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34|回复: 4

《彰化縣客家族群分布調查》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5 17: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引自2005年12月,由彰化縣文化局出版的《彰化縣客家族群分布調查》第一章〈彰化縣客家族群引論〉,係邱彥貴引自全書各章節的摘要。本書作者依篇目次序為邱彥貴、吳正龍、吳成偉、曾慶國、張瑞和、魏金絨、洪長源、謝英從、陳嬿庄、賴志彰。《彰化縣客家族群分布調查》一書為彰化福佬客研究近半世紀以來成果階段性成果。

彰化縣客家簡述
邱彥貴
    臺灣眾多的族群當中,客家人為數甚多,而福佬人更是主流。客家人的定義為何?福佬人呢?而聞名的彰化縣福佬客,又和客家與福佬是什麼關係?在彰化縣的客家如何分布?歷史進程又是怎樣?彰化客家又有哪些特色性的文化風貌?在本書詳盡的篇章敘述之前,於此先為讀者摘要性的簡單介紹。

一、客家、福佬與福佬客
    客家人是華南眾多漢族方言群一支,他們以主要以所使用的方言「客家話」作為界定指標,在文化上則與鄰近的漢族方言群大同而有小異。以往大部分的研究,都認為客家人是經由幾次的大遷徙,從華北的中原漸次輾轉南來,但是近年的一些研究者徹底推翻前述看法,認為客家人本來就是華南的土著族群。或者採較綜合性看法,認為他們是由北來的漢族與華南的土著所共組成的族群,而這點的確獲得生物學上的支持,客家人和大部分的華南漢族方言群一樣,在血緣上比較接近華南的非漢語民族。
    客家的分布原先集中在廣東、福建與江西的交界地帶,但是到了17世紀前後,因種種因素大量向外遷移。他們的移居地近者為廣東、福建、江西的省內移動,大跨距遷移者則遠至四川甚至東南亞。也外遷到廣西、湖南與海峽對岸的臺灣。由於遷移擴散的關係,這個擁有特殊方言的族群,與周邊的其他漢族方言群產生摩擦甚至衝突,因此受到清代官方的注意。而由廣西客家所倡導的太平天國政權,甚至引起國際矚目。因為遷移的接觸,鄰近講「廣東話」或「廣府白話」的人將他們稱為「客家」,這個名稱因此通行,成為中文裡的標準用法,甚至為西方語言音譯稱Hakka。而福佬人則用「客人」或「客」這個名稱。這幾個通用名詞都是由鄰近的其他漢族方言群所賦予的。
    臺灣的漢族多在17世紀以後來自福建、廣東。這兩地移居臺灣的移民中都包含相當數量的客家人,我們分別以「粵籍客家」與「閩籍客家」來行文。彰化縣境內的客家人也包含這兩種。
    福佬人也是華南眾多漢族方言群中的一支,他們也以所使用的方言「福佬話」作為界定指標;或者以他們主要分布地福建南部為名,稱為「閩南語」。福佬人海洋性格濃烈,散布更廣,居住地早已跨出福建,分布區域為泉州以南直到廣東珠江三角洲、香港的華南海岸地帶,甚至遠及雷州半島、海南島,北側的浙江沿海也見分布,東南亞的新加坡更是一個閩南語通用的國家。「福佬」也是來自鄰近漢族方言群對他們的稱呼,在廣東還有「學佬」或「鶴佬」這樣的寫法,臺灣近年也通用「河洛」或「鶴佬」。福佬人因為居住地與語音的差異,除了閩南外,他們還有潮汕、海陸豐與海南等亞類分支。和客家人一樣,歷史傳說中福佬人也是從華北中原南下的,但是同樣的,他們的血緣也和華南的的非漢語民族比較接近。
    在臺灣福佬人分布最多,客家人則居其次,而福佬客是指已經不使用客家話,改用福佬話的客家人。即便如此,這些人大體在集體記憶中仍知悉自己是客家後裔,而且也維持許多原先的客家文化傳統。清代移居彰化縣的閩粵客家人,約在20世紀開始前後,可能因為大環境的關係,不再使用客家話作為日常溝通的工具,若干文化傳統也滲入福佬習俗,形成了界於客家和福佬之間的福佬客現象。臺灣是最早發現福佬客這種現象的地方,彰化縣的福佬客雖然不是最早被描述的,但是「福佬客」這個稱呼最先在此命名,也對福佬客現象有最多深入的研究,所以彰化縣已經成為福佬客研究的基地,研究經驗更擴散到華人世界的各個角落。彰化縣客家與福佬客的故事,即將在以下為讀者展開敘述。

二、清代彰化客家移民的分布
    本段所要陳述的客家,是在清代移居彰化縣的客家人,也就是由林衡道所定名的「福佬客」,以下即為約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介紹,更多詳盡的敘述與討論,也由縣內各個優秀的研究者呈現於本書第二章。
    彰化縣的大半個區域,主要是中心偏東南側的大村、員林、埔心、永靖、田尾、社頭、竹塘及溪州等鄉鎮內,許多居民都知道自己是「客底」,也就是以前祖先是客家人。已故的林衡道教授,早在四十幾年前就發表了名為〈員林附近的「福佬客」村落〉論文,將這批相當多的文化事象仍維持客家傳統,但已經改說福佬話的客家人,命名為「福佬客」,初次介紹了這群「福佬為表,客家根底」的特殊居民。幾十年來,陸陸續續不斷有學者針對福佬客的歷史、社會、信仰、建築、語言等項目做出研究,彰化成為福佬客研究的基地。福佬客的研究加深了學術界對彰化的認識,而福佬客本身的存在,則更豐富了臺灣文化的多樣性。
    彰化縣治所在的彰化市,是廣義北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行政、商業城市,因此匯集了多種來源的居民。城內的粵籍潮州客家與閩籍汀州客家,分別以鎮安宮三山國王和定光佛廟為信仰中心,也是匯聚向心的同鄉會館。值得注意的是,鎮安宮為潮州會館,組織成員除了饒平賴姓福佬客外,還有清代、日治時期以及戰後陸續遷來的潮汕福佬人。彰化市另一處三山國王廟福安宮,則是饒平福佬客沈氏所肇建。而芬園鄉除了豆周寮黃氏也是饒平客家後裔外,還有茄荖、嘉興的垂裕堂簡氏為汀州福佬客。花壇鄉的白沙坑呂氏、劉厝村劉氏也是祖籍饒平的福佬客。
    大村鄉的主流宗族賴姓源自漳州平和,大村賴氏有圭讚公益三堂、樸園公環翠堂、賴爾公四維堂與南勢村的垂裕、光裕堂派下等系統,遠祖皆溯賴卜隆公,賴卜隆的後裔無論在漳州或彰化,幾乎都是福佬客。大村鄉還有茄苳林吳氏,平和村盧氏,擺塘、大崙、南勢村的游氏以及與黃厝、加錫村的黃氏,也都是福佬客家族。
    員林鎮是彰化縣的第二大城市,境內甚多清代客家移民後裔。有來自汀州永定,現居鎮興里詒謀堂的江姓。來自漳州平和,現居三條、鎮興、南東、浮圳等里的江姓,居住東北、中東和振興等里的曹姓。來自漳州詔安者,則有三塊厝、振興里的黃姓,大埔里的游姓。以及來自廣東饒平,為數甚眾,分佈於大饒、大明、田中央、溝皂、湖水里的張姓,此外,饒平客家還有崙雅里和振興里的張姓和黃姓,林厝里的詹姓。整體而言,員林鎮內有相當高比例的福佬客。
    社頭鄉的第一大姓蕭氏是否為客家後裔身分?眾說紛紜。經過調查討論,他們可能不是客家人,但無論在海峽兩岸都是與客家緊鄰居住。社頭的次大姓為劉姓,其中芳山堂一系祖籍為漳州南靖,是與福佬關係密切的客家後裔。而其餘堂號為彭城的劉氏則為饒平客家。社頭其他的張、邱、賴等大宗族,也是祖源於客家地區。社頭鄉以南的田中、二水,仍可發現相當數量的客家後裔。
    埔心鄉是另一個高比例的福佬客鄉鎮,全鄉各村皆有分布,非客家後裔為數甚少。福佬客中以廣東饒平祖籍者為主,包含張、黃、曾、許、邱等大姓。但是分布於梧鳳、二重、埤腳及埤霞等村之黃姓,與緊鄰的大村鄉加錫及新興村的黃姓則同為漳州詔安客家。埔心鄉西鄰的溪湖鎮中竹里仍有詔安黃姓、東溪里巫厝仍有巫姓等福佬客,近兩千人。埔鹽鄉也有蔡、陳等姓,為數千餘的福佬客。
    永靖鄉得名自「永靖街」,廣東客家移民自康熙年間開始入墾,經過百年積蓄,遂於嘉慶十六年(1811)募集股份,籌建市街以作為交易場所,永靖因此一度成為彰化福佬客的核心。永靖全鄉的廣東客家祖籍者約達八成,陳、邱、詹、張、劉等五大姓氏幾乎全是客家。加上福建客家則近九成之多。而田尾鄉緊鄰永靖鄉的海豐崙、打簾、溪畔等地,所聚居的邱、陳、彭、詹等宗族也是福佬客。估計田尾全鄉單就潮州客家而言,就超過一半比例。
    大村、員林、埔心、永靖、田尾、社頭等鄉鎮,可以說是彰化福佬客北側的分布核心,南側的福佬客聚居地則以溪州、竹塘等鄉鎮為主,中間隔斷的是北斗鎮。北斗鎮居民雖以泉州祖籍居多,但早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原先屬於巴布薩平埔族眉裡社的「舊眉庄」,就有廣東籍的墾首黃利英招募同鄉客家人前來拓墾。舊眉庄今天屬於溪州鄉,這批客家也是最早入墾北斗、溪州地區的漢人。但是由於福佬移民漸多,糾紛漸生,後來客家人遷出舊眉,移往今日的臺中縣東勢。
    溪州鄉的福佬客大多沿濁水溪岸分布,如三條、三圳、菜公、潮洋、張厝五個村的廖、包、黃姓宗族皆是,其中廖姓為數最多。溪州廖姓實為源自漳州詔安的張廖,俗稱「生廖死張」或「雙廖」。溪州的客家分布,則與濁水溪南岸原屬彰化、今屬雲林的西螺地區詔安客連成一片。而溪州、北斗、埤頭仍各有幾十戶詹氏,是來自饒平的福佬客。
    竹塘鄉的福佬客以田頭、新廣、溪墘、內新、永安、長安、土庫等村佔多數。而源自廣東潮州府饒平縣客家或福佬客地區的詹氏,則是竹塘鄉第一大姓。竹塘鄉詹氏的派別頗多,共有三十四支,最早入墾的是雍正年間的詹寬怡。乾隆中葉後及嘉慶年間,又陸續有很多陸續詹氏入墾,所以詹氏成為竹塘望族。而地跨竹塘、二林,所謂的「垓★十三庄」莊姓宗族,遷自漳州南靖龜洋,也是介乎客家和福佬之間的福佬客身分。
    臺灣研究中有個通行甚久的觀念,認為客家人因為移民臺灣的時間較晚,所以不得已選擇丘陵地區居住。因此西部臺灣的漢人分布格局,依照祖籍別來看,就形成「泉人靠海,漳人居中,粵人近山」的情況。但是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彰化經驗即非如此。首先,從以上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客家人大半都居住在平原上,而且並非較晚的移民。其次,彰化縣的漳泉粵三籍分布,濱海地帶為泉州祖籍者固然無誤,但快官、花壇一帶也是泉州人。漳州人反而以東側的八卦山腳為主要分布區,而包含閩粵兩籍的客家人卻可以說是夾處漳泉之間。重建這段彰化客家的移民歷史,應該可使整體臺灣歷史的研究更趨前一步。

三、二十世紀的彰化縣新客家
    清代時期陸續移居彰化縣的客家人,在19、20世紀之交可能因為大環境的因素,漸漸改說福佬話,但是來自北部桃竹苗的客家二次移民,卻在近百年前開始移入二林、北斗等地區,為彰化縣的客家文化注入了新血。
   明治41年(1908)三五公司在總督府協助下,收購了當時臺中廳二林支廳轄區內深耕堡及二林下堡(今日地跨二林、竹塘、埤頭)的農地。次年成立「源成農場」,種植製糖原料甘蔗。源成農場佔地達七大地段,所以被稱為「七界」。源成農場加上大正10年(1921)整治濁水溪舊道之後在溪州、北斗的新生浮覆地,都向北部桃竹苗地區招募人力,這些二次客家移民,遂在南彰化平原上建立了新的故鄉。
    桃竹苗客家二次移民在七界的分布集中成帶狀,村落很多,人數最多的是二林鎮東興里。東興里舊地名為犁頭厝,又分東、西犁頭厝以及頂、下番社庄。客家人集中在西犁頭庄及頂、下番社庄,合計有120戶之多。目前二林區客家人最多的村落,應該是二林鎮東興里的番社庄。緊鄰二林街的後厝里則有50戶,第三、四、五鄰客家人最為集中,所以當地人稱它為「客家莊」。同樣緊鄰二林街的豐田里也有30戶,集中居住在豐田里十一戶庄及保安林區。後厝里東邊的西斗里也住有60戶客家人,分別集中居住在八鄰、九鄰、十鄰。每鄰自成聚落,八鄰稱頭前埔庄,九鄰是八間仔庄,十鄰則是濁水膏堀仔。緊鄰西斗里東邊的原斗里也有20戶,集中在竹圍仔庄。竹圍仔庄南邊有一個村落,舊地名為★磘,分屬兩里,西邊是復豐里,東邊是東華里。復豐里的清水庄、沙崙腳庄等合計住有40戶。東華里的十餘戶則分居五戶仔庄、七戶仔庄兩個小聚落。東興里東側興華里內的水門庄、下洲仔庄也有30餘戶客家人。另外,二林鎮的趙甲、廣興里、二林街上等有少數幾戶。
    二次客家移民在竹塘鄉的分布,則集中在小西村與民靖村的四個村落,小西村的巷仔溝庄與上洲仔庄合計約20戶。民靖村的牛稠庄與大橋頭庄合計約15戶。這兩村的客家人數過少,都與福佬人混居一村。而竹塘鄉的這四個村落,地理位置都緊鄰在興華里東邊,仍然在帶狀的範圍之內。更靠海濱的芳苑鄉新生村、漢寶村仍有日本時代的移民村,其間仍散見零星的南來客家。大城鄉境內也察訪得到少許蹤跡。
    北斗地區北斗、溪州的二次客家移民,大抵為開墾舊濁水溪新生地農場而來,如日人神原四三生所創的「神原農場」、北斗仕紳林生財經營的「下壩農場」,還有成功村鄭四蚶經營「圳寮農場」等。開墾溪埔新生地需要大批人力,農場方面於是向北部桃竹苗招募,所以今日在溪州鄉西畔村廣一、廣二、廣三巷(第九、十、十一、十三鄰)的居民都是桃竹苗二次客家移民,達百餘戶,此地俗名為「溪底」,或沿日治時期的保甲分區稱「九甲」。成功村第15鄰因位處濁水溪堤防轉角處,故一般稱之為「岸角」,也有20戶左右二次客家移民。另在溪厝村廣東巷約有60戶。圳寮村溪埔的客家人則以葉姓為多,約有30幾戶,總計約有60多戶。北斗鎮的二次客家移民則大多分布在原東螺溪溪床,即今日的新生里與大新里等地。埤頭鄉則為數較少,約在大湖村的公館、四戶、十戶、六戶等幾處聚落可見,埤頭鄉的二次客家移民屬於前述的源成農場範圍。
    福興鄉的福興村第八至十一鄰現今人稱「客人庄」,則分布有昭和10年(1935)「墩仔腳地震」後,從苗栗南下的二次客家移民。
    20世紀初年自北部桃竹苗地區南下後,這批彰化新客家也像兩、三百年前遷來的客家前輩一般,將心血投入別人視為棄地的土壤裡,結出令人驚訝的豐碩農業成果。邁向21世紀後,冀望這批客家更能堅持文化的傳遞,日後在滔滔的濁水溪流與臺灣海峽的陣陣海風間,仍可聽見琅琅的客家話傳揚。

四、彰化縣的客家文化風貌
    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一個族群多元、文化紛呈的舞台,彰化縣除了原住的平埔族外,漳泉粵三種漢人主流畢集。其間的族群交融、文化交流,允為特色。本書將就宗教信仰活動、語言使用特色、居住空間表徵等方向,一一鋪敘彰化縣的客家文化風貌。
    彰化縣客家信仰最突出者,首推三十餘處的三山國王廟,數量上雖讓居全臺之次,但是各個廟宇或者以其歷史之悠久、神威之遠播,或者以殿堂之宏偉、轄境之廣大而聲著遐邇。若說三山國王是客家的特有信仰,還不如說是粵籍福佬客的主要信仰來得確實。
    相對於粵籍客家三山國王的恆見,五顯大帝的信仰則較鮮為人知。五顯大帝廟宇雖然為數不多,卻標舉漳州詔安客家在彰化拓墾的歷史軌跡,在大村、埔心、員林等鄉鎮內的五顯大帝廟宇,都與詔安客家黃氏宗族息息相關。閩籍客家另一重要的信仰為定光古佛,彰化城內的定光佛廟為汀州會館。五顯大帝與定光古佛信仰文化在彰化縣的散播,足證閩籍客家也是彰化福佬客重要的成員。
    20世紀初年始自桃竹苗南下,匯入彰化大家庭的客家,同樣具有其特有信仰文化。位於竹塘鄉民靖村牛稠仔庄的醒靈宮,即是「七界內」地區二次客家移民的信仰中心,除了供奉三恩主的主廟醒靈宮之外,更有祭祀孔子等先賢神祇的大成殿,合稱為「醒靈宮文武廟」。醒靈宮屬於民間信仰的虔信教派鸞堂,在福佬客中也頗興盛。
    除了歷史學者外,最早也最明確提示福佬客存在的就是語言學家了。所謂的「員林腔」或者更精確的說是「永靖腔」,一直是臺灣閩南語中的特例,而這種特殊腔調的使用者正是彰化縣福佬客,或本書第四章所稱的「鶴佬客」,尤其最集中出現於員林、永靖、埔心。對應於本書第二章的研究,這也是粵籍饒平客家祖籍最高比例的鄉鎮。在韻母系統上,永靖腔最突出的就是臺灣其他閩南語幾乎未出現的韻母「eη」與「ek」。而在辭彙上,永靖腔所使用的特殊辭彙,尤其是親屬稱謂也可能是來自潮汕話或上饒客話。
    流動於社會空間的語言使用會因時因人而異,而安身立命所在的住宅聚落,則呈現怎樣的文化形貌呢?本書的第五章,就由生活空間的呈現及其傳達的文化意涵,來鳥瞰彰化福佬客的另一風貌。若以縱貫鐵路作界線,概分為平原類型與近山地區類型兩大部分,則可觀察到同中帶異的福佬客空間文化。
    以堂屋祖先廳的小祠堂為整體建築物的核心,透過筆直的護龍與堂屋做垂直正交的串接,圍出「ㄇ」字型的平原地帶福佬客民居,恰如廣東潮汕民居的「厝包」,雙院落以上的民居很容易圍聚成夾套的雙層「ㄇ」字平面。這些建築層層厝包的作法,講究的是防禦性與凝聚性。更以屋前的水田、水塘、道路,屋後的果園、林木植栽、假父母山的人工地理塑造,區隔內外。
    近山地區的福佬客民居,則因應各項自然、社會條件,空間具豐富的變化。它們在基本元素上是界域分明,作為建物指標的堂屋正身兩側有重重護龍,宅前有埕、護龍間有巷弄,都是重要的生活空間,屋前還有魚池或風水池作為緩衝。這樣的基本構成,組合為多護龍外擴式與多堂多院落框圈兩種類型,而且在山腳路兩端形成南北差異。近山地區宅相與地理環境的對應,深符風水哲學。若有似無的空間計劃,與活的空間佈局及彈性運用,都是特色。\r
    整體而言,彰化福佬客的空間型塑,除傳承閩粵風格外,透過比較,與臺灣其他地區客家也有技藝的共通性;思考上強調天人合一,講究風水。當然,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臺灣地域性的風格。
    瀏覽以上的種種,有關更多彰化客家的故事,就等讀者您翻開下一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18: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邱先生工作

能否總結一下,爲何這些 客家人失落了母語?

有什麽社會條件?這個過程經歷了多久,其間 母語忠誠與語言勢利的矛盾情況如何?

居住分散?人口數量小?通婚?城市化?

有無重新拾起客家語言的可能?福佬人-福佬客之間族群認同上是否統一了?還是福佬客認爲自己既不是福佬也不是客家?還是他們今天仍然認爲自己是客家人?而不僅僅是歷史上曾經是客家人?

這些問題,邱先生若有空閒,不妨來這裡指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19: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23: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覆嚴老師並就教所有先進

謝謝嚴老師,我試著解答.並就教所有先進.
他們的客語斷層開始發生在近一世紀前,實在難以追索原因.我們稍後將定稿的宜蘭客家研究,將嘗試作幾個家族的個案分析.
彰化客家其實是夾在漳州泉州閩南語間的客家方言島,區塊性居住,而且在19世紀和漳州福佬聯盟與泉州人發生嚴重械鬥.在清代間接統治的情況下,明顯是標準的客家社區.但是可能日本殖民統治的滲入基層之後,約束分類械鬥,讓這塊客家社區被突破,通婚通商...,統合入大社會.
三年前一位老先生解釋過他們為何不再講客話,原因很符合一般的強勢社會語用說法.他說日本人開始要他們學日語,與外界溝通要用閩南語,客話遂變得沒多大作用....難怪殘存的都是家庭內使用的親屬稱謂語彙.
另一個可能性是,若干饒平客家移民,原本就是兼通福客雙語,甚至這地區也出現來自澄海的移民.
至於客語復育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似乎他們有人前往現今還講饒平客話新竹六家探詢過,可能得兼靠客家自覺與政策努力,才可能讓這塊饒平混合漳州客語的地區重現生機.
至於福佬人與福佬客的族群區隔可以說是,得細分才能識別.他們表面上是福佬人,追究起來不算福佬人,是"客底",這是福佬客的native說法.福佬客僅是一種現象,與東南亞的Barbar或Paranakan應有區別.
謹此.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6-1-5 18:29
能否總結一下,爲何這些 客家人失落了母語?

有什麽社會條件?這個過程經歷了多久,其間 母語忠誠與語言勢利的矛盾情況如何?

居住分散?人口數量小?通婚?城市化?

有無重新拾起客家語言的可能?福佬人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6 0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邱先生的回答。

無論如何,這也是客家文化存在過的證據。

他們的文化身份看來已經隨著語言的流失而基本模糊了,爲此記錄這種歷史,探究源流的努力對認知,認同都有意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