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7|回复: 2

【随笔】至情·至性·至美——读《醉醒斋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3 1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至情·至性·至美
——读《醉醒斋文集》
傅 翔

认识宜椿先生的时间不长,好像还有些突然。具体的情形已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是因为我们都收藏砚台的缘故。他到了我的单位,我的单位离他家就几步路的路程。他也是在花鸟市场上淘宝时遇上了我的朋友,然后就听说了我,然后就找上门来,这真是足够偶然与奇巧的。初一见他,就觉得面善,是一个很谦和的长者。他当时对砚的收藏颇有热心,因此我们的话题也就多是砚,砚的知识,砚的研究,砚的典故,我们几乎都要谈一谈。后来,又牵扯到地方的文化与名人,他也一样的熟稔。如此,我就惊讶了。
当时,我只知道宜椿先生就职于地震局,是个退休的热爱文化的长者,却没想到他竟也写一手好文章。我受邀去过他家,家里不宽,小客厅的墙上挂着赵玉林老先生遒劲有力的书法,卧室里藏着不少的砚台。我当时就想,这要不说,还真是会让人以为到了哪个搞艺术的人家里。地震局的工作与这个有关系吗?我一直在想。也许,他还真是有着这个文脉的,而工作却让他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东北野外物探探测队到西北核工业建设,再到福建地震局的高级工程师,他没有让心中的激情流逝,而是用朴实无华的笔记下了点点滴滴的感受。日子一久,这些随笔便闪现出迷人的光辉。
这种经历是异于常人的,也是绝大多数人都非常陌生的,它本身的丰富性与神秘性就足以使这样的随笔成为经典。宜椿先生正是如此,他就像一个小心翼翼的学者,细细地梳理与回忆着那生活中可能漏掉的感动。他没有去写这种生活与经历本身,而是着重于时间背后沉淀下来的至真至善的情感,是一种真性情的抒写。不铺排,不浪费,笔墨简洁,以小见大;情感深沉如洗,没有煽情与矫饰,这真是一种大境界。正如前言所记: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宜椿先生以此自励,足见其本色。
宜椿先生把这本总结性的文字题为《醉醒斋文集》,并说是读书快乐使其陶醉,读书益智使其清醒,这无疑便是他的另一种境界了。有一个小小的半是卧室半是书斋的房间,在其间读书,写作,又兼收藏与鉴赏,从而找到人生的满足与至乐,这真不愧是一种标准而古典的文人情怀。有了一份如此真切的情怀,也难怪他会写出如此质朴而感人的文章。不论是生活随感,还是文史纵横,或是集藏与科普的知识推介,宜椿先生都能以一种至真至切的性情融会贯通,让人在亲切中获得教益与长进。
这样的文字是有生命的,就像会生长的花草,只要有人驻足观看,它就会变得光彩照人。它是那么包罗万象,又是那么直见性情,一切的经历与知识都被拉近了,化作了每个读者心中的一缕心香。我们就这样与作者产生了由衷的亲切感,并经由这些细小而朴实的记录贴近了那个心无名利、怡然自得的心灵。作者的心胸是如此开阔,他的兴趣是如此广泛,做学问的态度又是如此一丝不苟,我不得不生发出一声感叹: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如此自由自在,如此无拘无束!他没有刻意地要得到什么,也没有刻意地追逐身外之物,只是为了快乐,为了性情的满足。写作不是为了出名,收藏不是为了金钱,学问不是为了自己,这真是一种至美的心情。难怪他会在这样多的领域来去自由,虽然没有达到什么惊天动地的高度,但却收获了人生的乐趣,留下了生命最美的印痕。
宜椿先生的情怀就这样在书中向我们轻轻地渗漏出来,没有惊涛骇浪,更没有他那丰富的经历所应有的瑰丽多姿,一切是朴素的,平静的,但又是绚烂而丰富的,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他娓娓地诉说着生命中那一丝一缕细细的感动;又像是一座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面对这样的长者,我想,再多的聒噪都是多余的,我只想和有幸的读者一道静静地坐下来,再一次细细地聆听他的诉说。
2005、12、20 福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3 18: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傅老师的文章,总是这么清新,朴素,动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6 10: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由衷的赞美真的是不需要有太多修饰的。有如此真切的感受,所说的都是肺腑之言,胜过一切溢美之辞,让人一读即知宜椿先生是真雅士,也知作者乃至情至性之人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1 15: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