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14|回复: 21

【转帖】客家手工榨油坊(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8 13: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间传说,北周时期(公元557-581),一位从中原迁徙到赣南来的赵木匠发现赣南的山峦上到处都生长着一种常年碧绿的油茶树,它的果仁富含油脂,于是这位聪明的木匠便在北方石槽榨油术的基础上,创建了客家人“盘碾锤撞”的榨油坊。这座榨油坊由一辆水车、一个碾盘、一根硕大的榨槽木和一个悬空的撞锤组成。更可贵的是这座榨坊在榨油的过程中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文意蕴的诗性氛围。

    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树的果仁,每年寒露过后,开始上山摘果桃,这时,山歌朗朗,青年男女一边摘果桃,一边在绿树丛中谈情浪漫。果桃收回之后,暴晒脱壳,选出果仁挑送到榨油坊焙干脱水,排队候榨。

    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每年立冬这一天是“法定”的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

    第一道工序是将焙干的果仁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由水车带动,水车的直径一般在2米以上,碾盘的直径一般有4米多,所有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

    果仁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

    客家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必须5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长2米、宽0.4米的“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饼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由于木质油槽共鸣腔极好,撞锤与“进桩”的撞击声,有如长鸣的金钟,顿时与阵阵油香搅缠在一起从油坊里飘荡出来,嗡嗡然,恰似星外传来的天籁,弥漫空旷,遥遥不散,半夜里,梦中醒来,让人猛然回到远古的诗境:“夜半钟声到客船……”

    立冬后的榨油季节,正是农闲时期,暖洋洋的榨油坊,是客家人的暖冬俱乐部。前来榨油的人,大都带了水酒、玉兰片之类的食品。油坊附近上了年纪的农民,有事没事都聚在油坊里“把酒话桑麻”,一时荤山歌、素山歌,汪洋恣肆,豪放不拘。油香里,一股股浓浓的人性美韵,让人“酒不醉人人自醉”。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

    客家人从创制第一座油坊沿革至今,沧海桑田,一千多年了,然而它的工艺流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因为淳朴的客家人,一开始就将这种生产方式营造成了一种充满了人情味的民俗事象,尽管多快好省的电力榨油机早被一些生意人引进客家地区,但难舍手工油坊意蕴的客家人,却一直坚持着不愿将那根粗硕的榨油木淘汰出局。

    “无可奈何花落去”。榨油坊,客家人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会渐渐消逝么?

    (胡益彪/图  阳春/文  李传材/策划)

动力水车



开撞榨油



剥晒木梓



焙干果仁




上辗粉碎



蒸  熟



打  胚



上  槽


出  油



网络来源:http://post.baidu.com/f?kz=72215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9 10: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油,好久没吃过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9 09: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啊,茶麸可是好东西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9 09: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爸每年会去打点茶油,现在不用了.看到这些图片真的又想起童年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10 0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乡的山区,还是保存这种炸油的人工作坊,我去年还买过来食用,10元/斤,比花生油好。
茶麸饼可用做肥料,另外用火把它烧一烧,碾碎,放到河上游洗一洗,10几分钟,下游的鱼虾全翻身。我们小时侯常用此方法捉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6 14: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的賣20元/斤耶,有時還很難買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8 23: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告诉具体的地点吗  我想去   拜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08: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江西南部很多地方有.福建的西部有少部分存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2: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熟悉,好怀念的场景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3: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江西的一个路边看到一个废弃的榨油坊,几乎一模一样.

如果这个场面能够再现,会不会很壮观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2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家也没有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8 2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huangchunbin 的帖子

:)支持客家文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9 02: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毁了,现在都是炸油机起而代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0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蒸熟这个阶段很重要,我家乡把这种茶油叫做:蒸茶油,大概就是为了强调这个工序。

赣南还有部分,不过如JGSR先生说的,现代机械化可能会替换传统工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07: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油,聽説過,沒見過。小時候見母親用“茶辜水(榨油后的茶籽餅,用稻草交織著)”洗頭髮,有時有人用來毒魚,榨油作坊圖片看得眼花繚亂,但始終看不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02: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