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29 16: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山狗大樂團跨界樂集─國立中央大學座談會紀錄
2004山狗大樂團跨界樂集─國立中央大學座談會紀錄
時間:2004年4月26日 下午17:00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座談主題:客家音樂的過去、現在、未來。
主講:顏志文
參加人員:張維安院長、劉阿榮所長、研究生及社會人士等十數人
不同於其他院校,中大客家學院參與座談人數雖然不多,但都是在客家學術領域深入或即將深入研究之人士,可說意義不凡。
為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個人客家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我還是簡要的把多年來從事客家音樂活動的所見所聞和大家做一報告,其中的苦樂也和大家分享。
劉阿榮博士首先提出極有前瞻性的看法:「客家音樂的推廣,除了以一般熟知的方式,深入民間辦演唱會,或龐大媒體的力量有計劃的推動,應該也思考從學術的領域著手,讓學術界有機會接觸到質優的客家音樂。就歌詞內涵來說,許多客家音樂的歌詞值得讓學術界多了解,透過跨族群的研討或發表,和閩南或原住民等其他族群,共同舉辦文學探討,再以音樂的形式呈現,必然能夠將動人的作品擴散到不同領域,族群的枷鎖自然打開。」
張維安院長:「從這些音樂中換回許多過去美好的記憶,近期的作品則涉及族群融合及生態議題,讓人感動,能有機會和創作者對談是難得的機會,時下年輕人不愛聽客家歌是很可惜的事,能夠透過音樂會讓大家多一些接觸和認識,是最好而有效的方法,應該大力支持。」
茲將與會者所提主要問題,和回答概列如下:
1. 客家音樂的語言和歌詞是否占了很大的成分,沒有了歌詞的客家音樂還算是客家音樂嗎?
答:音樂雖然是抽象的東西,旋律的高低起伏若能和語音聲韻緊密結合,歌詞去掉之後還是相當程度的可以呈現語言的特色,大部分的客家傳統歌謠都具有這樣的特色。現代創作若能掌握這樣的精神,亦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因此語言的掌握還是很重要。
2. 比較黃連煜的客家歌和顏志文等人的創作有何不同?
答:黃連煜的創作把客家音樂帶進主流領域,相當難得,他所寫的歌流暢性及現代感都不錯,以現代社會的角度出發,丟掉不少包袱,獲致許多共鳴,為客家音樂開啟新的領域。可惜和陳昇新寶島康樂隊的關係,無法獨立成完整專輯作品,總是有寄人籬下的感覺,無法擴張他的引響力。
至於顏志文和阿淘等人的作品,則是以自身在客庄的成長經驗為創作題材,不特別跟隨流行,而保留了濃厚的客家情懷,雖不從主流出發,也得到廣泛年齡層的喜愛。一些具濃厚特色的曲子,如“我教你唱山歌”、“阿樹哥介雜貨店”、“火焰虫”,阿淘的“頭擺的事情”、“鮮鮮河水”等歌曲,已成為客家音樂的新經典。
在沒有大公司澳援的情況之下,還能持續發行新專輯,亦為獨立唱片製作優質音樂的可能性,立下典範,或許也是客家硬頸的表徵吧!
3. 新一代的客家子弟,已經無法純熟的使用客語,要如何鼓勵他們嘗試以母語創作音樂?
答:這的確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同樣的問題亦發生在其他的族群。寫歌比起一般生活上溝通用的話語,難度上自然加倍,要寫出好的歌曲至少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音樂能力。二、語言能力。三、動人的故事內容。
第一和第三項是一般性的要求,對客家音樂來書第二項才是重點。以目前年輕人對客語的操控,大概很難寫出深刻有內含的歌詞,還好,以目前流行音樂的歌詞走向,淺顯易懂、直接白話的語法反而受到歡迎,無厘頭式的、多語言混合的,也可形成趣味性,甚至跨越族群的限制。我想勇於嘗試勇於表達,應該就是最好的練習,累積了足夠的經驗,相信對客語的運用也會達到一定的火侯,要表達深入的感情,自然能夠勝任。
4. 客家歌曲是否要描寫過去的、回憶的,才能呈現客家的特色,如果描寫現代人的生活是否就沒法清楚的表達客家?
答:個人的創作中不乏描寫現代生活的作品,即便充滿鄉愁的歌,其實也是以現在的心情來描寫過去,藉過去反省現在的生活,希望能帶來更好的未來,而不是像看照片式的,純然的回憶。另一個想法是,既然要突顯客家的特色,的確在現代社會中,已經變得不太容易區分。景觀上,部分地區還保留著『夥房』以及特殊的農用器具展覽,「美濃板條」、「薑絲炒大腸」、「關西仙草」等美食也已變成客家的另一表徵。但真正的客家應該存在人文思想和日常生活當中的,所謂的節儉、硬頸、吃苦、不畏艱難等美德才能彰顯。我在創作中試圖要補捉的便是這個部分,我相信有些歌很容易聽出這樣的感覺,個人也是因為對於客家的這份深刻感情,自然的流露在創作當中,姑不論它在所謂的客家文化當中會成何定位,對作者本身其實是有著深刻意義的。
客家音樂不必然都必須是那麼嚴肅,因此純屬能夠帶給大家歡樂的歌曲也有存在的必要,像「大家來唱一條快樂的歌」就是明顯例子。我完全贊同用輕鬆自然的心情來寫來唱客家歌,不見得每一首歌都要那麼客家吧!
5. 有沒有想過要創作兒童音樂,既然唱歌對學習語言有非常正面的效果,學校
的母語教學也殷切需要這樣資源。
答:非常肯定童謠在教學上的效果,在家庭當中做為自然學習的教材,也有顯著的作用,我們也用心的規劃過。到目前為止礙於時間的限制,尚無法付諸實施,創作無法假手他人,希望再不久的將來能實現我們大家的願望。
6. 顏老師的音樂用的以現代樂器為主,和傳統歌謠的關聯性何在?
答:雖然個人的作品運用許多現代音樂的表現手法,民謠、爵士、藍調、搖滾、融合等都可以清楚的發現,我卻非常重視傳統歌謠的精神。小時候在家鄉所有和音樂相關的活動,客家戲曲、山歌、採茶歌佔了重要的部分,至今尚留下深刻印象。個人對藝術的信念「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沒有傳統就不會有現代」,意思是說:「沒有傳統音樂做根基,現代客家音樂就站不住腳」。
任何族群的傳統民謠幾乎都是集體創作而來,是大家共同的感情、生活、經驗…等累積而來,因此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改變,客家山歌南北的唱法有別,因歌詞的不同亦可改變調子。現代歌謠雖然以個人個性化的創作為主,仍然需要得到大家的共鳴,這當中必然存在著創作者和聽眾之間共同理解的元素,這個元素通常是從過去的經驗傳承而來。這是個人在現代創作中時刻要捕捉的要素,也就是前面一再強調的傳統根基。
運用現代樂器和傳統是背道而馳的做法,因此必須在其他方面更強烈的突顯傳統,歌詞、旋律、唱法等都是可以著墨的地方。畢竟樂器的聲音是一般人最容易辨識的傳統音響,採取胡琴、嗩吶、竹笛…等樂器,在這方面會輕鬆得多,但問題同樣會轉移到現代性來。我想傳統和現代的妥協是現代客家歌謠創作的關鍵,前提是我們了解現代,也要了解傳統,否則很難擺平這兩端。
結語:中大座談涉入的問題,顯然觸及到一些值得深思的部分,同樣的問題在其他人面對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不同的解決之道。創作本身是非常個人化的工作,可以不用顧及集體意識,但若是標榜著客家,就有所不同,因為那會影響到其他人,相信今天的座談大家都有所收穫。
※最後以吉他自彈自唱,“阿樹哥介雜貨店”、“火焰虫”、“我教你唱山歌”等做為結束。
|
|