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6|回复: 0

【转帖】大埔锦山古驿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8 0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埔锦山古驿道


    □萧绍彬

    大埔古称万川,山多谷深,外出交通诸多不便,梅潭河则因头及曲滩段石多水急,水道不顺畅,这决定了这里交通以陆路为主,古驿道便承载了与外界往来的交通要务。古驿道先是随商贸来决定线路,明清前形成了经青溪虎市达福建永定,经大东圹市达饶平、经银江龙市达嘉应陆路古驿道。湖寮因公元403年建义招县伊始便设县治于古城,其时沿韩江顺流而下去潮汕,经汀江或梅江可去福建或嘉应州。公元607年改义招为万川县属潮州管辖,这样官民与外界联系,使从河头经头、锦山岗至三河之驿道应运而生。古驿道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岁月悠悠,千余载时光并未抹去跋涉留下的印痕,古驿道被脚底磨滑的石块和石头边写满苍凉的苔藓。

    古驿道修筑艰辛。为了水陆呼应,便于搭客载货,河头至锦山岗古驿道沿山顺梅潭河的流向延伸,不足20里之遥,有多处巨石挡路,须炸石而过,山下坡路则砌有石级防滑以利通行,最为艰巨的是锦山一段多石崖,石崖壁立如削,下看河水湛蓝深不可测。坚忍不拔的先民硬是凭原始的工具,在石崖上啃出一条宽米许长数里的石路,为防行人落河之虞,还在路边夯筑三合土挡墙。有二块镌刻于唐朝天宝三年及元朝至元七年的摩崖石刻记录了当时捐资筑路建桥的芳名及捐献银元数量,二块石刻时间相距500多年,区区十数里从开工到完善竟花数百春秋,古驿道修筑之艰辛,极为罕见。

    古驿道成就辉煌。古时县治设古城,而三河设有巡检司,有守备、查关、缉犯人等作用,在没有飞鸽传书情况下,县衙与巡检司的联络及潮州府下达指示便凭衙役徒步往来传递信息了,可以说是官道。过去不少生活用品来于潮汕,大埔土特产也多销潮汕,三河是大埔与潮汕货物交接枢纽,商品集散地。大埔尤其是大陆片湖寮、百侯、枫朗等商人便来往于古驿道做买卖,凭借古驿道而发家致富,这样古驿道又是发财路。封建时代科举要过三关,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曰“连中三元”或叫“三元及第”,大埔不少学子书生就是经梅潭河古驿道至三河下潮州考秀才、或辗转至广州考举人、到北京考进士,全县数以千计的秀才、举人、进士就是从古驿道走出来的。清末民初废科举后,至建国后公路未开通时古驿道又走出多少文官、武将、博士、高工等,古驿道真是辈出人才的青云路。对于芸芸众生,不少平民做挑夫,或做小贩在这条路上奔忙,只为生计,养家糊口而已,在他们看来是非走不可的生命之路。古驿道依山傍水,巨石、古藤、茂林、翠竹随处可见,有唐朝至民国年间摩崖石刻近十处,有神奇的仙人脚迹、有临崖矗立的磊英阁,有古老的三义庙,有许多神话传说和现实故事等。它又是一条文化积淀丰富的休闲观光之路。

    古驿道也有苍凉。遥遥古驿道,它见证了艰辛和辉煌,也见证了苍凉。路远且险平添了许多意外,有的半路生病,有的中途受伤,有的饥渴倒地,有的酷热昏迷等。据说有的失足溺死,有的跌断脚骨,有的急病而亡,更有的遭歹徒抢劫,乃至杀人灭口作冤鬼等。古时锦山岗,原叫禁山岗,意为禁忌之地,此路段前不着村,后不见店,山陡林密草深路险,成为强盗土匪衣食之地,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初,仍有行人在锦山岗遭劫杀,令人不寒而栗,古驿道见证了百姓太多的苦难。大梅公路通车后,梅潭河古驿道渐渐被冷落,日见荒凉。

    欣逢盛世,万象更新,值得庆幸的是经大埔儿女数十载励精图治,万川古县换新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治县方略之一的“人文兴县”实施,重修磊英阁,保护摩崖石刻和“仙人脚迹”,建锦山古道山门、乘风亭及宝华寺等。梅潭河古驿道将再现辉煌,成为游客探古寻幽、亲山近水的热线,有1260多年的古驿道又焕发青春,展示了独特风采,成为大埔人民致富奔康之路。

   

转自汕头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