学各一队参加。经过3轮角逐,松口初中队夺得锦标。其后,梅县和广州均出现过自发的女子足球运动。
1979年国家体委提倡女子足球运动。广州市宝岗体育场、荔湾体育场相继组织了女子足球队。梅县的12所中小学也建立了女子足球队。11月,梅县举办第一届女子足球邀请赛,有6支队伍参加,丙村中学队获冠军。同年,梅县女子足球队成立。以后梅县每年均进行中小学生女子足球赛。
1980年5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回到家乡梅县视察,观看了东山中学和丙村中学的女子足球表演赛,接见了运动员并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国际上有的,我们也要有。女子也可以踢足球嘛。”叶帅对梅县女子足球运动的关怀,大大鼓舞和推动了梅县地区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梅县有29所小学、26所中学成立了女子足球队。
同年兴宁县的新坡中学初中部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女子足球运动,随后附城各中学先后建立女子足球队,开展业余训练。1983年兴宁县举办第一届女子足球邀请赛,有7支中学队参赛。赛后组建了兴宁县女子足球队,集训了两个月,便参加在英德县举行的广东省第一届女子足球比赛。后来成为国家女子足球队主力队员的吴伟英,由兴宁上调省队后,经广东女子足球队培养成优秀球员。
湛江市于80年代初期开始在霞山、赤坎开展女子足球训练。1982年首次派队参加省女子足球邀请赛。此后,湛江地区的海康、吴川、遂溪等地亦积极开展女子足球运动,并输送出多名优秀运动员。江门篮球班的陈霞,到省队后才开始参加足球训练,由于她身体素质好,刻苦练习,进步很快,1987年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队,在多次国际比赛中,都有很好的表现。
1981年3月,广州市体委决定组建两支女子少年足球队。招考之日,有200多名姑娘前来应试。5月2日至4日在省体育场举行广东省女子足球邀请赛,有4支队伍参赛:广州体院队、广州体校队、 广州二沙头体育俱乐部队和梅县队。结果梅县队3战3胜夺冠。赛后选拔了一批优秀运动员,组建成广东和广州两支女子足球集训队。
1982年春节,英德县体委邀请两支外地优秀女子足球队前来表演。表演赛在没有看台的足球场进行,引来了2万多名观众。县体委随后又举办了首届女子足球赛。1983年英德承办省首届女足赛。1984年起连续承办了几届全国新春女子足球邀请赛。这些比赛,对英德本地的群众足球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年6月,在广州举行广东女子足球调赛。 重新组建的梅县队初步掌握了踢、停、顶、带、截技术,且能运用一些简单攻防战术,结果以6战全胜的佳绩夺得冠军。广州队和海康队分列第二、三名。
8月,从广东、广州两支队伍里挑选出18名队员组成广东女子足球代表队,在领队杨友标,教练黄福孝、徐增福带领下,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次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陕西队、广东队、山西队获前3名。
广东张小丽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守门员向洁仪、后卫罗少艳、前锋张小丽被选入最佳阵容。
根据万里副总理“中国女子有志气,搞女子足球很有希望”的指示,广东省体委结合广东的条件决定成立广东女子足球队。同年10月,以晋京参赛的梅县队员为班底组队。在无编制的情况下,该队由省人民体育场代管,领队黄建梁,教练员黄福孝、林柏廉,管理吴琴。
1983年元旦刚过,全国首届女子足球锦标赛在广州举行。结果,广东队排名第九。
5月24日,广东省体委接得省编委批复,正式建立广东女子足球队,任命吴琴为领队,陈汉粦为教练。球队领导班子在抓政治建队、抓作风的同时,抓技术,抓基本功的训练。
广东省体委还注意到女子足球的普及。4月,在英德举办省首届女子足球比赛,有15支队伍参加(东道主英德县占了3支:英德县队、少年队、华侨茶场队)。结果,梅县队、英德队、海康队获前3名。
11月18日至27日举行广州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辽宁、吉林、广东、广西、陕西、长春等8支队伍参加。比赛结果,辽宁队、广东队、日本队获前3名。
同年,国家体委组建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第一批队员有广东队的李小兰、吴伟英,广州队的刘杏薇、杜静、林少玲。
1984年1月,广州女队赴柳州参加第一届“双马杯”女子足球邀请赛,5战全胜夺杯。广东女队参加在英德举行的“新春杯”女子足球邀请赛,获第二名。
1985年1月,广东万宝冰箱厂与广东女子足球队签约共建女子足球队,广东女队易名为“万宝女子足球队”。
同年广东曾凯媚、梁翠媚、韦海英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
1986年,广东省体委从全运战略出发,决定将女子足球列为省运会竞赛项目。在下半年举行的第七届省运会女子足球比赛中,广州队、佛山队分获冠亚军。12月,吴伟英随中国女子足球队赴香港参加第六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中国队获第一名,吴伟英获最佳运动员奖。
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足球赛于10月10日至20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广东队获第三名。广东队技术细腻、短传渗透、边线进攻的南派足球风格,受到足球界好评。右边锋吴伟英入选本届比赛最佳阵容。这一年吴伟英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中国首批女子足球运动健将称号,陈霞入选国家队。
1988年6月2日至12日,广州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举行,加拿大、科特迪瓦、荷兰、澳大利亚、巴西、挪威、泰国、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瑞典、美国、中国等12支队伍参加。吴伟英、陈霞作为中国队主力参加了比赛,获第四名。
同年10月26日,广州奇星药厂与中国足球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协议,共建中国女子足球队。奇星药厂每年斥资建设中国女子足球队,参与部分管理工作,开创了国家与企业共建国家级体育队伍的“奇星模式”。
1988至1990年,广东万宝女子足球队先后由蔡锦标、林思跃任教练。
1989年3月12日,万宝队应香港足球总会的邀请,赴香港与台湾铭传商专队同场切磋,实现了海峡两岸女子足球队具有历史意义的交往。1989年12月及1990年9月,吴伟英、陈霞、韦海英随中国女子足球队先后参加第七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与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足球比赛,均获冠军。
1990年12月11日,广东半球企业集团公司在中国足球协会、广东省足球协会的指导下,成立广东半球女子足球俱乐部。这是中国第一个职业女子足球俱乐部。该俱乐部的运动员是向全国招聘来的。中国足球协会名誉主席程子华为俱乐部题词:普及女子足球运动,培养优秀足球人材!
至1990年, 广东女子足球队每年都参加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最好成绩是:1985年季军和1990年第六名,最差是1986年,排第十名。
(四)业余足球活动
英式足球传入广东,最先在教会学校传播。到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向社会拓展。广州的大佛寺足球场、粤秀足球场、东园足球场是当时广州市足球联赛的主要场地。三四十年代,广州的足球活动主要在东较场、西湖路警察球场和十三行足球场进行。
建国后,广州、梅县地区、湛江地区的足球活动十分活跃。
在广州,龙锦炽组织的“业余”队,谭达组织的“坡臣”队,卢泽德组织的“东青”队,以及岭南大学队、“长寿”队,是50年代初广州足坛劲旅。
1950年至1952年,广州的沙面足球场出现了“体少”和“体健”两支少年足球队。
梅县重点抓了中、小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原强民体育会会员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的,都安排到县内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从1953年至1956年总共安排了30多人。
1956年,广州、梅县、湛江等地建立青少年业余体校。广州市选派足球名宿叶北华、莫七、李锦根、李文俊、卢柱健等到业余体校足球班任教。业余体校实行教练、计划、场地、器材、时间五固定。
同年,广州市恢复足球分级联赛,业余足球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公安、财贸、交运系统和华南师范学院、市五中成绩较为突出。
进入1960年,梅县煤矿队、湛江队、新中华橡胶厂公和祥机器厂联队、广州造船厂队、中山医学院队、广州手工业队等业余足球队获准参加全国乙级联赛,成绩比一些省市代表队还好。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的业余体校被迫解散,中小学足球活动陷于停顿。分配到工厂的退役运动员和部分现役运动员组织的 “机电”、
“广船”、“交运”、“广州机床厂”、“山鹰”、“鱼雷”足球队,常在广州的洪德、均益球场进行小足球活动,为重建广东足球队奠定基础。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广东的青少年足球活动全面恢复。
1978年8月,全国20单位小学生足球赛在西安举行。广东梅县队和广州队分获第三、七名。
1979年8月举行全国22单位小足球分区赛,广州东风二路小学队和梅县东区小学队参加厦门赛区比赛(共有10支队伍参赛),分获第一、二名。
进入80年代,广州市的业余足球活动以小足球最为活跃。1980年广州市举办的“长虹杯”七人制足球赛曾在广州掀起了“足球热”。广州市第十二中学( 初中)队夺得首届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足球冠军赛(简称“三杯赛”)“希望杯”(16周岁以下)冠军,广州少年队获“萌芽杯”(12周岁以下) 上海赛区第二名。
1981年8月举行全国业余体校足球分区赛,广东获株州赛区第一。同月, 梅县东山中学队获“希望杯”第三名。
1982年在大连举行全国业余体校“跃进杯”足球赛,有11支队伍参加,广东获第二名。7月,梅县少年队获全国“少先杯”(南区十省)冠军,教练张强胜被评为最佳教练,中卫李文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前锋赵志彬被评为最佳射手(入19球)。同月20日至29日,广东队参加全国业余体校足球分区赛,获黄石赛区第一名。同月,在全国“三好杯”赛中,广东吴川第一中学队获第三名。
1983年,“足球之乡”梅县开展“足球年”活动,举办男子公开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女子组和男、女儿童五人小足球等7项锦标赛,近10万中小学生参加足球活动,掀起了一股足球热潮。同年8月,梅县派出3 支少年队赴北京参加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获“希望杯”第四名,“幼苗杯”(14周岁以下) 第二名,“萌芽杯”第三名。梅县这3支少年队受到国家嘉奖。《人民日报》载文高度评价梅县足球,称赞一个县有3支少年队进京比赛。
1984年5月在西安举行全国业余体校“跃进杯”足球赛,共有12个队参加。广东队获总名次(根据比赛成绩和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测验得分排列总名次)第三名。8月在石家庄举行全国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广州获“希望杯”第二名,梅县获“幼苗杯”第二名和“萌芽杯”冠军。
1985年7月,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决赛在蚌埠进行, 梅县队获“希望杯”第三,“幼苗杯”第一,“萌芽杯”第二,广州队获“幼苗杯”第三。8月,广东队获全国业余体校足球分区赛北京赛区总名次第三。
1986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教育局、《足球报》社、《广州日报》社联合创办“市长杯”中学生小型足球赛,有90多个单位报名参赛。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夺得首届市长杯。
随后,广州陈李济药厂和《足球报》社又联合创办了“血宝杯”系列足球赛。“血宝杯”第一项赛事--广州小学生五人小型足球赛,广州235所小学全部组队参赛,运动员超过2000名,共进行了1000多场比赛,广州晓港东小学队获桂冠。第二项赛事--广州小型(七人制)足球精英赛,有11支业余队参加,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夺冠。第三项赛事--广东足球代表队与国家足球队表演赛。
1988年8月,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在天津举行,广州队获“萌芽杯”总名次第三;在全国业余体校少年足球邀请赛上,广东队获厦门赛区总名次第二。
1989年8月,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在长春举行,梅州队获“希望杯”第四名。
1990年8月,广州少年足球队(12岁以下)在团长张道济、陈铭基及教练杨福生率领下赴日本东京,参加有8个国家少年队参加的第四届世界少年足球赛,广州少年队击败联邦德国汉堡队和美国西雅图队,获得亚军。
广东足球队获全国重大比赛前六名成绩统计表 表5-3-1
年份 地 点 比 赛 名 称 队 别 名次 备 注
1955武汉全国大中城市分区 足球锦标赛梅县男队1
1959北京第一届全运会广东男队5
1960北京、天津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队5
1960 全国锦标赛广东男队2
1961北京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队5
1962北京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队6
1963北京全国联赛广东男队5
1972北京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广东男队2
1973北京、天津全国联赛广东男队4
1975北京第三届全运会广东男队1与辽宁队并列
1978南京、上海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队5
1979北京第四届全运会广东男队3
1979广州全国甲级联赛 (全年成绩)广东男队1
1981广州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队4
1982北京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广州女队2
1983广州及客场全国甲级联赛(南区)广东男队1
1983上海第五届全运会广东男队2
1984南京全国女子锦标赛广州女队4
1984武汉第一届中国足协杯赛广东男队2
1985杭州全国女子锦标赛广东女队3
1985天津第二届中国足协杯赛广东男队2 广州队4
1985蚌埠、南京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子一队5
1986南京第三届中国足协杯赛广东男子一队3 广东男子二队4
1987长沙第六届全运会广东女队3
1987广州第六届全运会广东男队1
1988广州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队5
1989合肥、南京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队6
1990大连全国女子锦标赛广东女队2
1990佛山全国甲级联赛(B组)广州队2
广东足球运动员获国际重大比赛前三名成绩统计表 表5-3-2
年份地点 比 赛 名 称 队 别 姓 名 名次
1976德黑兰第六届亚洲男子足球锦标赛 中国男子足球队 容志行 关至锐 何 佳 陈熙荣 蔡锦标 杜智仁 3
1978曼谷第八届亚运会 中国男子足球队 容志行 何 佳 欧伟庭 蔡锦标 3
1984新加坡第八届亚洲杯男子足球赛 中国男子足球队 杨 宁 池明华 古广明 赵达裕 吴育华 2
1985神户第十三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中国男子足球队 池明华 麦 超 吴群立 郭亿军 3
1986香港第六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 中国女子足球队 吴伟英 1
1989香港第七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 中国女子足球队 吴伟英 陈 霞 韦海英 1
1990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 中国女子足球队 吴伟英 陈 霞 韦海英 1
资料来源:广东省志-体育志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